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下一代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心理问题成为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外界事物的影响,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也相对比较大。基于此,以下对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学生心理疏导;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小学阶段,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是校园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初期人格形成的时期,因此他们更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很容易导致学生心态的改变,为了给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必须给予正确的指导。如果没有心理问题,我们也应尽力预防,因此班主任需要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给学生改善、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出现焦虑、烦躁、逆反的心理等,与学习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课堂上,老师一味地强化学习的重要性,强化競争的激烈性,给学生思想上加压、加码,让学生感到强烈的紧迫感。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一味地给学生加大学习量,无论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还是课内课外的作业,都数量多、缺少梯度、难度较大,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逆反或者焦虑、烦躁等心理问题,不能轻松、坦然地面对学习。针对以上问题,作为班主任,既要结合学生成长的这个关键阶段,又要结合新时代的教学发展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正确认识繁重的学习,能轻松对待学习任务。比如,创造教学情境、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一同承担学习的压力,分享学习的快乐和方法;或者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配上轻松的音乐,让学生朗读课文或者做练习题;也可以给学生讲一些与学习有关的笑话或者小故事等等。有意识地减轻学习的压力,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且能放下负担,轻装上阵,这样学生才能快乐学习,提高成绩,轻松迎接每一次考试,也正确面对每一次成绩,发现问题,调整学习态度和方法,再接再厉。
二、增加趣味教学模式
小学的班主任一般承担一门课的教学,这样班主任就可以根据学科的特征在课堂中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还要关注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因为对于小学阶段来说,知识难度不大,学生精力充沛。比如,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时,可以将中国的皮影戏、黄梅戏等一系列传统文化在课堂上表演出来,或者组织学生去看相关的话剧表演、电影等,这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崇拜感与尊重感,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活泼的教学环境会影响学生的心态,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促使学生主动与教师交流,教师能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三、多途径开展心理活动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十分艰难,并不是纸上谈兵那么简单,需要我们深入到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不同途径的方法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并落实到班级中。第一,采取班干部值班制度,每周安排一位班干部作为班级值周生,记录班级学生最近的学习生活状态,定期汇报给班主任。因为班主任不能每时每刻跟在学生身后,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掌握班级情况。第二,定期开班会,在班会课上多宣传心理知识。也可以转变传统形式,举办“心理故事会”“心理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更直接地了解心理知识。第三,通过出黑板报的形式,安排值日生每天更新一些简单的心理知识,通过黑板报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在耳濡目染之间会改善自己的心理。班主任还可以在课堂上插入一些心理知识,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行为。总之,开展教育活动的方式有很多,每位班主任要根据自己班级里的情况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
四、向学生展示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班主任与他们朝夕相处,是除了父母与他们接触最多的人,他们很关注班主任的言行对自己的影响,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学生面前一定要展示出最好的状态。班主任不仅是小学生的老师,还可以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越好,他们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就越大,那么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就越大,所以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往往有很大的影响,在五年级的学生进入青春期之前,班主任能慢慢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
五、利用丰富课程资源,合理渗透心理教育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教育部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成为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也需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将丰富的课程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习更加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与学科教师联手,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证教育效果。例如,班主任可以将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美术、音乐、语文等课程中,通过其他学科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锻炼学生的心态与意志,学生的适应能力也会更强,更有利于学生构建健全的人格。
结束语
总之,小学生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本身就比较敏感、叛逆,再加上学习的压力,很容易让他们产生矛盾的思想认识,导致他们焦虑、烦躁等情绪的出现。作为与学生关系最密切,也最能关注学生心理一些微妙变化的老师,在平常的工作中要及时引导,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少赛.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J].新课程,2020(31):227.
[2]张秀芝,聂树霄.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12):73-74.
[3]刘兆艳.试析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206-207.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学生心理疏导;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小学阶段,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是校园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初期人格形成的时期,因此他们更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很容易导致学生心态的改变,为了给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必须给予正确的指导。如果没有心理问题,我们也应尽力预防,因此班主任需要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给学生改善、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出现焦虑、烦躁、逆反的心理等,与学习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课堂上,老师一味地强化学习的重要性,强化競争的激烈性,给学生思想上加压、加码,让学生感到强烈的紧迫感。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一味地给学生加大学习量,无论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还是课内课外的作业,都数量多、缺少梯度、难度较大,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逆反或者焦虑、烦躁等心理问题,不能轻松、坦然地面对学习。针对以上问题,作为班主任,既要结合学生成长的这个关键阶段,又要结合新时代的教学发展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正确认识繁重的学习,能轻松对待学习任务。比如,创造教学情境、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一同承担学习的压力,分享学习的快乐和方法;或者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配上轻松的音乐,让学生朗读课文或者做练习题;也可以给学生讲一些与学习有关的笑话或者小故事等等。有意识地减轻学习的压力,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且能放下负担,轻装上阵,这样学生才能快乐学习,提高成绩,轻松迎接每一次考试,也正确面对每一次成绩,发现问题,调整学习态度和方法,再接再厉。
二、增加趣味教学模式
小学的班主任一般承担一门课的教学,这样班主任就可以根据学科的特征在课堂中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还要关注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因为对于小学阶段来说,知识难度不大,学生精力充沛。比如,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时,可以将中国的皮影戏、黄梅戏等一系列传统文化在课堂上表演出来,或者组织学生去看相关的话剧表演、电影等,这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崇拜感与尊重感,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活泼的教学环境会影响学生的心态,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促使学生主动与教师交流,教师能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三、多途径开展心理活动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十分艰难,并不是纸上谈兵那么简单,需要我们深入到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不同途径的方法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并落实到班级中。第一,采取班干部值班制度,每周安排一位班干部作为班级值周生,记录班级学生最近的学习生活状态,定期汇报给班主任。因为班主任不能每时每刻跟在学生身后,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掌握班级情况。第二,定期开班会,在班会课上多宣传心理知识。也可以转变传统形式,举办“心理故事会”“心理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更直接地了解心理知识。第三,通过出黑板报的形式,安排值日生每天更新一些简单的心理知识,通过黑板报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在耳濡目染之间会改善自己的心理。班主任还可以在课堂上插入一些心理知识,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行为。总之,开展教育活动的方式有很多,每位班主任要根据自己班级里的情况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
四、向学生展示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班主任与他们朝夕相处,是除了父母与他们接触最多的人,他们很关注班主任的言行对自己的影响,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学生面前一定要展示出最好的状态。班主任不仅是小学生的老师,还可以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越好,他们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就越大,那么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就越大,所以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往往有很大的影响,在五年级的学生进入青春期之前,班主任能慢慢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
五、利用丰富课程资源,合理渗透心理教育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教育部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成为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也需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将丰富的课程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习更加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与学科教师联手,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证教育效果。例如,班主任可以将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美术、音乐、语文等课程中,通过其他学科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锻炼学生的心态与意志,学生的适应能力也会更强,更有利于学生构建健全的人格。
结束语
总之,小学生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本身就比较敏感、叛逆,再加上学习的压力,很容易让他们产生矛盾的思想认识,导致他们焦虑、烦躁等情绪的出现。作为与学生关系最密切,也最能关注学生心理一些微妙变化的老师,在平常的工作中要及时引导,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少赛.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J].新课程,2020(31):227.
[2]张秀芝,聂树霄.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12):73-74.
[3]刘兆艳.试析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