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势必不断扩大。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在此,本文根据笔者六年的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经验,浅析中职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根源,据此提出几点完善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形成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形成教育合力等给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构建网状的教育体系,以此培养出德技兼备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中职生 思想道德教育 根源 建议
随着当前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不断凸显,政府及各界愈加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正在落实的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势必将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大到一个新的高峰。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中职生的思想道德问题繁多,亟待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否则,再过十年,我们的劳动力技能是上去了,素质却愈加低下,人们期待的幸福和谐社会又如何能建成。本文将试图从以下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
总体上看,中职生相较普高生更开朗活泼,团结友爱,文明礼貌,但同时在日常行为习惯,心理素质,意志力等方面不尽如人意。
首先是在日常行为习惯上,许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导致没能正确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一方面在学习上,由于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致学习中总体表现为被动式学习,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结果在校表现就是,时刻需要老师的督促。如果没有老师,就立刻想方设法地逃离学习这项苦差。另一方面在生活上,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致不能很好地适应离家住校的生活,最终影响学习。以前在生活上任何问题,都家长代劳和约束。来到学校后,课余生活完全由自己把握,结果不少学生沉迷于游戏、网吧上,甚至有人出现打架斗殴、吸烟酗酒、赌博早恋等不良行为,终日无心向学,得过且过。
其次,心理问题多。中职生年龄普遍介于15—18岁之间,正值青春期。他们有着所以青春期孩子的普遍问题,同时有在某些方面更加突出的特点。一是成人感特别强烈。许多学生用大人的眼光打量社会,甚至模仿成人的行为来处理人际关系,因此过早进入成人社会的心理状态。二是就业需要突出。虽然他们总体表现不好学,但时常会为就业问题感到担忧和焦虑,承受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三是成就动机有待提高。在职业学校学生中,有的学生因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学习失去信心;有的学生因学生没有正确认识提高职业素养的意义,将学习目标错误地定在合格线上;而更多的学生因沉迷于各种各样的不良爱好上,无心向学。
第三是意志力差。现在许多中职生由于家长的娇生惯养,无原则的溺受、宠爱,加上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遇到困难,不思进取,不谋求解决,只有退缩或放弃。有的中职生就业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总嫌工作吃力,工作时间长而放弃就业机会,游荡于社会。
二、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产生的根源
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产生的根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环境方面
一教育不当。许多家庭教育子女不讲方法。有关学者曾调查发现,家长对子女要求不够严格的占16%;对子女溺爱、娇宠的占26%;对子女采取打骂等粗暴式教育方法的占18%。
二是破裂家庭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传统家庭关系遭受破坏,不良的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使学生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良。尤其是在单亲家庭中,缺乏父爱或母爱是导致大部分问题学生的的第一诱因。另外,一些名存实亡的家庭,由于畸形的夫妻关系,也对学生的成长造成恶劣的影响。
三是“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历。据对本校后进生的调查显示,此类学生在中小学时期父母外出务工的占67%。他们基本上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管、教育,这种隔代教育又大多表现为溺爱、偏袒、娇宠等不当方法。
四是家长自身的负面影响。目前大部分中职生来自农村或城镇中下收入家庭,父母整体文化程度及自身修养较为低下。有些家长自身行为有失道德风范,行为不检点、不文明或具有不良嗜好,有些父母经常赌博,出入不良公共场所,诱发子女产生不良行为。
2、学校教育观念和方法有偏差
一学校教育导向有偏差。在中职学校,大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师生在技能比赛上的获奖,忽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可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力支持技能竞赛,却鲜有资源能用来满足师生在德育方面的需求。因此,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重技轻德”的现象。
二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不少老师缺乏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引导,只是一昧地管理压制。尤其是对后进生的管理上,采取简单粗暴的惩罚、开除等方法,导致学生自暴自弃。
