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木辉:全国优秀教师,贵州省特级教师,贵州省教育名师,贵州福泉中学教师。对作文教学、语法教学、语言规范、教材规范、考试评价等均有关注,在各级刊物发表相关论文200余篇,多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生眼中,邓木辉是“遭遇坎坷却追求执着,情绪乐观”的长者;班委心中,邓木辉是“参与了我们最美好的时光”的最可爱的人;同事心里,邓木辉是学生亲近语文的“引领者”……
但不管哪个“角色”,因为勤奋与努力,邓木辉总是成为那个“上天”眷顾的人。从县市级优秀教师到省优秀教师,从全国优秀教师到贵州特级教师……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最终为他带来了众多意料之外的“收获”。
参加自考的名师
1979年,邓木辉走上教育岗位。彼时距他从“戴帽初中”毕业已经有8年之久。因为家庭成分不好,邓木辉不能升入高中,只得在家參加生产队劳动,为生产队烤烟,而这一干就是六年半之久。其间,当地一所十分偏远且只有十来个学生的点校缺代课教师,学区领导想推荐邓木辉去,但最终却又一次卡在了家庭成分不好的“坎上”。
1978年,邓木辉考入当地的中师学校读书。而这之前,邓木辉其实并未想到要成为一名教师。在志愿填报的时候,邓木辉填报的是一所地质学校。不过,因为当时刚恢复招生考试,从报考到录取还很不规范,当地教育部门特意将考试成绩好的考生留在本地师范。于是,阴差阳错之间,邓木辉就这样进入了当地的中师学校。
邓木辉虽然考上的是一所两年制中师,但邓木辉认为自己其实只能算小半个“速成”的中师生。恢复招生考试的当年,考试时间是在冬季,入学时间却是第二年三月,后来又由于师资紧缺提前一个学期下去顶课。算下来,邓木辉实际学习时间只有一年,加上当时百废待兴,中师没有课本,所学并不系统,以至于多年后,邓木辉仍然心存遗憾。
不过,凭着这点学历,邓木辉依然走上了公社“戴帽”初中的讲台。由于师资紧缺,邓木辉先后教过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可是,因为自感教学功底捉襟见肘,邓木辉心中“一定要去进修”的强烈的愿望还是时不时地冒出来。
终于,当地教育学院招收教师进修,邓木辉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考试。因为要考的高中知识,自己基本上没学过。于是,邓木辉借来高中课本,边教书边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邓木辉终于还是走进了中文大专的课堂。由于很是努力,他毕业时甚至被评为优秀学员。
不过,邓木辉并不满足于此。1995年10月,在周围人的怀疑与不解中,已是当地名师的邓木辉走进自考考场。两年后,邓木辉考完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所有课程,获得毕业证。此时,邓木辉已经早是中学高级教师。
语文要与文本“亲密接触”
2010年,某语文杂志栏目向邓木辉约稿,希望他提交表明自己教学理念的一纸题词时,邓木辉毫不迟疑地写下:“与文本‘亲密接触’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引导学生亲近文本是语文教学的不二法门。”
而之前的一段时间,语文教学盲目跟风、不顾学情的情形在全国的课堂中随处可见:看轻知识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无法静心读思;形式主义的分组探究,“逼迫”学生在一两分钟的探究后说出问题答案,明显不符合认知实际。而此外,学案教学、限时讲授等,也都存在一味加重负担、机械呆板等弊端。
而如何克服这些弊端?邓木辉的做法多少有些“反其道而行”:与其形式主义花拳绣腿,不如讲求实效返璞归真。
基于这样的认识,邓木辉的语文教学从不煞费苦心地采用过于花哨的形式,只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静思默想,走进文本。
而几十年的语文教学中,邓木辉都遵循了以上做法。教学《祝福》,邓木辉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咀嚼品味中加深理解《祝福》中数字对揭示祥林嫂悲剧命运的作用,通过数字概括祥林嫂的半生经历,通过数字折射祥林嫂的悲剧婚姻,通过数字反映祥林嫂的低下地位,更通过数字表现祥林嫂的愚昧思想……教学《故都的秋》,邓木辉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咀嚼品味中加深理解《故都的秋》匀称严谨的结构、巧妙新奇的比喻、耐人寻味的语言、故都秋景与作者心境……
