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北京市怀柔区档案局馆及时召开领导班子和全体机关干部会,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及十七大代表、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同志在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提纲。
李德才局长在会上提出:我们要以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档案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今后工作中要深入落实杨冬权局长提出的“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的重要指示,真正做到:民生所想,就是档案工作之所向;民生所需,就是档案工作之所趋。当前要做好两项工作,一要将几年来我们在档案服务创新中形成的各种做法整合到“民生档案工作”这个概念下,认真总结、积极借鉴我们过去的好经验好做法;二要科学规划、周密安排今后工作,要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零距离,把民生档案工作不断推向新阶段。
一、指导建立需求档案,顺民所求
1、服务“三农”,指导农民建立需求档案
几年来,区档案局和镇乡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农村的各项改革,深入农村,主动指导农民建立需求档案,逐步摸索出了一条路子,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农民需求档案渐成体系。一是建立农村产业档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档案和农村特色档案,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二是建立富余劳动力档案、农民种植、养殖档案,促进农民“生活宽裕”;三是建立农民培训档案、家庭档案等,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四是建立农村环境治理档案,促进农村“村容整洁”;五是建立基层组织创建活动、换届选举、土地确权等相关档案,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管理民主”。
实践证明,农民需求档案的建立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致富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今后要不断丰富农民需求档案的的内容,不断完善体系,使农民需求档案发挥更大的作用。
2、服务社区,指导居民建立需求档案
2002年7月,怀柔区正式成立龙山、泉河两个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成立之初,区档案局就及时加强档案管理,采取了系列措施:一是将两个单位纳入管理台账,统一要求,专人负责。二是建立定期联系制度,联合制发了《怀柔区社区档案管理办法》,对社区档案范围、管理体制与职责、档案收集与整理、统计、鉴定、销毁和移交、保管和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三是直接参与办事处及所辖居委会档案人员的培训,培训率达到100%。四是狠抓办事处及所辖居委会档案目标管理工作。两个街道办事处达到北京市二级标准,22个居委会全部达到区合格级标准。五是突出重点,主动指导居民建立需求档案。目前,办事处及所辖22个居委会普遍建立了党员档案、居民健康档案、老年人档案、低保及困难家庭档案、保险档案、就业档案等,需求档案的建立顺应了广大居民关心健康、关心保障、关心切身利益的迫切要求,提高了广大居民群众档案法律意识,使大家深刻感到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在形成档案,时时在利用档案,档案与我们息息相关。
二、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圆民所盼
提供方便、高效、快捷的档案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我们工作的惟一标准,为此,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
1、建立“全天候”接待制度
为更加方便广大群众利用档案,最大限度的满足需要,2005年2月,局党组决定建立“全天候”档案接待制度,从2005年3月开始实行24小时不间断服务。档案馆在做好正常工作日利用工作的同时开展公众节假日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做到随时服务。为此,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制度和值班制度,在档案信息网上及公告栏发布了通知,同时加强人员管理。截至目前,公众节假日共接待档案利用者131人次,提供档案326卷次。
2、不断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加强数据库建设,实行纸质档案与电子目录同步接收。为了提高档案馆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档案利用工作效率,2003年初开始,我们把档案馆数据库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加强基层单位电子目录录入工作,做到在接收纸质档案的同时接收电子目录。首先,完善档案管理系统,加强设施设备建设。其次,制发文件及标准,加强监督指导。制发了建立档案馆数据库、加强电子目录录入工作的通知,并把各单位录入电子目录情况纳入评先表彰条件之一,另外,制定了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采集标准下发执行。第三,建立制度专人管理。建立了电子目录接收、保管、利用、备份等制度,做到设备维护维修及时,数据接收准确无误,数据定期备份确保安全,数据利用高效便捷。目前,共建立数据库6个,运行各种数据98万多条。知青、婚姻、占地、招工等民生档案单独建立专题库,档案全部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大大提高利用效率。
二是开发档案网上公布查询系统。今年8月,投资开发了档案公布查询系统,在因特网和政务网上公布了全部开放档案目录和部分开放档案内容,利用者可以直接在网上查询1942年至1977年的开放档案案卷目录10892条,文件目录12639条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普通百姓无需亲自到档案馆来,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在网上查到自己所需档案信息。
3、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
一是结合馆藏实际,编制了婚姻档案、知青档案、招工档案、占地档案等专题目录6册。二是将涉及人员多、利用率高的知青档案、婚姻档案全部接收进馆,婚姻档案做到每年定期接收,这样方便了群众利用查阅。目前,馆藏知青、婚姻等档案达2500卷。
三、树立良好形象,解民所忧
1、建立“行风监督卡”制度,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2005年2月,在全机关开展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活动,建立了“行风监督卡”制度。机关人员到基层单位进行执法检查、业务指导、接待利用者查档等工作中要认真填写行风监督卡,主动接受监督与考核。“行风监督卡”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工作人员的纪律要求、联系方式、监督投诉电话、电子信箱、通信地址等;二是回执单,内容有单位名称、人员姓名及对工作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评价等。
三年来,共发放“行风监督卡”1156张,收回1142张,满意率100%。此项制度的实行,加强了对机关干部的管理,增强了工作透明度,树立了局馆干部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了单位的服务质量和执法水平。
2、开展全程办事代理制