三心理辅导不足。大多数学生存在不少心理问题,不懂自我调适,过分焦虑困惑,导致心理畸形。
3、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市场环境的负面影响:市场环境下,社会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严重影响了一些中职生,出现了狭义、偏见、嫉妒、暴躁、孤独、抑郁、固执、攻击等不良个性心理特征,甚至出现赌博、欺诈、偷盗等违纪违法行为。
二大众传媒无孔不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移动网络的发展,大众传媒中大量的色情、打斗、凶杀和暴力信息,使中职生盲目模仿,危害极大。
三社会文化市场缺乏监管力度,一些不健康甚至是腐朽有害的产品在市场上流行,尤其是中职生经常出入娱乐性网吧、酒吧、迪厅、游戏机室、台球室等,沉溺于各种各样的不良娱乐活动,结果导致无心向学,逃学、旷课,甚至违纪、违法。
4、中职生自身内在道德觉悟力不够
在对中职生思维能力的调查了解中发现,他们普遍对具体的事物、活动有较大的兴趣,领悟力较强;但对相对抽象的理论、思想意识等问题缺乏兴趣,觉悟力较低。
三、完善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尽管造成中职生思想道德问题的根源是复杂多样的,但作为中职学校自身,仍然要在困难重重的境遇下,不断努力做好这项工作。结合这几年的德育工作经验,下面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此有所帮助。
形成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在前面的分析上已经表明,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对已经深受社会毒素影响的刚入学的中职生来说,适当封闭的校园环境能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跟社会毒素割裂。当然,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的形成,主要是采取封闭住校式教育管理模式,在这一点上,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在管理上一直对此推崇备至,并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刚刚提到要对中职生进行封闭住校式管理,既然学生不能天天随意进出校园,所以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将待在校园内。因此,校园必须成为一个能强烈吸引学生的地方,否则厌学、逃学现象将层出不穷,这样反而适得其反。现今,大学教育都普遍强调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其实,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中职生同样重要。由于中职生的成人感较强,就应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态度。当然,在具体做法上,现在普遍采取的措施是发展社团。学生们通过社团活动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不足之处在于,每个学校的模式过于相似。要学生对校园产生强烈的吸引,一定要有独特地适应学生需求的文化氛围。结合中职生热衷娱乐活动的特点,应该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娱乐设施,并有正确引导。例如,在校园内开放映厅,舞厅,游戏室、网吧等,当然这些所有活动都应该有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监督,避免学生过分沉迷于此。如游戏室、网吧,我们可以限制每位学生每天只能玩一小时;舞厅应该组织舞蹈社团的成员组织大家跳健康有活力活动;放映厅就应该放积极健康的影片或纪录片。如此一来,学生既愿意呆在校园,又能有节制地正确地进行娱乐活动。学校在对这些活动的组织宣传引导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思想,提升道德修养。
(三)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联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给学生全方位的正能量引导。虽然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应采取封闭式管理,但学校、家庭、社会又是不能割裂的,因为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回归家庭。因此,要善于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发挥教育功能。在结合中,学校是主体、是纽带,家庭是配合,社会起组织领导协调作用的力量。同时,作为主体的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客观的看待分析社会现象、家庭问题,不能脱离社会家庭现实,将学生往象牙塔里带,最后学生毕业工作成家后,将要面临理想与现实强烈反差。譬如,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过程中,班主任及相关老师要尽可能多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引导学生从正面去看待父母之间的矛盾以及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在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过程中,应多组织学生去了解社会的好人好事,避免学生只能从大众媒体中一知半解地了解到许许多多的负面信息,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看待社会的种种现象。最终,一定要让学生形成对学校、社会、家庭具有一个统一的道德价值标准的认识,而不是割裂,多面的。
结语:
由于种种原因,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剖析中职生的思想道德问题的根源,提出几点完善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形成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形成教育合力等给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构建网状的教育体系,以此培养出德技兼备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出版社: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10月版),张玉番,赵冬主编;
