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生命的厚度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long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唉——又是讲习题!”看到语文老师抱着厚厚的讲义走进教室,大家忍不住齐声发出叹息。上节课数学老师写了满满一黑板还没擦呢,我们见到习题课就犯恶心。
  “今天我们来上一次作文课,给大家换换味口吧。”老师把那些让学生心烦的讲义、模拟卷往讲台的边上一推,宣布本节课教学任务。果然,正在低头找讲义的同学一个个抬起头来,眼睛里满是期待的光彩。老师在我们班开展“生成式作文教学”已经快三年了,大家对活动化、互动式、充满思维挑战的作文课热情非常高。
  老师故意顿了顿,说:“今天我们要完成的作文题目是《生命》,哪位同学有想法要发表?”
  “唉,好俗气的题目哦!”
  “我们生命的意义就是高考吧?”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课堂里对作文题目议论纷纷。可能有些老师对学生这种消极的写作心态会感到失望,而这却是我们作文课一直在追求的教学氛围——老师说“生成式作文教学”就是要在学生处于放松的自然状态下,设法让大家从看似毫无意义的发言、交流等话语中,抓住某个点生成一篇像样的作文,从而显示出这种教学方法的魅力。
  “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啊!”一名女同学看上去很无奈——她的成绩中等偏上,而她的父母对她的期望值却非常高。
  老师似乎觉得她这句话挺有“生成”价值的。走到她面前说:“请问,你的命有多厚?纸有多薄?”
  她被老师问笑了,站起来说:“老师,纸的厚度不足半毫米,我的命比它还薄呢!”
  “纸的厚度不足半毫米,那是因为你只看到了它形体的厚度;如果你认真探索进去,纸的厚度绝对不止半毫米……”老师说。
  我们都知道思维挑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一个个盯着老师一声不响,期待着问题的出现。
  老师顺手从学生的课桌上拿起一张A4纸,组织了一个小小的课堂活动:
  “同学们,你们从这张纸上看到作文没有?”白纸上哪里有什么作文?同学们感到莫名其妙。老师用笔在纸的一个角上点了一个黑点,连续发问:“这还是不是一张白纸?黑点是否影响它的使用价值?”大家犹犹豫豫地应该还算是白纸,基本不影响使用,有的人还提出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来加以说明。
  老师立即用类比思维引导生成:“一个人生下来就像一张纯净的白纸,在生活中每犯一次错误就像在纸上点了一个小小的黑点。是不是犯一次错误就要对一个人全盘否定?这样不影响大局的小错误是不是可以一直犯下去?”看着学生若有所思的神情,他说:“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沿着这个方向去思考,形成自己的作文主题。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的同学请继续跟老师挑战创新思维。”
  老师把那张纸搓成纸团,让我们描述看到的现象,表达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同学对这张纸表示惋惜,说本来很有用的一张纸被老师弄成了废纸,进而上升到要节约资源的高度,对老师的行为进行了批评。
  老师又用逆向思维引导生成:“任何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可是如果对生命的价值不了解、不珍惜,就会把一生弄得一团糟。纸弄坏了可以进行二次生产,而人的生命是个不可逆的过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沿着这个方向去思考,进行作文构思。如果对这个话题还是找不到感觉,请继续跟老师去探索。”
  “刚才有同学说纸被老师揉成纸团就没有用了,是这样吗?刚才谁批评老师最尖刻?”有两个同学笑嘻嘻地举起手来,老师拿起纸团作出要砸他们的姿势,待我们哄笑过后,老师让我们描述事件,并加以评论。
  接着老师把类比思维和逆向思维结合起来引导生成:“我们经常觉得被扭曲的生命不再有意义,比如被功名扭曲的旧书生、被穷困扭曲的乞丐、被道德扭曲的罪犯……社会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对待这些人?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沿着这个方向去思考自己的作文立意。如果对这个话题仍然不感兴趣,请继续跟老师挑战。”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张纸是从哪里来的?它本来可以有哪些用途?现在它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对此有什么想法?”老师的问题一个连着一个。
  这是由一组问题构成的发散式生成引导,很多同学很快想到一棵树从发芽到长成木材,由木材制造成纸张,纸被买来以后可能派上的各种用场……老师说:“设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少可能改变其命运的因素?如果改变其中任何一个因素,树和纸的命运都可能发生变化,其中的哲理很值得我们玩味。请大家设想从一粒种子到一张纸的过程,纸张落在不同人手里的情形,任意安排一个可变因素,构思事件的发展与结局。”
  同学们陷入沉思后,老师用板书简单地整理了一下上面的活动思路:
  纵向——纸的历史
  ——实写变形过程(叙事)
  横向——纸的种类
  纸的遭遇→变形被掷情绪(抒情)
  推测这张纸的未来——虚写
  评论是非(议论)
  为了明确写作方法,老师又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话题:“同学们,一张白纸本来是没有什么写作价值的,可是经过上面的过程,我们就找到了很多可供写作的元素。想一想,这里包含什么样的写作原理?”
