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于构建和谐校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 校园文化;和谐;高中
校园文化是师生在教和学的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反映学校整体形象的一种意识和精神状态,是学校神和形的统一。它是学校在长期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具有本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道德规范、教育风格、培养目标、学校传统等因素,包括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网络文化、班级文化等。它为学校成为管理之优、育人之范的名校奠定坚实的基础。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学校管理层应该努力培育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一、塑造校园精神,培育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是学校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的总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培养爱国爱校的家园情感,增强师生职工的凝聚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立足之点;树立远大理想、强化成才意识、共创学校美好未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如何塑造校园精神,培育精神文化呢?
首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全体教师。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因此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武装师生员工,深化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敬业意识,提高育人水平,塑造师德风范,加强师德建设。
其次,狠抓班集体建设,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认真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第三,增强“以校为荣,为校增光”的强烈向心力和凝聚力。确立校训、校歌、校徽、校旗、校报、校刊等校园主体文化作品,编写校史,弘扬学校光荣的历史传统,抓住学生评“三好”、“优干”、入团、入党等关键点开展好爱校建校的主题教育活动。
二、完善校园网络设施,培育网络文化
信息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体现现代化与时代性、开放性的结合,必须完善校园网络设施,培育网络文化,尤其是要加强校园信息和网络建设。
校园网建设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校园网硬件方面,建成校园网络系统,主要包括Internet及校园网络系统、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监控系统、多媒体编辑制作播放系统、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其他电教设备系统。以校园网络为基础,把学生机房、学生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校园电视台、图书馆、信息中心等各处连为一体,真正实现信息的高速传递。同时,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系统应遍布学校各个角落;二是软件建设方面,建立自己的资源库,通过购买、改造、开发等途径积极收集各种素材;开展电子课件建设,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图文声像并茂、宏观微观模拟、多种感官接受大量信息等。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来注重课件的制作和积累,已有600多个课件在教学中应用,其中有几十个课件在省、市、区评比中获奖;学校网站建设要体现“对内服务,对外宣传”的原则,可以开设《学校概况》《信息频道》《教学科研》《德育天地》《学生频道》《图片频道》《视听频道》《下载中心》《校园论坛》《访客留言》等栏目,社会各界可以通过网站了解学校,同时也提供了校内师生信息交流的平台和展示自我、创造自我的舞台。
校园网络的出现,使校园文化的内涵、内容、教育目标以及主要任务发生了重要变化,已逐步体现出网络化、信息化、多元化的特点。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信息高速传输,网络交互性、实时性日益增强,已在悄悄地改变着师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逐渐成为广大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积极的、消极的网络资源都对学生产生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要加强以体现信息化、人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一台(学校电视台)、三站(校园广播站、心理健康辅导网站、校园文学网站)、五页(学校主页、科组主页、班级主页、个人主页、专题主页)为主题营造健康活泼的、信息化的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学习知识、体验生活和感悟人生,自觉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人。
三、美化校园环境,培育环境文化
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办好学校的物质前提。古人曰:“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获超然世外之感,在万籁空寂之中悟通反真。”我国古代书院大多依山傍水,景色宜人。优雅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首先是校园标志建筑的文化设计。校内建筑群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校园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而校园标志性建筑则是校园文化精神的外在集中反映,是校园建筑布局的灵魂和统领性建筑。要确定学校已有的标志性建筑中哪些属于重点标志性建筑并加以保护,同时进行新的规划,如附加雕塑,改善绿化。对新修的标志性建筑,要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并进行精心论证,充分展示其文化内涵,使新建标志性建筑体现意识形态与学术特征的结合,体现现代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其次是学习区、活动区文化氛围的营造。学习区文化氛围的营造要体现严谨治学的文化主题。在教学楼和教室布置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著名的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句,在主要教学楼或阅读场所设立著名学者雕像,书写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标语,如校训、校风、学风等内容,悬挂学生书画作品;活动区是进行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要注意发挥其综合功能,在主要的艺术和体育场馆,塑造以艺术、体育为主题的浮雕、标语等。
四、引领学校活动,培育活动文化
加强课余文化建设,开展各种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
一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继续贯彻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坚持每周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的演讲,并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给校园文化注入政治导向功能。
二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开阔视野、锻炼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认识和了解社会。
三是通过大型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视野、磨炼学生的意志。
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化娱乐活动,塑造向上的人文精神。
五、加强班级建设,培育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是一种“教育存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学校要引导班主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营建班级文化要体现班级特色,要有艺术气息,要用环境来熏陶人、感召人。班级应有自己设计、制作的班徽,有自己作词、谱曲的班歌,有壁报、艺术角。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班歌的谱写,班标的征集,班规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会的设计……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增知识,长才干,明道理,在营建过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体。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班级的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追求和行动,一旦发现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获得成功喜悦,就会更热爱自己的班级,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于构建和谐校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洪疆. 论校园文化建设[J]. 华夏地理中文版,2016(5).
[2] 吴波.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 文学教育(下),2016(6).
[3] 吴显敏. 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发展[J]. 教书育人,2016(17).
