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的生命线。随着中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汉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也越显突出。提高汉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汉语文的应用水平,已成为汉语文老师所关心的问题。该文就如何提高汉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学汉语文 教学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23-02
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的生命线。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上建构新的内容,这本身就是充满变数的复杂的过程。汉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语言的学习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把握汉语文教学的规律,掌握它的特殊性,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找到正确的方法。
1.加强藏区中学汉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加强藏中学汉语文教学,这对提高学生的汉语文水平,提高学生社交、升学、就业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藏区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水平,促进个人收入增加和藏区经济发展,提高物质资本水平,促进各民族多元文化的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1有利于提高藏区的人力资本水平
首先,良好的汉语文水平有利于学好藏文类科目。因此,学生掌握了良好的汉语文有助于顺利学好这些课程,同时,良好的汉语水平对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也有较大的帮助。其次,良好的汉语文水平有利于学生较好掌握职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目前藏区开始大力发展适合本地区本民族的职业教育,如四川藏区已开始推行“9+3”免费教育计划,即通过9年免费小学和初中的基础知识学习后,把藏族学生,主要是农牧区的学生集中到本地或内地职业学校进行免费的3年职业教育,快速培养藏区发展人才。因此,对这些学生来说,没有良好的汉语水平很难较好地接受目前还主要以汉语文授课为主的职业教育。第三,良好的汉语文水平可促进藏区农牧区劳动力的转移。对藏区农牧区的学生来说,掌握了较好的职业技能,尤其是非农技能后,有较好的汉语文水平,就能顺利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或到内地工作,降低藏区的二元结构矛盾。较好的汉语文水平有助于藏文专业就读的大学生较好与人沟通,获得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毕业后可在全国各地就业,即使回到藏区工作,有良好双语水平,也能较好就业,并能在也有其他民族杂居的藏区胜任各项管理和技术工作。
1.2有利于提高藏区的社会资本水平
加强藏区农牧区学生汉语文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同其他地区、其他民族联系,延伸目前的社区交往范围,能在较大的社会网络平台中获得更多友谊、理解、合作和帮助,能把自己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更好利地用起来,影响并带动本地区形成外向扩散性的社会网络,整体促进社区与多元文化,尤其是汉文化的交流,促进思想进步,经济发展。因此,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中学汉语文教学。
2.认真备课,因材施教
现在的初中汉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的。每个单元五篇文章,单元前都有“单元提示”,明确提出了单元教学目标及要求,这是我们教师进行单元每篇文章教学的依据。要依据这个总目标、总要求,在熟悉单元每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总目标、总要求,确立每篇文章、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讲授和训练的重点,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在此基础上写好教案。认真备好每节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备课质量如何,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认真备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课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主要步骤,是上好课的前提与保证。如果备课不认真,考虑不周密,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有些教师为了弥补课内损失,加班补课,同时自己又缺少更多的时间备课,总处于工作辛辛苦苦,而教学量又上不去的被动局面。因此,注意课前备课,是上好课的最基本行为。要上好每一堂课,使其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除了对教材系统而熟练地把握外,更主要的是对学生的把握。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动机和情感状况等,只有对这些情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同时,汉语文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内涵丰富,在课堂中只能选择其中某些知识点来进行讲析,因此灵活性很强。同一篇课文,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与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归纳不同的知识重点与难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训练过程。
3.创新有效教学方法
教学中可通过对话练习、讨论或讲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小作文、写周记或日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堂阅读或指定课外读物,并让学生在上课时讲解分析,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中学阶段,教师可以灵活地安排,适当参与到和学生共同欣赏、分析文学作品,联系实际谈感受或把作品編排为短剧表演,使学生从中获得思想和人文素质的熏陶。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多媒体教学,把声音、图片、视频立体呈现给学生,用各种感官刺激学生,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应鼓励学生课后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多组织学生同其它模式的学生进行汉语交流,到汉文化相对集中的地方进行社会实践。针对藏族学生在汉语文方面个体兴趣和特长的差异,可举办兴趣小组等作为汉语文的延伸课程,因材施教地培养学生的汉语文演讲,写作、书法等特长,机动灵活地培养学生的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欣赏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汉语文水平和人文素质。
