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思路 公私募基金经理研究上市公司的思路和方法
■私募界
我几乎不坐在办公室里,总是不停地走访公司和机构投资人。
只要我们所拜访公司的CFO在会面时关上了门,他们的股票通常就会一落千丈。因为他要么是不想让别人听到公司的经营情况,要么就是正在对我们撒谎,还不想让同事知道他是个说谎的人。
当我们发现,公司的接待者在给你写一份材料用豪华纸张,写错时一张一张撕掉,丝毫不觉得可惜,我们就会对这家公司的成本控制感到忧虑。
——安迪·凯斯勒
在上市公司的研究方法上,公私募基本没有差别。不过私募通常研究力量、信息和平台较公募薄弱,只能集中于某些行业,但他们的细致和全面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公募。
我们都会尽一切可能去了解行业和公司,哪怕是一个很小的侧面。
——私募之英
我做投资完全依据公开信息,从不依赖任何内幕消息。
——李克华
■公募界
考察上市公司,不要光看企业本身,更要与企业不同部门的人、供应商、客户、贷款银行以及券商等第三方机构去沟通。
——粱丰
上市公司研究无需更多的语言,当我走进泸州老窖的酿酒车间时,我是从历史的曲折、而不仅仅是数字的意义上把握它。
——邢修元
本刊点评
人们通常认为,私募主要是靠关系和内幕消息谋生。这里我们却看到,某些私募在研究上市公司的严谨度上,甚至比公募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对被无数次强调的定量分析而言,在几乎所有公私募经理那里,实地调研和定性分析都被赋予了突出的意义。
投资制度
公私募基金经理对彼此投资流程和投资灵活度的认识
■私募界
如果放开私募,公募将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如果私募拿公募的几个亿做研发、跑市场,很多事情都搞定了。
公募受的约束较多,不但不能用太多的账户分仓,还要进行信息披露。
——杨成义
在投资自由度上,公募和私募存在巨大差异。公募基金章程明确规定,公募基金不能买ST股,基金经理通常也不敢买ST股,而私募就不受这一约束。
——李克华
当前股市已经不再具备投资价值,我选择了全部清仓,把钱还给投资人。
——陈逢元
■公募界
公募基金的限制多一些,我们必须通过组合投资来分散风险。
——王亚伟
国内公募基金经理的考核偏短期化,使得公募基金相对私募,有时甚至更关心股价的中短期表现。
——王春
公募基金的成功运作,有很多幕后英雄。
——邢修元
基金经理的价值,是在投研团队对股票基本价值作出判断和分析的基础上,作出选择,控制风险,或安排出更好的交易策略。他无法离开团队的支撑。
真正的投资决策,在平时的沟通中就完成了,投决会主要起表决和确认的作用。
公募基金经理的风格,必须融入公司的风格,否则他的投资不可能做好。
——梁丰
投决会主要对资产配置和行业配置给出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基金经理再做一些具体的行业和个股选择。
——吕一凡
本刊点评
基金公司的百年基业,如果取决于某个基金经理的去留,确实非长远之策,强调团队、淡化个人,也无可厚非。公募基金由老百姓的血汗钱拼成,监管上给予诸多限制,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准基金经理来说,加盟公募基金,意味着获得强大的团队支撑,同时也要“带着镣铐跳舞”。对自己的投资能力有充分自信、追求大师境界者,自然就转投私募,或自创私募了。也只有后者,才能出现巴菲特、索罗斯这样的投资天才。
市场认知 公私募基金经理眼中市场情绪和行为对投资的影响
■私募界
私募通常首先考虑市场会怎么想、怎么做,因为他们知道,市场先生永远是对的。
公募对市场的敏感度,则远没有私募那么高。他们总觉得市场是错的,自己是对的,而谋求从市场错误纠正的过程中获利。
——杨成义
大多数人买股票、是为了以更高价格卖给别人的时候,就是你应该离开的时候了。
——陈逢元
无论是在市场的顶峰,还是谷底,都没有人会摇铃通知你。
