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4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0)-03-0065-02
【关键词】高原;肺水肿;护理
我州海拔在2800~6740米,平均海拔3459米,随着香格里拉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来香格里拉观光旅游的国内外游客不断增多,发生急性高原肺水肿的病例也不断上升。急性高原肺水肿是我院急诊科及内科收治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如果诊治不及时,极其容易导致死亡,是高原旅行者常见死亡原因。为了进一步提高急性高原性肺水肿的诊治及护理水平,2004年1月~2009年1月通过对49例急性高原性肺水肿患者精心细致的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急性高原性肺水肿49例,男性35例,女性14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7.1岁;其中﹤30岁12例,30~50岁23例,50~65岁9例,大于65岁5例;合并基础疾病:高血例9例,慢性支气管炎12例,2型糖尿病6例;发病季节:全年均有病例发生,其中1~3月份7例,4~6月份9例,7~9月份24例,10~12月份9例,尤其集中在香格里拉旅游旺季7~9月份。游客来源:沿海地区36例,内陆地区11例。
2 发生高原肺水肿危险因素
发生高原肺水肿危险因素与登山速度快慢、寒冷,摄盐过多,服用安眠药,剧烈运动和既往发病史有关,男较女性发病率高,儿童更易发病。
3 临床表现
高原肺水肿,是常见致命的高原病。通常在快速进入高原地区后2~4天发病,多数患者在进入高原后次日夜间出现症状。65%病人在3500~4000米高处发病,35%在4500米以上高处发病。主要症状为夜间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发绀、双肺底满布湿啰音等。所有病例都有头痛、头晕、烦燥、胸闷、气促、心悸等急性高原反应的表现;所有病例均有咳嗽开始为干咳或者伴有少量黏痰,随后咳出白色、黄色、粉红色或者血性泡沫痰。
4 治疗
4.1 一般治疗 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者,立即就治疗,严格给予半坐卧位;行心电监护,密切观测血氧饱和度,以早期发现肺水肿病人。注意保暖,同时给予心理疏导,消除紧张情绪,增强战胜高原病的信心。
4.2 吸氧 所有病例均给予持续面罩吸入4~6L/h,经50%乙醇湿化后氧气,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大,减低肺泡表面张力,起到消泡沫作用,更有缓解肺血管收缩,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机体缺氧的程度。
4.3 药物治疗 氨茶碱0.25g加入10%100 mL或0.9%生理盐水100 mL(糖尿病患者)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20mg和呋噻米20mg静脉推注;有心功能不全者给予毛花甙0.2~0.4mg加入 25%gs中缓慢静注;有高血压者给予卡托普利,血糖偏高者可给胰岛素治疗,将血糖维持在7.0mmol/L左右;及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特别是K+、Mg2+;感染病例根据病情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或者大环内酯类药物。
4.4 易地治疗 氧疗无效时,立即转运到低海拔区,在海拔高度降低1500~3000米两天后多数患者即可恢复。
5 护理措施
5.1 严格观察肺水肿的早期征象 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来自沿海地区的游客要高度警惕发生高原肺水肿的可能,尤其是50岁以上的游客出现颜面发灰或者口唇发白、胸闷、咳嗽、心率增快、双肺呼吸音粗糙者,应高度怀疑高原肺水肿。
5.2 严格半坐卧休息 立即给予半坐卧位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和肺淤血程度,降低氧耗量,从而减低肺动脉高压。
5.3 立即给予消泡沫吸氧 这是治疗的关键。急性高原肺水肿发生时,由于大量液体渗入肺泡,影响肺泡通气、换气功能,通过经50%~70%乙醇湿化氧气吸入后,可减低肺泡表面张力,起到消泡沫作用,有效缓解肺血管收缩,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机体缺氧程度,本组全部病例给予面罩吸氧,效果确切。
5.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做好抢救准备,合并肺水肿者,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其它情况,及时、正确地采取有效救治措施。
5.5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醒病人应鼓励做深呼吸或轻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昏迷病人常因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及唾液等积聚喉头,而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使病人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6 保持吸氧管、吸痰管通畅等 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堆塞、脱落,保持其通畅。同时注意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5.7 及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问题 基本原则是补液量小于出量,以避免血液黏稠,加重心脏负荷和微循环障碍。严格控制液体量。特别应注意监测K+、mg2+,避免诱发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5.8 心理护理 发生肺水肿后,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紧张情绪,如忧虑、悲哀、恐惧心理,因此医护人员一方面要多关心体贴病人,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高原肺水肿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认识,使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患者康复。
5.9 后送原则 根据患者的情况,如呼吸困难明显改善,能够平卧,血氧饱和度接近95%,心率在100次/min左右,肺部湿罗音明显减少,胸片提示片状或者云絮状阴影消散。可考虑向低海拔地区转运。
6 预防
进入高原前应对高原环境特点、生活及高原病知识教育。进入高原者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营养状态。患有器质性疾病、严重神经衰弱及呼吸道感染者不宜进入高原地区。进行适应性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坚持阶梯升高原则。第一天攀登不超过3000米,初次进入高原,应减少活动及劳动强度,适应后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饮酒、服用镇静安眠药及吸烟。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
总之,高原肺水肿是少数初到高原或者重返高原的人,由于急剧低氧、低气压、寒冷等条件,加上过度疲劳,上呼吸道感染,精神紧张等诱因引起肺动脉压突然升高,肺血容易增加,肺循环障碍,微循环内液体漏至肺间质和肺泡引起的一种高原病。本组49例患者,经上述积极治疗及护理,除5例无效外,均取得良好效果。高原性肺水肿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及护理,一般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68-1174.
