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目前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由普通本科高校或师范专科学校转型升格而来,面临着教师实践能力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难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个人对实践认识不到位、实践经历不丰富及学校的教师实践机制不健全。龙岩学院从树立教师实践理念、改革人事制度、创新产教融合平台、优化实践培养体系等方面,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路径,成效显著,总结了转型理念要深入人心、评价体系要科学健全、合作机制要稳固牢靠等经验。
关键词:产教融合;实践能力;应用型高校;龙岩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21)01-0021-04
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普遍低下,不能适应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实践能力水平整体不高[1]。如何提升教師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应用型高校发展的主要课题。
一、应用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提升教师实践能力逐步受到重视,各级政府部门及学校亦出台了一些政策与举措,但是整体成效不够。经调研梳理,当前应用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教师对实践能力的认识不到位
教师对学校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不到位,缺乏提升师生实践能力的意识。学校现有的教师,接受的几乎都是传统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观念比较淡薄。他们认为“我的老师当年是这么教的,如今我也依葫芦画瓢,学着老师当年的样子开展教学”。这种观念不利于教师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也有部分教师缺乏转型发展的思维,认为自己年纪大了,应该安于现状做点理论研究、安心上好课就够了,缺乏提升实践能力的动力。
(二)教师的实践经历不丰富
教师队伍结构是整体实践能力的基础。教师队伍的实践基础不够扎实,影响后期的整体提升。一是新增人员缺乏实践经历。高等教育扩招后,高校都面临着师资不足的问题,需要大量补充教师。至今,高校仍然注重引进对象的学历、毕业学校层次、学术成果以及海外经历等显性指标,对行业从业经历以及实践能力的关注不够,导致吸纳了诸多“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历和能力”的应届学术研究型毕业生。二是原有人员转型难度大。目前我国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由普通本科高校或者师范专科学校转型升格而来,原有的理论教学型教师队伍数量占现有教师总量比重大,这种形势短期内难以扭转。同时,应用型高校还要面临实验技术人员不足、层次不高、人员老化,缺乏专门的实践教学人员等诸多问题。
(三)学校的实践机制不健全
一是没将实践纳入考核评价范畴。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高校的评价机制强调学术论文、科研项目,没将教师实践的相关指标分解至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指标要素中,以至于广大教师为了晋升与考核,专注于撰写论文和申请课题,忽略了专业实践。二是教师缺乏实践能力提升平台。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不够全面,仍停留在提升学历学位、科学研究、课堂教学等方面,对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投入不够、政策不足;缺乏校企合作机制,层次高、合作稳定的实践基地不多,少数教师只能通过个人关系找到实践单位,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实为实践无门。
二、龙岩学院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举措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福建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开展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推动部分高校真正转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2]。龙岩学院作为福建省转型试点高校,近些年来制定转型方案,对提升教师实践能力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
(一)明确办学定位,树立教师注重实践的理念
建设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是龙岩学院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形式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基于自身校情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主观需要。学校自2004年升本建院以来,便秉承应用型办学定位,在一系列大事件中不断将应用型理念和建设目标推向高处。2006年,学校召开全国性的“福建省新建本科高校办学定位与特色学术研讨会”,邀请全国高等教育知名专家学者、地方政府部门和业界知名人士为学校的发展定位出谋献策,对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进行了集中研讨和论证,基本确定了“立足龙岩、服务全省、面向全国,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基础教育师资为主要目标,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省属全日制多科性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 的办学定位;2012年,学校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后,于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把龙岩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的教学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既与学校的建设发展历史一脉相承,又主动适应了高等教育形势变化对学校事业提出的新要求;2015 年《龙岩学院章程》中确立了“建设成为服务地方、特色鲜明的闽粤赣边全日制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定位;2016 年,学校将“十三五”发展目标确定为“服务地方、特色鲜明及引领区域文化发展的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2018 年,学校教代会提出“将转型发展向纵深推进,建设高水平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奋斗目标,“全方位融合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把办学思路进一步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进一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不断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创新局面”。
经过十余年不断努力,注重实践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树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二)加快制度建设,激发教师积极实践的动力
