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匠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b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书匠姓黄,半截沟黄家台子人,地地道道农民出身。祖父、父亲都是文盲,他是三代人里唯一一个念过书的,念完了小学,还念了初中。他念初中时的语文老师叫秦名扬。他是秦名扬最得意的弟子。
  这秦名扬可不是等闲之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高才生,毕业后已经留校了,却因为写了一部什么小说,被打成右派发配到了新疆。起初在生产队劳动改造,后来公社设立了中学,师资短缺,就把他弄去教学了。于是这个本应该在北京的名牌大学当老师的人,就无可奈何地在大西北一个偏远的乡村中学当了老师。
  秦名扬教书不像别的老师那样照本宣科,而是不拘一格,挥洒自由,除了教课本上的东西,他还给学生讲汉字的造字法,讲陶渊明、三曹和唐宋八大家的一些文章。
  教书匠生性老实、听话,又刻苦好学,深得秦名扬喜爱。秦名扬曾经用手轻轻拍着他的后脑勺说:“好好学,以后考北大。”秦名扬挑选了许多经典的唐诗宋词和《古文观止》上的文章让他课余时间研读和背诵。
  可是,谁也没想到,就在教书匠读完初中刚准备升高中那年,因为一场政治运动,取消了高考。教书匠只好停止学业,回乡务农。秦名扬更惨,在以后的几年里,经常被批判或批斗,直到那场政治运动结束,他才被落实政策调回北京。
  教书匠在生产队当了十年社员,恢复高考后,他考上了本地的一所普通师范。师范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半截沟中学任教。一开始没有音乐老师,他教音乐;后来缺数学老师了,他又教数学;教了两学期数学,又让他教物理。别人见他啥都能教,而且啥都教得有板有眼,像模像样,就戏称他“教书匠”。谁都知道,他是秦名扬的高足,他的长项是语文。但学校总是缺这个老师缺那个老师,就是不缺语文老师。因为语文能深能浅,只要认识字的人似乎都能教语文,当然教出来的效果就大不相同了。教书匠把初中开设的那些课差不多挨个儿教了一遍,最后才轮到教语文。
  教书匠教了语文以后,教书的本事才徒然显现了出来。他向学校要求“跟班走”。就是教一班学生,从初一教到初三,一直到送他们毕业,考上高中。他说,教书育人,要了解学生,知己知彼。他要看着、守着他的学生,看他们是不是一月有一月的进步,一年有一年的进步。如同往瓶子里灌水,随时知道深浅。他说当初秦名扬就是这样教他的。
  教书匠教语文,也跟他的老师秦名扬一样,不按规定套路走,咋样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就咋样教。所以他教出来的学生,大部分文字精通,知識丰富,他们在考高中、甚至日后考大学时,语文分数都比较高。
  教书匠很注重背诵,课本上比较好的诗文,他都要求学生背下来。他说,学数学是掌握解题的方法,学语文是要多往脑子里记东西,不背怎么行?他还提倡学生读课外书,他给学生推荐了许多中外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
  教书匠非常重视作文。他说学语文的最终目的是把文章写通。学生作文他先眉批一遍,指出好处和不好处,发下去让学生自己改,或同学间互相改,改完交上来,他再改一遍,加点批,然后再在课堂上讲评。他说,写作文要像登山,一步是一步,一步得比一步高,不能像驴推磨,走了半天还在原地。
