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天,我突然心血来潮,想去以前的学校看一看。 我赶到那里时已经接近放学时间了,校门前的人多起来了,一看就知道都是家长。预备下课的铃声响了两遍,家长们像听到了集结号一样,开始一个劲地往门口挤,急切的表情无法掩饰内心的想法:都希望第一个接到自己的孩子。记得以前我们听到这个铃声也是最兴奋的,因为这铃声意味着还有五分钟就该放学了,而老师们也抓紧这最后的“黄金五分钟”把一天的课程回顾一下。 放学的铃声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我突然心血来潮,想去以前的学校看一看。
我赶到那里时已经接近放学时间了,校门前的人多起来了,一看就知道都是家长。预备下课的铃声响了两遍,家长们像听到了集结号一样,开始一个劲地往门口挤,急切的表情无法掩饰内心的想法:都希望第一个接到自己的孩子。记得以前我们听到这个铃声也是最兴奋的,因为这铃声意味着还有五分钟就该放学了,而老师们也抓紧这最后的“黄金五分钟”把一天的课程回顾一下。
放学的铃声终于响起来了,学生们如潮水般涌出教室。先是低年级的同学争先恐后地奔向校门。高年级的同学稍微出来得迟一些,被沉重的书包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他们,脸上找不到一丝刚开学的新鲜感。
一会儿,学校内外的人渐渐散去,只剩下几个围在校外小吃摊上的同学。我知道,校门是要到很晚才关闭的,所以这段时间学校是允许外人出入的。我走进了我曾经的班级,找到了我以前的座位,看到了我用小刀在桌肚里刻下的几句打油诗,不禁有点脸红,那时候可是一点爱护公物的意识都没有啊!
黄昏的阳光渐渐柔和起来,我也该回去了。走出校门时,我看到以前的老师正抚摸着一位小同学的头,在和他谈心,他们的脸上都露出甜蜜的笑容。
恍然之间我感到,那位小同学就是我啊!一时间,教学楼、操场、草坪、喷泉、花坛和花坛里总也开不败的花儿都变得表情丰富了起来。
黄昏下,我眼前又浮现出一年级入学时的情景。
其他文献
世人大都知道许子东长期担任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的嘉宾,后来又参与了“圆桌派”与“见字如面”等文化类节目,通过电视感知到的许老师,无愧于当代学者中的“名嘴”之一。然而在这些节目上,受限于角色安排和时间分配,许老师的言谈往往只能点到即止,无法尽兴,要真正充分领略他的语言魅力,只有进入他的课堂。2006年至2009年,我于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追随许老师求学三年,深刻体会到他清新脱俗的课堂艺术。 许老师
“莽莽黄沙,一片黄色的天空,沙子如同被铁锹扬到脸上……”对人类来说,沙尘暴是令人惊恐和厌恶的灾难,但你是否知道它的另一面呢? 沙尘暴是地球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作为一种自然过程,给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沙尘的洲际运动把富含生物生长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播撒开去,恩泽广宇。亚洲沙尘暴每年把上千万吨的沙尘微粒从中国西北和蒙古国等干旱地区携出,撒落到广阔的太平洋,给大洋中的生物带来一场“营养丰富的盛宴
1921年,湖南發生全省范围的“辛酉荒灾”,先春荒后夏旱,尤其以辰溪、溆浦、芷江、麻阳、晃县、安化、新化、宁乡等地最为严重,饥民成群结队逃亡省城,甚至湖北、江苏等地,沿途倒毙者随处可见,“饿死之尸即为饿而未死之人所食,以人为食,实为千百年罕见之惨剧”。那几年湖南兵灾、天灾不断,饥民逃荒司空见惯,白屋诗人吴芳吉刚到明德中学任教,“晚饭后,独雇小舟,遍游西岸诸山。归泊南门,遇蓝田难民数队,怆然泣下”。
上车不排队、拼命抢座、大声讲话——这些都是日本观光客从中国归来后的老生常谈。北京當初为了迎接奥运会而开始的 “排队日”,日本媒体也做了报道,当然文末都不忘顺带加一句“实现一定需要相当多的时间吧”。 这些话听起来有些刺耳,但应该不是毫无根据。我有幸在成都、北京和上海学习工作了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无论在公交车站、商店收银处、公共洗手间,都曾因为按日本人的习惯排队而被当地人抢走位子,这样的“吃亏”经验
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充满生机,令许多懷抱梦想的儿童羡慕不已。其实,人人都有自己的“百草园”,那就是童年成长的天地。在我眼里,那个毫不起眼的小花园,就是我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片乐土。 儿童的天性似乎就是玩。小孩子不懂得什么是烦恼,一放学,许多同龄的儿童就会聚集到小花园,玩捉迷藏、过家家、老师校长等游戏。一个小小的花园,承载着多少的欢笑与梦想啊! 既然是花园,那肯定是有花的。当春风唤醒沉睡的大地,便
“萌”,这是时下很流行的一个词,从日本动漫化用而来,指的是可爱的事物给人带来的美好情感,这种美感不夹带任何杂质,使人愉快、喜爱和欣赏。 这些萌的表情,悦目又赏心,让我们的心灵被轻轻敲醒,感染沉醉。
我一直都非常着迷“翅膀”的意象,因为翅膀象征着“自由”,有了翅膀不就有了飞翔的能力了吗?不仅可以摆脱世间的种种纷争、烦恼与无奈,而且可以获得新的更加广阔的空间,拥有逍遥自在的人生。高行健的《逍遥如鸟》仿佛就是现代版的庄子的“逍遥游”。一开始,我们就遇到了一个类似鲲鹏大鸟的飞翔形象: 你若是鸟 仅仅是鸟 迎风即起 率性而飞 眼睁睁俯视 一扫混沌的人世 飞越泥沼 于烦恼之上 听风展翼
在一个黑夜里,我突然遇到了我的灵魂,它要我为它松绑。 一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它,它蜷缩在一个角落里,头埋在膝间,很可怜的样子。 我带着恐惧走近它:“你,你是谁?出什么事了吗?这是什么地方?” 它缓缓地抬起头,盯着我看。我诧异地发现,它的眼神是那么空洞与暗淡,几乎没有任何神采。它艰难地动了动嘴唇,嗫嚅着说了一句我听不懂的话:“为我松绑。” 我皱着眉,不知道它在说什么。 它看了我一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九龙风文学社成立于2004年。文学社的宗旨是让同学们亲近文学,走进文学,享受文学,学会做一个真正的人、大写的人。社团成立6年来,已有近千人次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分获不同奖项。 多年以后,同学们也许會忘记这么一个社团,但他们肯定会铭记“文学”这个蕴含着无限福祉的词汇,他们的精神世界肯定不会是雪履冰封的冰川纪。(孙胜)
台湾出产的女作家中,龙应台和张晓风是有趣的对比。第一印象,龙应台是刚,是冷峻,可犀利如她,竟也写出过《孩子你慢慢来》这样柔情似水的文字:张晓风则相反,初读是柔,是华丽,是美不胜收,再读却处处透着一股子豪劲。 张晓风的散文集《从你美丽的流域》收了许多写儿女情长的篇什。从写作题材而言,张晓风跟其他女作家没有任何不同,爱情、亲情、友情几乎就是她的全部。可是当她起笔运笔,便完全超越了普通女人的情感。《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