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朋友苦恼地对我说:“我女儿上幼儿园时大冬天非要穿裙子,我不同意,她还和我抗争了很久。可现在上小学了,她天天早上喊着‘妈妈,我穿什么衣服啊’,真不知是怎么搞的。”
这件小事立刻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女儿上幼儿园时,冬天也曾闹着要穿裙子,我果断拒绝了她,冬天这么冷,怎么能穿裙子?但为了满足她穿裙子的愿望,我同意她周末在家穿。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一个在我们幼儿园借读的澳大利亚的小姑娘身上。寒冬季节的一天,她穿了一条夏天的裙子,又穿了加绒毛裤,外面还裹着羽绒服。我惊讶于这四不像的打扮,而且确信这打扮是出于她自己之手。她的妈妈站在她身后,很欣赏地微笑着。
这件小事让我思考了很多。首先是哪位家长更尊重儿童?很显然,穿衣服本来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为什么要由成人来决定呢?其次是哪个孩子更快乐?当然是自己做主实现自己想法的孩子更快乐。第三是穿裙子到底是为了什么?孩子觉得穿裙子美,是自己心里觉得美;而家长觉得不美,是别人看了不美。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三点,会带来什么后果呢?就像我的那位朋友,看似疼爱孩子,却无意中剥夺了孩子一次成长的机会,导致孩子不再想自己决定。因为即使决定了,妈妈也不同意,不如让妈妈决定算了。
通过这件事,我想到了我们的幼儿园教育。老师简单地应付孩子们的一个个提问,对于孩子每一次想要自主的请示,常常给予两个简单却可怕的字:不行!孩子不敢和老师争辩。这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是老师精心准备的教学活动丝毫没有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代替而来的是三个简单的字“不知道”;是老师希望孩子们能伸手去大胆尝试的时候,孩子不假思索地说“我不会”;是老师希望孩子们勇敢承担的时候,孩子却只有摇头说“我不行”。
这不禁让我想起著名的跳蚤实验:生物学家将一只跳蚤放进没有盖子的杯子内,结果,跳蚤轻而易举地跳出了杯子。紧接着,心理学家用一块玻璃盖住杯子,于是跳蚤每次往上跳时,都因撞到这块玻璃而跳不出去。不久,心理学家把这块玻璃拿掉,结果,跳蚤再也不愿意跳了。事实上,我们的孩子还没有付诸行动,只是在心里想了想,征询了一下成人的意见,就被成人无情地拒绝了。从此,他们连想也不去想了。
在老师一次次的拒绝下,孩子们没有了愿望、没有了思考,接踵而来的是拒绝成长。而成人总也不明白,我的拒绝有错吗?其实,拒绝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帮助孩子做决定。无论孩子决定做什么,成人首先要肯定他的想法,想一想孩子能决定做一件事,意味着他去思考了;接着探寻他的动机;然后再和孩子一起分析应该怎样实现自己的决定,或者实现的可能性。
比如,对于冬天穿裙子这件事,我们可以首先理解并肯定地说:“你想在冬天穿裙子,是因为穿裙子很漂亮对吗?”然后再和孩子一起思考:“冬天很冷,那怎样才能穿裙子呢?我们希望自己漂亮,但又不希望自己生病,怎么办呢?”这样引导下来,可能会遇到两种结果:一种是她会像那个澳洲女孩,穿着裙子和羽绒服外出;一种是知难而退,准备等到天暖和了再穿裙子。无论哪种结果,孩子都不会有挫败感,因为她是满足于自己做决定的过程。
所以,当孩子提出自己的主张时,我们应该先静下来,听孩子解释,不要轻易拒绝。
这件小事立刻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女儿上幼儿园时,冬天也曾闹着要穿裙子,我果断拒绝了她,冬天这么冷,怎么能穿裙子?但为了满足她穿裙子的愿望,我同意她周末在家穿。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一个在我们幼儿园借读的澳大利亚的小姑娘身上。寒冬季节的一天,她穿了一条夏天的裙子,又穿了加绒毛裤,外面还裹着羽绒服。我惊讶于这四不像的打扮,而且确信这打扮是出于她自己之手。她的妈妈站在她身后,很欣赏地微笑着。
这件小事让我思考了很多。首先是哪位家长更尊重儿童?很显然,穿衣服本来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为什么要由成人来决定呢?其次是哪个孩子更快乐?当然是自己做主实现自己想法的孩子更快乐。第三是穿裙子到底是为了什么?孩子觉得穿裙子美,是自己心里觉得美;而家长觉得不美,是别人看了不美。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三点,会带来什么后果呢?就像我的那位朋友,看似疼爱孩子,却无意中剥夺了孩子一次成长的机会,导致孩子不再想自己决定。因为即使决定了,妈妈也不同意,不如让妈妈决定算了。
通过这件事,我想到了我们的幼儿园教育。老师简单地应付孩子们的一个个提问,对于孩子每一次想要自主的请示,常常给予两个简单却可怕的字:不行!孩子不敢和老师争辩。这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是老师精心准备的教学活动丝毫没有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代替而来的是三个简单的字“不知道”;是老师希望孩子们能伸手去大胆尝试的时候,孩子不假思索地说“我不会”;是老师希望孩子们勇敢承担的时候,孩子却只有摇头说“我不行”。
这不禁让我想起著名的跳蚤实验:生物学家将一只跳蚤放进没有盖子的杯子内,结果,跳蚤轻而易举地跳出了杯子。紧接着,心理学家用一块玻璃盖住杯子,于是跳蚤每次往上跳时,都因撞到这块玻璃而跳不出去。不久,心理学家把这块玻璃拿掉,结果,跳蚤再也不愿意跳了。事实上,我们的孩子还没有付诸行动,只是在心里想了想,征询了一下成人的意见,就被成人无情地拒绝了。从此,他们连想也不去想了。
在老师一次次的拒绝下,孩子们没有了愿望、没有了思考,接踵而来的是拒绝成长。而成人总也不明白,我的拒绝有错吗?其实,拒绝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帮助孩子做决定。无论孩子决定做什么,成人首先要肯定他的想法,想一想孩子能决定做一件事,意味着他去思考了;接着探寻他的动机;然后再和孩子一起分析应该怎样实现自己的决定,或者实现的可能性。
比如,对于冬天穿裙子这件事,我们可以首先理解并肯定地说:“你想在冬天穿裙子,是因为穿裙子很漂亮对吗?”然后再和孩子一起思考:“冬天很冷,那怎样才能穿裙子呢?我们希望自己漂亮,但又不希望自己生病,怎么办呢?”这样引导下来,可能会遇到两种结果:一种是她会像那个澳洲女孩,穿着裙子和羽绒服外出;一种是知难而退,准备等到天暖和了再穿裙子。无论哪种结果,孩子都不会有挫败感,因为她是满足于自己做决定的过程。
所以,当孩子提出自己的主张时,我们应该先静下来,听孩子解释,不要轻易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