邓木辉的这些做法虽不新奇但朴实有效。也是因为这样的做法,邓木辉教学成绩也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教初中,邓木辉所教班科年年在中考中超市平均成绩,名列学校平行班第一;教高中,邓木辉所教历届高三学生高考超省平均分10分左右,超省及格率近30个百分点。而更让邓木辉自豪的是,自己的教学还曾取得中考及格率100%、超市均分13分(总分100分)的突出成绩。
为学生补教
2000年3月,长期教学初中语文的邓木辉被调到高中担纲语文教学。在学校,邓木辉通常带的班级是重点班或高三补习班,个中学生素养也因此参差不齐。然而,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邓木辉都始终秉承“充分尊重,和蔼对待,循循善诱,多多鼓励”的原则,对违纪学生也始终做到正面说理,不施体罚。因此,邓木辉在学生心目中始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师长。
不过,与学生的相处尽管还算“愉快”,但高中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不同,“唯考是从、为考而教”的方式一度让邓木辉感觉到枯燥乏味、苦不堪言。
而这其中,最让邓木辉感觉急迫的是,高中语文淡化知识导致初高中语文知识不衔接,给学生造成极为严重的知识能力缺陷,也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不便与困难。
如何改变初高中教材不衔接给学生造成的知识缺陷的现状,一度成为邓木辉“冥思苦想不得解”的“烦心事”。不过,邓木辉没有回避,而是尝试给学生补教了词类、短语等语法知识以及对联的相关知识。其实,为应对高考,更为尽可能培养学生比较全面的语文素养与能力,邓木辉在平时教学中就已经开始对学生补教语法修辞等知识,尽可能拓宽学生知识面。
补教成效尽管不能说“取得显著成效”,仍然让邓木辉的感到欣慰。在邓木辉多年的高三提高班语文课上,他历届学生在高考中应试成绩十分优异。同时,因为不唯考是从,邓木辉在教学中还尽可能全面落实课标:每周开设阅读课让学生看课外书;利用班上有多媒体投影的有利条件,晚自习让学生观看根据教材改编的、有励志作用的电影电视……这些方式也让邓木辉所教学生的语文素养极大提升,不少学生在州市作文竞赛中获奖,更有不少学生在省内外刊物发表文章……
学生眼中,邓木辉是“遭遇坎坷却追求执着,情绪乐观”的长者;班委心中,邓木辉是“参与了我们最美好的时光”的最可爱的人;同事心里,邓木辉是学生亲近语文的“引领者”……
但不管哪个“角色”,因为勤奋与努力,邓木辉总是成为那个“上天”眷顾的人。从县市级优秀教师到省优秀教师,从全国优秀教师到贵州特级教师……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最终为他带来了众多意料之外的“收获”。
参加自考的名师
1979年,邓木辉走上教育岗位。彼时距他从“戴帽初中”毕业已经有8年之久。因为家庭成分不好,邓木辉不能升入高中,只得在家參加生产队劳动,为生产队烤烟,而这一干就是六年半之久。其间,当地一所十分偏远且只有十来个学生的点校缺代课教师,学区领导想推荐邓木辉去,但最终却又一次卡在了家庭成分不好的“坎上”。
1978年,邓木辉考入当地的中师学校读书。而这之前,邓木辉其实并未想到要成为一名教师。在志愿填报的时候,邓木辉填报的是一所地质学校。不过,因为当时刚恢复招生考试,从报考到录取还很不规范,当地教育部门特意将考试成绩好的考生留在本地师范。于是,阴差阳错之间,邓木辉就这样进入了当地的中师学校。
邓木辉虽然考上的是一所两年制中师,但邓木辉认为自己其实只能算小半个“速成”的中师生。恢复招生考试的当年,考试时间是在冬季,入学时间却是第二年三月,后来又由于师资紧缺提前一个学期下去顶课。算下来,邓木辉实际学习时间只有一年,加上当时百废待兴,中师没有课本,所学并不系统,以至于多年后,邓木辉仍然心存遗憾。
不过,凭着这点学历,邓木辉依然走上了公社“戴帽”初中的讲台。由于师资紧缺,邓木辉先后教过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可是,因为自感教学功底捉襟见肘,邓木辉心中“一定要去进修”的强烈的愿望还是时不时地冒出来。
终于,当地教育学院招收教师进修,邓木辉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考试。因为要考的高中知识,自己基本上没学过。于是,邓木辉借来高中课本,边教书边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邓木辉终于还是走进了中文大专的课堂。由于很是努力,他毕业时甚至被评为优秀学员。
