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的现代道路如此顺畅,与西方的关系较小,与自身历史的关系更大
冷战以来,东亚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力量中心之一。西方世界瞳目结舌之余,称之为“东亚的复兴”,甚至认为世界经济重心正在移向东亚。东亚成了全球力量变迁中的一股打破近代以来“势力均衡”的力量。
出生于意大利的美国学者乔万尼—阿里吉和他的同行们,也认为“复兴”是一个更好的描述,因为东亚的发展轨迹应该从更久远的历史长河去寻求。
500年、150年和50年都是一个概数。编者声称,500年是长阶段,150年是中阶段,50年是短阶段。这种借鉴了“年鉴学派”的“总体眉史”或者“长时段”的划分方式,大致上能与东亚的历史阶段相吻合。500年前东西不相往来,150年前欧风美雨急袭“远东”,50年前则是冷战铁幕隔开了另一重“东”、“西”。
东亚的两个核心一日本和中国,近50年经济发展速度均被誉为奇迹。在解释此现象时,乔万尼说到,东亚的崛起,白有其内部的历史逻辑,而且他们的现代道路如此顺畅,与西方的关系更小,而与自身历史的关系更大。真可谓语不惊人誓不休。他们的论据之一是,东亚早已建立国际经贸联系,从16世纪开始,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业朝贡体系”已然确立,这规定了东亚地区的国际体系,早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定的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体系。
乔万尼对东亚历史的关注,似有先天因缘。乔万尼在出生的那一天,恰逢日本军队发动“七七”事变,东亚两个大国终于势成水火。或许正因为这份注定的前缘,以伊曼纽尔—华伦斯坦“世界体系”理论和布罗代尔“年鉴学振”分析世界历史的乔万尼,把目光放到了西方世界之外。他的研究小组发现的这个远在东方的“世界体系”打破了西方主流史学界的“均衡”一既然那里早有一个“世界”,怎么能轻易判定近代世界体系就是惟一的世界,又怎能轻易判定谁是中心,谁是中东,谁是远东呢?
1999年,乔万尼出版了《现代世界体系的混沌与治理》,尽管那时候他对东亚还相当陌生,但已经开始鼓吹若要结束世界体系的混乱状况,实现国际关系方面的“民主治理”,必须依赖更多的“非中心力量”的出现,而东亚显然会是第一个这样的力量,
《东亚的复兴》在美国出版时,布什还没抓到萨达姆。乔万尼的研究小组忽略了中东的伊斯兰世界,也忽略了非洲大陆。当今世界,最大的挑战来自于那些现代化征途上的“差生”,而不是东亚这样的“优等生”,西方世界真正需要了解的也正是那些与他们自己习惯了的贸易交流差异更大的文化。如此说来,在欧洲中心主义叙事风格之外,寻找更多的“新世界”,寻找成功抑或失败,融入抑或仇视的历史根源,这个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东亚的复兴:以500年、150年和50年为视角》[美]乔万尼—阿里吉、[日]滨下武志、[美]马克—塞尔登主编马援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4月出版)
冷战以来,东亚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力量中心之一。西方世界瞳目结舌之余,称之为“东亚的复兴”,甚至认为世界经济重心正在移向东亚。东亚成了全球力量变迁中的一股打破近代以来“势力均衡”的力量。
出生于意大利的美国学者乔万尼—阿里吉和他的同行们,也认为“复兴”是一个更好的描述,因为东亚的发展轨迹应该从更久远的历史长河去寻求。
500年、150年和50年都是一个概数。编者声称,500年是长阶段,150年是中阶段,50年是短阶段。这种借鉴了“年鉴学派”的“总体眉史”或者“长时段”的划分方式,大致上能与东亚的历史阶段相吻合。500年前东西不相往来,150年前欧风美雨急袭“远东”,50年前则是冷战铁幕隔开了另一重“东”、“西”。
东亚的两个核心一日本和中国,近50年经济发展速度均被誉为奇迹。在解释此现象时,乔万尼说到,东亚的崛起,白有其内部的历史逻辑,而且他们的现代道路如此顺畅,与西方的关系更小,而与自身历史的关系更大。真可谓语不惊人誓不休。他们的论据之一是,东亚早已建立国际经贸联系,从16世纪开始,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业朝贡体系”已然确立,这规定了东亚地区的国际体系,早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定的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体系。
乔万尼对东亚历史的关注,似有先天因缘。乔万尼在出生的那一天,恰逢日本军队发动“七七”事变,东亚两个大国终于势成水火。或许正因为这份注定的前缘,以伊曼纽尔—华伦斯坦“世界体系”理论和布罗代尔“年鉴学振”分析世界历史的乔万尼,把目光放到了西方世界之外。他的研究小组发现的这个远在东方的“世界体系”打破了西方主流史学界的“均衡”一既然那里早有一个“世界”,怎么能轻易判定近代世界体系就是惟一的世界,又怎能轻易判定谁是中心,谁是中东,谁是远东呢?
1999年,乔万尼出版了《现代世界体系的混沌与治理》,尽管那时候他对东亚还相当陌生,但已经开始鼓吹若要结束世界体系的混乱状况,实现国际关系方面的“民主治理”,必须依赖更多的“非中心力量”的出现,而东亚显然会是第一个这样的力量,
《东亚的复兴》在美国出版时,布什还没抓到萨达姆。乔万尼的研究小组忽略了中东的伊斯兰世界,也忽略了非洲大陆。当今世界,最大的挑战来自于那些现代化征途上的“差生”,而不是东亚这样的“优等生”,西方世界真正需要了解的也正是那些与他们自己习惯了的贸易交流差异更大的文化。如此说来,在欧洲中心主义叙事风格之外,寻找更多的“新世界”,寻找成功抑或失败,融入抑或仇视的历史根源,这个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东亚的复兴:以500年、150年和50年为视角》[美]乔万尼—阿里吉、[日]滨下武志、[美]马克—塞尔登主编马援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4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