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诚信与否不仅影响到国家、单位、企业,还会影响到每一个人。当前会计诚信缺失给社会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因此如何建立会计诚信是当前会计行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从法律法规的健全、会计道德机制的树立、会计诚信体系的构建等几个方面以期为会计诚信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会计诚信;建设路径
我们一直把真实性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在西方,“真实与公允”被当作现代会计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新修订的《会计法》要求会计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完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制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规定企业对外财务报表必须具备“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四个基本质量特征,并把“可靠性”作为四项质量要求的核心。在现实中,可靠性集中体现在“真实反映”。可见,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那无异于会计的消亡,而不真实的会计信息,除了危害经济与管理之外别无它用。正因为此,我们才对会计真实性予以了充分的关注,并向社会各界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们,在会计真实性方面作出了基本承诺。而社会各界对会计的这种承诺给予了充分信赖,所以会计信息被人们广泛地用于经济决策和日常经营管理。
一、会计诚信的概念阐释
什么是会计诚信?简单地讲,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诚”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就是忠诚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事业,热诚勤勉地做好会计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信”就是讲究信用,树立会计信誉,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不以职务之便谋取一己私利,提高会计的公信力。所以,从整体看,会计诚信的内涵包括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操守、精湛的会计技术和会计技能、完善的會计信息质量和优质的会计服务。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何谓“会必须按照财制的要求办事,当收则收,既不可少收,也不可超过规定的标准多收;当用则用,既不可少用,也不能滥用。又《说文解字》里说“计,会也,算也,从言从十”。又释“言”字“直言日言”,就是实话实说。又讲“十”,“十乃数之具也”,就是真实记录、真实核算。所以,就会计的历史而言,其本质乃是对经济行为的客观真实反映,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正如我国现代会计学之父潘序伦先生所言:“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会计正是凭借这个品质,才能伴随着自产生以来的悠悠岁月不断发展完善,并成为社会生产、人类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职业。
二、会计诚信的建设路径
1.建立健全会计行业的法律法规
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单位、公司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会计法规的内容上,应体现出全面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为了防止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法规内容方面的不足而提供质量不高甚至虚假的会计信息,应重点减少对同类业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使会计人员的主观估计判断因素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对于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要进行科学的超前分析和预测,尽量使会计法律制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并且依靠科技因素,加快经济发展,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会计服务。要制止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同时必须要加大会计信息失真的成本及处罚力度。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成本主要包括:犯罪的直接成本,犯罪的机会成本以及犯罪的受惩成本。因此如果加大会计会计故意信息失真的成本及处罚力度,必然会有助于减少该种犯罪的发生。国外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为了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法国成立了专门的会计法庭,西班牙成立了审计法院,加拿大实行全面审计制度,日本成立会计检查院。可见,这些经济发达国家对于会计信息失真是相当重视的,因此,我们也可以考虑成立这种类似会计司法的机构来行使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监督,加大威慑力度。
2. 加强会计行业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它是调整会计人员与国家、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和会计人员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及社会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基本道德规范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会计职业道德既是会计工作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会计工作者工作好坏的标准。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促进会计人员提职业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是预防会计人员不道德行为的重措施;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行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对加强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规范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也应客观的看到现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局限性。在现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吸收会计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加以补充完善,使内容更详尽一些。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使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更好地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以推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力。
3. 对违规违纪的会计加以严惩
会计信息失信屡禁不止,主要是由于对其处罚力度不够,与失信带来的巨大利益相比处罚成本过低。因此,我们必须从立法、执法上对造假者追究其经济责任、刑事责任,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所得到的利益,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成本,对单位领导授意、指使、强迫会计人员篡改会计数据的,必须追究法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对于会计人员对违法违纪活动知情不举或者串通舞弊的,除追究法律责任外,要按规定取消其会计从业资格。另外,还要加强对敢于坚持秉公办事,勇于揭发检举的会计人员的法律保护。
4.加强会计监督,确定职责
会计监督具有的权威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在以收入、支出、金融、会计为内容的财政监督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通过会计监督,可以实现《会计法》确立的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目标。
首先,要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机制。我国很多单位还未意识到内部监督的重要性,对内部监督还有很多误解,因此监督能力弱化,会计信息不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单位加强内部监督的程度,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
其次,加强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也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也就是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另外,政府可实行会计委派制。委派制的目的是将执行会计监督的会计人员与被监督单位分离,不存在人事及经济利益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以便其具有公正性。
5. 实施诚信工程
一是加强诚信教育。加强会计诚信教育是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二是加大诚信宣传力度。通过宣传,净化社会从业环境,让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既要从正面教育会计从业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形成整个社会“求真务实”的诚信环境,又要从反面加以宣传报道会计诚信缺失的单位和个人,以示警示和教育。三是打造信用政府。政府诚信成为社会诚信的重要力量和楷模,能够增强社会公众的社会信任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政府失信会导致社会公众信心不足、信仰迷茫、信任丧失,从而成为社会普遍失信的重要诱因。所以,社会的诚信首先是政府的诚信,诚信政府是诚信社会的方向盘。有了诚信政府,才有诚信企业、诚信个人和诚信社会。四是建立会计信用档案。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状况直接影响其公信证明的可信程度。只有建立一系列会计诚信档案,使每个会计从业人员的一生从业状况都有一套系列的可检查的流程和信息,会计诚信制度才能逐渐建立。
参考文献:
[1] 王玲, 朱亦赤, 张立. 会计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 现代企业教育 , 2011,(02):97-98.
[2] 谌琳.会计信息失真与质量监督体系的建立[J].经济师,2006,(01).
[3] 汪国钧.五方面入手确保会计诚信质量[N].财会信报,2006—07—31.