  每个老师都会对自己班上几个学习好的学生格外喜爱,教书匠也不例外。只是他对学生的喜爱不形于色,不像有些老师,摸着学生的头,满脸含笑,问长问短。他只是把他的热情倾注在教学之中。他讲课的时候,眼睛时不时地就瞅这几个学生,看他们领会了没有。改作文,这几个学生的他也改得特别仔细。对于平常的学生,他也以平常的精力对待。对于资质顽劣、不守规矩、考试作弊的学生,他毫不留情,一旦抓住便痛加训斥。
  学校每学期期末要汇考,汇考时候老师们都是交叉监考。大部分老师监考时都不是太认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教书匠不,他无论平时单元测验监考自己的学生还是汇考时候监考别人的学生,都很严,眼珠子绷得圆圆的满教室扫,学生任何作弊的把戏都逃不出他的视线。所以老师们对他很有意见,汇考时都不愿意让他给自己的班监考。
  教书匠性格内向,不苟言笑,不爱闲谈,不喜交际。中学老师鱼龙混杂,有素质好的,也有品行差的,他们经常在办公室扯一些家长里短,交换庸俗无聊的社会新闻,说下流的黄段子。教书匠总是埋头备课或批改作业,不作一声。他把心思全都放在了学生身上。他也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看电影。除了学校和自己的家,哪也不去。
  因这些,同事们大都不喜欢他,他们为他和自己的不同而忿忿不平,说他是自命清高,沽名钓誉,不近人情。
  教书匠一直认为没能上大学是自己一辈子的遗憾。那年上边给了学校两个去内地一所师范大学进修的名额,教书匠就去找校长,说他想去进修。校长说,开什么玩笑啊!你的水平还需要进修吗?校长硬是没让他去。过了两年,又来了进修名额,他又去找校长,校长还是那句话,说他水平高,不需要进修,应该让水平低的人去进修。于是教书匠上大学的梦想又没能实现。这样一晃再晃,他就三十大几了。
  三十大几的教书匠还没成家,同事先后帮他介绍过几个,不是他看不上人家,就是人家看不上他,一来二去,再就没人管这事了。眼瞅着学校的几个年轻女教师都成了别人的新娘,教书匠心里就有些失落。
  一天下午,学校出纳员刘淑萍去银行提取工资,那天正好下雨,路上行人稀少。刘淑萍取了钱打着雨伞往前走,走着走着,突然脚下一绊,扑通一下摔倒在地上,钱包从手里甩了出去,正好落在旁边一个小伙子脚下。那小伙子腰一勾捡起了钱包。刘淑萍赶忙从地上爬起来扑上去抢夺,可是那小伙子死死抓住不放。刘淑萍抢不过来,就松开手朝前方不远处的派出所跑,没想到那小伙子竟在后面大喊:“抓住那女的,她偷了我钱包”!过往的行人不知原委,真有两个人冲过去拦住了刘淑萍。正在危急时刻,教书匠骑着自行车迎面过来了。刘淑萍像见到救星一般,“哇”一声扑过去,大哭着对教书匠说:“那人抢了我的钱包,是老师的工资,你快去追啊!”
  “你快去派出所,我去追!”教书匠说着,把自行车往刘淑萍手上一塞,拔腿就去追了。那小伙子顺着马路跑了几十米,拐进一条侧巷,教书匠紧追不舍。明白了真相的行人也有跟在后面追的,都在喊抓贼。教书匠离那小伙子越来越近,小伙子突然一扬手将包扔进旁边的渠沟里。随后一跃翻过一堵墙溜了。教书匠追得正急,见钱包被扔进渠沟,就扭身去渠沟里找钱包。待他回到派出所,刘淑萍还在那里哭呢,一见教书匠夺回了钱包,便猛扑上去一把将钱包抓过来搂在怀里。   当天下午,刘淑萍为感谢教书匠,买了一兜水果放到了教书匠的办公桌上。在其他几个老师笑哈哈地抢吃水果的空儿。刘淑萍偷偷地握了一下教书匠的手,临出门时,又回头向教书匠丢了个秋波。
  教书匠从来没受过姑娘的青睐,不懂得女人有时为了求你办事或表示感谢时会故意卖弄几下媚态。他把刘淑萍那几下误当成了示爱的信号,当晚就写了封情书,第二天偷偷塞进了刘淑萍办公桌的抽屉里。
  刘淑萍是信用社主任的女儿,人虽然长得一般般,心气却很高,根本不把教书匠放在眼里。她发现教书匠的信后,哎哟哎哟地笑了半天,办公室里的老师问她笑什么,她一抖手上的信说:“你们看,你们看,这个教书匠可不可笑!他以为给我夺回个钱包我就会爱他,真是的,这哪跟哪呀?自己也不掂量掂量……哎哟哟!”