一是严格考核机制,给教师“压担子”。一方面是提高教师准入门槛。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新教师要有行业工作经历,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事制度的指挥棒作用,在考核制度中提高教师实践要求,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文件中明确应用型专业教师晋升中高级职称需参加社会实践累计6—12个月等。 二是优化激励机制,给教师“搭梯子”。制定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等系列文件,从经费、政策上帮助教师参加实践。在岗位晋升与考核中,积极探索教师分类评价管理办法和“菜单式”工作量管理办法,破除“唯论文、唯课题”的倾向,拓宽渠道,允许教师利用应用型成果替代学术论文、课题,允许教师根据个人专长自主选择不同渠道完成年度工作任务:除学校要求的最低教学、科研工作量外,其余年度工作量可根据个人情况自由选择通过教学、科研或者社会服务等方式来完成。在绩效工资方案中,增设多项应用型相关的业绩指标,提高教师实践成果指标的占比与分值,进一步增强教师参加实践的积极性。
(三)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教师投身实践的平台
一是设立“奇迈基金”。为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学校与龙岩市政府、相关企业等比例出资设立“奇迈基金”(龙岩学院位于奇迈山脚下,故而得名),用于支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开展技术攻关,形成政校企利益共同体,为教师深入一线了解需求、真正参与解决技术难题牵桥搭线。学校与企业对人才进行共引、联培、共享,有效地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实现了产学研合作的目标。
二是成立产教融合研究院。2018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各项决策部署和要求,龙岩市委、市政府建立龙岩学院产教融合联席会议制度,召集各县市主要负责人和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全市产教融合发展重大问题,加强政府、高校、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促进教育与产业联动发展。同年6月,龙岩市委、市政府向厦门大学发函商请共建厦门大学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次年1月,厦门大学、龙岩市委市政府与龙岩学院三方签署协议并在龙岩学院举行厦门大学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揭牌仪式。该研究院是厦门大学在全省创办的首家政校企联合的产教融合研究院,將根据龙岩市产业发展需要设立若干个研究所或者研究中心、项目工作团队,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奇迈基金”和产教融合研究院是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动力,是促进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创新平台。
(四)优化培养机制,完善教师提升实践的体系
学校安排转型经费定期组织干部、教师参加转型理念、应用型课程建设、创新创业等应用型师资培训。有计划选派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加行业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等。依托周边资源和企业,例如紫金矿业、德兴食品、龙净环保等大型企业,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成立了生态养殖、金铜产业精深加工、福龙马智能环卫装备等20多家研发中心(工程中心),从树立理念、理论培训和专业实践等三方面为教师的实践搭建了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
三、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举措的成效
学校紧密围绕产教融合,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省级政府的认可。教师总量稳步增长、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师实践能力持续提升,有效保障了应用型办学定位。在福建省试点转型高校中,龙岩学院于2018 年入选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专用机械装备学院”于2017年入选福建省示范性产业学院(全省仅评选5个)。
(一)“双师型”教师数量大幅增长
学校现有“双师型”教师350余名,较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时期涨幅达320%,应用型专业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约70%,部分专业接近100%。约有50%的专任教师以专兼职的形式参加了社会实践、行业锻炼或服务,其中教授、博士参与率已基本达到100%。
(二)教师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通过深入一线参与实践,教师更加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提升了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学校教师获得省科学技术奖6项,拥有多支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拥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产学研示范基地、技术转移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等省级以上平台20多个,承担多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研究,多位教师获得市科学技术奖、专利奖等,学校横向课题数、专利数、成果转化率等多个关键指标均获得大幅提升。
(三)应用型教学团队基本建成
学校以六大应用型专业群为基础组建了20余支跨学科产教融合应用型教学团队。引进业界骨干进课堂开展“双师同课”,累计聘请近三百名业界人才参与教学,部分业界专家已融入到学校应用型教学团队中,部分团队中行业人员已达50%以上。目前,应用型教学团队全部实现“双带头人制”,即业界专家和校内教师共同作为团队的带头人,形成“带头人引领团队、团队惠及个人、个人促进团队”的良性循环发展。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通过不断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亦得到大幅提升。在2019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生命科学类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仅7件),省赛还荣获特等奖1项等,取得历史性突破。近两年,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取得国赛铜奖2项,省赛金奖1项、银奖5项、铜奖6项的优异成绩。据学校就业中心第三方的调研数据显示,近两年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毕业生满意度已达100%,较往年有较大提升。
四、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经验与反思
教师队伍整体实践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顺应新时代、新需求带来的变化,需要深化改革、持续创新,需要教师、学校、政府、社会全面融合,逐步探索。
(一)转型理念要深入人心
从师范类专科学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变,势必遭遇瓶颈。这类学校的原有教师,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短板,观念上还是注重理论教学,改变自我的积极性较低。学校转型成功与否关键在人。只有教师让认同了转型发展的理念,教师才会从内心突破,才能树立起“我要多实践”的意识。学校从上至下要将转型放在战略发展的高度,利用各种场合、形式宣传转型成功的“机”与不成功的“危”,宣传教师实践的重要性。 (二)评价体系要科学健全
人事制度是“牛鼻子”工程,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制度体系对于促进教师发展、推动学校事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学校要在不同的转型阶段,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探索适合当前发展阶段的评价机制,以人为本,兼顾学科、年龄差异,结合质与量双重维度,逐步实现“重理论”“唯论文”向“重实践”“看应用”转变。