全程办事代理工作,纳入了怀柔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统一管理,专人负责,挂牌上岗,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档案行政审批由原来的6个工作日缩短到4个工作日。全程办事代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坚持文明用语,热情周到地为每一位利用者查阅档案资料。全程办事代理实行网上监控,便于群众监督,增强了工作透明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查档人员满意率达100%。
四、明确思路,再接再厉,为民造福
民生问题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直接现实利益的重要问题。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是档案部门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是在档案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档案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恰恰就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
明年及今后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切实落实杨冬权局长指出的:“档案工作必须以人为本,与普通百姓结合,进入草根阶层,进入百姓视野。建立两个体系要成为大家的共识,要成为档案工作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和新的亮点,要成为我们这代人对中国档案事业的一个贡献。”从北京市怀柔区档案局馆来说,主要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1、进一步完善群众需求档案体系,做好深化细化工作。一是围绕中心工作,结合国家和社会各项改革的深入,不断扩大群众需求档案的范围,与时俱进,丰富内容。二是加大群众需求档案利用力度,引导群众做好利用工作,解决现实问题是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利用档案解决了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档案工作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才能体现档案工作应有的价值。
2、理顺观念,着重加强档案馆民生档案资源建设。一是进一步整合现有馆藏资源,继续编制医疗改革、房产改革、征地拆迁政策、土地管理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档案专题目录。二是调整馆藏建设思路和接收方案,突出民生档案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地位,扩大社会保障、群众就业、教育等专业档案接收进馆工作,大大提高民生档案所占馆藏比例。
3、加强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一是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怀柔数字档案馆”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利用档案的需要。数字档案馆建设列入怀柔区“十一五”规划,明年是落实的关键一年,要按照《怀柔区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的要求全面推进,重点抓好标准规范与法规的推行工作,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馆藏档案数字处理工作。二是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准备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该条例把档案馆作为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我们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广大群众提高方便、快捷的服务。
(北京市怀柔区档案局)
李德才局长在会上提出:我们要以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档案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今后工作中要深入落实杨冬权局长提出的“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的重要指示,真正做到:民生所想,就是档案工作之所向;民生所需,就是档案工作之所趋。当前要做好两项工作,一要将几年来我们在档案服务创新中形成的各种做法整合到“民生档案工作”这个概念下,认真总结、积极借鉴我们过去的好经验好做法;二要科学规划、周密安排今后工作,要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零距离,把民生档案工作不断推向新阶段。
一、指导建立需求档案,顺民所求
1、服务“三农”,指导农民建立需求档案
几年来,区档案局和镇乡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农村的各项改革,深入农村,主动指导农民建立需求档案,逐步摸索出了一条路子,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农民需求档案渐成体系。一是建立农村产业档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档案和农村特色档案,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二是建立富余劳动力档案、农民种植、养殖档案,促进农民“生活宽裕”;三是建立农民培训档案、家庭档案等,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四是建立农村环境治理档案,促进农村“村容整洁”;五是建立基层组织创建活动、换届选举、土地确权等相关档案,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管理民主”。
实践证明,农民需求档案的建立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致富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今后要不断丰富农民需求档案的的内容,不断完善体系,使农民需求档案发挥更大的作用。
2、服务社区,指导居民建立需求档案
2002年7月,怀柔区正式成立龙山、泉河两个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成立之初,区档案局就及时加强档案管理,采取了系列措施:一是将两个单位纳入管理台账,统一要求,专人负责。二是建立定期联系制度,联合制发了《怀柔区社区档案管理办法》,对社区档案范围、管理体制与职责、档案收集与整理、统计、鉴定、销毁和移交、保管和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三是直接参与办事处及所辖居委会档案人员的培训,培训率达到100%。四是狠抓办事处及所辖居委会档案目标管理工作。两个街道办事处达到北京市二级标准,22个居委会全部达到区合格级标准。五是突出重点,主动指导居民建立需求档案。目前,办事处及所辖22个居委会普遍建立了党员档案、居民健康档案、老年人档案、低保及困难家庭档案、保险档案、就业档案等,需求档案的建立顺应了广大居民关心健康、关心保障、关心切身利益的迫切要求,提高了广大居民群众档案法律意识,使大家深刻感到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在形成档案,时时在利用档案,档案与我们息息相关。
二、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圆民所盼
提供方便、高效、快捷的档案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我们工作的惟一标准,为此,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
1、建立“全天候”接待制度
