蒙古族舞蹈表演形式的演变及思考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feng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能歌善舞的民族,具有伟大的艺术创造力。蒙古族舞蹈作为现代中华民族文化代表之一,已经成为舞台表演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蒙古舞发展的各个时期,由于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舞蹈艺术,其表演形式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變。深入探讨蒙古族舞蹈表演形式的演变,是对蒙古族社会文化的一个发展进步历程的研究。
  关键词:蒙古族;舞蹈;表演形式;保护与传承;发展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81-1
  一、蒙古族舞蹈表演形式的演变
  (一)功能性向娱乐性演变
  1、由宗教、祭祀情境演变为娱乐性舞蹈动作
  宗教艺术特征在蒙古族舞蹈的发展历史中延续了相当长的时期,宗教舞蹈为蒙古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社会的完善和进步也为蒙古族舞蹈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其形式的变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逐渐地,蒙古族舞蹈艺术由原来的宫廷舞蹈逐步向民间发展,像 “查玛”和 “安代”这种形式的宗教舞蹈也逐步为普通的劳动人民所掌握,变成了民间的群众舞蹈和集体舞蹈的表演形式。
  2、由劳动情景演变为娱乐性舞蹈动作
  蒙古族舞蹈多是草原生活与牧业生产中日常动作的艺术化,生活气息和草原文化气息都十分浓郁。比如马刀舞、鹰舞、驯马舞等,主要表现男性粗犷、勇猛的特点,舞蹈中一举手一投足都极富阳刚之美,劳动之美和力量之美;而挤奶舞、彩虹舞等,则是姑娘们在明快的乐声伴奏下,拦肩、翻腕,处处表现女性柔美的一面,通过其在牧业劳动中承担角色动作的艺术化,显示草原妇女勤劳、开朗、热情的性格特点。蒙古族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无数人,让蒙古族舞蹈长久屹立于世界舞蹈之林。
  (二)表演性向艺术性演变
  1、蒙古舞蹈表演艺术得到空前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安居乐业,工业、牧业、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先后在内蒙古建立了艺术院校、歌舞团以及各地的文化轻骑兵——乌兰牧骑。创作和表演艺术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文艺工作者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舞蹈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内蒙古人民新的生活,表现了人民群众新的思想感情,描述了解放以后鄂尔多斯高原人民愉快、幸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健壮剽悍的形象和坚强勇敢的性格。
  2、舞蹈表现形式与生活密切结合
  蒙古族舞蹈的表现内容总是同生活密切结合的,题材多表现草原、骏马、鹰、雁、挤奶、摔跤等。随着舞蹈事业的发展,表现的手段在不断扩大,优秀作品陆续问世,著名的传统舞蹈有《安代舞》《盅碗舞》《筷子舞》等。当代创作舞有《鹰》《驯马舞》《奔腾》《雁舞》《盅碗舞》《摔跤舞》《喜悦》《海浪》等。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蒙古族人民新的生活风貌。多以鲜明的节奏、奔放的情绪为主要特点,舞步轻盈洒脱,姿态挺拔豪迈。
  二、蒙古族舞蹈表演形式演变的思考
  1、蒙古族舞蹈的发展方向
  首先,进一步扩大蒙古族舞蹈的影响,利用国际、国内文化交流的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蒙古族舞蹈,利用舞蹈比赛、参加重要演出的机会增强蒙古舞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同时我们要利用电视、电影以及强大的网络力量对蒙古族的舞蹈进行宣传。
  其次,关于蒙古族舞蹈传承工作我们应做得更深一些、更广一些:大力动员蒙古族舞蹈的专家、教师进一步投入到蒙古族舞蹈的研究与创编之中,发掘更深层次的蒙古族文化,整理散乱在民间的前人未曾涉足到的舞蹈素材,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蒙古族舞蹈。大胆开拓、大胆构筑蒙古族舞蹈的从发掘、整理到创作、培养演员,以及从民间起源又传播到民间的蒙古族舞蹈发展的新体系,并从新形势出发,与旅游经济相结合,二者相互支持、相辅相成,共同建立蒙古族舞蹈发展的新体系。
  2、蒙古族舞蹈在传承中创新
  蒙古族舞蹈在艺术表现手法及风格样式上力求创新;在题材取向上应该更加宽广和开阔,着力表现社会生活;要有精品意识,不断推陈出新,使蒙古族舞蹈创作的质和量得到提高和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水平和文化水平也日益提高,对于舞蹈艺术人们需要多元、多层的鉴赏需求和审美需要,这促使舞蹈创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不断提高艺术作品的文化品位和审美价值。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作品能够立足当代社会文明的高点,强化民族精神,强化民族意识,但是相对于社会的发展,这些远远不够,我们应该敢于打破因袭固守的创作观念,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借鉴其他又为我用,冲破既成模式的制约框限,广采博纳,大胆创新,开拓新路,使艺术的表现,与现实生活相映。
  三、结语