  大家纷纷发言:一张纸的厚度不到半个毫米,但是隐含在一张纸里的内涵却是非常丰富,如果不进行深入的思考,这些内涵便发现不了;同样,人的生命的厚度也不仅仅是眼前的喜怒哀乐,只要通过一些方式对生活加以变形,就可以看出丰富的生命形式和深刻的生命本质,看似平淡的生活就有了可以写作的价值。
  看得出,老师感到我们的发言还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他进一步引申说:“生活中其实并不缺少写作素材,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发现它们。老师刚才只是对一张白纸实施了变形,就把隐藏在纸里的写作内容给挤出来了。很多同学说生活太平淡,没有什么可写的东西,其实平淡的生活如平静的湖面,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波澜不惊时的五光十色,可以从中感悟出一种宁静与淡然,可是如果一阵微风吹过,一粒石子落入,或者有一条鱼从水底跃起,平静的湖面则会荡起层层涟漪,让原本倒映其中的山光云影变得姿态万千。这一阵风、一粒石子、一条小鱼就是对湖面的‘干扰’。因为有了干扰,原本平淡的生活就显出了特别,许多生活的哲理也就随之显现出来。我们把用来干扰生活的元素叫‘干扰因素’,它可以是人、物、事件、景物等等。”
  大家对老师的总结议论纷纷,有的说契诃夫的《变色龙》就是通过小狗主人身份的变化来对平常事件进行干扰的,从而把奥楚蔑洛夫的灵魂刻画得入木三分;有的说刘以鬯的《打错了》是通过一个打错的电话凸显生命无常的,表达了有些小小的善事也会改变人的命运;有的说《最后的常春藤》就是通过窗外的一片树叶来影响人对生命的态度的……
  我在大家的启发下也向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老师,莫怀戚的《散步》是用什么进行干扰,让平常生活变得情浓理深的?”
  老师反问我:“这篇散文里什么是不变的,什么是变化的?”
  我思考了一下,我和同桌小声讨论一番,回答:“一家人是不变的,而人在散步时所走的路线和沿路的景物是变化的。”
  老师说:“是。这篇散文是通过变换人物活动的背景来挖掘生命的厚度的。通过变换背景凸显人物形象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基本思路就是从空间和时间方面去构建恰当的、不同的背景,让人物在不同的背景下从多个角度展示人物的个性和品质。另外,对生活进行变形的方法还有‘隔’的手法,就是通过时间或者空间上的距离造成心理上的‘失去’,从而使原本隐藏在人或物中的感情得以显现的方法——这是从感情发现的角度测量生命厚度的,我们将在后面的作文课上进行探讨,大家可以事先去思考。”
  作文指导部分结束了,从表情上可以看到大家还沉浸在思维被一次次超越的痛苦或者幸福中。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下几行字,对本节课进行提炼,并对后面的教学内容作了提示:
  干扰因素——发现生活哲理
  测量生命厚度的方法 ?更换背景——揭示人物品质
  隔的手法——凸显特殊情感
  同学们都进入了积极的写作状态,而我却在想多年来上过的作文课。众所周知,我们一直对作文写作怀有恐惧或者抵触情绪,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不是我们不想写作文、写好作文,而是我们不知道究竟该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有写作价值的素材。而我们老师开展的“生成式作文教学”正是有序列地通过对我们生活积累的激活、写作思维的训练、写作方法的指导、写作语言转换能力的培养,帮助我们根据作文题目生成作文而不仅仅是模仿或者套作。——我们渐渐觉得写作这条路就像莫怀戚的《散步》里孩子要走的那条小路,崎岖,但有风景,有意思。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连云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李淳
其他文献
现有液滴撞击的多相流问题多局限于液滴垂直下落的情况,往往忽略重力作用。而本文中,二维单(双)液滴初始放置于液膜或固壁面之上,给定初始水平速度受重力作用下落。为了求解
提出了基于三维人体运动数据和等距特征映射(ISOMAP)降维机制的子空间人体运动风格生成和编辑的方法.该方法拓展了传统ISOMAP难以处理非训练(out of sample)数据的局限性,在具有非线性内在属性的高维运动数据空间和低维非线性风格化子空间之间建立映射,使之能够直接应用在非训练数据集.对于映射到低维子空间的运动数据利用分解生成模型分离出运动的内容参数和风格参数,通过在子空间中调整这两种参
石涛在《苦瓜和尚语录》中说道:“笔与墨会,是为氤氲。”山水绘画中通过色墨与水的浓淡干湿的碰撞,在形与色之外将画面中的气与境表现出来,产生云雾朦胧和水汽萦绕的“氤氲”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朦胧、水润、潮湿的,是画面整体带给观者的感受。在画面中塑造似与不似间的烟云朦胧,表现出山水氤氲、笔墨氤氲。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解释“氤氲”的内涵和它在山水画中意境体现,对氤氲内涵所延伸出来的山水画意境进行探讨;
染色体维持蛋白1(CRM1)是细胞中负责蛋白主动转运的核输出受体。研究表明,CRM1的异常活化在肿瘤的发生、抗凋亡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潜在靶标。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是一种罕见的且恶性程度很高的非霍奇金淋巴瘤。ENKTL的致病机制一直不明确,现行的治疗方法虽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预后较差,治疗效果不佳。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首先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利用虚拟筛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无偿献血人数迅速增加.由于无偿献血的流动性、及时性,采血前不能进行全面检测,因此采集后血液报废比较严重.在诸多报废原因中,由于ALT偏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人才是实现发展的重要保障。创新成果的出现需要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而将科研成果市场化也需要高校等科研机构与企业密切合作。国家积极支持企业和高校之间的人才流动,教育部也提出要优化教师在校兼职、离校创业、返校任职的规定,我国又一次出现“文人下海”的热潮。“文人下海”是我国在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特有的社会现象,许多曾经在高校任教或是在科研机构等任职的学者、教师进入企业,从事商业性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