为更加方便广大群众利用档案,最大限度的满足需要,2005年2月,局党组决定建立“全天候”档案接待制度,从2005年3月开始实行24小时不间断服务。档案馆在做好正常工作日利用工作的同时开展公众节假日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做到随时服务。为此,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制度和值班制度,在档案信息网上及公告栏发布了通知,同时加强人员管理。截至目前,公众节假日共接待档案利用者131人次,提供档案326卷次。
2、不断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加强数据库建设,实行纸质档案与电子目录同步接收。为了提高档案馆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档案利用工作效率,2003年初开始,我们把档案馆数据库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加强基层单位电子目录录入工作,做到在接收纸质档案的同时接收电子目录。首先,完善档案管理系统,加强设施设备建设。其次,制发文件及标准,加强监督指导。制发了建立档案馆数据库、加强电子目录录入工作的通知,并把各单位录入电子目录情况纳入评先表彰条件之一,另外,制定了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采集标准下发执行。第三,建立制度专人管理。建立了电子目录接收、保管、利用、备份等制度,做到设备维护维修及时,数据接收准确无误,数据定期备份确保安全,数据利用高效便捷。目前,共建立数据库6个,运行各种数据98万多条。知青、婚姻、占地、招工等民生档案单独建立专题库,档案全部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大大提高利用效率。
二是开发档案网上公布查询系统。今年8月,投资开发了档案公布查询系统,在因特网和政务网上公布了全部开放档案目录和部分开放档案内容,利用者可以直接在网上查询1942年至1977年的开放档案案卷目录10892条,文件目录12639条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普通百姓无需亲自到档案馆来,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在网上查到自己所需档案信息。
3、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
一是结合馆藏实际,编制了婚姻档案、知青档案、招工档案、占地档案等专题目录6册。二是将涉及人员多、利用率高的知青档案、婚姻档案全部接收进馆,婚姻档案做到每年定期接收,这样方便了群众利用查阅。目前,馆藏知青、婚姻等档案达2500卷。
三、树立良好形象,解民所忧
1、建立“行风监督卡”制度,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2005年2月,在全机关开展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活动,建立了“行风监督卡”制度。机关人员到基层单位进行执法检查、业务指导、接待利用者查档等工作中要认真填写行风监督卡,主动接受监督与考核。“行风监督卡”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工作人员的纪律要求、联系方式、监督投诉电话、电子信箱、通信地址等;二是回执单,内容有单位名称、人员姓名及对工作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评价等。
三年来,共发放“行风监督卡”1156张,收回1142张,满意率100%。此项制度的实行,加强了对机关干部的管理,增强了工作透明度,树立了局馆干部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了单位的服务质量和执法水平。
2、开展全程办事代理制
全程办事代理工作,纳入了怀柔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统一管理,专人负责,挂牌上岗,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档案行政审批由原来的6个工作日缩短到4个工作日。全程办事代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坚持文明用语,热情周到地为每一位利用者查阅档案资料。全程办事代理实行网上监控,便于群众监督,增强了工作透明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查档人员满意率达100%。
四、明确思路,再接再厉,为民造福
民生问题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直接现实利益的重要问题。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是档案部门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是在档案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档案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恰恰就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
明年及今后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切实落实杨冬权局长指出的:“档案工作必须以人为本,与普通百姓结合,进入草根阶层,进入百姓视野。建立两个体系要成为大家的共识,要成为档案工作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和新的亮点,要成为我们这代人对中国档案事业的一个贡献。”从北京市怀柔区档案局馆来说,主要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1、进一步完善群众需求档案体系,做好深化细化工作。一是围绕中心工作,结合国家和社会各项改革的深入,不断扩大群众需求档案的范围,与时俱进,丰富内容。二是加大群众需求档案利用力度,引导群众做好利用工作,解决现实问题是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利用档案解决了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档案工作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才能体现档案工作应有的价值。
2、理顺观念,着重加强档案馆民生档案资源建设。一是进一步整合现有馆藏资源,继续编制医疗改革、房产改革、征地拆迁政策、土地管理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档案专题目录。二是调整馆藏建设思路和接收方案,突出民生档案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地位,扩大社会保障、群众就业、教育等专业档案接收进馆工作,大大提高民生档案所占馆藏比例。
3、加强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一是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怀柔数字档案馆”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利用档案的需要。数字档案馆建设列入怀柔区“十一五”规划,明年是落实的关键一年,要按照《怀柔区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的要求全面推进,重点抓好标准规范与法规的推行工作,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馆藏档案数字处理工作。二是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准备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该条例把档案馆作为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我们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广大群众提高方便、快捷的服务。
(北京市怀柔区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