(三)合作机制要稳固牢靠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追求利益,与高校是两个不同的主体,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基础。校企合作往往呈现学校“一头热”的尴尬局面。地方政府作为第三方纽带,要积极出力,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环境、出台惠企政策等。校企双方应努力寻求利益平衡点,构建共同体,方能保证合作更加深入、健康和持久。
参考文献:
李春燕.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发展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4(5):81-84.
[2]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http://jyt.fujian.gov.cn/xxgk/zywj/201512/t20151226_3180174.htm,2015-12-22.
[3]谢传会等.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思考与实践[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7(1):82-84.
[4]邢琦.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師工程技术能力现状及培养体系探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9-82.
[5]周华明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9(7):24-27.
The Practice of Improing Teachers’ Practical Ability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Take Longy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ou Hua-ming,Huang Zhi-qian
(Personal Department, Longyan University,Longyan Fujian 364012;)
Abstract:Mos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re upgraded from ordinary colleges or normal colleges. They face the problem that teachers' practical ability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Teachers do not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e, lack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he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enough. Longyan University took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teachers' practical ability, such as setting up teachers' practical consciousness, reforming the personnel system, building platforms for teachers'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integration and optimizing practical training system, and it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nd summarized some experiences, such as the concept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should be deeply rooted, formulate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and establish a stable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Key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Practical ability;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Longyan University
关键词:产教融合;实践能力;应用型高校;龙岩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21)01-0021-04
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普遍低下,不能适应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实践能力水平整体不高[1]。如何提升教師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应用型高校发展的主要课题。
一、应用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提升教师实践能力逐步受到重视,各级政府部门及学校亦出台了一些政策与举措,但是整体成效不够。经调研梳理,当前应用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教师对实践能力的认识不到位
教师对学校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不到位,缺乏提升师生实践能力的意识。学校现有的教师,接受的几乎都是传统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观念比较淡薄。他们认为“我的老师当年是这么教的,如今我也依葫芦画瓢,学着老师当年的样子开展教学”。这种观念不利于教师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也有部分教师缺乏转型发展的思维,认为自己年纪大了,应该安于现状做点理论研究、安心上好课就够了,缺乏提升实践能力的动力。
(二)教师的实践经历不丰富
教师队伍结构是整体实践能力的基础。教师队伍的实践基础不够扎实,影响后期的整体提升。一是新增人员缺乏实践经历。高等教育扩招后,高校都面临着师资不足的问题,需要大量补充教师。至今,高校仍然注重引进对象的学历、毕业学校层次、学术成果以及海外经历等显性指标,对行业从业经历以及实践能力的关注不够,导致吸纳了诸多“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历和能力”的应届学术研究型毕业生。二是原有人员转型难度大。目前我国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由普通本科高校或者师范专科学校转型升格而来,原有的理论教学型教师队伍数量占现有教师总量比重大,这种形势短期内难以扭转。同时,应用型高校还要面临实验技术人员不足、层次不高、人员老化,缺乏专门的实践教学人员等诸多问题。
(三)学校的实践机制不健全
一是没将实践纳入考核评价范畴。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高校的评价机制强调学术论文、科研项目,没将教师实践的相关指标分解至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指标要素中,以至于广大教师为了晋升与考核,专注于撰写论文和申请课题,忽略了专业实践。二是教师缺乏实践能力提升平台。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不够全面,仍停留在提升学历学位、科学研究、课堂教学等方面,对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投入不够、政策不足;缺乏校企合作机制,层次高、合作稳定的实践基地不多,少数教师只能通过个人关系找到实践单位,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实为实践无门。
二、龙岩学院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举措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福建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开展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推动部分高校真正转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2]。龙岩学院作为福建省转型试点高校,近些年来制定转型方案,对提升教师实践能力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
