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生物学困生界定、分类及研究之缘由,并在分析情感困惑型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如何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转化情感困惑型学困生,从而使学生生物学习成绩有明显的提高,同时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关键词:情感困惑型;学困生;积极心理学;转化
一、生物学困生研究之缘由
新《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作为一线教师,在每年的教学中,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生物学困生。如何转化学困生,一直是学校、社会和家长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脱“困”,学校领导下任务,一线教师下功夫——牺牲休息时间,给学生补课,这当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有的学生就是不愿补、不愿学。新兴的积极心理学似乎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运用积极心理学的训练手段和干预方法,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乐观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求知欲,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二、生物学困生的界定和分类
1生物学困生的界定
福建教育学院的林宇教授认为:学困生即为由于学习基础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缺陷或不足,导致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1]笔者参阅多个文献,觉得这一界定最为合适。把其看成是智力正常,但由于生物学习基础较差,且存在着不良的学习因素,如学习兴趣较弱、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方法不当、学习能力不佳等,导致学习中出现障碍和困难,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学困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2生物学困生类型划分
根据学困生形成因素来分类,生物学困生可分为情感困惑型学困生、环境不良型学困生、缺乏兴趣型学困生、认知障碍型学困生四类。[2]本文将研究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转化情感困惑型学困生。要想有效转化,就得追寻情感困惑型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对症下药。
三、情感困惑型学困生成因分析
情感困惑型学困生是指由于学习上存在一定的情感障碍而导致生物成绩差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师生关系紧张、同学关系冷漠及其他关系不和谐,或因某事件导致学生从心理上厌恶生物学科,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表现出情绪低落、烦躁或焦虑。于是,自卑和厌学心理随之产生。面对生物学习时,自然会退缩、逃避,甚至抗拒,致使生物学习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从而沦为不折不扣的情感困惑型学困生。[3]
具有情感困惑的学困生,在生物学习中,消极的情感或体验如得不到及时转化,极易造成学习生物学的有限积极情感的继续缺损,亦更难投入生物学学习。教师需设法及时、有效地排除这些学生的情感障碍。
四、情感困惑型生物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人性积极的一面: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组织系统,致力把人培养成幸福的、有意义的人。[4]借鉴积极心理学的一些训练模式来干预和转化情感困惑型学困生,运用积极情感体验,去消除学生消极的情感体验,不仅使其生物学习成绩有明显的提高,更利于培养学生幸福的人生观,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1多关注、多谈心以帮助学困生摆脱不良情绪
有调查显示:当学困生在经历反复失败时,教师的鼓励和信任会使学困生获得显著进步。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关注和鼓励的眼神要多“光顾”学困生。学生自行订正或自学时,多在学困生的周围“转悠”,及时点拨,做他们的坚强后盾,让学困生倍感温暖,面对困难时,多一份勇气和豪情,少一份无助和胆怯。课后见到学生多一份关切的问候,有些学困生,我们还可以用体态语言来帮助他们释放紧张、焦虑、不快等情绪。另外,教师还要与学困生进行结对帮教,定期与之谈心,以便他们及时“倾倒”心理垃圾。并应用所学心理学的知识,教给学生释放不良情绪的正确方法和途径。在学困生迫切需要鼓励和支持时,教师最忌“恨铁不成钢”,一味指责。因为这种做法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悖,只能是事与愿违,前功尽弃。学生只有有了好“心情”,才能安心学习,学困生的转化也才有成功的可能。
2应用积极-建设性反应模式改善学困生的人际关系
