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细部设计的人文性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lian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是长存于世的人性化的艺术模式,它是一部反映人的生命形式的图像,这是建筑真正的美学意义所在,也是建筑细部设计的人文性所在。正是如此,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建筑,不同风格和功能的建筑的需要,都影响着建筑师的对细部的定位。也只有在建筑设计中充分理解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环境、不同的建筑风格的需要,才能将建筑细部融入到建筑单体和环境之中,因而,更加深入地探讨建筑细部设计的人文因素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建筑设计 细部设计 人文因素
  中图分类号:TU-80文献标识码:A
  
  细部是指建筑物整体中需要局部处理的部位或装饰物。建筑细部设计是需要从整体出发,进行局部处理和整体联结的设计过程,这就意味着并不仅仅只是技术上的简单处理和组织,细部设计不但要符合建筑自身的需要,同时为人提供的尺度感知和审美感受,又使它成为联结人和建筑的桥梁。细部依附于建筑,又独立于建筑之外,在建筑整体上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等问题,在细部设计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但是无论在风格上、精神上还是形式上,若想使得建筑细部设计同建筑整体步调保持一致,就要充分了解建筑细部设计中的人文因素,包括不同城市、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细部设计的主观选择,以及不同功能不同风格的建筑本体对细部的情感要求等等。本文选择从建筑细部设计中的文化因素和情感因素两方面,对其本身的人文性加以详细阐述。
  一 建筑细部设计中的文化因素
  不同地域的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特色以及地理人文条件,这些文化因素直接影响着建筑细部设计的风格定位。例如有着丰厚历史传统的北京、西安等古城的居民,对传统民族风格的建筑有着习惯性的历史认同感,这就导致北京的建筑细部设计中,充满着强烈的传统表现力。而在一些近代新兴城市中,如青岛、大连、哈尔滨等,对传统民族风格的建筑态度就完全不同。下面,笔者就以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北京、上海为例,来具体分析城市对文化因素的不同理解和不同态度,如何对建筑细部设计的风格,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1 认同传统文化,建筑细部设计风格的演进——以北京建筑为例
  北京,中国的首都,曾是多个朝代的政治统治中心,更名数次,成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上层文化、主流文化的发源地和载体。相对于中国内地的其他城市而言,是最为发达的精神、政治、文化、艺术的集合地。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入侵对北京的影响不大,所以基本上保持着传统文化的延续。尽管,“文革”时期传统文化几经洗劫,但是随着国家对传统特色的保护和法制规定,使得北京的建筑更为注重民族性的挖掘。直到今日,几经流变的四合院等中国特色的北京建筑,仍然能够体现出传统社会的刻板严谨的生活秩序和人情味,并在这些传统建筑的细部更加深化它的表现力。例如贝克特国际公司设计的长城饭店,在室内的细部设计中,有意识地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细部设计风格,大宴会厅的细部设计上,以中国菱花格红漆大门为基础经过改进演变而来,墙面下部的裙板采用中国传统大门的花纹,以及六角琉璃亭和流杯槽的运用,都是基于传统建筑与北京的整体环境相协调后,设计而成的建筑细部。