4.学习好汉语文双语教学是关键
双语教学是我国根据民族地区教育的实际提出的基本的教学方法。用双语教学,最大的好处是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生事物。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中学的纯粹的汉语教学法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让学生无法真正在汉语教学中找到自己对原来事物概念和意义理解的对应关系。如果我们用双语解读同一事物,让学生通过熟悉的母语表达另一陌生的意义,这样学起来好接受得多。要搞好双语教学当然师资是关键。我们应该多培养一些汉语水平高的民族教师来承担此任。提高教学质量不是一句空话,其中师资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一流的教师培养一流的人才。民族中学普遍的一个现象是,很多时候学生的数学很好,但语文成绩比较差,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觉得主要还是语言问题。数学不需要很多语言,它主要是几个符号的问题,把符号解释清楚,用思维去支配就行;而语文就不一样,从字、词到句;从文法、语篇的理解等。可以说语文自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把语文学好确实不容易,特别是发音、读音对有部分民族学生来说,要把有些发音读准,可以说一辈子都不可能,有很多音是他们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童年时期)错过了,时间久了,其共鸣腔等都会受阻,给发音增添了很多制约和麻烦。因此民族中学语文老师的培养也要从小抓起,培养的目标就是既能说好汉语,又懂母语。只有从小时候抓起,语感和文化感才培养起来。从目前很多民族中学双语教学来看,很多教师的双语能力不强。一般来说,懂民族语的,汉语文弱;汉语文强的,民族语又不懂,处于这样一种矛盾性的结构之中。
5.要从读写两个方面强化学生汉语文学习的能力
读写是语文学习的两种方式,也是两个关键因素。语文学得好的人,往往在这两个方面都很强。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这两个因素是他们学习汉语文的瓶颈。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在这两方面下功夫。教师不仅在课堂上教学生朗读,而且要在课后检查学生朗读的效果。民族中学的汉语文教学更该如此。为什么呢?这是民族中学大部分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决定的。发音是学习语言的一大难题,民族中学的学生汉语教学过程中,语音就是一大难题。因此在中学的教学里不仅教他们写作的方法,而且要教他们学会积累写作的素材。并在课外多练习作文,老师要仔细批改,最终教会学生写出比较准确规范的句子。可以说写作能力是否提升是汉语文学习效果检验的标准之一。
6.从文化中学习汉语文
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包括技术系统和价值系统两大类。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目的就是了解和学习汉语文所承载的汉文化的心智和德行。学习汉语文必须和学习汉文化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才真正理解汉语文的精髓。尤其对民族中学来说,很多学生本身就缺乏汉文化的背景,如果汉语文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语言的形式表达上,那么学生会无法真正理解汉语文所承载的汉文化。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必要联系汉文化的语境来学习汉语文,这样便于学生对汉语文理解和深入。语文学习的目的除了外在语言表达形式外,更主要的还是通过语言形式学习文化,引致启迪学生的思想和智慧。过去民族中学的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半功夫都花在了字、词、句和语篇的大概的意思解释上,但仅此是不够的。还应该把文章语言和结构背后所隐含的文化讲清楚,那样才真正称得上语文课。民族中学的学生多半来自少数民族地区,本来对汉文化的认识是他们的短板,我们更该通过汉语文教学把这块短板补上,这样他们才真正感受到汉语文的魅力所在,我们的汉语文教学也才能真正实现其教学目的。
【关键词】中学汉语文 教学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23-02
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的生命线。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上建构新的内容,这本身就是充满变数的复杂的过程。汉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语言的学习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把握汉语文教学的规律,掌握它的特殊性,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找到正确的方法。
1.加强藏区中学汉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加强藏中学汉语文教学,这对提高学生的汉语文水平,提高学生社交、升学、就业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藏区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水平,促进个人收入增加和藏区经济发展,提高物质资本水平,促进各民族多元文化的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1有利于提高藏区的人力资本水平
首先,良好的汉语文水平有利于学好藏文类科目。因此,学生掌握了良好的汉语文有助于顺利学好这些课程,同时,良好的汉语水平对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也有较大的帮助。其次,良好的汉语文水平有利于学生较好掌握职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目前藏区开始大力发展适合本地区本民族的职业教育,如四川藏区已开始推行“9+3”免费教育计划,即通过9年免费小学和初中的基础知识学习后,把藏族学生,主要是农牧区的学生集中到本地或内地职业学校进行免费的3年职业教育,快速培养藏区发展人才。因此,对这些学生来说,没有良好的汉语水平很难较好地接受目前还主要以汉语文授课为主的职业教育。第三,良好的汉语文水平可促进藏区农牧区劳动力的转移。对藏区农牧区的学生来说,掌握了较好的职业技能,尤其是非农技能后,有较好的汉语文水平,就能顺利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或到内地工作,降低藏区的二元结构矛盾。较好的汉语文水平有助于藏文专业就读的大学生较好与人沟通,获得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毕业后可在全国各地就业,即使回到藏区工作,有良好双语水平,也能较好就业,并能在也有其他民族杂居的藏区胜任各项管理和技术工作。
1.2有利于提高藏区的社会资本水平
加强藏区农牧区学生汉语文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同其他地区、其他民族联系,延伸目前的社区交往范围,能在较大的社会网络平台中获得更多友谊、理解、合作和帮助,能把自己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更好利地用起来,影响并带动本地区形成外向扩散性的社会网络,整体促进社区与多元文化,尤其是汉文化的交流,促进思想进步,经济发展。因此,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中学汉语文教学。
2.认真备课,因材施教
