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比较匮乏,要提升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应急避险能力,可以通过体育教学这一途径实现。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可以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将生命安全教育内容融入体育课堂中去,使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学到应急避险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在灾害面前的应变能力,懂得自救互救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生命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015-02收稿日期:2016-05-04
作者简介:董华丽(1980—),北京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生命安全教育是关乎人“生命”的教育。通过生命安全教育使学生能够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灾害性事故的应急、应变能力,能够掌握进行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从而在灾害面前保全生命。由于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是实现学生接受生命安全教育的一个新途径。
一、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现状
1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1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9524%。
2研究内容
(1)大学生对生命重要性的认识。
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认为生命重要的占875%,比较重要的占125%。说明大学生对生命的存在有着正确的认知,能够认识到生命存在的重要性。
(2)大学生具备生存技能的情况。
生存技能是大学生在危难时刻自救的能力。在对学生的调查中,认为生存技能非常具备的占30%,比较具备的占60%,不太具备的占5%,不具备的占5%。从调查结果看,有近九成的学生认为具备生存技能;但有近一成的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生存技能,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对这些学生进行生存技能的普及和教育。在对学生是否关注应急自救和逃生技能常识的调查中,有25%的学生表示关注,55%的学生表示较为关注,20%的学生表示不关注。应急自救和逃生常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突发事件,保护生命,脱离险情,自我救护的一种能力和知识储备。这是关乎学生性命的大事。从调查结果看,20%的学生对应急自救和逃生技能表示并不关注,说明部分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自身存在这种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大学生主要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
大学生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网络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调查中,通过电视网络来获取安全知识的占75%,报纸杂志占5%,学校相关课程占375%,家长讲述占375%,其他途径占5%。在对学生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方式的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培训讲座、观看教育录像和其他。从这项调查中可以看出,生命安全教育并没有成为学生一门课程,学生只是通过学校一定的教育手段来了解安全教育的内容。在对学生认为学校是否有必要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调查中,8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5%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15%的学生认为不清楚。从数据上看,八成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学校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对自身的重要性。
(4)大学生接受生命安全教育内容。
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接受生命安全教育内容排在前三位的首先是自然灾害方面的教育,其次是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最后是人身安全方面的教育。
二、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联系
1本质上的联系
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其本质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而体育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深入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不断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都要通过身体活动来完成,从而获得身体健康和生命尊严,在团结协作和不断拼搏中实现生命价值。
2教育目标上的联系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身体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掌握自卫防身和基本的逃生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危难面前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综合二者都是以身体锻炼为手段,使学生能够掌握应用终身的生活技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
1完善体育教学目标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及校园安全、生命安全教育。为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高校体育课程作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教学目标上,應将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把关注学生体质和运动技能拓展,与关注学生生存与发展相结合,逐步完善体育教学目标。
2优化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中增加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够具备应急避险、自救逃生的体能和技能,不仅能够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而且可以更加突出体育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生活化。通过体育课堂学习,在提高学生体能,磨炼学生意志品质,锻炼学生心理的同时,提高学生面对危险的灵活应变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自我救护的本领,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在体育实践课上,向学生普及游泳技能和游泳救护基础知识,使学生在遇到危难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另外,在体育理论课程上,除了向学生讲授健康常识、体育运动项目基础理论和体育运动损伤的防治外,可以增加应急避险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的技能,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3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探索有效体育教学模式
将生命安全教育内容融入体育教学中,需要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模式,让体育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情境。在体育实践课时,教师可通过模拟“灾难现场”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应急处理的方法。 如模拟火灾或地震的情形,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会逃生的技能,并能够在灾难面前互帮互助,迅速撤离灾害现场。
4提高体育教师素养
体育教师是生命安全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要使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有效实施,体育教师要有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开拓的思维和创新的理念,有丰富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知识和技能。为此,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学习,才能担负起生命安全教育的重任。
四、结论
目前,大学生在校接受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比较单一,在体育教学中增设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在校接受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使学生能够掌握应急避险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而且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可人大学公共体育课增设生命安全教育的思考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