积极-建设性反应模式,即积极、乐观地去回应他人,或询问问题,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这样可以与选择的对象建立非常不错的人际关系。而情感困惑型学困生是由于师生关系紧张、同学关系冷漠及其他关系不和谐,或因某事件而从心理上厌恶生物学科,从而导致生物成绩不理想。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也存在类似的困难。这归因于他们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欠缺,人际关系紧张,从而导致他们无心专注学习,时常有逃避学习处境的想法。所以要想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改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可以应用积极-建设性反应模式来实现。
学生小宇,就是典型的情感困惑型学困生。为了帮助他摆脱不良现状,笔者曾引导他用积极-建设性反应模式,处理与周围同学的关系。先让他尝试跟老师练习,再去具体实施。当然,在他做出努力的同时,教师也要先做其选择对象的思想工作,请他们配合小宇;再鼓励他去问同学问题;周围同学在游戏或聊天时,也会邀请他加入;不打篮球的他,会到球场去给同学助威和喝彩,并请他心理上排斥和恐惧的同学教他打篮球。经过一学期的持续努力,他紧张、不安的情绪明显好转,对老师的信任度增加,生物学习的劲头不断增强,期末考试成绩出现明显进步。这种成功的体验既愉悦了他的心情,又使他重新燃起学好生物的希望。
3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重塑学困生的自信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是指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人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超强的正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老师对学困生表现出信任,并时常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欣赏他、赞美他,会使其获得积极向上的动力,变得自尊、自信、自强。学生小欧,高一时在普通班,高二分班时跻身到优秀班。因为在当前江苏高考模式下,学校分班只按语、数、外的成绩。对于生物成绩本来就不理想的他,数次考试成绩都与同学的差距极大,使他有些自卑、郁郁寡欢,生物成绩也是每况愈下。针对这种情况,我肯定地告诉他:“作为四星级高中的学生,如果想学好生物,没有学不好的,你先天的资质决定了你有学好生物的基础。再说你能学好语、数、外三门学科,不也证明了这一点吗?老师相信你能学好生物这门学科。”然后,再指导学生分阶段制订攻克的内容和努力的目标,一旦目标达成,及时给予积极评价。当成功一次次降临时,自信已悄无声息地潜回到他的身上。
因为该研究还不够深入,以上策略尚显粗浅。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林宇“学困生”概念之厘定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
杜静梅高中生物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的探索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美)Christopher Peterson.积极心理学徐红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关键词:情感困惑型;学困生;积极心理学;转化
一、生物学困生研究之缘由
新《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作为一线教师,在每年的教学中,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生物学困生。如何转化学困生,一直是学校、社会和家长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脱“困”,学校领导下任务,一线教师下功夫——牺牲休息时间,给学生补课,这当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有的学生就是不愿补、不愿学。新兴的积极心理学似乎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运用积极心理学的训练手段和干预方法,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乐观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求知欲,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二、生物学困生的界定和分类
1生物学困生的界定
福建教育学院的林宇教授认为:学困生即为由于学习基础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缺陷或不足,导致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1]笔者参阅多个文献,觉得这一界定最为合适。把其看成是智力正常,但由于生物学习基础较差,且存在着不良的学习因素,如学习兴趣较弱、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方法不当、学习能力不佳等,导致学习中出现障碍和困难,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学困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2生物学困生类型划分
根据学困生形成因素来分类,生物学困生可分为情感困惑型学困生、环境不良型学困生、缺乏兴趣型学困生、认知障碍型学困生四类。[2]本文将研究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转化情感困惑型学困生。要想有效转化,就得追寻情感困惑型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对症下药。
三、情感困惑型学困生成因分析
