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歌唱是一门音乐和语言相结合的藝术,歌唱语言的表达在演唱中处于最为核心的地位,本文主要对民族歌剧中歌唱语言与情感的表达进行探究,通过观摩大量的民族歌剧作品,总结歌唱语言与情感表达在民族歌剧中的特点和重要性,希望能对学习声乐的朋友有所帮助,对其演唱民族歌剧作品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演唱 民族歌剧 歌唱语言 情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越来越成熟,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歌剧作品,例如歌颂革命精神的《江姐》《沂蒙山》《洪湖赤卫队》等,还有一些历史人物歌剧《司马迁》《杨贵妃》《刘三姐》等。正是因为越来越多优秀歌剧的创作,使得声乐专业的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资料,在每一部歌剧中感受民族歌剧的魅力,将每一个人物在歌剧情节中的走向用演唱表现出来,这些都是我们通过细心观摩、用心感受、认真思考而总结出来的财富。
一、歌唱语言在民族歌剧中的重要性
(一)通过歌唱语言深化歌词的含义
歌唱不仅有优美的旋律音调为背景,还有生动的语言为主导,是最能直接与听众产生交流和共鸣的一种音乐形式。
在声乐演唱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演唱风格的作品:艺术歌曲、地方性民歌、歌剧选段等等,所有的作品要演唱出其特色,掌握不同语言的特色是基础;特别是在民族歌剧的演唱中,演唱者不仅要演,还要把作品唱好。在一些民族歌剧中,以某个地方人民为背景,演唱时就需要根据当地人的方言,模仿其音调和咬字习惯,这是演唱地域性曲子时不可或缺的技巧。如歌剧《沂蒙山》是以山东人民的抗战故事为主线,里面的女主角海棠在演唱时就要有相应的咬字、吐字处理,山东人发音习惯和说话方式会带有润腔的鼻音特点,例如歌曲《沂蒙山,永远的爹娘》中的“巍(wei)、蒙(meng)、高(gao)、人(ren)”等字,这些都要把字归到正确的韵母上,字头要轻巧且干脆,在演唱时要带着舒展开阔的情感,通过这些处理把对家乡沂蒙山的热爱之情表现出来,把人物的性格在演唱中表现出来,使听众为之动容,这就是一部好的歌剧体现。简而言之,好的歌唱就是在旋律上念词,要通过语言的反映使歌唱产生动机和动力,把语言特点一览无余地表露在观众面前,太过于注重声音却忽略了语言的特点反而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表情达意的效果极为丰富,同样的字用不同的声调表达又是另外一种意思,所以要想唱好中国的作品,研究中国语言的魅力是基础。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中,吟唱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词意,曲调总是依据词的咬字、吐字规律而成腔,特别是字的四声,直接决定了音调的走向。
所以要唱好中国民族歌剧作品,必须确定歌词中字、词、句的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包括语气、语调、换气口的变化,并且注意准确清晰地咬字吐字,使字的声调以及词义表达明了。
(二)语言和情感的有机结合
歌唱是表达人类感情的最佳手段之一,它是通过旋律和歌词的有机结合展现出一种艺术形式,其中“字正”是审美的重要原则,也是歌唱表达的重要价值取向。
现如今,因文化背景不同以及语言差异,国内外甚至各民族之间都形成了各自的演唱风格,但在这些声乐演唱的背后也有着极深的渊源——它们对“字正”的要求都是不约而同的。在演唱中不能只注重于发声方法与技巧,更要精准地找到每句歌词中的“重音”,把重音忽略会使得演唱时的歌词平平淡淡、毫无生机。如歌剧《沂蒙山》中《爱永在》选段,里面的歌词“风吹过来,云飘过来,多想回到儿时从前两小无猜”,其中“风”和“云”就形成了一个对比性的重音,“多想”一词就根据情绪的递进成了强调性的重音,加上重音后的演唱就能更形象地表达出歌词中的期待与渴望。所以语言的准确、清晰与演唱的传情、动听密切相关。
声乐艺术是以情感为起点和归宿,因此,声乐艺术的真正生命是情感的抒发。声情并茂是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也是最佳效果的体现,特别是在民族歌剧表演的过程中,演唱者要想把握好角色的塑造,就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将情感通过语言传递给观众,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三)歌唱语言是作品艺术处理的重要内容