  教书匠本来平时就知道读书,教书,对女人很少动心思,受了这次打击之后,对女人越发没了兴趣,再也不谈婚娶之事,只是一心一意地教书。
  一年一年过去了,不知不觉地,教书匠已是四十多了。这年,县教育局下了通知,让学校所有学历不合格的老师都到县成人职业教育中心学习,教书匠因为一直没能进修,只是个师范学历,自然也在其中了。
  成人职业教育中心从一开始就被简称为“成职教中心”。在当地,说“成人职业教育中心”,好多人不知道:说“成职教中心”,人人都知道。成职教中心基本上也是个学校,有学生教室,有老师办公室。教书匠他们去了,自然是被安排在了教室里。
  坐进学生教室,教书匠就把自己当成了一名真正的学生,学得很投入,很卖力,课堂上認认真真地听课、做笔记,课后别人喝酒、打牌、聊天,他则捧着课本一页一页地挨着看,一道题一道题地往练习本上写。别人就笑他,说你干嘛呢?还真学呀?他心说,你们不要得意,不好好学,到时候考试不及格,看你们咋办!让他没想到的是,最后考试,全部都是抄,人人高分。教书匠觉得这是在胡闹,于是就不去参加学习了。后来别人都拿了文凭,中央电大的,本科,国家承认,他自然没拿到。这么一来,他就成学校唯一一个学历不合格的老师了。学校为了获得全校任课老师百分之百学历达标的好名声,就将他调整成了后勤人员,让他去当门卫了。这一年教书匠四十七岁。他从四十七岁开始看大门,不知不觉地就看到了五十七岁。
  一天,一个督导组来学校督导检查,带队的姓李,是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主任。李主任二十年前就是从这个学校毕业的,教书匠教过他,他进学校大门的时候一眼就认出了教书匠,喊了声黄老师,教书匠却认不出他了。
  督导组询问了在校生人数、班额、课程开设、规范办学等情况,实地查看了校园环境、设施设备、安全卫生等情况,听取了学校负责人就老师发展、学生行为培养、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工作汇报。
  中午,学校在镇上的一家餐厅招待李主任一行,作陪的有县教育局的局长、学校校长、书记、教务主任等学校的几位主要领导,另外还有教书匠。教书匠是李主任特意让校长邀请来的。菜上齐后,校长将酒杯斟满,刚准备要给李主任敬酒,李主任忙站起来说,我借花献佛,先给我的老师敬杯酒。然后他就端起酒敬给了教书匠。李主任说,黄老师是他初一到初三的语文老师,那三年,黄老师给他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底子,为他后来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李主任还说,黄老师是他见过的最有水平、最会教书的老师……教育局长当时脸上就有些挂不住了,瞅着校长说:“你们学校是咋搞的,为啥要安排黄老师当门卫呢?再没人了吗?”
  校长说:“这个……我也不清楚,是前任校长弄的。”
  教育局长说:“简直是胡整!你们赶快调整,另找个看大门的,让黄老师上课去。”
  校长赶忙点头说:“好,好,我明天就安排。”
  教书匠说:“不用了,我再有两三年就退休了,看大门挺好的,我就看大门吧。”
  教育局长说:“不行,让你看大门真正是大材小用,糟踏行情呢。”
  第二天,校长让后勤主任临时雇了个看大门的,把教书匠替换了下来。
  因为已经到了后半学期,教务处也不好给教书匠分课,就把他搁在教务处帮忙,打打杂,整理一下档案,准备下学期再给他分课。就在这当儿,学校接到县教研室的通知,说州上举办初中语文老师讲课大赛,让学校派几个语文老师去听课。
  教书匠因为没上课的,也没有其他什么放不下的事情,自然就被派去听课了。
  大赛在区实验中学的阶梯教室进行。
  第一个上场的是个矮个子女教师,上的是八年级上册的《桃花源记》。她一上来就问学生见没见过桃花,学生有的说见过,有的说没见过,教室里一片嚷嚷声。然后她就引出课题,开始在讲台一侧的电脑上放视频,先放了一个课题的画面:中间四个大字是课文标题,背景是山水和桃花。随后换了个画面,是一个美女站在一片桃花里,接着大屏幕上就像演电影一样播放着桃花,有一枝一枝的桃花,有一朵一朵桃花的特写。老师握着鼠标在电脑上操作,学生看,这样搞了几分钟,老师仰起脸问学生好不好看,学生都喊好看,老师就又埋下头操作。屏幕上继续出现一幅幅桃花的画面,这次都是一片一片的桃花。展示了几幅以后,老师抬起头问学生漂亮吗,学生都说漂亮,老师又问谁去过桃花源,就有几个学生举手,有的还站了起来,抢着说自己去过……这样又闹了几分钟,她让学生把课本打开,开始读课文,先是默读,随后是指名读、分组读、全班齐读,读了半节课时间,她让学生在小组里商量着翻译课文,然后又将课本上的一些练习题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先在小组里合作完成,然后老师一道题一道题地提问,提问到哪个小组,哪个小组就出一个代表到前面电脑上去做……教书匠皱着眉头,心说:这上的是啥课啊?真正是在浪费时间、误人子弟!