[4] 陈霞.基于公司治理结构:防范会计信忠失真的思考[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01).
[5] 胡传印.对会计委派制几个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28).
关键词:会计诚信;建设路径
我们一直把真实性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在西方,“真实与公允”被当作现代会计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新修订的《会计法》要求会计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完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制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规定企业对外财务报表必须具备“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四个基本质量特征,并把“可靠性”作为四项质量要求的核心。在现实中,可靠性集中体现在“真实反映”。可见,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那无异于会计的消亡,而不真实的会计信息,除了危害经济与管理之外别无它用。正因为此,我们才对会计真实性予以了充分的关注,并向社会各界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们,在会计真实性方面作出了基本承诺。而社会各界对会计的这种承诺给予了充分信赖,所以会计信息被人们广泛地用于经济决策和日常经营管理。
一、会计诚信的概念阐释
什么是会计诚信?简单地讲,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诚”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就是忠诚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事业,热诚勤勉地做好会计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信”就是讲究信用,树立会计信誉,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不以职务之便谋取一己私利,提高会计的公信力。所以,从整体看,会计诚信的内涵包括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操守、精湛的会计技术和会计技能、完善的會计信息质量和优质的会计服务。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何谓“会必须按照财制的要求办事,当收则收,既不可少收,也不可超过规定的标准多收;当用则用,既不可少用,也不能滥用。又《说文解字》里说“计,会也,算也,从言从十”。又释“言”字“直言日言”,就是实话实说。又讲“十”,“十乃数之具也”,就是真实记录、真实核算。所以,就会计的历史而言,其本质乃是对经济行为的客观真实反映,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正如我国现代会计学之父潘序伦先生所言:“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会计正是凭借这个品质,才能伴随着自产生以来的悠悠岁月不断发展完善,并成为社会生产、人类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职业。
二、会计诚信的建设路径
1.建立健全会计行业的法律法规
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单位、公司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会计法规的内容上,应体现出全面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为了防止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法规内容方面的不足而提供质量不高甚至虚假的会计信息,应重点减少对同类业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使会计人员的主观估计判断因素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对于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要进行科学的超前分析和预测,尽量使会计法律制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并且依靠科技因素,加快经济发展,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会计服务。要制止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同时必须要加大会计信息失真的成本及处罚力度。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成本主要包括:犯罪的直接成本,犯罪的机会成本以及犯罪的受惩成本。因此如果加大会计会计故意信息失真的成本及处罚力度,必然会有助于减少该种犯罪的发生。国外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为了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法国成立了专门的会计法庭,西班牙成立了审计法院,加拿大实行全面审计制度,日本成立会计检查院。可见,这些经济发达国家对于会计信息失真是相当重视的,因此,我们也可以考虑成立这种类似会计司法的机构来行使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监督,加大威慑力度。
2. 加强会计行业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它是调整会计人员与国家、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和会计人员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及社会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基本道德规范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会计职业道德既是会计工作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会计工作者工作好坏的标准。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促进会计人员提职业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是预防会计人员不道德行为的重措施;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行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对加强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规范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也应客观的看到现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局限性。在现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吸收会计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加以补充完善,使内容更详尽一些。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使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更好地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以推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力。
3. 对违规违纪的会计加以严惩
会计信息失信屡禁不止,主要是由于对其处罚力度不够,与失信带来的巨大利益相比处罚成本过低。因此,我们必须从立法、执法上对造假者追究其经济责任、刑事责任,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所得到的利益,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成本,对单位领导授意、指使、强迫会计人员篡改会计数据的,必须追究法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对于会计人员对违法违纪活动知情不举或者串通舞弊的,除追究法律责任外,要按规定取消其会计从业资格。另外,还要加强对敢于坚持秉公办事,勇于揭发检举的会计人员的法律保护。
4.加强会计监督,确定职责
会计监督具有的权威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在以收入、支出、金融、会计为内容的财政监督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通过会计监督,可以实现《会计法》确立的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目标。
首先,要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机制。我国很多单位还未意识到内部监督的重要性,对内部监督还有很多误解,因此监督能力弱化,会计信息不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单位加强内部监督的程度,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
其次,加强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也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也就是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另外,政府可实行会计委派制。委派制的目的是将执行会计监督的会计人员与被监督单位分离,不存在人事及经济利益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以便其具有公正性。
5. 实施诚信工程
一是加强诚信教育。加强会计诚信教育是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二是加大诚信宣传力度。通过宣传,净化社会从业环境,让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既要从正面教育会计从业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形成整个社会“求真务实”的诚信环境,又要从反面加以宣传报道会计诚信缺失的单位和个人,以示警示和教育。三是打造信用政府。政府诚信成为社会诚信的重要力量和楷模,能够增强社会公众的社会信任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政府失信会导致社会公众信心不足、信仰迷茫、信任丧失,从而成为社会普遍失信的重要诱因。所以,社会的诚信首先是政府的诚信,诚信政府是诚信社会的方向盘。有了诚信政府,才有诚信企业、诚信个人和诚信社会。四是建立会计信用档案。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状况直接影响其公信证明的可信程度。只有建立一系列会计诚信档案,使每个会计从业人员的一生从业状况都有一套系列的可检查的流程和信息,会计诚信制度才能逐渐建立。
参考文献:
[1] 王玲, 朱亦赤, 张立. 会计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 现代企业教育 , 2011,(02):97-98.
[2] 谌琳.会计信息失真与质量监督体系的建立[J].经济师,2006,(01).
[3] 汪国钧.五方面入手确保会计诚信质量[N].财会信报,2006—07—31.
[4] 陈霞.基于公司治理结构:防范会计信忠失真的思考[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01).
[5] 胡传印.对会计委派制几个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