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阳刚之名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d986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年去一位老师的家里做客,她的孩子轩轩出来跟我打了一声招呼,然后进房间继续看书去了。老师当年教我时,轩轩还是一个被抱在怀里的孩子,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清秀腼腆的少年了,成绩稳居全校前三,会多种乐器,读书也多。我感慨道:“真不错,未来是个人才。”老师笑了笑,说:“他啊,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不好。”我讶异地问是什么,老师瞥了一眼轩轩的房门,小声说:“我总觉得他太文气了,别的男孩子都会去打篮球、踢足球什么的,他都不喜欢。他就爱坐在房间里看书。我担心他这样的性格,以后容易受欺负。”
  我听完后心情很复杂。想了想,我跟老师讲起我自己的经历。
  我小时候跟轩轩很像,十分文静,不爱跟男孩子们玩耍,就喜欢一个人待着,做自己的事情。婶娘形容我是“冬鸡儿”,意思是我像冬天的鸡一样喜欢窝在一处不动。有时候太阳难得出来了,我拿着一本书坐在门口儿,一边晒太阳一边看,路过的大人会开玩笑说我像个“女伢儿”。而我这样的性格,在学校更会引人注目,不管是拿笔的姿势、走路的样子、说话的口吻,都容易被人拿来嘲笑—“你看他,娘儿们兮兮的”。
  “娘”这个字,就像一根刺一样扎在我心里。那时候我非常害怕别人这样说,特别想要通过改变自己来扭转这个局面:走路时,我模仿那些打篮球的男孩儿,刻意走得大大咧咧的;说话时,故意壓低声调,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听起来更“男人”……在这种改变中,我体会到一种违背自己本性的别扭感。我不能按照我自己的本来面目去生活,反而需要通过这样的伪装来让自己避免受到欺负。
  即便如此,有一次,我还是被高我两个年级的男生推倒在地,他用腿压着我的头,叫嚣道:“你个死娘儿们,莫在老子面前逞强!”围观的人一阵哄笑。我不敢反抗,等他觉得没意思了,起身离开后,我才从尘土中爬起来,一个人默默地往回走。
  这件事我没敢告诉家人,我怕他们说我懦弱。母亲常担心我不合群,我也很少带朋友到家里来玩儿。她经常跟我说:“你多出去,跟他们玩玩嘛。”我也尝试过几次,那些男生们觉得别扭,我也觉得别扭,我喜欢的他们不喜欢,他们喜欢的我觉得太粗野。我们的关系就像是油与水,互不兼容,只不过我是一滴,他们是汪洋一片。
  工作之后,这种压抑的感觉少了很多,毕竟同事之间不像同学的关系那么紧密,说话也不会那么直白和赤裸。但偶尔在社交场合,比如在饭局上,经常有人会拿着酒杯过来,叫嚷道:“你还是不是男人,是男人,就把这一杯给干了!”那种被压迫的感觉,让我又一次想到那个压在我头上的男生。但此时,我也不再像是小时候那般只能忍耐了,强硬地拒绝几次后,再也没有人强迫我喝酒了。
  “男人该有个男人的样子,女人也要有个女人的样子。”我在日常生活中听到过太多这样的话了,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冷暴力。我的老师担心轩轩也会遭遇这些,不是没有缘由的—世间多少恶行是以此名义而实行的。
  我认为对于一个还在成长中的人来说,最要紧的,不是要成为什么被规定好的“阳刚的男人”或者“温柔的女人”,而是先成为一个人,懂得尊重每个人,也让自己活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那才是健康的人生。
其他文献
一  琳琳是某星级酒店大堂的工作人员,“90后”,单身,颜值8.5分,魔鬼身材。我因订酒店和她结识。  去年春节琳琳回老家,节后单位让她先别回来,因为回来也要隔离后才能上班,而单位暂时处于半停业状态,什么时候全面复工要打个问号。  琳琳闲在家里,听同事们说整个行业受到重创,心慌了,想早做准备。她看到有人在“朋友圈”卖东西并招募销售,便马上加入,做了微商。  一日,琳琳向我推销,被我婉拒,她忍不住倾
期刊
一  过年陪老妈看了一场电影,选了《你好,李焕英》,打算借此交流一下母子感情。电影结尾情感爆发时,黑漆漆的四周涌来阵阵压抑的抽泣声,等灯光大亮,我偷偷观察了一下,发现我妈完全没哭。  这一点儿都不科学。我问她:“这个电影就没触动你吗?一张票可60块钱呢!”她回答,这电影里关于20世纪80年代的每一幕场景,都在她的脑海中如昨日重现一般,那就是她燃烧的青春啊!  哪一个做娘亲的,风华正茂时不是一个“李
期刊