在歌剧中为了更加形象地塑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演唱者不仅要演得好,更要唱得好,通常他们都会对作品中的情感表达进行更深层次的艺术处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度创作”。词、曲作家在谱写作品时,会根据剧情发展作出一些相应的处理,但这仅仅是谱面上的无声表达,如何使作品在歌剧表演中让观众感同身受、为之动容,这要求歌剧演唱者在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其风格特点后,加强对歌曲情感的充分理解,不断练习磨合,根据剧情走向对作品中的人物和情感进行二次创作。
语言是歌唱艺术创作的核心,从词的产生、曲的谱成,到演唱阶段,都离不开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所以演唱中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不仅能够传递信息,更能让观众产生共鸣,达到最佳的舞台效果。例如歌剧《党的女儿》经典选段《血里火里又还魂》中,为表达女主人公田玉梅内心的伤痛和悲愤,彭丽媛老师在演唱时运用了说大于唱的艺术处理,这是乐谱面上没有直接标明的,乐曲的开头“昏昏天,沉沉地……怎么血满身”,以及后面的“留下我孤零零……英灵”等乐句,演唱者根据歌剧中的情绪走向做出似唱非唱、似念非念的细节处理,直接让观众感受到女主人公在宣泄情绪,但如果直接按照乐谱上的旋律来演唱,不加以演唱者自身感受的处理,则很难把观众情绪带入到剧情中,观众难以产生共鸣。所以无论是在歌剧演唱中,还是演唱任何一首作品,我们都要深入理解歌词背景及含义,将音乐性的语言传递到观众的听觉,并能让观众理解你所要表达的情感、道理、故事等,这正是歌唱语言的魅力所在。
二、情感表达是歌唱的意义和目的
(一)明确作品风格
音乐是如何产生的?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大多数人较为认可的是:音乐起源于思想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我们了解到最早的歌唱是在劳动中产生的,先人在劳动中为了振奋精神,减轻疲劳,提高劳动效率,以一些简单的节奏和音调在劳动中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就如我们现在常见的一些劳动号子等,这些都是最初的歌唱。由此可以看出,情感的表达是以作品风格为基础,也是歌唱的最终意义和最终目的。 正如文章前面所说,在拿到一首新的作品时,不仅要了解这首作品的故事背景,还要了解词曲作者的创作风格等,这只是对作品的基本处理,不同的作品风格需要不同的情感表达,而同一作品给不同的人演唱也会有不同的情感表达,这也体现了音乐的多元化与多样性。特别是民族歌剧中,我们常看到一些带有传统民族特色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地域风格性较强,当地的方言对音乐主旋律的创作影响较大,其中的一些特殊唱腔也是从这个民族和这个地方的语言音调中提炼而来的,创作者将提炼到的音调进行美化和延伸就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我们不仅要根据剧情的发展决定角色的演唱风格,更要从中更深层次地挖掘出作品的意义。例如我们熟悉的歌剧《小二黑结婚》,这部歌剧是在充分吸收了戏曲音乐唱腔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同时借鉴了戏曲中“曲牌联套体”和“板腔体思维”的方式,创作出了这部经典歌剧作品,其中的独唱和对唱都是戏曲中常常采用的演唱形式,特别是对唱,在戏曲中常常被用来表现活泼的对话或者激烈的争辩等,极具戏剧性的效果,使听众宛如身临其境。
(二)以情带声,把握思想感情
演唱时我们一直强调歌曲要唱情,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正是对情感表达的形象描述。之所以情感表达对歌唱如此重要,是因歌唱的声音有千千万万,各类声音要有区分,最明了的就是曲中的情感区别,再好的声音缺少了情感的填充也会觉得索然无味。