(一)明确办学定位,树立教师注重实践的理念
建设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是龙岩学院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形式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基于自身校情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主观需要。学校自2004年升本建院以来,便秉承应用型办学定位,在一系列大事件中不断将应用型理念和建设目标推向高处。2006年,学校召开全国性的“福建省新建本科高校办学定位与特色学术研讨会”,邀请全国高等教育知名专家学者、地方政府部门和业界知名人士为学校的发展定位出谋献策,对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进行了集中研讨和论证,基本确定了“立足龙岩、服务全省、面向全国,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基础教育师资为主要目标,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省属全日制多科性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 的办学定位;2012年,学校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后,于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把龙岩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的教学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既与学校的建设发展历史一脉相承,又主动适应了高等教育形势变化对学校事业提出的新要求;2015 年《龙岩学院章程》中确立了“建设成为服务地方、特色鲜明的闽粤赣边全日制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定位;2016 年,学校将“十三五”发展目标确定为“服务地方、特色鲜明及引领区域文化发展的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2018 年,学校教代会提出“将转型发展向纵深推进,建设高水平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奋斗目标,“全方位融合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把办学思路进一步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进一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不断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创新局面”。
经过十余年不断努力,注重实践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树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二)加快制度建设,激发教师积极实践的动力
一是严格考核机制,给教师“压担子”。一方面是提高教师准入门槛。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新教师要有行业工作经历,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事制度的指挥棒作用,在考核制度中提高教师实践要求,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文件中明确应用型专业教师晋升中高级职称需参加社会实践累计6—12个月等。 二是优化激励机制,给教师“搭梯子”。制定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等系列文件,从经费、政策上帮助教师参加实践。在岗位晋升与考核中,积极探索教师分类评价管理办法和“菜单式”工作量管理办法,破除“唯论文、唯课题”的倾向,拓宽渠道,允许教师利用应用型成果替代学术论文、课题,允许教师根据个人专长自主选择不同渠道完成年度工作任务:除学校要求的最低教学、科研工作量外,其余年度工作量可根据个人情况自由选择通过教学、科研或者社会服务等方式来完成。在绩效工资方案中,增设多项应用型相关的业绩指标,提高教师实践成果指标的占比与分值,进一步增强教师参加实践的积极性。
(三)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教师投身实践的平台
一是设立“奇迈基金”。为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学校与龙岩市政府、相关企业等比例出资设立“奇迈基金”(龙岩学院位于奇迈山脚下,故而得名),用于支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开展技术攻关,形成政校企利益共同体,为教师深入一线了解需求、真正参与解决技术难题牵桥搭线。学校与企业对人才进行共引、联培、共享,有效地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实现了产学研合作的目标。
二是成立产教融合研究院。2018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各项决策部署和要求,龙岩市委、市政府建立龙岩学院产教融合联席会议制度,召集各县市主要负责人和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全市产教融合发展重大问题,加强政府、高校、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促进教育与产业联动发展。同年6月,龙岩市委、市政府向厦门大学发函商请共建厦门大学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次年1月,厦门大学、龙岩市委市政府与龙岩学院三方签署协议并在龙岩学院举行厦门大学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揭牌仪式。该研究院是厦门大学在全省创办的首家政校企联合的产教融合研究院,將根据龙岩市产业发展需要设立若干个研究所或者研究中心、项目工作团队,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奇迈基金”和产教融合研究院是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动力,是促进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创新平台。
(四)优化培养机制,完善教师提升实践的体系
学校安排转型经费定期组织干部、教师参加转型理念、应用型课程建设、创新创业等应用型师资培训。有计划选派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加行业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等。依托周边资源和企业,例如紫金矿业、德兴食品、龙净环保等大型企业,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成立了生态养殖、金铜产业精深加工、福龙马智能环卫装备等20多家研发中心(工程中心),从树立理念、理论培训和专业实践等三方面为教师的实践搭建了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
三、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举措的成效
学校紧密围绕产教融合,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省级政府的认可。教师总量稳步增长、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师实践能力持续提升,有效保障了应用型办学定位。在福建省试点转型高校中,龙岩学院于2018 年入选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专用机械装备学院”于2017年入选福建省示范性产业学院(全省仅评选5个)。
(一)“双师型”教师数量大幅增长
学校现有“双师型”教师350余名,较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时期涨幅达320%,应用型专业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约70%,部分专业接近100%。约有50%的专任教师以专兼职的形式参加了社会实践、行业锻炼或服务,其中教授、博士参与率已基本达到100%。