  蒙古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蒙古舞蹈是世界民族舞蹈的一朵奇葩。虽然蒙古民族长期以来生活在大草原,有着相对封闭和单一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但是能歌善舞、热情奔放是蒙古人民的天性,再恶劣的自然条件也挡不住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舞蹈就是他们表达这种向往的形式。数百年来它的表演形式不断变化和完善,深深地打上了蒙古族的文化烙印,这其中既体现了蒙古人民的努力创造和探索,又体现了蒙古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乌兰杰.蒙古族古代音乐舞蹈初探[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
  [3]哈斯乌拉.蒙古族舞蹈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
  作者简介:
  吕扬,女, 河北石家庄人,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赵县背灯挎鼓乐舞有多种道具,鼓是其中的重要角色,鼓并非一种,有大鼓小鼓之分,且鼓槌也具有自己的特色;除了鼓,还有一些铜质的打击乐,如镲、铙等;背灯是背灯挎鼓乐舞中最为与众不同的一件道具,最能反映这种乐舞的本质特点;旗帜是背灯挎鼓的重要道具,有很多颜色各异、大小不一的旗帜;  关键词:赵县;背灯挎鼓;乐舞  中图分类号:J7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1
中国古典舞在50年代创立的过程中,吸取了戏曲、武术、民间舞蹈,并借鉴芭蕾中对自己所需要的有益部分,后形成为一种独特的风格传统并被保存下来。然而,舞蹈艺术是与时代进步、不断
摘要:人们把舞蹈创作看得很神秘,好像只有受过专业舞蹈编导训练的人才能进行舞蹈创作,才会编舞。当然,如果有机会、有条件去学习或接受专业训练,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可惜,并不是每一个喜爱舞蹈的人都能有这个条件和机会,那是不是就与舞蹈创作无缘了呢?本文将从进行舞蹈创作需要具备的诸多条件和一系列环节中最重要的部分——编舞,来谈怎样培养和加强其能力。  关键词:舞蹈创作;编舞能力;培养;加强的途径和方法。  中
摘要:凤翔泥塑之所以会得到较大的发展与其自身所包含的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有着密切联系,色彩作为泥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泥塑的设计具有重要作用,其施色特色也成为这一民间传统艺术的最大特点。创作者在选择色料时也大都是以色彩的高纯度为依据,但是在色彩布局方面却一直都延续着传统的用色布局,以充分体现泥塑本身所具有的原始美。为此,笔者在本文中就凤翔泥塑色彩的原始美进行简要分析,以期给相关的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
摘要:曲艺作为中国最具民族民间色彩的表演艺术,拥有诸如表演、文学、音乐、舞蹈等等的艺术构成要素,在中国整个的文艺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重点阐述了南方曲艺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南方曲艺;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157-2  一、引言  曲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典型的活态特征。这决定了保护非物质
摘要:本文系统探讨了寺庙园林中寺庙“丛林”和寺庙“园林”两种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详细分析了植物与寺庙建筑、寺径、寺庙水体、山石等造园要素的景观空间构成,总结出寺庙园林造园艺术中植物景观与其空间构成方面所蕴含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手法。  关键词: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构成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45-1  一、前言  寺庙园林原来是指佛
摘要:对于戏曲表演来说,舞台的音响效果对表演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掌握音响的调试技巧从而因地制宜地对音响进行调整是保证戏曲演出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本文阐述了要正确认知场地条件和舞台环境的变化,说明了精心选择音响设备的重要性,给出了调音台的使用技巧,能给人们这方面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戏曲表演;音响;调整;技巧  中图分类号:J82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
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是地理位置的函数,可通过对地磁矢量的探测确定稳定飞行的弹体在空中的滚转姿态.但在利用地磁探测滚转姿态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地磁异常、地磁传感器的使
威尔第是19世纪的歌剧作曲家,创作出了家喻户晓的歌剧《茶花女》、《弄臣》、《阿依达》等。关于威尔第歌剧的研究和歌剧中咏叹调的研究是多不胜数的,但是在艺术歌曲方面是少之
本文通过对印象主义绘画历史的起源发展以及特点进行材料性的研究,总结得出印象主义绘画回归自然,追求自我的释放的美学理念。并结合当下服装流行趋势发展过程中对印象主义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