我们判断入市时点的方法,就是努力去了解其他投资者的想法。如果所有的投资者都说这个市场很好,那你最好不要进入;如果大部分都说,这个市场不可能很好,那就是你进入的时候了。
——安迪·凯斯勒
■公募界
用市场的逻辑去分析现有的股市,就像西医说,感冒是病毒引起的,对症下药就能治好。再用政府的逻辑,就像旁边有个中医说,这不对,这是受风寒了,阴阳失调。你再问西医,西医该怎么回答呢?西医只能说,我又不懂中医,我就不这样认为。
——朱平
随着市场日益有效,试图通过基金运作超越指数,将越来越困难。
——吴剑飞
投资进出时,你除了关注估值,还应考虑如股改,配送股、企业短期事件,甚至是投资者的一个推论、市场整体资金的一个偏好。
——粱丰
本刊点评
较公募而言,某些私募可能更善于利用市场和投资者的情绪,例如“敢死队”凌厉凶猛的操作。而学院派作风较重的公募经理,虽然也会以市场为参考,却始终不离“估值”这一主线。
但无论公私募,都反复强调投资者情绪和行为对决策的特殊重要性。彼得·林奇有个“鸡尾酒会理论”,说每个人都谈论股市时,市场就已经很危险了。业余投资者,不妨好好学学他们的反向投资思维。
经理之路 公私募经理的成长和成功之路
■私募界
最难的是开始建立投资理念的时候,整宿无法入睡。规律找到、数据库建立后,只需做相应增补,完善就可以了。
我的投资思路,任何人都能模仿。如果再能像我这么努力,完全能达到我的水平。
——李克华
我最初是为基金做股票和投资研究,接着去券商的研究所,从事宏观和策略研究,有十多年的积累后,就出来做了。
——私募之英
初入市时屡战屡败。后来不断精研大师的理论,并在实践中反复检验,才开始建立起自己行之有效的一套投资理念。
——陈逢元
■公募界
先是到学校里教数学,之后攻读国际贸易的研究生,毕业后开服装专卖店,做营销;得到同学推荐,去广发证券做投行工作后,才对金融“一失足成千古爱”。
——朱平
如果我有优势,那可能就是我做的时间比较长,各种行业和公司都投资过,失败的经历也比较多。
如果没有交易员背景,对市场应变的感觉会大打折扣。
投资出现失误,哪怕是小问题,也一定要找原因和总结,不断改进。
——梁丰
成功的基金经理,各种学科背景的都有。
计算基础打得相对牢一些,可能是理工科背景的相对优势。
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助理,再到基金经理,是基金经理的正常和完备的成长过程。
——吕一凡
获金融学学位后,进入了号称“基金经理摇篮”的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金融部,后进入基金公司,经历产品设计经理、研究员、基金助理,最终成为基金经理。
——吴剑飞
优秀的基金经理有两个关键词:时间与反思。专业投资者只有拿出更多的时间翻石头,找到金子的概率才能比别人大。
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还必须不停地反思,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风格。
——王劲松
好的投资者,要从做基础研究起步,才能形成自己的投资原则;要多多实践,实践是根本;要多读书,多向周围的人学习;要依靠团队;要经历完整的牛熊市循环,才能练就长期持有的眼光和耐心。
——王春
本科学物理,硕士学金融。毕业后直接进基金公司,先后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公司大部分基金的助理都做过后,开始身兼两只基金的经理。
通过向优秀的基金经理和同行请教,有助于避免投资过度激进。
——王黎敏
本刊点评
无论公募还是经理,其成长之路都少不了两个关键词:研究和失败。研究能力是专业投资者的最关键素质,研究培训是专业投资者最不可或缺的历程,研究实践则是专业投资者生命中最主要的部分。当然,公募经理走的多是学院派的研究成长之路,难免有同质化问题;私募经理走的则多是自学成才和自我觉悟之路,也就难怪特色如此鲜明了。
笔者交流过的基金经理,没有经历过失败的,几乎没有。投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然后找到自己的路的不归路。专业投资者的宿命,几乎都要先摔得头破血流,方能涅磐成圣。所以过去潦倒失意的投资者,拂心处切莫停手,也许你的投资春天就在不远处。
