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小的怀表,表壳的镀金已渐渐褪落,露出了底下的铜箔,那是失去生命的苍白。
一
那年四月,柳舞莺飞,正是徽州一年一度的织锦赛,地方上绣女们拿出了各自的看家本事,穿龙绣凤。城里药铺秦掌柜家的女儿素莲,在街上展出参加博览会得奖的绣屏,栩栩如生的波斯猫,令人叹为观止,许多商客有意花大价钱买下,素莲拒绝了,姑娘16岁,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她日日倚在自家临街的套窗后,看行人匆匆穿过,眼皮子底下却总是闪着个俊逸的身影—鲍燕生,茶商鲍老爷家的大公子,刚从英国留学回来,提倡男女平等。那次素莲从乡下探亲回来,隔着面纱,在渡口见到他,一身雪白洋服、拄文明杖的年轻人,夹在一群短衫马裤的当地人中格外醒目。他向船家打听,到汉口该坐哪一班渡轮,身后是一大捆货物箱笼,几个小厮正忙着清点。因为鲍家的茶叶生意做得好,老爷在上海日日繁忙,就派燕生去汉口收一笔账。
他们擦肩而过时,燕生掉了样东西。素莲捡起来,却是只镀了金的怀表,啪嗒啪嗒。等她再抬起头,他早已去得远了,茫茫天际,只剩下一线白帆飘荡。
自此,任媒人的鞋底把秦掌柜的门槛都踩破了,素莲只是摇了头一声不吭,没人知道她是存了心,今生非这怀表的主人不嫁,人们看不到这二八年华的佳人,有着临水照花的一张脸,安安静静地坐在后楼里,做她那怎么也干不完的绣活。
二
秋天时,燕生从汉口带了位西医回来。鲍家太太得了急病,中秋晚上吃了块月饼后,突然就捂着胸口直喊疼,脉也把了,舌也探了,郎中方子上的药也抓了,这疼却是一天比一天厉害。下人到上海通知老爷,老爷连夜动身,并发电报催燕生速回。
燕生进门时,满屋子大小正掉眼泪,11岁的燕祺过来扯他衣角:“大哥,娘是不是不行了?”他摸了摸小弟的头,心里沉甸甸的:父亲说什么也不同意让西医为娘诊察,就是太太自己,也抱定了这一世清清白白的好名声,绝不能让个不相干的男人看到她的身体。大夫只见到帐子后颤抖伸出的一双手,听到一阵阵压低了的闷哼。因为不能确诊,大夫一筹莫展地走了,母亲的病依旧不见好转,鲍老爷惦记花了的钱又心疼太太,再不信儿子提出的建议,最后还是姨太太想了个办法,反正燕生22岁,也到了该成家的年龄,索性就在地方上挑个好姑娘,借成亲为太太冲回喜。
父亲为燕生排了生辰八字,可巧这方圆数十里,偏只有秦掌柜家的素莲姑娘合得上,媒人当即上门提亲。那天燕生实在拗不过又来跟了去,这一去不要紧,一个十几岁癞头疤脸的女子迎上前,对着他唾沫横飞:“好标致的公子哥啊,走,咱们拜天地喽!”燕生掏出帕子擦干净脸上的唾沫,魂飞魄散地听秦家下人叫着“小姐”,连“三茶”( 枣栗茶、鸡蛋茶和毛峰清茶)也没喝就借故跑回了家。他坚持要退这门亲事,鲍老爷气得戳上燕生鼻梁:“逆子,我送你留学为的是和洋人做生意,不是叫你闹什么自由恋爱的!”随即他缓和了语气:“冲了喜,你就是要立刻再讨几个姨太太,我也由着你。”
成亲那天,花轿一路抬过棠樾村口的七座牌坊,满院子是闹哄哄的宾客。二拜高堂之前,新少奶奶向座上的老爷太太敬上孝顺茶,老爷太太都欢喜得合不拢嘴,只有燕生看着红盖头下轻移的一双小脚,是三寸金莲,唱戏般碎步挪着。他益发出了身冷汗,发誓这辈子不讨什么姨太太,也不要和这女人在一起。入洞房后,他和衣而卧,既不饮“盼喜茶”,也不喝“交杯酒”,任新少奶奶在床头坐了一宿。