(二)教师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通过深入一线参与实践,教师更加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提升了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学校教师获得省科学技术奖6项,拥有多支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拥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产学研示范基地、技术转移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等省级以上平台20多个,承担多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研究,多位教师获得市科学技术奖、专利奖等,学校横向课题数、专利数、成果转化率等多个关键指标均获得大幅提升。
(三)应用型教学团队基本建成
学校以六大应用型专业群为基础组建了20余支跨学科产教融合应用型教学团队。引进业界骨干进课堂开展“双师同课”,累计聘请近三百名业界人才参与教学,部分业界专家已融入到学校应用型教学团队中,部分团队中行业人员已达50%以上。目前,应用型教学团队全部实现“双带头人制”,即业界专家和校内教师共同作为团队的带头人,形成“带头人引领团队、团队惠及个人、个人促进团队”的良性循环发展。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通过不断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亦得到大幅提升。在2019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生命科学类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仅7件),省赛还荣获特等奖1项等,取得历史性突破。近两年,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取得国赛铜奖2项,省赛金奖1项、银奖5项、铜奖6项的优异成绩。据学校就业中心第三方的调研数据显示,近两年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毕业生满意度已达100%,较往年有较大提升。
四、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经验与反思
教师队伍整体实践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顺应新时代、新需求带来的变化,需要深化改革、持续创新,需要教师、学校、政府、社会全面融合,逐步探索。
(一)转型理念要深入人心
从师范类专科学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变,势必遭遇瓶颈。这类学校的原有教师,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短板,观念上还是注重理论教学,改变自我的积极性较低。学校转型成功与否关键在人。只有教师让认同了转型发展的理念,教师才会从内心突破,才能树立起“我要多实践”的意识。学校从上至下要将转型放在战略发展的高度,利用各种场合、形式宣传转型成功的“机”与不成功的“危”,宣传教师实践的重要性。 (二)评价体系要科学健全
人事制度是“牛鼻子”工程,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制度体系对于促进教师发展、推动学校事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学校要在不同的转型阶段,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探索适合当前发展阶段的评价机制,以人为本,兼顾学科、年龄差异,结合质与量双重维度,逐步实现“重理论”“唯论文”向“重实践”“看应用”转变。
(三)合作机制要稳固牢靠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追求利益,与高校是两个不同的主体,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基础。校企合作往往呈现学校“一头热”的尴尬局面。地方政府作为第三方纽带,要积极出力,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环境、出台惠企政策等。校企双方应努力寻求利益平衡点,构建共同体,方能保证合作更加深入、健康和持久。
参考文献:
李春燕.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发展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4(5):81-84.
[2]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http://jyt.fujian.gov.cn/xxgk/zywj/201512/t20151226_3180174.htm,2015-12-22.
[3]谢传会等.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思考与实践[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7(1):82-84.
[4]邢琦.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師工程技术能力现状及培养体系探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9-82.
[5]周华明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9(7):24-27.
The Practice of Improing Teachers’ Practical Ability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Take Longy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ou Hua-ming,Huang Zhi-qian
(Personal Department, Longyan University,Longyan Fujian 364012;)
Abstract:Mos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re upgraded from ordinary colleges or normal colleges. They face the problem that teachers' practical ability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Teachers do not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e, lack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he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enough. Longyan University took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teachers' practical ability, such as setting up teachers' practical consciousness, reforming the personnel system, building platforms for teachers'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integration and optimizing practical training system, and it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nd summarized some experiences, such as the concept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should be deeply rooted, formulate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and establish a stable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Key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Practical ability;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Longy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