[2]王帆,杨雪芹,牟少华,等学校体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1,(4).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生命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015-02收稿日期:2016-05-04
作者简介:董华丽(1980—),北京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生命安全教育是关乎人“生命”的教育。通过生命安全教育使学生能够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灾害性事故的应急、应变能力,能够掌握进行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从而在灾害面前保全生命。由于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是实现学生接受生命安全教育的一个新途径。
一、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现状
1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1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9524%。
2研究内容
(1)大学生对生命重要性的认识。
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认为生命重要的占875%,比较重要的占125%。说明大学生对生命的存在有着正确的认知,能够认识到生命存在的重要性。
(2)大学生具备生存技能的情况。
生存技能是大学生在危难时刻自救的能力。在对学生的调查中,认为生存技能非常具备的占30%,比较具备的占60%,不太具备的占5%,不具备的占5%。从调查结果看,有近九成的学生认为具备生存技能;但有近一成的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生存技能,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对这些学生进行生存技能的普及和教育。在对学生是否关注应急自救和逃生技能常识的调查中,有25%的学生表示关注,55%的学生表示较为关注,20%的学生表示不关注。应急自救和逃生常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突发事件,保护生命,脱离险情,自我救护的一种能力和知识储备。这是关乎学生性命的大事。从调查结果看,20%的学生对应急自救和逃生技能表示并不关注,说明部分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自身存在这种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大学生主要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
大学生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网络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调查中,通过电视网络来获取安全知识的占75%,报纸杂志占5%,学校相关课程占375%,家长讲述占375%,其他途径占5%。在对学生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方式的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培训讲座、观看教育录像和其他。从这项调查中可以看出,生命安全教育并没有成为学生一门课程,学生只是通过学校一定的教育手段来了解安全教育的内容。在对学生认为学校是否有必要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调查中,8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5%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15%的学生认为不清楚。从数据上看,八成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学校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对自身的重要性。
(4)大学生接受生命安全教育内容。
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接受生命安全教育内容排在前三位的首先是自然灾害方面的教育,其次是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最后是人身安全方面的教育。
二、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联系
1本质上的联系
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其本质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而体育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深入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不断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都要通过身体活动来完成,从而获得身体健康和生命尊严,在团结协作和不断拼搏中实现生命价值。
2教育目标上的联系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身体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掌握自卫防身和基本的逃生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危难面前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综合二者都是以身体锻炼为手段,使学生能够掌握应用终身的生活技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
1完善体育教学目标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及校园安全、生命安全教育。为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高校体育课程作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教学目标上,應将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把关注学生体质和运动技能拓展,与关注学生生存与发展相结合,逐步完善体育教学目标。
2优化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中增加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够具备应急避险、自救逃生的体能和技能,不仅能够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而且可以更加突出体育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生活化。通过体育课堂学习,在提高学生体能,磨炼学生意志品质,锻炼学生心理的同时,提高学生面对危险的灵活应变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自我救护的本领,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在体育实践课上,向学生普及游泳技能和游泳救护基础知识,使学生在遇到危难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另外,在体育理论课程上,除了向学生讲授健康常识、体育运动项目基础理论和体育运动损伤的防治外,可以增加应急避险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的技能,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3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探索有效体育教学模式
将生命安全教育内容融入体育教学中,需要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模式,让体育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情境。在体育实践课时,教师可通过模拟“灾难现场”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应急处理的方法。 如模拟火灾或地震的情形,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会逃生的技能,并能够在灾难面前互帮互助,迅速撤离灾害现场。
4提高体育教师素养
体育教师是生命安全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要使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有效实施,体育教师要有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开拓的思维和创新的理念,有丰富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知识和技能。为此,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学习,才能担负起生命安全教育的重任。
四、结论
目前,大学生在校接受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比较单一,在体育教学中增设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在校接受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使学生能够掌握应急避险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而且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可人大学公共体育课增设生命安全教育的思考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
[2]王帆,杨雪芹,牟少华,等学校体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