次日,用人起来喊新人敬早茶时才发现,新郎官不见了,燕生连夜逃了出去。这一去,就是六年。
三
六年里,徽州地方上的茶叶采了一季又一季,燕生终究是没有再进家门一步。鲍氏茶庄在汉口开了分店,迎着市面的繁华,是白花花的洋钱响得人心里亮堂。他渐渐忘了自己年少时的抱负,结交了帮酒肉朋友,整日在勾栏柳巷里穿梭,结识了汉口最出名的交际花一品红,那是个苏州女子,能画画擅琵琶,一身的风情。燕生花大价钱为她在东湖边置办了庭院,一应用具都精美豪华,她在月光下梳头给他看,他笑吟吟为她眉间点上红痣。
素莲在鲍家大院默默守了六年,眼看着婆婆在她过门第二天便归了西,是被活活气死的,公公认定她是不祥之人,从此全家上下对她不冷不热,她就像掉进口寒冬二月的冰窟,一阵阵凛冽冻得人直哆嗦。只有已经17岁的燕祺可怜嫂嫂,他教她识字,可素莲记得爹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何况这棠樾村出过多少贞节烈妇,熬干一辈子的心血盼夫守业,最后被记在牌坊上时,只有模糊的姓氏。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这是徽州女子的命啊!她抱歉地笑了笑,就低下头又去做她的绣活。那些花草亭台、那些飞鸟走兽,在她灵巧的手指下就像活了起来,是她的希望在黯淡的人生里隐隐挣扎;是她趁夜深人静,掏出珍藏的怀表叨念远方的那个人:燕生、燕生,你在他乡,可还过得好么?一想到燕生,她的心便是那剥不尽芯的苦莲,眼泪和着思念吞下,夜半时洇湿了茶枕。
人间四月天,素莲意外接到了燕生的家信,她没想到这是封休书,他要明媒正娶在外面的女人,不要她这乡下目不识丁的小脚婆。素莲抱着休书跑到村口的七座牌坊下,仰望着青天痛哭失声:为什么,为什么他竟如此狠心,新婚之夜不肯看她一眼就走?她恪守妇道这些年,几乎都忘了马头墙外的世界是何等模样,而他连辩解的机会都不曾给过她,就要把她扫地出门?她想到自己的命—自娘过世后,爹就偏爱姐姐金莲,金莲遗传了娘的疯病,平时躲在绣楼里,没想到燕生上门那天,她却跑出来惊动了全家,结果他连爹摆出招待贵客的“三茶”也没喝一口就变了脸拂袖而去。想当初这牌坊上的贞节烈妇们,望断了秋水等那不归的故人,而她一个被休弃的女子,还有何颜面活在这世上?素莲吞下了金顶针。
她到底没有死成。燕生带着新太太回来了。已经染上风尘气的大少爷,却头一回看清了自己的少奶奶:春山春水的眉目下,竟是一张粉雕玉琢的容颜。他看得愣住了,最后才喃喃地说:“既然不愿走,那留下倒也罢了。”
四
燕生在家中待了三个月,一并料理了些事务。老爷年纪大了,各方迎来送往已渐渐力不从心,打算把燕祺带到上海学生意。他写信整天催着燕生开枝散叶,鲍家的香火不能后继无人。老爷甚至让姨太太下令,派人把少爷锁进少奶奶屋里,三天三夜,不许他出房门一步;新太太便在西厢房闹得人仰马翻,把端上来的饭菜统统泼倒在地,又咬牙切齿地绞碎了新旗袍。下人们躲在一边大气都不敢出。
又三个月过去,果真传来了好消息:少奶奶有喜了。接到消息时燕生正在长江岸边漫步。夏天过去茶庄上结了季账,他对着江上被惊起扑棱着翅膀的一群水鸟,仿佛看到了素莲秋水般清澈的眸子。他记得那晚上的月光黄蒙蒙的,素莲依偎在他怀里,从他鬓角取了一绺发,又剪下自己的一缕青丝合在一起,目光含泪却又情深意长。她是他的结发之妻,可他们的情缘只有短短三天。三天后,一品红叫人收拾行李回了汉口,她说什么也不肯再回徽州了。风月出身的女人到底有手段,使燕生渐渐不再想念素莲,得知喜信,只叫人捎了当年的龙眼和绫罗回去,给少奶奶补补身体,再做几身新衣裳。