浮世本来多聚散  蔡丹君 著  类型:散文  中信出版社文艺社  2020年12月  孤独是唐诗中常见的意象,但又不尽相同。李白的孤独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杜甫的孤独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刘禹锡的孤独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本小书并不是研究唐诗的学术著作,而是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把唐诗纳入诗人的一生际遇,纳入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诗人的故事中寻根溯源,探寻他们究竟是以
期刊
一  小时候每次跟我妈回姥姥家,去的时候无论多么欢欢喜喜,离开时都会变得鬼鬼祟祟:寒冷的冬日凌晨,我妈叫醒我,不许我出声,连灯都不敢开,我至今还记得那些被急匆匆套上的一层又一层的衣服—冰凉的棉毛衫、扎脸的毛衣、紧张中被穿反了的外套……和我一样被粗暴对待的还有行李包,它们被胡乱地塞进了衣物、食物,舍不得吃的蛋糕被压扁,晒好的脆薯干被挤碎。我们摸黑梳洗,悄悄地行动,就像偷东西的老鼠,听见一点儿动静就停
期刊
一  江南水乡的石门镇上,盛产两样美丽的东西:亮晶晶的蚕丝和漂亮的蓝印花布。小镇上有不少蚕丝作坊和蓝印花布染坊。丰子恺家的染坊叫“丰同裕”,是祖上传下来的“老字号”。他从小在染坊里长大,每天都看到姑姑、妈妈和姐姐们在染制蓝印花布和彩色绸伞。  有一次,他从染坊讨来一些染料,给课本上的每幅图画都涂上了颜色。一本黑白色的《千家诗》,竟然变成了漂亮的彩色图画书。  春天里,他独自来到郊外,站在开满油菜花
期刊
一  两年前,我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一款类似微博的印度社区App(应用程序)的运营。我所在的团队负责印度创作者的招募和培养。拉姆一度是我对接的“创作者”中粉丝最多的。  当时我们的产品仍在起步期,暂时无法付费引入创作者,距离“内容变现”也相当遥远,所以从外部招募较成熟的创作者很困难。毕竟鲜有人会仅因为内容创作的热情或信息共享的情怀,便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持续不断地进行免费内容创作,更别提在一个名不
期刊
一  每年11月到12月,考试的紧张气氛就会四处弥漫。与以往不同的是,近几年,尤其是2020年以来,西安出现的大大小小的付费“共享空间”为这团紧张的空气分担了 一部分压力。  打开“大众点评”,定位至西安,搜索关键词“共享自习室”,会显示60余个词条。粗略浏览一番,“安静”“沉浸”“看到努力的别人,自己都不好意思不认真”成为所有评价中的关键词句。  其实,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付费自习室这种模式就已
期刊
一  儿子乎乎上中学了,转眼已是初三,在一所重点学校。每月一考,压力可想而知。好在他总是有各种方式调节这压力,吃,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解压方式。有次放学回家,他告诉我:“妈,我下午上课时想了下,人生最有意义的时刻,不是什么干一番事业之时,而是吃的时候。”  看得出来,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我一时也不好反驳,我难道能说:“不,你错了!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
期刊
我爱养兰花,也就是这两年爱上的。  兰花品格高雅,不知道这是谁说的。我只是觉得,兰花很干净、纯粹。它不像绿萝,一长一大捧,仿佛是谁的自来卷长发;也不像吊兰,我姑姑家里有一盆,年龄可能比我还大,我去参观过,吊兰绕过了电视机,在高低柜上盘着,像是绿色的水帘洞。  吊兰与绿萝不是不好,只是没有节制,它们肆意生长,见水就活,生命力太旺盛了,不符合我的气质。我的气质是“半死不活”的。  即便這样,我还是爱花
期刊
一  但凡和人有关的事物,总会染上点儿人的脾气。城市这样的人类聚居地,虽然是由水泥和钢筋构成、木石与花木点缀的,但因了城里居住的人的秉性,每座城市也就有了自己的气质。  作为历经千年的古城,成都的每块砖石都浸透了巴蜀文化乐天知命的气质。它虽然是西南重城,却毫无倨傲之气,反而散发着浓浓的市井气息。这儿的冬日里,随处可见卖蜡梅的小嫂子,她们把电动三轮车停在繁华路口,她们都有著鲜润的粉色脸颊,有着盈盈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