  但是由于北京传统建筑过多,影响深刻,于是传统的建筑风格成为一种习惯。然而停留在对传统形式简单模仿的习惯中,成为北京建筑的一个弊端,尊重传统并不代表拒绝创新。在传统和创新的协调关系中,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的建造,就处理得很好。这座建筑在保留清华大学原有建筑基础上,在细部设计方面并没有拘泥于固有的建筑形式,而是表现出新鲜的时代气息,例如在颠覆了老图书馆的圆拱窗与白色窗台板的关系,在新馆的窗户上加上了白色的窗楣,在休息处的墙面上同样也用了这种细部设计,同时把老图书馆中窗间墙上的白色小方块,由原来的上部移到下部,并且放大以增强视觉表现力。这些细部的设计处理,使得新馆与老馆之间有种不谋而合的呼应,同时又突破了老图书馆的传统惯性设计,因为自己的创新而颇具时代色彩。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北京如何在建筑细部设计方面追求传统与现代的协调,提到北京,还是让人不由得联想起那一片紫禁城的金瓦红墙,可以说,北京建筑风格始终在自身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建筑细部设计处理,不断演进自身的建筑文化,从而适应着时代的要求,而从未有过根本性的改变。
  2 革新传统文化,建筑细部设计风格的更新——以上海建筑为例
  上海作为面向太平洋最大的通商口岸,不但是中国经济的先驱城市,也是西方文化思想输入中国的前沿阵地。近代上海在华界、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三方分割下,成为中西文化冲突、交流、融合的大都会。上海在各种力量的夹缝中演变成一种边缘文化,在不断的选择和吸收多种文化的过程中,成为了国际性、开放性、多样性的上海。在建筑风格上,中国式的传统建筑和西洋建筑,以及中西合璧的建筑在上海都随处可见,这是受上海殖民化的直接影响,同时与上海社会价值观的西化趋向有关。例如20世纪初,在上海民居中出现了新式的石库门,其结构式砖砌墙承重和木屋架屋顶,同时在弄口、过街楼及门窗等部位大量出现砖砌发券,而门框多用清水砖砌成,石料门框很少使用。不再使用马头墙和观音兜式山墙,室内墙体用机制瓦代替小青瓦,外部墙体用清水青砖、红砖代替了白粉墙。实际上,这种建筑并不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民居,也不是西洋建筑中的原型,而是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后产生的上海特色新建筑。所以可以说,近代上海建筑的发展过程,是以西式建筑逐渐取代中国传统建筑的过程,而且最终西化占了上风。人们对文化的认同,并没有停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上,而是逐渐向西方靠拢,更不会如北京建筑一样,带来民族性的评价。
  在上海现代感十足的建筑中,形成了具有国际性的上海特色,以致多种风格的建筑同时屹立于上海,从来不觉突兀。例如花园饭店,利用了原有的建筑改造成为饭店裙房的主要部分,并且很好的保留了法国古典建筑风格。造型现代的主楼采用了同裙房相同的灰色调,但是主楼的和谐比例又不失古典气质。又如,越江隧道1号风塔,是城市主干道的景观聚焦点,在建筑细部设计方面,风塔顶部的空架子、塔身的方形的窗户、墙体表面的方形装饰,以及大面积窗户的凹入手法,让整个建筑富有浓烈的现代气息。如今,一提到老上海,人们已经很难想起它从前的模样,浮现在人们印象中的上海应该是风格各异、高楼林立、经济和文化高度发达的现代上海。由此,反映了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理解和态度上,更加注重更新,与时俱进。
  总之,社会文化和历史是一种有生命有变化的模式。无论是对文化现象的认同,还是力求文化氛围的革新,都要在吸取过去的优秀精神的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能一味抄袭和搬用建筑细部设计的手法,必要时,要学会融会贯通,以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需求。
  二 建筑细部设计中的情感因素
  恩格斯说:“希腊建筑表现了明朗和愉快的情绪,伊斯兰堡——忧郁,哥特建筑——神圣的忘我;希腊建筑如灿烂的、阳光照耀的白昼,伊斯兰建筑如星光闪耀的黄昏,哥特建筑则像朝霞。”这段话将人类的情感转移到建筑上,使得建筑的形式通过人体状态得以展现。
  移情学说认为,在艺术欣赏过程中,存在着“将人比物,以物拟人”的现象,我们总是按照自身的经验去类比身外发生的事情,这也是在审美活动中的最高境界,即移入感情。建筑中,亦有人的存在,建筑细部的情感因素才能被人所感知,从而使得欣赏者更深刻了解建筑师的心态和情感。那么建筑细部的情感要如何诠释呢?