长江口那一头,那娇小的徽州女人倚在门边,望断了千山日暮,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身影。她的眼泪流干了,嗓子哭哑了,身子一天比一天沉重。孩子出世那天下了好大一场雪,她最后掏出枕头下的怀表,叹息说,就叫雪怀吧。
五
宣统初年,徽州地方上闹起了饥荒,到处有饥民落草为寇,土匪横行,许多大户人家被洗劫一空。许多在外经商的人,都赶回家查看情况。
燕生回到阔别十三年的乡下,只见满眼荒芜,村口的七座牌坊还在,家人们却已不知去向。从上海回来的燕祺,把大哥带到了一道山坡上。他们默默伫立着,看春日里漫山的紫云英摇曳,老槐树下的坟茔杂草森森,那一大一小的土包,像两个馒头寒酸地立在眼前。燕祺轻轻扬手,在坟前洒下一杯茶:“雪怀不满周岁就出天花没了,不几天大嫂就抑郁过世,父亲回来后也就中了风。土匪抢空了茶仓里的货物洋钱,只剩下这个,大嫂临终前托我转交给你,她说你该记得。”燕生从弟弟手中接过那块小小的怀表,表壳的镀金已渐渐褪落,露出了底下的铜箔,那是失去生命的苍白。春风中他颤动双肩,眼泪无声地落下:他想起了十九年前徽州渡口的偶然,与一位蒙面少女的擦肩。无数次他在梦中掀开少女的面纱,却原来蓦然回首,伊人早在灯火阑珊处。
回望这半生浮华岁月,燕生仰天长叹,曾经的理想、荣誉、抱负一一不在,青春已是逐水落尽的扬花,而他只不过是个庸碌平常的男人,在滚滚的万丈红尘中讨生活。晚风里牧童短笛声声,他仓皇的身影在天穹下越走越小,他一心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用下半生追忆不再回来的一切,可世间这么大,他真能找得到吗?
一
那年四月,柳舞莺飞,正是徽州一年一度的织锦赛,地方上绣女们拿出了各自的看家本事,穿龙绣凤。城里药铺秦掌柜家的女儿素莲,在街上展出参加博览会得奖的绣屏,栩栩如生的波斯猫,令人叹为观止,许多商客有意花大价钱买下,素莲拒绝了,姑娘16岁,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她日日倚在自家临街的套窗后,看行人匆匆穿过,眼皮子底下却总是闪着个俊逸的身影—鲍燕生,茶商鲍老爷家的大公子,刚从英国留学回来,提倡男女平等。那次素莲从乡下探亲回来,隔着面纱,在渡口见到他,一身雪白洋服、拄文明杖的年轻人,夹在一群短衫马裤的当地人中格外醒目。他向船家打听,到汉口该坐哪一班渡轮,身后是一大捆货物箱笼,几个小厮正忙着清点。因为鲍家的茶叶生意做得好,老爷在上海日日繁忙,就派燕生去汉口收一笔账。
他们擦肩而过时,燕生掉了样东西。素莲捡起来,却是只镀了金的怀表,啪嗒啪嗒。等她再抬起头,他早已去得远了,茫茫天际,只剩下一线白帆飘荡。
自此,任媒人的鞋底把秦掌柜的门槛都踩破了,素莲只是摇了头一声不吭,没人知道她是存了心,今生非这怀表的主人不嫁,人们看不到这二八年华的佳人,有着临水照花的一张脸,安安静静地坐在后楼里,做她那怎么也干不完的绣活。
二
秋天时,燕生从汉口带了位西医回来。鲍家太太得了急病,中秋晚上吃了块月饼后,突然就捂着胸口直喊疼,脉也把了,舌也探了,郎中方子上的药也抓了,这疼却是一天比一天厉害。下人到上海通知老爷,老爷连夜动身,并发电报催燕生速回。
