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积极参与氛围,为自主探索创造条件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ny_liz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不应被动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于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因此,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学得主动轻松,才算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应用题教学更是如此,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我们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应用情境,营造积极参与氛围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这样便能使学生自主地调动出内部的东西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对问题深入地理解。 例如我设计了一道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的开放题:
  学校组织师生看电影。学生950人,教师27人。影剧院售票处写着:
  今日放映 《宇宙与人》
  成人票:每张8元
  学生票:每张4元
  团体票:每张6元
  (30人或30人以上可购买团体票)
  请设计一种你认为最省钱的购票方案,并算出购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题目一出示,学生就颇有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力求找到最佳方案。
  以下是 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
  方法1:8×9+4×161=716(元)
  方法2:(9+161)×6=1020(元)
  方法3:从学生人数中拿出1人,和教师组成一个团体。
  10×6+160×4=700(元)
  ……
  针对这样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解法,每位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通过练习,培养了学生主动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学有价值,才能学得既主动又轻松
  教学时不要把学生死死地捆在教科书上,让学生死记那些他们认为很枯燥的东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选他们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编应用题。如给数学找到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 “做数学”。
  例如有一应用题是这样的: 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这类应用题枯燥得很,离学生比较远,学生肯定没有兴趣。没有了兴趣也就学不好这类应用题。不如改变一下应用题呈现的方式:
  (1)课件展示情境。
  客户:周厂长,你好!我们订做的660套衣服,生产得怎么样了?
  厂长: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
  客户:我们等着要货,你们3天之内能完成了吗?
  厂长:能。
  (2)师:同学们!你们根据厂长、客户提供的信息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以上出示的例1。
  (3)师:你们会解答吗?如果不会,可以小组讨论。
  ……
  这种方式较好地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和“自主学习、探索创新”两大方面,将学习活动置于社会生活问题之中,巧妙地把应用题变为对话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体验结合起来。这样的数学,学生不仅学得好,而且也为他们以后到社会上去成为各行各业的成功者打好基础。
  三、重视应用题的形成过程,为自主探索创造条件
  应用题具有抽象性,有时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造成解题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重视应用题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轻松掌握解题方法。
  以下是“归一应用题”的教学片断:
  师:如果现在要求大家很快地测算出全班20个同学在1分钟内大约一共能踢多少个毽子,你们准备怎样测算?(学生们争相发表意见)
  生1:我先测算每个同学1分钟踢毽子的个数,再把它们加起来。
  生2:那样太麻烦,我只要先测出一个同学1分钟踢毽子的个数,再乘以20就可以了。
  生3:这样也不对。如果选出一个踢得特别快的同学,算出的得数就太大了;如果选出一个踢得特别慢的同学,算出的得数就太小了。
  经反复考虑后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先测出几个同学1分钟踢的个数,算它们的平均数后再乘以20。
  经过实地测试,编出应用题:“在1分钟内,8个同学共踢毽子328个。照这样计算,我班20个同学1分钟大约能踢多少个毽子?”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解答。学生在探索解答方法的过程中得心应手,很快掌握了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师还向学生指出,用这种推算的方法,能预测出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教学,不但渗透了统计、估计、推测等思想,而且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所学知识,学到的不是僵化的知识。
  应用题教学内涵丰富,如何让学生喜欢应用题,这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但我坚信,只要教师通过一定的策略,为学生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觉得应用题离自己并不遥远,解答应用题有一定的价值。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应用题。从而真正掌握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达到了这种境界才算是一堂成功的优秀的应用题教学课。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做合一”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重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对语文教学很有启示,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中更需要践行这一思想。  【关键词】阅读教学作文教学 口语交际  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认真
期刊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什么是人才?人才不是图书室。不是计算器,不是存储器和演算:人才是理解、是发现,是创造;人才是科学家、艺术家,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劳动者;人才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人类已跨入国际经济科技激烈竞争的新世纪,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国民整体素质的竞争,因此,这种竞争需要的不是单一人才,而是复合型人才,是具备多种素质、多种能力的人才。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注重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
期刊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载体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对我国的传统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和变革,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已起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打破了“一支粉笔写天下,三尺讲台说春秋”的传统教学模式,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下面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看法。  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给学
期刊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中心环节,也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九年级化学课本上有许多实验,总体分为演示实验、活动与探究(分组实验)和家庭小实验三种。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化学学习的认知背景和动手实践的机会,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而且能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均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也是取得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然而,目前广泛使用的作为呈现教学信息的黑板和大屏幕投影,均不能满足课堂教学信息化的要求。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它具有强大的功能和突出的优势。它的出现,是对沿袭已久的“黑板+粉笔+板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一场革命性突破,顺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加深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化。  一
期刊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
期刊
目前作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的无效性是被诟病的一个方面。作文教学自然也难脱干系,高耗低效。仔细反思一下,作文教学的确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作文教学目标的空洞与偏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作文教学的规律,它是九年义务阶段学生作文水平可能达到和应当达到的标准。 
期刊
众所周知,在课堂中恰当使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能力和合作精神。但是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呢?这给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特别是目前中国大班式的教学现状,小组合作更是难以实施,且不说教学效果如何,就是课堂秩序都难以维持。通过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和反思,我对信息技术大班教学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了深刻体会,我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应做到:  一、主题选择生活化  伟大的教育家陶
期刊
在中学业余田径短跑训练和体育课短跑教学中,我运用冯敦寿同志的科研成果作为训练模式(即:不同水平男、女百米短跑运动员各分段成绩参数),与我们业余田径短跑运动员100米跑各分段成绩进行比较,从中找出我们运动员在该项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训练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深感运用他人的科研成果作为模式帮助训练确能加强体育训练的科学性,对提高业余训练效果和体育课教学质量是很有帮助的。  训练模式包括
期刊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三大目标。可见,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不可估量的地位。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老师讲的心潮澎湃,学生却无动于衷。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会情感共鸣、心灵共颤。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巧用教具,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