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渗透进小学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根据小学班主任具体工作情况,全面了解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取科学策略;以开展心理教育的作用为切入点,制订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策略及措施,进而达到素质教育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阶段小学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也是小学班主任要完成的工作。小学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生活的陪伴者、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指引者,其要根据小学教育的具体情况,设计出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并逐步落实到小学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一、小学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一)为小学班主任拓宽了工作思路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每个班主任的工作目标。现阶段,传统教育方式和教育思维不断转变,心理健康教育也获得大幅发展。就小学班主任而言,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方式是渗透式教育。心理教育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量,是当前德育教育落实、实施的基础性工作,也为班主任有效进行其他工作拓宽了思路,增加了工作方法。
(二)完善班主任教育思想
新时期课程改革提出,小学班主任要不断转变教学思想,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思路,正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事实。应用渗透式方法开展心理教育能够有效转变小学班主任的教学思想,改变传统教育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将重视学生身心发展作为班主任实施教学活动的新视角和新思路,班主任以更加理性的眼光和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积极应用和深入研究,逐步完善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三)增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在小学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进行以心理健康为重要目标与方向的教育,借助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康的人格,增强小学生心理素质。在实施教学活动时,班主任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学习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经验,既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还能有效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
二、小学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小学时期的孩子处于发展和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和高尚人格的关键时期,其心理特征矛盾又简单。一方面,小学生对世界和自身有很多愿望和想象;另一方面,小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存在不成熟的理性思维,既体现出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也具有很强的畏难思想。这些特点为班主任实施教学活动增加了难度,但也为其拓展新思路和新视角、进行渗透式心理教育起积极作用。
(一)认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
班主任在小学教学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尊重和全面了解小学生的心理需求,遵守“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观念和基本原则,基于学生视角制订实效性、针对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和学生进行交谈、接触和互动,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深处,进而掌握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情况。在工作过程中,将学生具体情况和心理健康实践、理论妥善结合起来,有效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二)在班级管理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进行教学活动、完善教学任务的重要内容,优秀的管理模式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科学引导。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如组织学生开展“建设和谐班级”的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渗透到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和谐民主的观念,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在合作与参与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
(三)了解并关注学生心理及行为变化
小学时期是孩子形成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理性思维普遍弱于感性思维,所以会出现很明显的行为及思想变化。小学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执行者和主导者,要了解学生出现的心理变化,重视学生成绩下降、脾气暴躁、沉默不语等行为方式是不是由于其心理变化而导致的,并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心理健康辅导,增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四)增加心理教育理論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小学班主任既要在班级管理中积极应用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增加自己心理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并根据小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制订出科学、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课程,进而更顺利地进行小学心理教育工作,有效增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吕亚娟.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学周刊,2013(35).
[2]潘丽芳.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构建方法的研究探讨[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10).
[3]李华丽.浅析如何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9).
[4]王桃英.试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9(01).
(作者简介:柳雁,女,本科,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研究方向:教育教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阶段小学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也是小学班主任要完成的工作。小学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生活的陪伴者、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指引者,其要根据小学教育的具体情况,设计出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并逐步落实到小学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一、小学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一)为小学班主任拓宽了工作思路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每个班主任的工作目标。现阶段,传统教育方式和教育思维不断转变,心理健康教育也获得大幅发展。就小学班主任而言,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方式是渗透式教育。心理教育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量,是当前德育教育落实、实施的基础性工作,也为班主任有效进行其他工作拓宽了思路,增加了工作方法。
(二)完善班主任教育思想
新时期课程改革提出,小学班主任要不断转变教学思想,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思路,正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事实。应用渗透式方法开展心理教育能够有效转变小学班主任的教学思想,改变传统教育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将重视学生身心发展作为班主任实施教学活动的新视角和新思路,班主任以更加理性的眼光和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积极应用和深入研究,逐步完善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三)增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在小学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进行以心理健康为重要目标与方向的教育,借助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康的人格,增强小学生心理素质。在实施教学活动时,班主任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学习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经验,既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还能有效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
二、小学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小学时期的孩子处于发展和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和高尚人格的关键时期,其心理特征矛盾又简单。一方面,小学生对世界和自身有很多愿望和想象;另一方面,小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存在不成熟的理性思维,既体现出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也具有很强的畏难思想。这些特点为班主任实施教学活动增加了难度,但也为其拓展新思路和新视角、进行渗透式心理教育起积极作用。
(一)认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
班主任在小学教学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尊重和全面了解小学生的心理需求,遵守“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观念和基本原则,基于学生视角制订实效性、针对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和学生进行交谈、接触和互动,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深处,进而掌握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情况。在工作过程中,将学生具体情况和心理健康实践、理论妥善结合起来,有效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二)在班级管理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进行教学活动、完善教学任务的重要内容,优秀的管理模式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科学引导。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如组织学生开展“建设和谐班级”的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渗透到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和谐民主的观念,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在合作与参与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
(三)了解并关注学生心理及行为变化
小学时期是孩子形成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理性思维普遍弱于感性思维,所以会出现很明显的行为及思想变化。小学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执行者和主导者,要了解学生出现的心理变化,重视学生成绩下降、脾气暴躁、沉默不语等行为方式是不是由于其心理变化而导致的,并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心理健康辅导,增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四)增加心理教育理論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小学班主任既要在班级管理中积极应用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增加自己心理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并根据小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制订出科学、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课程,进而更顺利地进行小学心理教育工作,有效增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吕亚娟.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学周刊,2013(35).
[2]潘丽芳.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构建方法的研究探讨[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10).
[3]李华丽.浅析如何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9).
[4]王桃英.试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9(01).
(作者简介:柳雁,女,本科,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研究方向:教育教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