■私募界
我几乎不坐在办公室里,总是不停地走访公司和机构投资人。
只要我们所拜访公司的CFO在会面时关上了门,他们的股票通常就会一落千丈。因为他要么是不想让别人听到公司的经营情况,要么就是正在对我们撒谎,还不想让同事知道他是个说谎的人。
当我们发现,公司的接待者在给你写一份材料用豪华纸张,写错时一张一张撕掉,丝毫不觉得可惜,我们就会对这家公司的成本控制感到忧虑。
——安迪·凯斯勒
在上市公司的研究方法上,公私募基本没有差别。不过私募通常研究力量、信息和平台较公募薄弱,只能集中于某些行业,但他们的细致和全面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公募。
我们都会尽一切可能去了解行业和公司,哪怕是一个很小的侧面。
——私募之英
我做投资完全依据公开信息,从不依赖任何内幕消息。
——李克华
■公募界
考察上市公司,不要光看企业本身,更要与企业不同部门的人、供应商、客户、贷款银行以及券商等第三方机构去沟通。
——粱丰
上市公司研究无需更多的语言,当我走进泸州老窖的酿酒车间时,我是从历史的曲折、而不仅仅是数字的意义上把握它。
——邢修元
本刊点评
人们通常认为,私募主要是靠关系和内幕消息谋生。这里我们却看到,某些私募在研究上市公司的严谨度上,甚至比公募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对被无数次强调的定量分析而言,在几乎所有公私募经理那里,实地调研和定性分析都被赋予了突出的意义。
投资制度
公私募基金经理对彼此投资流程和投资灵活度的认识
■私募界
如果放开私募,公募将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如果私募拿公募的几个亿做研发、跑市场,很多事情都搞定了。
公募受的约束较多,不但不能用太多的账户分仓,还要进行信息披露。
——杨成义
在投资自由度上,公募和私募存在巨大差异。公募基金章程明确规定,公募基金不能买ST股,基金经理通常也不敢买ST股,而私募就不受这一约束。
——李克华
当前股市已经不再具备投资价值,我选择了全部清仓,把钱还给投资人。
——陈逢元
■公募界
公募基金的限制多一些,我们必须通过组合投资来分散风险。
——王亚伟
国内公募基金经理的考核偏短期化,使得公募基金相对私募,有时甚至更关心股价的中短期表现。
——王春
公募基金的成功运作,有很多幕后英雄。
——邢修元
基金经理的价值,是在投研团队对股票基本价值作出判断和分析的基础上,作出选择,控制风险,或安排出更好的交易策略。他无法离开团队的支撑。
真正的投资决策,在平时的沟通中就完成了,投决会主要起表决和确认的作用。
公募基金经理的风格,必须融入公司的风格,否则他的投资不可能做好。
——梁丰
投决会主要对资产配置和行业配置给出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基金经理再做一些具体的行业和个股选择。
——吕一凡
本刊点评
基金公司的百年基业,如果取决于某个基金经理的去留,确实非长远之策,强调团队、淡化个人,也无可厚非。公募基金由老百姓的血汗钱拼成,监管上给予诸多限制,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准基金经理来说,加盟公募基金,意味着获得强大的团队支撑,同时也要“带着镣铐跳舞”。对自己的投资能力有充分自信、追求大师境界者,自然就转投私募,或自创私募了。也只有后者,才能出现巴菲特、索罗斯这样的投资天才。
市场认知 公私募基金经理眼中市场情绪和行为对投资的影响
■私募界
私募通常首先考虑市场会怎么想、怎么做,因为他们知道,市场先生永远是对的。
公募对市场的敏感度,则远没有私募那么高。他们总觉得市场是错的,自己是对的,而谋求从市场错误纠正的过程中获利。
——杨成义
大多数人买股票、是为了以更高价格卖给别人的时候,就是你应该离开的时候了。
——陈逢元
无论是在市场的顶峰,还是谷底,都没有人会摇铃通知你。
我们判断入市时点的方法,就是努力去了解其他投资者的想法。如果所有的投资者都说这个市场很好,那你最好不要进入;如果大部分都说,这个市场不可能很好,那就是你进入的时候了。
——安迪·凯斯勒
■公募界
