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解决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始终,尤其是数学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高质高效地进行数学学习,切实提高数学理论内化和实践应用等综合能力具有强力的支撑作用。文章首先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探究有效的培养策略,旨在推动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显著提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不斷提高,能够促使其正确认识数学学科,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化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在遇到问题时举一反三地运用数学知识,就问题进行发现、分析和解决,从而顺利地构建知识体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
首先,教学方式的合理性不足,完全固守教材章节安排。数学教材呈现的知识规规矩矩,缺乏灵活性,又与学生实际认知存在差异,教师若以教材为纲实施教学,尤其是在变式题目下,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其次,新课改大环境下,传统方法被过度否定。数学教师为适应新课改要求,对先进教学理念进行吸收,探索趣味化的教学方法,大力推行课改。完全否定了传统教学方法,未辩证地利用传统实记、背诵等适合小学生的策略,必定影响孩子们后续的解题运用。再次,解题过程中,对于学生检验答案能力的培养不到位,学生在解题后的反思不足。
学生解题后就算完成了任务,其实尚未形成优良的思维习惯,这就无法保证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题目复杂,所涉及的数量关系众多,这就要求切实加强学生的良好解题习惯培养,引导学生会检验、善反思。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增强解题信心,提高解题正确率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自信心不足,自我暗示相对消极。针对此种情况,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增强,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运用激励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对心理上的障碍进行克服,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可引导学生掌握好数学问题解答的基本顺序,结合数学问题来合理地选择公式,依照公式将数学式子列出来,最后灵活地运用乘法结合律来解答问题。在此种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经过反复训练后,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学生解题正确率也能够得到保证,这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成效的改善也至关重要。
(二)创设生活情境,强化知识运用能力
数学问题的解决实际上就是对数学知识进行迁移,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将数学题目融入生活化情境中,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特征相符合,引导学生开展差异化训练,能够促使学生把握数学知识迁移的内在规律,进而学会正确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也能够得到明显提升。
例如,在“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过程中,以现有条件和资源为支持,对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进行合理设置。“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计算一间教室需要粉刷多少平方米?”这一问题的提出与学生生活实际存在密切关联,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数学问题解决的积极性。在学生运用所掌握的长方体有关知识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其数学基础得以巩固,数学问题也能得到顺利解决,这就能够促进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显著强化。
(三)一题多解,发散学生思维
数学问题的解决,可通过多种方法实现,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个体的成就动机,在顺利解题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够获得满足感,这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数学问题的答案唯一,但解题思路与方法众多。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发散学生思维,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表现并给予科学评价。
例如,在这样一道题目中:“施工队计划修建一条公路,长1800米,前3天修了全长的四分之一,这样下去,需要几天才能修完这条公路?”这是一道典型题目,从不同思维出发,能够探寻多样化的解题路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多元数学思想渗透教学环节中,在一题多解的情况下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保持严谨的态度去解决数学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答能力。
(四)培养反思习惯,提高自主检验能力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优良的反思习惯,在解答数学题目后进行反思和检查,以强化学生的检验意识。教师需将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检验的重要性,将代入法、反证法等检验答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以确保学生正确运用检验方法对答案进行验证,确保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水平得以提升。
例如,在这样一道题目中:“某运输公司规定,每运输1个瓷碗所支付运费为0.45元,运输过程中每破损1个倒扣2.05元。若该运输公司在1日运送400个瓷碗,收到运费175元,请问运输过程中多少个瓷碗破损?”学生进行解答的过程中,列出式子为(0.45×400-175)÷(0.45 2.05)=2个。在学生解答完数学题目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数学答案进行检验,假设运输过程中2个瓷碗出现破损,则共计损失2×(2.05 0.45)=5元,企业应收400×0.45=180元,实际所收运费为180-5=175元,经过验证可知解题思路正确,答案正确。通过优良反思习惯的培养以及自主检验答案能力的提升,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
三、结语
总之,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要找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符合学生心理和认知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无定法,教师要侧重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增强解题信心,创设生活情境,开展一题多解,培养反思习惯,从而促使学生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强化解题思维,切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J].中国教师,2018(12).