  上第二节课的是个二十几岁的小姑娘,一看就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新老师。她上的是九年级上册的《愚公移山》。她先放了一遍歌曲《愚公移山》的录音,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练习朗读。并参照课后注释合作疏通课文,接着是指名读课文、小组代表汇报课文内容,汇报完老师提了几个问题:愚公为什么要移山?愚公决定移山后其他人的看法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完后老师让学生分角度色朗读课文,然后又让一小组一小组地表演课文,每一小组表演完全班都给鼓掌,搞得气氛很热烈,学生都玩得很开心,积极性很高,满教室都在拍手、都在欢笑。闹得差不多了,老师看了下表,总结了几句,让全班齐读课文,课文刚读完,下课铃响了。
  教书匠觉得这节课比第一节课要好点儿,但老师也是什么都没讲,全由学生在弄。其实课文中有很多可讲的东西,应该给学生讲讲的。
  接下来走上讲台的是个四十多岁的男老师,他上的也是《桃花源记》。他没有像上第一节课的老师那样在视频上展示桃花,而是用成语“世外桃源”快捷、自然地引出课题,接着就介绍作者。他先让学生说,先后叫起来几个学生,都是照着课本上的“作者简介”说的。学生说完他作了补充,除了作者的生平,他还讲了作者诗文的特点、成就以及《桃花源记》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然后就开始教课文了。他先范读,读完让学生齐读,接着是翻译课文,他指名让学生翻译,一人翻译一句,学生将全文译完,他又把课文从头串了一遍,对许多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了讲解。
  教书匠觉得这节课上得不错,老师的语文功底扎实,知识面宽,朗读、讲解、板书、调控课堂等方面的能力都很强,课上得挥洒自如。给予学生的信息量很大。最后做完课堂小结,他给学生布置了一些书面作业,并一再嘱咐学生课后将课文背会。教书匠想,这个老师肯定能获一等奖,这课如果是自己上,也会这样上的。
  第四节没安排讲课,是评课,由专家对上午的三节课进行点评。所说的专家其实就是区教研室的教研员。让教书匠没想到的是,教研员对前两节课评价很高,说是课堂气氛积极、活跃,老师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能充分打造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把第三节课说得一无是处:没有课件,没有小组活动,老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练得少,授课方法陈旧、老套,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未能充分地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压抑、沉闷……
  教书匠坐在下边觉得一头雾水,心里很为那个男老师叫屈。
  下午的三节课跟上午的第一第二节课基本上是一个模式。他不想再听下去了,第二天一早就到客运站买了返程的车票。
  回到学校,教书匠没去教务处,而是直接找到校长,要求还去当门卫。校长问:“为啥?”