[2]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体发展研究》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版),朱志刚著;
[3]《教育的艺术》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曹晚红,吴大伟编
[关键词]中职生 思想道德教育 根源 建议
随着当前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不断凸显,政府及各界愈加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正在落实的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势必将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大到一个新的高峰。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中职生的思想道德问题繁多,亟待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否则,再过十年,我们的劳动力技能是上去了,素质却愈加低下,人们期待的幸福和谐社会又如何能建成。本文将试图从以下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
总体上看,中职生相较普高生更开朗活泼,团结友爱,文明礼貌,但同时在日常行为习惯,心理素质,意志力等方面不尽如人意。
首先是在日常行为习惯上,许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导致没能正确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一方面在学习上,由于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致学习中总体表现为被动式学习,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结果在校表现就是,时刻需要老师的督促。如果没有老师,就立刻想方设法地逃离学习这项苦差。另一方面在生活上,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致不能很好地适应离家住校的生活,最终影响学习。以前在生活上任何问题,都家长代劳和约束。来到学校后,课余生活完全由自己把握,结果不少学生沉迷于游戏、网吧上,甚至有人出现打架斗殴、吸烟酗酒、赌博早恋等不良行为,终日无心向学,得过且过。
其次,心理问题多。中职生年龄普遍介于15—18岁之间,正值青春期。他们有着所以青春期孩子的普遍问题,同时有在某些方面更加突出的特点。一是成人感特别强烈。许多学生用大人的眼光打量社会,甚至模仿成人的行为来处理人际关系,因此过早进入成人社会的心理状态。二是就业需要突出。虽然他们总体表现不好学,但时常会为就业问题感到担忧和焦虑,承受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三是成就动机有待提高。在职业学校学生中,有的学生因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学习失去信心;有的学生因学生没有正确认识提高职业素养的意义,将学习目标错误地定在合格线上;而更多的学生因沉迷于各种各样的不良爱好上,无心向学。
第三是意志力差。现在许多中职生由于家长的娇生惯养,无原则的溺受、宠爱,加上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遇到困难,不思进取,不谋求解决,只有退缩或放弃。有的中职生就业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总嫌工作吃力,工作时间长而放弃就业机会,游荡于社会。
二、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产生的根源
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产生的根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环境方面
一教育不当。许多家庭教育子女不讲方法。有关学者曾调查发现,家长对子女要求不够严格的占16%;对子女溺爱、娇宠的占26%;对子女采取打骂等粗暴式教育方法的占18%。
二是破裂家庭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传统家庭关系遭受破坏,不良的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使学生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良。尤其是在单亲家庭中,缺乏父爱或母爱是导致大部分问题学生的的第一诱因。另外,一些名存实亡的家庭,由于畸形的夫妻关系,也对学生的成长造成恶劣的影响。
三是“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历。据对本校后进生的调查显示,此类学生在中小学时期父母外出务工的占67%。他们基本上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管、教育,这种隔代教育又大多表现为溺爱、偏袒、娇宠等不当方法。
四是家长自身的负面影响。目前大部分中职生来自农村或城镇中下收入家庭,父母整体文化程度及自身修养较为低下。有些家长自身行为有失道德风范,行为不检点、不文明或具有不良嗜好,有些父母经常赌博,出入不良公共场所,诱发子女产生不良行为。
2、学校教育观念和方法有偏差
一学校教育导向有偏差。在中职学校,大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师生在技能比赛上的获奖,忽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可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力支持技能竞赛,却鲜有资源能用来满足师生在德育方面的需求。因此,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重技轻德”的现象。
二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不少老师缺乏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引导,只是一昧地管理压制。尤其是对后进生的管理上,采取简单粗暴的惩罚、开除等方法,导致学生自暴自弃。
三心理辅导不足。大多数学生存在不少心理问题,不懂自我调适,过分焦虑困惑,导致心理畸形。
3、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市场环境的负面影响:市场环境下,社会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严重影响了一些中职生,出现了狭义、偏见、嫉妒、暴躁、孤独、抑郁、固执、攻击等不良个性心理特征,甚至出现赌博、欺诈、偷盗等违纪违法行为。