[2] 陈有,牟信兵,高钰琪.高原肺水肿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高原医学杂志,2005,15(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0)-03-0065-02
【关键词】高原;肺水肿;护理
我州海拔在2800~6740米,平均海拔3459米,随着香格里拉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来香格里拉观光旅游的国内外游客不断增多,发生急性高原肺水肿的病例也不断上升。急性高原肺水肿是我院急诊科及内科收治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如果诊治不及时,极其容易导致死亡,是高原旅行者常见死亡原因。为了进一步提高急性高原性肺水肿的诊治及护理水平,2004年1月~2009年1月通过对49例急性高原性肺水肿患者精心细致的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急性高原性肺水肿49例,男性35例,女性14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7.1岁;其中﹤30岁12例,30~50岁23例,50~65岁9例,大于65岁5例;合并基础疾病:高血例9例,慢性支气管炎12例,2型糖尿病6例;发病季节:全年均有病例发生,其中1~3月份7例,4~6月份9例,7~9月份24例,10~12月份9例,尤其集中在香格里拉旅游旺季7~9月份。游客来源:沿海地区36例,内陆地区11例。
2 发生高原肺水肿危险因素
发生高原肺水肿危险因素与登山速度快慢、寒冷,摄盐过多,服用安眠药,剧烈运动和既往发病史有关,男较女性发病率高,儿童更易发病。
3 临床表现
高原肺水肿,是常见致命的高原病。通常在快速进入高原地区后2~4天发病,多数患者在进入高原后次日夜间出现症状。65%病人在3500~4000米高处发病,35%在4500米以上高处发病。主要症状为夜间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发绀、双肺底满布湿啰音等。所有病例都有头痛、头晕、烦燥、胸闷、气促、心悸等急性高原反应的表现;所有病例均有咳嗽开始为干咳或者伴有少量黏痰,随后咳出白色、黄色、粉红色或者血性泡沫痰。
4 治疗
4.1 一般治疗 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者,立即就治疗,严格给予半坐卧位;行心电监护,密切观测血氧饱和度,以早期发现肺水肿病人。注意保暖,同时给予心理疏导,消除紧张情绪,增强战胜高原病的信心。
4.2 吸氧 所有病例均给予持续面罩吸入4~6L/h,经50%乙醇湿化后氧气,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大,减低肺泡表面张力,起到消泡沫作用,更有缓解肺血管收缩,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机体缺氧的程度。
4.3 药物治疗 氨茶碱0.25g加入10%100 mL或0.9%生理盐水100 mL(糖尿病患者)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20mg和呋噻米20mg静脉推注;有心功能不全者给予毛花甙0.2~0.4mg加入 25%gs中缓慢静注;有高血压者给予卡托普利,血糖偏高者可给胰岛素治疗,将血糖维持在7.0mmol/L左右;及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特别是K+、Mg2+;感染病例根据病情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或者大环内酯类药物。
4.4 易地治疗 氧疗无效时,立即转运到低海拔区,在海拔高度降低1500~3000米两天后多数患者即可恢复。
5 护理措施
5.1 严格观察肺水肿的早期征象 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来自沿海地区的游客要高度警惕发生高原肺水肿的可能,尤其是50岁以上的游客出现颜面发灰或者口唇发白、胸闷、咳嗽、心率增快、双肺呼吸音粗糙者,应高度怀疑高原肺水肿。
5.2 严格半坐卧休息 立即给予半坐卧位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和肺淤血程度,降低氧耗量,从而减低肺动脉高压。
5.3 立即给予消泡沫吸氧 这是治疗的关键。急性高原肺水肿发生时,由于大量液体渗入肺泡,影响肺泡通气、换气功能,通过经50%~70%乙醇湿化氧气吸入后,可减低肺泡表面张力,起到消泡沫作用,有效缓解肺血管收缩,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机体缺氧程度,本组全部病例给予面罩吸氧,效果确切。
5.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做好抢救准备,合并肺水肿者,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其它情况,及时、正确地采取有效救治措施。
5.5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醒病人应鼓励做深呼吸或轻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昏迷病人常因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及唾液等积聚喉头,而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使病人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6 保持吸氧管、吸痰管通畅等 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堆塞、脱落,保持其通畅。同时注意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5.7 及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问题 基本原则是补液量小于出量,以避免血液黏稠,加重心脏负荷和微循环障碍。严格控制液体量。特别应注意监测K+、mg2+,避免诱发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5.8 心理护理 发生肺水肿后,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紧张情绪,如忧虑、悲哀、恐惧心理,因此医护人员一方面要多关心体贴病人,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高原肺水肿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认识,使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患者康复。
5.9 后送原则 根据患者的情况,如呼吸困难明显改善,能够平卧,血氧饱和度接近95%,心率在100次/min左右,肺部湿罗音明显减少,胸片提示片状或者云絮状阴影消散。可考虑向低海拔地区转运。
6 预防
进入高原前应对高原环境特点、生活及高原病知识教育。进入高原者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营养状态。患有器质性疾病、严重神经衰弱及呼吸道感染者不宜进入高原地区。进行适应性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坚持阶梯升高原则。第一天攀登不超过3000米,初次进入高原,应减少活动及劳动强度,适应后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饮酒、服用镇静安眠药及吸烟。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
总之,高原肺水肿是少数初到高原或者重返高原的人,由于急剧低氧、低气压、寒冷等条件,加上过度疲劳,上呼吸道感染,精神紧张等诱因引起肺动脉压突然升高,肺血容易增加,肺循环障碍,微循环内液体漏至肺间质和肺泡引起的一种高原病。本组49例患者,经上述积极治疗及护理,除5例无效外,均取得良好效果。高原性肺水肿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及护理,一般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68-1174.
[2] 陈有,牟信兵,高钰琪.高原肺水肿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高原医学杂志,2005,1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