燕生进门时,满屋子大小正掉眼泪,11岁的燕祺过来扯他衣角:“大哥,娘是不是不行了?”他摸了摸小弟的头,心里沉甸甸的:父亲说什么也不同意让西医为娘诊察,就是太太自己,也抱定了这一世清清白白的好名声,绝不能让个不相干的男人看到她的身体。大夫只见到帐子后颤抖伸出的一双手,听到一阵阵压低了的闷哼。因为不能确诊,大夫一筹莫展地走了,母亲的病依旧不见好转,鲍老爷惦记花了的钱又心疼太太,再不信儿子提出的建议,最后还是姨太太想了个办法,反正燕生22岁,也到了该成家的年龄,索性就在地方上挑个好姑娘,借成亲为太太冲回喜。
父亲为燕生排了生辰八字,可巧这方圆数十里,偏只有秦掌柜家的素莲姑娘合得上,媒人当即上门提亲。那天燕生实在拗不过又来跟了去,这一去不要紧,一个十几岁癞头疤脸的女子迎上前,对着他唾沫横飞:“好标致的公子哥啊,走,咱们拜天地喽!”燕生掏出帕子擦干净脸上的唾沫,魂飞魄散地听秦家下人叫着“小姐”,连“三茶”( 枣栗茶、鸡蛋茶和毛峰清茶)也没喝就借故跑回了家。他坚持要退这门亲事,鲍老爷气得戳上燕生鼻梁:“逆子,我送你留学为的是和洋人做生意,不是叫你闹什么自由恋爱的!”随即他缓和了语气:“冲了喜,你就是要立刻再讨几个姨太太,我也由着你。”
成亲那天,花轿一路抬过棠樾村口的七座牌坊,满院子是闹哄哄的宾客。二拜高堂之前,新少奶奶向座上的老爷太太敬上孝顺茶,老爷太太都欢喜得合不拢嘴,只有燕生看着红盖头下轻移的一双小脚,是三寸金莲,唱戏般碎步挪着。他益发出了身冷汗,发誓这辈子不讨什么姨太太,也不要和这女人在一起。入洞房后,他和衣而卧,既不饮“盼喜茶”,也不喝“交杯酒”,任新少奶奶在床头坐了一宿。
次日,用人起来喊新人敬早茶时才发现,新郎官不见了,燕生连夜逃了出去。这一去,就是六年。
三
六年里,徽州地方上的茶叶采了一季又一季,燕生终究是没有再进家门一步。鲍氏茶庄在汉口开了分店,迎着市面的繁华,是白花花的洋钱响得人心里亮堂。他渐渐忘了自己年少时的抱负,结交了帮酒肉朋友,整日在勾栏柳巷里穿梭,结识了汉口最出名的交际花一品红,那是个苏州女子,能画画擅琵琶,一身的风情。燕生花大价钱为她在东湖边置办了庭院,一应用具都精美豪华,她在月光下梳头给他看,他笑吟吟为她眉间点上红痣。
素莲在鲍家大院默默守了六年,眼看着婆婆在她过门第二天便归了西,是被活活气死的,公公认定她是不祥之人,从此全家上下对她不冷不热,她就像掉进口寒冬二月的冰窟,一阵阵凛冽冻得人直哆嗦。只有已经17岁的燕祺可怜嫂嫂,他教她识字,可素莲记得爹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何况这棠樾村出过多少贞节烈妇,熬干一辈子的心血盼夫守业,最后被记在牌坊上时,只有模糊的姓氏。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这是徽州女子的命啊!她抱歉地笑了笑,就低下头又去做她的绣活。那些花草亭台、那些飞鸟走兽,在她灵巧的手指下就像活了起来,是她的希望在黯淡的人生里隐隐挣扎;是她趁夜深人静,掏出珍藏的怀表叨念远方的那个人:燕生、燕生,你在他乡,可还过得好么?一想到燕生,她的心便是那剥不尽芯的苦莲,眼泪和着思念吞下,夜半时洇湿了茶枕。
人间四月天,素莲意外接到了燕生的家信,她没想到这是封休书,他要明媒正娶在外面的女人,不要她这乡下目不识丁的小脚婆。素莲抱着休书跑到村口的七座牌坊下,仰望着青天痛哭失声:为什么,为什么他竟如此狠心,新婚之夜不肯看她一眼就走?她恪守妇道这些年,几乎都忘了马头墙外的世界是何等模样,而他连辩解的机会都不曾给过她,就要把她扫地出门?她想到自己的命—自娘过世后,爹就偏爱姐姐金莲,金莲遗传了娘的疯病,平时躲在绣楼里,没想到燕生上门那天,她却跑出来惊动了全家,结果他连爹摆出招待贵客的“三茶”也没喝一口就变了脸拂袖而去。想当初这牌坊上的贞节烈妇们,望断了秋水等那不归的故人,而她一个被休弃的女子,还有何颜面活在这世上?素莲吞下了金顶针。