用市场的逻辑去分析现有的股市,就像西医说,感冒是病毒引起的,对症下药就能治好。再用政府的逻辑,就像旁边有个中医说,这不对,这是受风寒了,阴阳失调。你再问西医,西医该怎么回答呢?西医只能说,我又不懂中医,我就不这样认为。
——朱平
随着市场日益有效,试图通过基金运作超越指数,将越来越困难。
——吴剑飞
投资进出时,你除了关注估值,还应考虑如股改,配送股、企业短期事件,甚至是投资者的一个推论、市场整体资金的一个偏好。
——粱丰
本刊点评
较公募而言,某些私募可能更善于利用市场和投资者的情绪,例如“敢死队”凌厉凶猛的操作。而学院派作风较重的公募经理,虽然也会以市场为参考,却始终不离“估值”这一主线。
但无论公私募,都反复强调投资者情绪和行为对决策的特殊重要性。彼得·林奇有个“鸡尾酒会理论”,说每个人都谈论股市时,市场就已经很危险了。业余投资者,不妨好好学学他们的反向投资思维。
经理之路 公私募经理的成长和成功之路
■私募界
最难的是开始建立投资理念的时候,整宿无法入睡。规律找到、数据库建立后,只需做相应增补,完善就可以了。
我的投资思路,任何人都能模仿。如果再能像我这么努力,完全能达到我的水平。
——李克华
我最初是为基金做股票和投资研究,接着去券商的研究所,从事宏观和策略研究,有十多年的积累后,就出来做了。
——私募之英
初入市时屡战屡败。后来不断精研大师的理论,并在实践中反复检验,才开始建立起自己行之有效的一套投资理念。
——陈逢元
■公募界
先是到学校里教数学,之后攻读国际贸易的研究生,毕业后开服装专卖店,做营销;得到同学推荐,去广发证券做投行工作后,才对金融“一失足成千古爱”。
——朱平
如果我有优势,那可能就是我做的时间比较长,各种行业和公司都投资过,失败的经历也比较多。
如果没有交易员背景,对市场应变的感觉会大打折扣。
投资出现失误,哪怕是小问题,也一定要找原因和总结,不断改进。
——梁丰
成功的基金经理,各种学科背景的都有。
计算基础打得相对牢一些,可能是理工科背景的相对优势。
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助理,再到基金经理,是基金经理的正常和完备的成长过程。
——吕一凡
获金融学学位后,进入了号称“基金经理摇篮”的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金融部,后进入基金公司,经历产品设计经理、研究员、基金助理,最终成为基金经理。
——吴剑飞
优秀的基金经理有两个关键词:时间与反思。专业投资者只有拿出更多的时间翻石头,找到金子的概率才能比别人大。
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还必须不停地反思,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风格。
——王劲松
好的投资者,要从做基础研究起步,才能形成自己的投资原则;要多多实践,实践是根本;要多读书,多向周围的人学习;要依靠团队;要经历完整的牛熊市循环,才能练就长期持有的眼光和耐心。
——王春
本科学物理,硕士学金融。毕业后直接进基金公司,先后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公司大部分基金的助理都做过后,开始身兼两只基金的经理。
通过向优秀的基金经理和同行请教,有助于避免投资过度激进。
——王黎敏
本刊点评
无论公募还是经理,其成长之路都少不了两个关键词:研究和失败。研究能力是专业投资者的最关键素质,研究培训是专业投资者最不可或缺的历程,研究实践则是专业投资者生命中最主要的部分。当然,公募经理走的多是学院派的研究成长之路,难免有同质化问题;私募经理走的则多是自学成才和自我觉悟之路,也就难怪特色如此鲜明了。
笔者交流过的基金经理,没有经历过失败的,几乎没有。投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然后找到自己的路的不归路。专业投资者的宿命,几乎都要先摔得头破血流,方能涅磐成圣。所以过去潦倒失意的投资者,拂心处切莫停手,也许你的投资春天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