  1 建筑细部情感的形式
  不同建筑的不同风格以及建筑本体中细部的地位和功能,直接决定着建筑细部情感的形式。在同一个建筑中,细部情感的形式是张扬的还是低调的,要视细部在建筑本体中的地位而定,在视觉中和整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建筑细部,当然要加以强调和适度重视,在建筑本体中不占主导位置的细部便可以低调设计,进而不影响重要的细部的表现力,因此,在同一个建筑本体中常见多种建筑细部情感形式,平淡、精彩、夸张抑或平庸,都要根据细部本身的功能和地位而定,这就是有些细部在局部看来似乎不合理,但是推至到整体却又相得益彰的原因。例如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中,三角形的整体基调,使得楼梯的设计中必须要弯曲陡峭,这样的设计并不方便人的出入,但是考虑建筑整体的结构协调,这些细部的设计问题并没有被重点考虑。
  同样,在不同的建筑中,风格的差异以及对同一位置的细部处理手法的不同,导致相同部位的细部有着不同情感形式。例如冯纪忠先生设计的松江方塔园与安藤忠雄设计的塞尔维亚日本馆,都利用了中国传统建筑斗拱设计。方塔园的设计中,冯纪忠先生从材料入手,利用材料的替换来表现历史发展的痕迹,其原型是中国古代仿木砖作,虽然材料有所变化,但是总体上并没有颠覆斗拱的构件,在整体上仍让人感受到中庸和雅致。而安藤忠雄设计的日本馆,却对斗拱的构件进行分解与重组,以简单的结构来衬托出木结构斗拱的基本部件,元素数量之少,对于斗拱系统构成过程的展现是夸张的,因而在细部表现上多了分张扬的情感形式。可以说,在不同建筑中同一个位置的细部情感形式,取决于建筑师自身的情感和设计思想。
  2 建筑细部情感的内涵
  建筑物中不同功能的细部以及不同功能的建筑物中不同的细部的处理手法,都决定着建筑细部的情感内涵。例如东汉中后期,受隐逸文化影响而开始迅速发展的士大夫园林,士大夫在欣赏园林景观时,并不仅仅把园林景观作为欣赏对象,而更是把其作为自己生命以及人格价值的寄寓对象,于是,造园家们开始十分重视园内景观之间的联系,以及园内景观与园外自然山水的联系。这种整体与细部的设计和处理的艺术方法,成就了中国古典园林境界,赋予了中国古典园林深远广阔的情感内涵,也成为了古代士大夫逃避世事、吟花弄月的去处。
  不同功能的建筑中,细部的处理上当然也会存在着不同。例如,法兰克福的美茵则大道58号大楼是一座集银行、办公以及住宅为一体的大楼,它精致而华丽的细部设计给人以震撼,然后甘愿接受安逸的物质享受。而与之相反的拉图雷修道院,为了时刻提醒修道士不要贪图享乐,而刻意在细部设计上追求粗犷和朴素,包括昏暗的灯光、不舒服的床等,都体现着它应该是修行之处,而非安逸之地。
  3 建筑细部情感的气质
  细部的气质是通过细部的材料的选择、构图以及细部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同一个建筑的不同的细部,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气质。这依赖于建筑师对细部的处理手法。例如现代感强烈的建筑巴塞罗那博览会,整体上透露着一种现代气质,而在细部处理上的精致和敏感,却给人一种古典的感觉。而古典建筑细部情感气质与现代建筑细部气质的区别在于,古典建筑向来注重材料的选择,并在材料的加工中寄托建筑师的实力水平、情趣思想等,这种细部本身就代表着某种文化。而现代建筑的细部侧重点在于构图的处理与设计,试图给人一种视觉的冲击力,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把握和对结构的组织安排,形成一种独立于现实背景关系之外的自足的、统一的结构,已经不能如实反映人的经济条件和文化修养。
  然而无论是何种情感气质的建筑细部,都要注重群体之间的组合以及细部之间的关系协调,这直接影响着单个细部的审美特征和情感气质。威尼斯画家味洛内说:“我可以用泥土的色调来表现一个金发少女,它可以变成世上最美的颜色。”这说明色彩与色彩之间的相对性,是决定画面色彩处理是否得当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赵巍岩:《当代建筑美学意义》,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王振复:《中国建筑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 [美]欧内斯特·伯登:《世界典型建筑细部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
   [4] 吴焕加:《论现代西方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简介:
   王达,男,1988—,浙江萧山人,浙江万里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李彪,男,1987—,浙江萧山人,浙江万里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王子仪,男,1987—,浙江三门人,浙江万里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在英汉祈使句的使用中,说话人出于礼貌,会选用不同的语言手段以完成交际,达到祈使对方做出某种行为的目的。文章讨论了英汉祈使句中“面子”理论的不同体现方式,并对其原因做出解释。  关键词:祈使句 面子 语气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前言  礼貌是通过言语表示对别人面子的尊重。所谓“面子”是指人们具有并希望别人重视和称许的一种自我形象(Brown & Levinson,19
期刊