二大众传媒无孔不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移动网络的发展,大众传媒中大量的色情、打斗、凶杀和暴力信息,使中职生盲目模仿,危害极大。
三社会文化市场缺乏监管力度,一些不健康甚至是腐朽有害的产品在市场上流行,尤其是中职生经常出入娱乐性网吧、酒吧、迪厅、游戏机室、台球室等,沉溺于各种各样的不良娱乐活动,结果导致无心向学,逃学、旷课,甚至违纪、违法。
4、中职生自身内在道德觉悟力不够
在对中职生思维能力的调查了解中发现,他们普遍对具体的事物、活动有较大的兴趣,领悟力较强;但对相对抽象的理论、思想意识等问题缺乏兴趣,觉悟力较低。
三、完善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尽管造成中职生思想道德问题的根源是复杂多样的,但作为中职学校自身,仍然要在困难重重的境遇下,不断努力做好这项工作。结合这几年的德育工作经验,下面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此有所帮助。
形成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在前面的分析上已经表明,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对已经深受社会毒素影响的刚入学的中职生来说,适当封闭的校园环境能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跟社会毒素割裂。当然,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的形成,主要是采取封闭住校式教育管理模式,在这一点上,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在管理上一直对此推崇备至,并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刚刚提到要对中职生进行封闭住校式管理,既然学生不能天天随意进出校园,所以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将待在校园内。因此,校园必须成为一个能强烈吸引学生的地方,否则厌学、逃学现象将层出不穷,这样反而适得其反。现今,大学教育都普遍强调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其实,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中职生同样重要。由于中职生的成人感较强,就应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态度。当然,在具体做法上,现在普遍采取的措施是发展社团。学生们通过社团活动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不足之处在于,每个学校的模式过于相似。要学生对校园产生强烈的吸引,一定要有独特地适应学生需求的文化氛围。结合中职生热衷娱乐活动的特点,应该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娱乐设施,并有正确引导。例如,在校园内开放映厅,舞厅,游戏室、网吧等,当然这些所有活动都应该有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监督,避免学生过分沉迷于此。如游戏室、网吧,我们可以限制每位学生每天只能玩一小时;舞厅应该组织舞蹈社团的成员组织大家跳健康有活力活动;放映厅就应该放积极健康的影片或纪录片。如此一来,学生既愿意呆在校园,又能有节制地正确地进行娱乐活动。学校在对这些活动的组织宣传引导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思想,提升道德修养。
(三)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联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给学生全方位的正能量引导。虽然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应采取封闭式管理,但学校、家庭、社会又是不能割裂的,因为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回归家庭。因此,要善于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发挥教育功能。在结合中,学校是主体、是纽带,家庭是配合,社会起组织领导协调作用的力量。同时,作为主体的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客观的看待分析社会现象、家庭问题,不能脱离社会家庭现实,将学生往象牙塔里带,最后学生毕业工作成家后,将要面临理想与现实强烈反差。譬如,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过程中,班主任及相关老师要尽可能多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引导学生从正面去看待父母之间的矛盾以及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在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过程中,应多组织学生去了解社会的好人好事,避免学生只能从大众媒体中一知半解地了解到许许多多的负面信息,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看待社会的种种现象。最终,一定要让学生形成对学校、社会、家庭具有一个统一的道德价值标准的认识,而不是割裂,多面的。
结语:
由于种种原因,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剖析中职生的思想道德问题的根源,提出几点完善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形成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形成教育合力等给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构建网状的教育体系,以此培养出德技兼备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出版社: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10月版),张玉番,赵冬主编;
[2] 《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体发展研究》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版),朱志刚著;
[3]《教育的艺术》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曹晚红,吴大伟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