正所谓物极必反,适当的情感表达是演唱中重要的调味剂,所以在演唱中要特别注意情感表达的控制。演唱者在演唱时不能过分表达情感,这会令观众觉得浮夸、做作,也不能过于表现自我,而没有自然真实地表现作品本身,这些都是对原作品的歪曲处理,曲解了作者表达的意思,没有艺术性可言。正确把握作品思想感情也是至关重要的,演唱悲愤哀怒的作品时,演唱者不能用高兴的语气或面部表情来表达,轻快活跃的曲子也不能漠然置之。一些演唱者在动情歌唱时,也要适当控制情绪,唱到悲伤时没有把握好情感分寸,导致泣不成声,也是不可行的。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动听的声音、清晰的语言、真实的情感,这三者都是声乐艺术中相互关联和不可或缺的。演唱者要深入生活,体验真实的生活和丰富的情感,表现作品时才会有发自内心的、强烈的情感抒发,在表现作品时才能更准确、形象地根据作者的意图展现作品的情感内涵。例如《小二黑结婚》中小芹的扮演者为了深入体会角色的情感,亲身体验了太行山区的农村生活,把最真实的情感在剧中展现出来,她的歌声与听众产生了心灵上的交流,引起观众的共鸣,使得这一角色在观众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情感的表达是歌唱的最终意义和最终目的,演唱者在生活学习中要善于观察和总结,认真收集体会生活中直接或間接的情感,在演唱作品中能够赋予其真实的情感生命。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歌剧中的演唱不仅是声音与表演的展现,更是演唱者把剧情内容和思想情感通过声音传递给听众的一场视听盛宴,是声入人心且身临其境的。民族歌剧演唱作为一种具有舞台戏剧性、音乐性、语言性的艺术形式,对演唱者自身的乐感与语言的融汇要求更为细致。演唱者通过歌唱语言与情感的有机结合,能够将作品进行充分的表达,向听众更好地传递歌剧中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充分对歌剧音乐作品的形象进行展现,使其艺术价值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孙敏.论情感在声乐艺术中的意义和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09.
[2]黄认识.论声乐演唱中情感与技巧的辩证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06.
[3]闫如玉.歌唱语言在声乐演唱中的训练与运用[D].天津音乐学院,2013.
[4]赵梅.歌唱语言的感受与体验[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6(S1):129-133.
[5]夏美君,刘大巍.论歌唱语言发声技巧——兼论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差异[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01):63-69.
(作者简介:韦兰东,女,硕士研究生,广西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声乐)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关键词:演唱 民族歌剧 歌唱语言 情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越来越成熟,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歌剧作品,例如歌颂革命精神的《江姐》《沂蒙山》《洪湖赤卫队》等,还有一些历史人物歌剧《司马迁》《杨贵妃》《刘三姐》等。正是因为越来越多优秀歌剧的创作,使得声乐专业的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资料,在每一部歌剧中感受民族歌剧的魅力,将每一个人物在歌剧情节中的走向用演唱表现出来,这些都是我们通过细心观摩、用心感受、认真思考而总结出来的财富。
一、歌唱语言在民族歌剧中的重要性
(一)通过歌唱语言深化歌词的含义
歌唱不仅有优美的旋律音调为背景,还有生动的语言为主导,是最能直接与听众产生交流和共鸣的一种音乐形式。
在声乐演唱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演唱风格的作品:艺术歌曲、地方性民歌、歌剧选段等等,所有的作品要演唱出其特色,掌握不同语言的特色是基础;特别是在民族歌剧的演唱中,演唱者不仅要演,还要把作品唱好。在一些民族歌剧中,以某个地方人民为背景,演唱时就需要根据当地人的方言,模仿其音调和咬字习惯,这是演唱地域性曲子时不可或缺的技巧。如歌剧《沂蒙山》是以山东人民的抗战故事为主线,里面的女主角海棠在演唱时就要有相应的咬字、吐字处理,山东人发音习惯和说话方式会带有润腔的鼻音特点,例如歌曲《沂蒙山,永远的爹娘》中的“巍(wei)、蒙(meng)、高(gao)、人(ren)”等字,这些都要把字归到正确的韵母上,字头要轻巧且干脆,在演唱时要带着舒展开阔的情感,通过这些处理把对家乡沂蒙山的热爱之情表现出来,把人物的性格在演唱中表现出来,使听众为之动容,这就是一部好的歌剧体现。简而言之,好的歌唱就是在旋律上念词,要通过语言的反映使歌唱产生动机和动力,把语言特点一览无余地表露在观众面前,太过于注重声音却忽略了语言的特点反而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表情达意的效果极为丰富,同样的字用不同的声调表达又是另外一种意思,所以要想唱好中国的作品,研究中国语言的魅力是基础。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中,吟唱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词意,曲调总是依据词的咬字、吐字规律而成腔,特别是字的四声,直接决定了音调的走向。