现在的初中汉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的。每个单元五篇文章,单元前都有“单元提示”,明确提出了单元教学目标及要求,这是我们教师进行单元每篇文章教学的依据。要依据这个总目标、总要求,在熟悉单元每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总目标、总要求,确立每篇文章、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讲授和训练的重点,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在此基础上写好教案。认真备好每节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备课质量如何,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认真备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课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主要步骤,是上好课的前提与保证。如果备课不认真,考虑不周密,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有些教师为了弥补课内损失,加班补课,同时自己又缺少更多的时间备课,总处于工作辛辛苦苦,而教学量又上不去的被动局面。因此,注意课前备课,是上好课的最基本行为。要上好每一堂课,使其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除了对教材系统而熟练地把握外,更主要的是对学生的把握。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动机和情感状况等,只有对这些情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同时,汉语文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内涵丰富,在课堂中只能选择其中某些知识点来进行讲析,因此灵活性很强。同一篇课文,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与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归纳不同的知识重点与难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训练过程。
3.创新有效教学方法
教学中可通过对话练习、讨论或讲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小作文、写周记或日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堂阅读或指定课外读物,并让学生在上课时讲解分析,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中学阶段,教师可以灵活地安排,适当参与到和学生共同欣赏、分析文学作品,联系实际谈感受或把作品編排为短剧表演,使学生从中获得思想和人文素质的熏陶。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多媒体教学,把声音、图片、视频立体呈现给学生,用各种感官刺激学生,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应鼓励学生课后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多组织学生同其它模式的学生进行汉语交流,到汉文化相对集中的地方进行社会实践。针对藏族学生在汉语文方面个体兴趣和特长的差异,可举办兴趣小组等作为汉语文的延伸课程,因材施教地培养学生的汉语文演讲,写作、书法等特长,机动灵活地培养学生的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欣赏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汉语文水平和人文素质。
4.学习好汉语文双语教学是关键
双语教学是我国根据民族地区教育的实际提出的基本的教学方法。用双语教学,最大的好处是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生事物。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中学的纯粹的汉语教学法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让学生无法真正在汉语教学中找到自己对原来事物概念和意义理解的对应关系。如果我们用双语解读同一事物,让学生通过熟悉的母语表达另一陌生的意义,这样学起来好接受得多。要搞好双语教学当然师资是关键。我们应该多培养一些汉语水平高的民族教师来承担此任。提高教学质量不是一句空话,其中师资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一流的教师培养一流的人才。民族中学普遍的一个现象是,很多时候学生的数学很好,但语文成绩比较差,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觉得主要还是语言问题。数学不需要很多语言,它主要是几个符号的问题,把符号解释清楚,用思维去支配就行;而语文就不一样,从字、词到句;从文法、语篇的理解等。可以说语文自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把语文学好确实不容易,特别是发音、读音对有部分民族学生来说,要把有些发音读准,可以说一辈子都不可能,有很多音是他们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童年时期)错过了,时间久了,其共鸣腔等都会受阻,给发音增添了很多制约和麻烦。因此民族中学语文老师的培养也要从小抓起,培养的目标就是既能说好汉语,又懂母语。只有从小时候抓起,语感和文化感才培养起来。从目前很多民族中学双语教学来看,很多教师的双语能力不强。一般来说,懂民族语的,汉语文弱;汉语文强的,民族语又不懂,处于这样一种矛盾性的结构之中。
5.要从读写两个方面强化学生汉语文学习的能力
读写是语文学习的两种方式,也是两个关键因素。语文学得好的人,往往在这两个方面都很强。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这两个因素是他们学习汉语文的瓶颈。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在这两方面下功夫。教师不仅在课堂上教学生朗读,而且要在课后检查学生朗读的效果。民族中学的汉语文教学更该如此。为什么呢?这是民族中学大部分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决定的。发音是学习语言的一大难题,民族中学的学生汉语教学过程中,语音就是一大难题。因此在中学的教学里不仅教他们写作的方法,而且要教他们学会积累写作的素材。并在课外多练习作文,老师要仔细批改,最终教会学生写出比较准确规范的句子。可以说写作能力是否提升是汉语文学习效果检验的标准之一。
6.从文化中学习汉语文
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包括技术系统和价值系统两大类。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目的就是了解和学习汉语文所承载的汉文化的心智和德行。学习汉语文必须和学习汉文化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才真正理解汉语文的精髓。尤其对民族中学来说,很多学生本身就缺乏汉文化的背景,如果汉语文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语言的形式表达上,那么学生会无法真正理解汉语文所承载的汉文化。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必要联系汉文化的语境来学习汉语文,这样便于学生对汉语文理解和深入。语文学习的目的除了外在语言表达形式外,更主要的还是通过语言形式学习文化,引致启迪学生的思想和智慧。过去民族中学的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半功夫都花在了字、词、句和语篇的大概的意思解释上,但仅此是不够的。还应该把文章语言和结构背后所隐含的文化讲清楚,那样才真正称得上语文课。民族中学的学生多半来自少数民族地区,本来对汉文化的认识是他们的短板,我们更该通过汉语文教学把这块短板补上,这样他们才真正感受到汉语文的魅力所在,我们的汉语文教学也才能真正实现其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