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近视患者眼调节状态的影响,同时对眼调节状态的变化与视疲劳症状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09年3月至8月来东风总医院眼科行LASIK的双眼近视患者60例(120眼),年龄18~35岁,术前等效球镜值为(-5.52±1.60)D,散光度<2.00 D,最佳矫正视力(BCVA)≥1.0.选择正视者20例(40眼)作为对照组.术前及术后1周
【机 构】
:
442000十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总医院眼科,116027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近视患者眼调节状态的影响,同时对眼调节状态的变化与视疲劳症状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09年3月至8月来东风总医院眼科行LASIK的双眼近视患者60例(120眼),年龄18~35岁,术前等效球镜值为(-5.52±1.60)D,散光度<2.00 D,最佳矫正视力(BCVA)≥1.0.选择正视者20例(40眼)作为对照组.术前及术后1周、2周、1个月,分别对两组测定其单眼及双眼调节幅度,并对其进行近距工作视疲劳症状的问卷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的凋节幅度和视疲劳评分进行比较,对近视组各时间点的调节幅度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对术后1周调节幅度下降程度与术前屈光度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①调节状态:LASIK术后第1周,近视组单眼及双眼调节幅度分别为(7.82±0.58)D和(8.10±0.54)D,较术前下降(P均<0.05),之后逐渐恢复,至术后1个月时超过术前水平,且与正视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视疲劳症状:LASIK术后第1周,近视患者视疲劳症状均较术前明显加重,之后症状逐渐减轻,至术后1个月时视疲劳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③相关性分析:术后1周时,调节幅度的降低程度与术前屈光度呈正相关(r=0.83,P<0.01);近视组视疲劳症状与双眼调节幅度呈负相关(r=-0.79,P<0.01).结论 LASIK术后患者视近时调节需求增加,且单眼及双眼调节幅度均有短暂下降,术后第1周显著下降,之后逐渐恢复.IASIK术后视疲劳症状和眼调节状态的变化有关。
其他文献
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具体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研究表明眼眶脂肪组织异常增牛是引起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现就眼眶前脂肪细胞的来源、脂肪生成的调节、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在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眼眶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 观察运用小梁组织作为角膜组织缺损替代物治疗外伤性角膜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对角膜裂伤伴缺损4例(6眼),用甘油低温保存的小梁组织填塞后,行荷包式角膜裂伤清创缝合术并根据需要行二期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1~2年,填塞的小梁组织逐渐透明,与角膜组织融合紧密,角膜相对平整,视力较术前提高,拆线后无角膜裂伤陊开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小梁组织与角膜组织结构相似,可作为角膜穿通伤中角膜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探讨高度近视眼黄斑区及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的厚度变化 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随机选取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并行OCT检查的高度近视患者33例(33眼)和正常对照者35例(35眼),分别测量其黄斑中心凹和距中心凹750μm处的四q个方向上的RNFL厚度,并测量视盘周围12个钟点方向上的RNFL厚度,比较两组之间
目的 观察Q值优化的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高度近视的远期Q值和高阶像差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眼科行Q值引导的个体化切削(F-CAT)准分子激光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5例(70眼),其中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 K)17例(34眼),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 18例(36眼),观察并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前、术后远期角
目的 评价角膜球面像差引导下个体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并探讨这一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病例研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4例(82眼),术前1 d应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患者6.0 mm瞳孔直径下的角膜球面像差值,植入不同球面像差的IOL.根据全眼预测保留球面像差值将患者分为4组,A组:-0.15~-0.05 μm(12眼);
目的 探讨着色性干皮病继发眼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1999-2008年间收治的着色性干皮病继发眼部恶性肿瘤患者5例,平均年龄(44.6±4.9)岁,采用手术治疗,并对这些患者的手术方式、肿瘤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显示结膜角膜黑色素瘤1例,基底细胞癌3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5例患者随访3~6年、2例术后再发肿瘤,l
目的 探讨8~10岁视力不良儿童调节幅度与眼生物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2010年7月对北京市密云区三所小学三、四年级300名视力不良学生进行了调查.所有学生均接受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调节幅度测定以及生物参数测量.根据屈光度范围,将受试者分为A组(+0.75 D≤SE≤-0.75 D)、B组(-0.75 D<SE<-1.75 D)和C组(SE≥-1.75 D),分别进行调节幅度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温州医学院承办的眼科学与视光学领域的高级学术性期刊。本刊以广大眼科医生、视光配镜师、眼视光学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目的 观察术前伴有规则角膜散光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囊袋内旋转稳定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收集32例(47眼)角膜散光均大于1D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度>25 mm).术前通过生物测量及软件计算确定IOL型号及放置轴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将IOL准确放置于目标位置.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充分散瞳后
目的 探讨后巩膜加固联合斜视矫正术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斜视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5年3月至2009年8月来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病理性近视合并斜视患者共33例,男14例,女19例,其中31例为外斜视,2例为内斜视,所有患者斜视度>15°.53只病理性近视眼的屈光度为-8.00~-30.00 D,矫正视力均低于4.9.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一组(5~18岁)、二组(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