  教书匠说:“现在这课,不适合我上了。”
  校长瞅了他半天,理解地点了下头,最后轻轻地叹口气说:“好吧。”
  于是教书匠就又去看大门了,直到退休。
  责任编辑/董晓晓
其他文献
一   “心若可以展覽,应该有很多品种。”卢丹走出补习中心,准备去对面的站牌等公交车,心里火火地冒出这个想法。   补习中心的老板当初说好一节课100元,刚才结账时却按80来计算,理由是其他科目的老师也都是这个价格来算,怕他们有意见,下次一起算吧。   卢丹看了看那张笑咪咪的猪脸,压抑住恶心,想问他是需要钱买棺材吗?但还是没说什么,说了有什么意义呢?又没签合同!自己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时时刻刻告
1   石楠花又开了!   我扶着郁文走到酒店的房间,聚会上他喝高了,这是同学们毕业后的第一次聚会,初次经历社会打磨的我们带着还不是太熟络的圆滑相互回忆起学生时光,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以醉酒的姿态被小部分人送往酒店。   夜里,睡在另一张床的郁文翻了个身,问我:“睡了吗?”   “没有。”我说。   “我看见她了。”   我没有吭声,等待他的下文。随后,作为友谊的见证,他和我说起了双木的事
姜白话   在北斗村,姜白话绝对是最胖的人,没有之一。这么跟你说吧,当他走过来时,四五米外,你就能感觉到地皮在震动。尤其在他上坡时,喘气声就跟拉风箱一样,呼哧呼哧的。   姜白话本来叫姜百华,是奶奶的远方侄子,但大人们却叫他姜白话,这让我一直觉得是个谜。有一次,姜白话来我家,我刚好飞奔出门,冷不防撞在了他的怀里。姜白话伸出两只蒲扇样的大手,老鹰抓小鸡一般将我抱起来,举过头顶,满脸堆笑望着我。我被吓
01   我喜欢的男人叫周森。从他一出门,我就跟着他,看着他进了永兴巷,七拐八拐之后,进了那个女人的家。那女人叫魏玉萍,长着一双勾人的凤眼,在镇上的理发店里当剃头小妹。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摸各种男人的脑袋,同时也被别人趁机摸手、捏屁股。   我告诉周森:你应该离这种口碑的女人远些。他总是笑而不语。   有一次,我生了气,拿出姐姐的照片,甩在他的面前。他不笑了。   沉默地抽完一支烟后,他说:
摘 要: 西施作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四大美人之一,有关她的传奇故事更是引人入胜。然而,据史考西施只是先秦历史中一个抽象的美人符号,所谓的西施传奇实际上是历代文学家有意附会、层层建构的结果。伴随着这位越国美人形象的丰满,吴越文化实现了向江南文化的转型。在历史的流变中,这位清秀佳人最终和隽雅江南一起,成为这片水乡润土的文化符号。  关键词: 西施 传说 吴越 江南文化  一、先秦伊始:模糊美人与尚
摘 要: 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是當前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学专业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当前红色文化教育以理论性教学为主,缺乏专门教材和专业师资,导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缺乏全面整体的认识。通过补充妇女劳模群体在抗日根据地的表现,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抗战“全民”性的认识,纠正认知偏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历史教学中适当补充具体生动的红色史料,建立红色文化教学资源体系,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
有人走过来,我们看清楚那是两个孩子,他们浑身沾满了泥巴。在水边,他们蹲下身子,把两双小手濯洗得白白的。他们在笑,在聊刚才的泥仗,高个男孩说,我打得多准啊,一扔就扔到季林颈项里,装了他一脖子的泥。矮个男孩说,我扔的才准哩,胡斌喊“手榴弹”的时候,我照准了,一下子扔在他下巴上,他嘴里都呛了不少泥。  这时高个男孩想站起来,他用手压住膝盖,但压了两下没起来。矮个男孩说,周勇,你怎么了?周勇说,我蹲久了头
摘 要: 壮剧作为独具特色的壮民族文化瑰宝,具有朴实的教育资源和朴素的教育功能。继承和弘扬壮剧蕴含的育人价值内容和精神内涵,需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积极作用,形成传承发展壮剧文化的合力,促使壮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育人工作文化内涵。  关键词: 壮剧 育人功能 价值传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
作者简介:   魏鹏,在《雨花》《延河》《草原》《鸭绿江》《青海湖》《文学界》《新故事》《民间文学》《上海文学》《天津文学》《黄河文学》《安徽文学》《短篇小说》《中国铁路文艺》等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多篇,有作品获奖并收入多种选集。现为江苏作协会员。  一   一觉醒来,我发现自己四肢酸痛无力,竟下不了床了。   昨天还好好的,怎么一夜之间竟病成这样?这是什么病?我左思右想,就像小学生做试题
本来我应该觉察到一些端倪的,却完全被忽略,因为事情一开始太过真实——同学聚会。谁还会往别处想呢?这真是一个老套的故事的开始,不过,却有一个别样的结尾。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没几年,许多大学开始面向成人招生,我就这样在工作了近10年后,有幸走进了大学校门。说起来我们那个班还是多少有点不同,是北京一所著名高校新闻系,面向全国企业报招收的新闻班,全班29名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当然都是企业报从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