她到底没有死成。燕生带着新太太回来了。已经染上风尘气的大少爷,却头一回看清了自己的少奶奶:春山春水的眉目下,竟是一张粉雕玉琢的容颜。他看得愣住了,最后才喃喃地说:“既然不愿走,那留下倒也罢了。”
四
燕生在家中待了三个月,一并料理了些事务。老爷年纪大了,各方迎来送往已渐渐力不从心,打算把燕祺带到上海学生意。他写信整天催着燕生开枝散叶,鲍家的香火不能后继无人。老爷甚至让姨太太下令,派人把少爷锁进少奶奶屋里,三天三夜,不许他出房门一步;新太太便在西厢房闹得人仰马翻,把端上来的饭菜统统泼倒在地,又咬牙切齿地绞碎了新旗袍。下人们躲在一边大气都不敢出。
又三个月过去,果真传来了好消息:少奶奶有喜了。接到消息时燕生正在长江岸边漫步。夏天过去茶庄上结了季账,他对着江上被惊起扑棱着翅膀的一群水鸟,仿佛看到了素莲秋水般清澈的眸子。他记得那晚上的月光黄蒙蒙的,素莲依偎在他怀里,从他鬓角取了一绺发,又剪下自己的一缕青丝合在一起,目光含泪却又情深意长。她是他的结发之妻,可他们的情缘只有短短三天。三天后,一品红叫人收拾行李回了汉口,她说什么也不肯再回徽州了。风月出身的女人到底有手段,使燕生渐渐不再想念素莲,得知喜信,只叫人捎了当年的龙眼和绫罗回去,给少奶奶补补身体,再做几身新衣裳。
长江口那一头,那娇小的徽州女人倚在门边,望断了千山日暮,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身影。她的眼泪流干了,嗓子哭哑了,身子一天比一天沉重。孩子出世那天下了好大一场雪,她最后掏出枕头下的怀表,叹息说,就叫雪怀吧。
五
宣统初年,徽州地方上闹起了饥荒,到处有饥民落草为寇,土匪横行,许多大户人家被洗劫一空。许多在外经商的人,都赶回家查看情况。
燕生回到阔别十三年的乡下,只见满眼荒芜,村口的七座牌坊还在,家人们却已不知去向。从上海回来的燕祺,把大哥带到了一道山坡上。他们默默伫立着,看春日里漫山的紫云英摇曳,老槐树下的坟茔杂草森森,那一大一小的土包,像两个馒头寒酸地立在眼前。燕祺轻轻扬手,在坟前洒下一杯茶:“雪怀不满周岁就出天花没了,不几天大嫂就抑郁过世,父亲回来后也就中了风。土匪抢空了茶仓里的货物洋钱,只剩下这个,大嫂临终前托我转交给你,她说你该记得。”燕生从弟弟手中接过那块小小的怀表,表壳的镀金已渐渐褪落,露出了底下的铜箔,那是失去生命的苍白。春风中他颤动双肩,眼泪无声地落下:他想起了十九年前徽州渡口的偶然,与一位蒙面少女的擦肩。无数次他在梦中掀开少女的面纱,却原来蓦然回首,伊人早在灯火阑珊处。
回望这半生浮华岁月,燕生仰天长叹,曾经的理想、荣誉、抱负一一不在,青春已是逐水落尽的扬花,而他只不过是个庸碌平常的男人,在滚滚的万丈红尘中讨生活。晚风里牧童短笛声声,他仓皇的身影在天穹下越走越小,他一心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用下半生追忆不再回来的一切,可世间这么大,他真能找得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