不过,邓木辉并不满足于此。1995年10月,在周围人的怀疑与不解中,已是当地名师的邓木辉走进自考考场。两年后,邓木辉考完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所有课程,获得毕业证。此时,邓木辉已经早是中学高级教师。
语文要与文本“亲密接触”
2010年,某语文杂志栏目向邓木辉约稿,希望他提交表明自己教学理念的一纸题词时,邓木辉毫不迟疑地写下:“与文本‘亲密接触’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引导学生亲近文本是语文教学的不二法门。”
而之前的一段时间,语文教学盲目跟风、不顾学情的情形在全国的课堂中随处可见:看轻知识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无法静心读思;形式主义的分组探究,“逼迫”学生在一两分钟的探究后说出问题答案,明显不符合认知实际。而此外,学案教学、限时讲授等,也都存在一味加重负担、机械呆板等弊端。
而如何克服这些弊端?邓木辉的做法多少有些“反其道而行”:与其形式主义花拳绣腿,不如讲求实效返璞归真。
基于这样的认识,邓木辉的语文教学从不煞费苦心地采用过于花哨的形式,只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静思默想,走进文本。
而几十年的语文教学中,邓木辉都遵循了以上做法。教学《祝福》,邓木辉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咀嚼品味中加深理解《祝福》中数字对揭示祥林嫂悲剧命运的作用,通过数字概括祥林嫂的半生经历,通过数字折射祥林嫂的悲剧婚姻,通过数字反映祥林嫂的低下地位,更通过数字表现祥林嫂的愚昧思想……教学《故都的秋》,邓木辉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咀嚼品味中加深理解《故都的秋》匀称严谨的结构、巧妙新奇的比喻、耐人寻味的语言、故都秋景与作者心境……
邓木辉的这些做法虽不新奇但朴实有效。也是因为这样的做法,邓木辉教学成绩也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教初中,邓木辉所教班科年年在中考中超市平均成绩,名列学校平行班第一;教高中,邓木辉所教历届高三学生高考超省平均分10分左右,超省及格率近30个百分点。而更让邓木辉自豪的是,自己的教学还曾取得中考及格率100%、超市均分13分(总分100分)的突出成绩。
为学生补教
2000年3月,长期教学初中语文的邓木辉被调到高中担纲语文教学。在学校,邓木辉通常带的班级是重点班或高三补习班,个中学生素养也因此参差不齐。然而,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邓木辉都始终秉承“充分尊重,和蔼对待,循循善诱,多多鼓励”的原则,对违纪学生也始终做到正面说理,不施体罚。因此,邓木辉在学生心目中始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师长。
不过,与学生的相处尽管还算“愉快”,但高中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不同,“唯考是从、为考而教”的方式一度让邓木辉感觉到枯燥乏味、苦不堪言。
而这其中,最让邓木辉感觉急迫的是,高中语文淡化知识导致初高中语文知识不衔接,给学生造成极为严重的知识能力缺陷,也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不便与困难。
如何改变初高中教材不衔接给学生造成的知识缺陷的现状,一度成为邓木辉“冥思苦想不得解”的“烦心事”。不过,邓木辉没有回避,而是尝试给学生补教了词类、短语等语法知识以及对联的相关知识。其实,为应对高考,更为尽可能培养学生比较全面的语文素养与能力,邓木辉在平时教学中就已经开始对学生补教语法修辞等知识,尽可能拓宽学生知识面。
补教成效尽管不能说“取得显著成效”,仍然让邓木辉的感到欣慰。在邓木辉多年的高三提高班语文课上,他历届学生在高考中应试成绩十分优异。同时,因为不唯考是从,邓木辉在教学中还尽可能全面落实课标:每周开设阅读课让学生看课外书;利用班上有多媒体投影的有利条件,晚自习让学生观看根据教材改编的、有励志作用的电影电视……这些方式也让邓木辉所教学生的语文素养极大提升,不少学生在州市作文竞赛中获奖,更有不少学生在省内外刊物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