【关 键 词】 校园文化;和谐;高中
校园文化是师生在教和学的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反映学校整体形象的一种意识和精神状态,是学校神和形的统一。它是学校在长期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具有本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道德规范、教育风格、培养目标、学校传统等因素,包括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网络文化、班级文化等。它为学校成为管理之优、育人之范的名校奠定坚实的基础。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学校管理层应该努力培育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一、塑造校园精神,培育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是学校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的总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培养爱国爱校的家园情感,增强师生职工的凝聚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立足之点;树立远大理想、强化成才意识、共创学校美好未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如何塑造校园精神,培育精神文化呢?
首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全体教师。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因此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武装师生员工,深化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敬业意识,提高育人水平,塑造师德风范,加强师德建设。
其次,狠抓班集体建设,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认真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第三,增强“以校为荣,为校增光”的强烈向心力和凝聚力。确立校训、校歌、校徽、校旗、校报、校刊等校园主体文化作品,编写校史,弘扬学校光荣的历史传统,抓住学生评“三好”、“优干”、入团、入党等关键点开展好爱校建校的主题教育活动。
二、完善校园网络设施,培育网络文化
信息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体现现代化与时代性、开放性的结合,必须完善校园网络设施,培育网络文化,尤其是要加强校园信息和网络建设。
校园网建设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校园网硬件方面,建成校园网络系统,主要包括Internet及校园网络系统、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监控系统、多媒体编辑制作播放系统、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其他电教设备系统。以校园网络为基础,把学生机房、学生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校园电视台、图书馆、信息中心等各处连为一体,真正实现信息的高速传递。同时,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系统应遍布学校各个角落;二是软件建设方面,建立自己的资源库,通过购买、改造、开发等途径积极收集各种素材;开展电子课件建设,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图文声像并茂、宏观微观模拟、多种感官接受大量信息等。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来注重课件的制作和积累,已有600多个课件在教学中应用,其中有几十个课件在省、市、区评比中获奖;学校网站建设要体现“对内服务,对外宣传”的原则,可以开设《学校概况》《信息频道》《教学科研》《德育天地》《学生频道》《图片频道》《视听频道》《下载中心》《校园论坛》《访客留言》等栏目,社会各界可以通过网站了解学校,同时也提供了校内师生信息交流的平台和展示自我、创造自我的舞台。
校园网络的出现,使校园文化的内涵、内容、教育目标以及主要任务发生了重要变化,已逐步体现出网络化、信息化、多元化的特点。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信息高速传输,网络交互性、实时性日益增强,已在悄悄地改变着师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逐渐成为广大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积极的、消极的网络资源都对学生产生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要加强以体现信息化、人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一台(学校电视台)、三站(校园广播站、心理健康辅导网站、校园文学网站)、五页(学校主页、科组主页、班级主页、个人主页、专题主页)为主题营造健康活泼的、信息化的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学习知识、体验生活和感悟人生,自觉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人。
三、美化校园环境,培育环境文化
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办好学校的物质前提。古人曰:“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获超然世外之感,在万籁空寂之中悟通反真。”我国古代书院大多依山傍水,景色宜人。优雅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首先是校园标志建筑的文化设计。校内建筑群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校园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而校园标志性建筑则是校园文化精神的外在集中反映,是校园建筑布局的灵魂和统领性建筑。要确定学校已有的标志性建筑中哪些属于重点标志性建筑并加以保护,同时进行新的规划,如附加雕塑,改善绿化。对新修的标志性建筑,要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并进行精心论证,充分展示其文化内涵,使新建标志性建筑体现意识形态与学术特征的结合,体现现代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其次是学习区、活动区文化氛围的营造。学习区文化氛围的营造要体现严谨治学的文化主题。在教学楼和教室布置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著名的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句,在主要教学楼或阅读场所设立著名学者雕像,书写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标语,如校训、校风、学风等内容,悬挂学生书画作品;活动区是进行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要注意发挥其综合功能,在主要的艺术和体育场馆,塑造以艺术、体育为主题的浮雕、标语等。
四、引领学校活动,培育活动文化
加强课余文化建设,开展各种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
一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继续贯彻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坚持每周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的演讲,并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给校园文化注入政治导向功能。
二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开阔视野、锻炼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认识和了解社会。
三是通过大型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视野、磨炼学生的意志。
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化娱乐活动,塑造向上的人文精神。
五、加强班级建设,培育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是一种“教育存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学校要引导班主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营建班级文化要体现班级特色,要有艺术气息,要用环境来熏陶人、感召人。班级应有自己设计、制作的班徽,有自己作词、谱曲的班歌,有壁报、艺术角。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班歌的谱写,班标的征集,班规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会的设计……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增知识,长才干,明道理,在营建过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体。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班级的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追求和行动,一旦发现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获得成功喜悦,就会更热爱自己的班级,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于构建和谐校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洪疆. 论校园文化建设[J]. 华夏地理中文版,2016(5).
[2] 吴波.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 文学教育(下),2016(6).
[3] 吴显敏. 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发展[J]. 教书育人,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