摘要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的歌词源自威廉·缪勒的诗集。缪勒的诗激发了舒伯特的创作灵感和共鸣,实现了在歌的范围内进行大规模叙事的探索,使这部套曲成为浪漫主义题材声乐套曲的典范。  关键词:舒伯特 缪勒 诗 声乐套曲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舒伯特著名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是浪漫主义题材声乐套曲的典范。它不仅是舒伯特自己的经历和内心真实情感的写照,更是他对艺术歌曲的
期刊
摘要商标翻译中最主要的障碍就是语言的不同,以及由于不同地区、不同语言、不同背景所带来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商标翻译具有一定难度。本文通过对商标认识的基础上,重点对商标翻译中的民族文化现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文化认知下,商标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商标 翻译 文化现象 文化认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商标是商品和商业服务的标记,它是指商品生产者、经营者
期刊
摘要我国民族歌剧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继承我国优秀民间音乐的基础上不断革新,同时汲取了西洋歌剧艺术的创作经验,推出过数量众多的优秀剧目。在如今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复杂局面中,歌剧演出市场很不景气。本文通过对中国歌剧发展史的回顾,来分析歌剧市场受到冷落的原因,并探讨中国歌剧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的途径。  关键词:中国民族歌剧 大众化 精神文明 市场冷落  中图分类号:J892文献标识码:A    中国
期刊
摘要在奥运文化席卷全球的浪潮中,民族体育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正确看待奥运文化给传统体育文化所带来的双重影响,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传统体育文化实际上既面临着挑战也遇到了难得的机遇,只有强化民族特色,积极弘扬壮大,才能占据主动地位。  关键词:冲突 融合 奥运文化 传统体育精神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在当下语境中,面对西方强劲的“异质”体育文化袭来之时,
期刊
摘要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团山民居作为19世纪合院建筑群的精美代表,鲜明呈现了合院的形式面貌,蕴涵着深厚的艺术特征。具体表现为:审美价值与社会政治制度统一;形式根植于传统文化,呈现出鲜明的文化精神;是艺术的综合体现。当代文化的多元语境,更需要我们建立一种文化的“新理性精神”,合院形式及其蕴涵的艺术特征,为我们的思考提供了一种有力参照。  关键词:合院 形式 艺术特征 团山  中图
期刊
摘要中国江南的写意式私家庭院给江南山水园林意象的精神性审美功能,披上了浓厚的理性色彩外衣。通过对中国四大传统造景元素中的山、水、植物写意式手法的运用,使营造的江南水乡带给人一种朦胧的诗画意境。  关键词:江南 园林植物 写意园林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代远离人世喧嚣的文人雅士选择的栖隐之地,通常都沉积着人本精神,他们为自己创设的园林之中,拳石勺水可以象征山林江湖,写
期刊
摘要本论文通过解读伦勃朗的油画艺术,分析他在具体创作中呈现出的艺术风格,从而探讨其美学精神及其文化蕴涵。  关键词:伦勃朗 油画 美学精神 人文主义  中图分类号:J233 文献标识码:A    18世纪,富丽堂皇的巴洛克肖像风靡欧洲。这一浮华的表现对于荷兰资产者来说缺乏意义,艺术创作方法应该反映出他们那庄严而深刻的内在诉求。伦勃朗的油画创作就产生于这种环境之中。伦勃朗油画的真正价值首先体现在精神
期刊
阿来是当今文坛颇有影响力的一位藏族作家,从拿下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到60多万字的小说《空山》,再到重述中国神话系列小说《格萨尔王》。阿来始终以其抒情忧伤的笔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讲述着藏族人的历史传奇、悲欢离合、心灵感受,关注着藏族地区近百年来社会文化的沧桑变迁。   阿来曾骄傲地称自己是“一个用汉语写作的藏族作家”。   藏族的血统来自他母亲,他父亲则是一个把生意做到川西北地区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课程成为学习者与网络互通的桥梁,其中网络界面所呈现的对象,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本文主要是从网络课程设计的重要性、网络课程界面的艺术设计原则加以总结与论述。在此基础上,具体探索网络课程界面艺术设计的内容、方法,其中通过案例对设计理论进行验证。  关键词:信息时代 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界面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6文献标识码:A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