所以要唱好中国民族歌剧作品,必须确定歌词中字、词、句的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包括语气、语调、换气口的变化,并且注意准确清晰地咬字吐字,使字的声调以及词义表达明了。
(二)语言和情感的有机结合
歌唱是表达人类感情的最佳手段之一,它是通过旋律和歌词的有机结合展现出一种艺术形式,其中“字正”是审美的重要原则,也是歌唱表达的重要价值取向。
现如今,因文化背景不同以及语言差异,国内外甚至各民族之间都形成了各自的演唱风格,但在这些声乐演唱的背后也有着极深的渊源——它们对“字正”的要求都是不约而同的。在演唱中不能只注重于发声方法与技巧,更要精准地找到每句歌词中的“重音”,把重音忽略会使得演唱时的歌词平平淡淡、毫无生机。如歌剧《沂蒙山》中《爱永在》选段,里面的歌词“风吹过来,云飘过来,多想回到儿时从前两小无猜”,其中“风”和“云”就形成了一个对比性的重音,“多想”一词就根据情绪的递进成了强调性的重音,加上重音后的演唱就能更形象地表达出歌词中的期待与渴望。所以语言的准确、清晰与演唱的传情、动听密切相关。
声乐艺术是以情感为起点和归宿,因此,声乐艺术的真正生命是情感的抒发。声情并茂是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也是最佳效果的体现,特别是在民族歌剧表演的过程中,演唱者要想把握好角色的塑造,就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将情感通过语言传递给观众,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三)歌唱语言是作品艺术处理的重要内容
在歌剧中为了更加形象地塑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演唱者不仅要演得好,更要唱得好,通常他们都会对作品中的情感表达进行更深层次的艺术处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度创作”。词、曲作家在谱写作品时,会根据剧情发展作出一些相应的处理,但这仅仅是谱面上的无声表达,如何使作品在歌剧表演中让观众感同身受、为之动容,这要求歌剧演唱者在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其风格特点后,加强对歌曲情感的充分理解,不断练习磨合,根据剧情走向对作品中的人物和情感进行二次创作。
语言是歌唱艺术创作的核心,从词的产生、曲的谱成,到演唱阶段,都离不开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所以演唱中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不仅能够传递信息,更能让观众产生共鸣,达到最佳的舞台效果。例如歌剧《党的女儿》经典选段《血里火里又还魂》中,为表达女主人公田玉梅内心的伤痛和悲愤,彭丽媛老师在演唱时运用了说大于唱的艺术处理,这是乐谱面上没有直接标明的,乐曲的开头“昏昏天,沉沉地……怎么血满身”,以及后面的“留下我孤零零……英灵”等乐句,演唱者根据歌剧中的情绪走向做出似唱非唱、似念非念的细节处理,直接让观众感受到女主人公在宣泄情绪,但如果直接按照乐谱上的旋律来演唱,不加以演唱者自身感受的处理,则很难把观众情绪带入到剧情中,观众难以产生共鸣。所以无论是在歌剧演唱中,还是演唱任何一首作品,我们都要深入理解歌词背景及含义,将音乐性的语言传递到观众的听觉,并能让观众理解你所要表达的情感、道理、故事等,这正是歌唱语言的魅力所在。
二、情感表达是歌唱的意义和目的
(一)明确作品风格
音乐是如何产生的?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大多数人较为认可的是:音乐起源于思想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我们了解到最早的歌唱是在劳动中产生的,先人在劳动中为了振奋精神,减轻疲劳,提高劳动效率,以一些简单的节奏和音调在劳动中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就如我们现在常见的一些劳动号子等,这些都是最初的歌唱。由此可以看出,情感的表达是以作品风格为基础,也是歌唱的最终意义和最终目的。 正如文章前面所说,在拿到一首新的作品时,不仅要了解这首作品的故事背景,还要了解词曲作者的创作风格等,这只是对作品的基本处理,不同的作品风格需要不同的情感表达,而同一作品给不同的人演唱也会有不同的情感表达,这也体现了音乐的多元化与多样性。