情感困惑型学困生是指由于学习上存在一定的情感障碍而导致生物成绩差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师生关系紧张、同学关系冷漠及其他关系不和谐,或因某事件导致学生从心理上厌恶生物学科,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表现出情绪低落、烦躁或焦虑。于是,自卑和厌学心理随之产生。面对生物学习时,自然会退缩、逃避,甚至抗拒,致使生物学习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从而沦为不折不扣的情感困惑型学困生。[3]
具有情感困惑的学困生,在生物学习中,消极的情感或体验如得不到及时转化,极易造成学习生物学的有限积极情感的继续缺损,亦更难投入生物学学习。教师需设法及时、有效地排除这些学生的情感障碍。
四、情感困惑型生物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人性积极的一面: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组织系统,致力把人培养成幸福的、有意义的人。[4]借鉴积极心理学的一些训练模式来干预和转化情感困惑型学困生,运用积极情感体验,去消除学生消极的情感体验,不仅使其生物学习成绩有明显的提高,更利于培养学生幸福的人生观,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1多关注、多谈心以帮助学困生摆脱不良情绪
有调查显示:当学困生在经历反复失败时,教师的鼓励和信任会使学困生获得显著进步。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关注和鼓励的眼神要多“光顾”学困生。学生自行订正或自学时,多在学困生的周围“转悠”,及时点拨,做他们的坚强后盾,让学困生倍感温暖,面对困难时,多一份勇气和豪情,少一份无助和胆怯。课后见到学生多一份关切的问候,有些学困生,我们还可以用体态语言来帮助他们释放紧张、焦虑、不快等情绪。另外,教师还要与学困生进行结对帮教,定期与之谈心,以便他们及时“倾倒”心理垃圾。并应用所学心理学的知识,教给学生释放不良情绪的正确方法和途径。在学困生迫切需要鼓励和支持时,教师最忌“恨铁不成钢”,一味指责。因为这种做法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悖,只能是事与愿违,前功尽弃。学生只有有了好“心情”,才能安心学习,学困生的转化也才有成功的可能。
2应用积极-建设性反应模式改善学困生的人际关系
积极-建设性反应模式,即积极、乐观地去回应他人,或询问问题,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这样可以与选择的对象建立非常不错的人际关系。而情感困惑型学困生是由于师生关系紧张、同学关系冷漠及其他关系不和谐,或因某事件而从心理上厌恶生物学科,从而导致生物成绩不理想。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也存在类似的困难。这归因于他们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欠缺,人际关系紧张,从而导致他们无心专注学习,时常有逃避学习处境的想法。所以要想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改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可以应用积极-建设性反应模式来实现。
学生小宇,就是典型的情感困惑型学困生。为了帮助他摆脱不良现状,笔者曾引导他用积极-建设性反应模式,处理与周围同学的关系。先让他尝试跟老师练习,再去具体实施。当然,在他做出努力的同时,教师也要先做其选择对象的思想工作,请他们配合小宇;再鼓励他去问同学问题;周围同学在游戏或聊天时,也会邀请他加入;不打篮球的他,会到球场去给同学助威和喝彩,并请他心理上排斥和恐惧的同学教他打篮球。经过一学期的持续努力,他紧张、不安的情绪明显好转,对老师的信任度增加,生物学习的劲头不断增强,期末考试成绩出现明显进步。这种成功的体验既愉悦了他的心情,又使他重新燃起学好生物的希望。
3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重塑学困生的自信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是指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人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超强的正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老师对学困生表现出信任,并时常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欣赏他、赞美他,会使其获得积极向上的动力,变得自尊、自信、自强。学生小欧,高一时在普通班,高二分班时跻身到优秀班。因为在当前江苏高考模式下,学校分班只按语、数、外的成绩。对于生物成绩本来就不理想的他,数次考试成绩都与同学的差距极大,使他有些自卑、郁郁寡欢,生物成绩也是每况愈下。针对这种情况,我肯定地告诉他:“作为四星级高中的学生,如果想学好生物,没有学不好的,你先天的资质决定了你有学好生物的基础。再说你能学好语、数、外三门学科,不也证明了这一点吗?老师相信你能学好生物这门学科。”然后,再指导学生分阶段制订攻克的内容和努力的目标,一旦目标达成,及时给予积极评价。当成功一次次降临时,自信已悄无声息地潜回到他的身上。
因为该研究还不够深入,以上策略尚显粗浅。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林宇“学困生”概念之厘定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
杜静梅高中生物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的探索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美)Christopher Peterson.积极心理学徐红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