[2]卢映芬.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践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9(12).
(责编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不斷提高,能够促使其正确认识数学学科,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化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在遇到问题时举一反三地运用数学知识,就问题进行发现、分析和解决,从而顺利地构建知识体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
首先,教学方式的合理性不足,完全固守教材章节安排。数学教材呈现的知识规规矩矩,缺乏灵活性,又与学生实际认知存在差异,教师若以教材为纲实施教学,尤其是在变式题目下,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其次,新课改大环境下,传统方法被过度否定。数学教师为适应新课改要求,对先进教学理念进行吸收,探索趣味化的教学方法,大力推行课改。完全否定了传统教学方法,未辩证地利用传统实记、背诵等适合小学生的策略,必定影响孩子们后续的解题运用。再次,解题过程中,对于学生检验答案能力的培养不到位,学生在解题后的反思不足。
学生解题后就算完成了任务,其实尚未形成优良的思维习惯,这就无法保证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题目复杂,所涉及的数量关系众多,这就要求切实加强学生的良好解题习惯培养,引导学生会检验、善反思。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增强解题信心,提高解题正确率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自信心不足,自我暗示相对消极。针对此种情况,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增强,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运用激励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对心理上的障碍进行克服,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可引导学生掌握好数学问题解答的基本顺序,结合数学问题来合理地选择公式,依照公式将数学式子列出来,最后灵活地运用乘法结合律来解答问题。在此种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经过反复训练后,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学生解题正确率也能够得到保证,这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成效的改善也至关重要。
(二)创设生活情境,强化知识运用能力
数学问题的解决实际上就是对数学知识进行迁移,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将数学题目融入生活化情境中,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特征相符合,引导学生开展差异化训练,能够促使学生把握数学知识迁移的内在规律,进而学会正确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也能够得到明显提升。
例如,在“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过程中,以现有条件和资源为支持,对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进行合理设置。“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计算一间教室需要粉刷多少平方米?”这一问题的提出与学生生活实际存在密切关联,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数学问题解决的积极性。在学生运用所掌握的长方体有关知识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其数学基础得以巩固,数学问题也能得到顺利解决,这就能够促进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显著强化。
(三)一题多解,发散学生思维
数学问题的解决,可通过多种方法实现,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个体的成就动机,在顺利解题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够获得满足感,这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数学问题的答案唯一,但解题思路与方法众多。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发散学生思维,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表现并给予科学评价。
例如,在这样一道题目中:“施工队计划修建一条公路,长1800米,前3天修了全长的四分之一,这样下去,需要几天才能修完这条公路?”这是一道典型题目,从不同思维出发,能够探寻多样化的解题路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多元数学思想渗透教学环节中,在一题多解的情况下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保持严谨的态度去解决数学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答能力。
(四)培养反思习惯,提高自主检验能力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优良的反思习惯,在解答数学题目后进行反思和检查,以强化学生的检验意识。教师需将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检验的重要性,将代入法、反证法等检验答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以确保学生正确运用检验方法对答案进行验证,确保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水平得以提升。
例如,在这样一道题目中:“某运输公司规定,每运输1个瓷碗所支付运费为0.45元,运输过程中每破损1个倒扣2.05元。若该运输公司在1日运送400个瓷碗,收到运费175元,请问运输过程中多少个瓷碗破损?”学生进行解答的过程中,列出式子为(0.45×400-175)÷(0.45 2.05)=2个。在学生解答完数学题目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数学答案进行检验,假设运输过程中2个瓷碗出现破损,则共计损失2×(2.05 0.45)=5元,企业应收400×0.45=180元,实际所收运费为180-5=175元,经过验证可知解题思路正确,答案正确。通过优良反思习惯的培养以及自主检验答案能力的提升,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
三、结语
总之,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要找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符合学生心理和认知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无定法,教师要侧重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增强解题信心,创设生活情境,开展一题多解,培养反思习惯,从而促使学生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强化解题思维,切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J].中国教师,2018(12).
[2]卢映芬.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践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9(12).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