特别是民族歌剧中,我们常看到一些带有传统民族特色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地域风格性较强,当地的方言对音乐主旋律的创作影响较大,其中的一些特殊唱腔也是从这个民族和这个地方的语言音调中提炼而来的,创作者将提炼到的音调进行美化和延伸就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我们不仅要根据剧情的发展决定角色的演唱风格,更要从中更深层次地挖掘出作品的意义。例如我们熟悉的歌剧《小二黑结婚》,这部歌剧是在充分吸收了戏曲音乐唱腔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同时借鉴了戏曲中“曲牌联套体”和“板腔体思维”的方式,创作出了这部经典歌剧作品,其中的独唱和对唱都是戏曲中常常采用的演唱形式,特别是对唱,在戏曲中常常被用来表现活泼的对话或者激烈的争辩等,极具戏剧性的效果,使听众宛如身临其境。
(二)以情带声,把握思想感情
演唱时我们一直强调歌曲要唱情,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正是对情感表达的形象描述。之所以情感表达对歌唱如此重要,是因歌唱的声音有千千万万,各类声音要有区分,最明了的就是曲中的情感区别,再好的声音缺少了情感的填充也会觉得索然无味。
正所谓物极必反,适当的情感表达是演唱中重要的调味剂,所以在演唱中要特别注意情感表达的控制。演唱者在演唱时不能过分表达情感,这会令观众觉得浮夸、做作,也不能过于表现自我,而没有自然真实地表现作品本身,这些都是对原作品的歪曲处理,曲解了作者表达的意思,没有艺术性可言。正确把握作品思想感情也是至关重要的,演唱悲愤哀怒的作品时,演唱者不能用高兴的语气或面部表情来表达,轻快活跃的曲子也不能漠然置之。一些演唱者在动情歌唱时,也要适当控制情绪,唱到悲伤时没有把握好情感分寸,导致泣不成声,也是不可行的。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动听的声音、清晰的语言、真实的情感,这三者都是声乐艺术中相互关联和不可或缺的。演唱者要深入生活,体验真实的生活和丰富的情感,表现作品时才会有发自内心的、强烈的情感抒发,在表现作品时才能更准确、形象地根据作者的意图展现作品的情感内涵。例如《小二黑结婚》中小芹的扮演者为了深入体会角色的情感,亲身体验了太行山区的农村生活,把最真实的情感在剧中展现出来,她的歌声与听众产生了心灵上的交流,引起观众的共鸣,使得这一角色在观众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情感的表达是歌唱的最终意义和最终目的,演唱者在生活学习中要善于观察和总结,认真收集体会生活中直接或間接的情感,在演唱作品中能够赋予其真实的情感生命。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歌剧中的演唱不仅是声音与表演的展现,更是演唱者把剧情内容和思想情感通过声音传递给听众的一场视听盛宴,是声入人心且身临其境的。民族歌剧演唱作为一种具有舞台戏剧性、音乐性、语言性的艺术形式,对演唱者自身的乐感与语言的融汇要求更为细致。演唱者通过歌唱语言与情感的有机结合,能够将作品进行充分的表达,向听众更好地传递歌剧中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充分对歌剧音乐作品的形象进行展现,使其艺术价值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孙敏.论情感在声乐艺术中的意义和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09.
[2]黄认识.论声乐演唱中情感与技巧的辩证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06.
[3]闫如玉.歌唱语言在声乐演唱中的训练与运用[D].天津音乐学院,2013.
[4]赵梅.歌唱语言的感受与体验[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6(S1):129-133.
[5]夏美君,刘大巍.论歌唱语言发声技巧——兼论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差异[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01):63-69.
(作者简介:韦兰东,女,硕士研究生,广西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声乐)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