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探究分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希望能激发高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通过分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提升高中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历史成绩。
关键词:分组合作学习;高中历史课堂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历来注重满堂灌或一言堂的方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被迫学生接受所学知识,同时,也忽视了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学生在思考方面缺乏主动性,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较低,显然有悖于高中历史新课标的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标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分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很好地体现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质精神,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因而,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有必要引入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这对于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有很大益处。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笔者认为至少做到如下方面:
1.优化分组,照顾各组成员的不同基础,在相互合作中共同提高自己
科学分组,应遵循“优势互补、双向選择”的原则,确保合作竞争的公平性和不同层次学生的互补性。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6至8个学生,并且都是由基础各不相同的学生组合而成,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担当该组的排头兵,在小组中起榜样的作用。同时,让敢于发言和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该组的小组长。至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让该生担任小组记录员的角色。这样的安排,即照顾到了基础薄弱的学生,也发挥了团队合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基础不同的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精心设计有梯度性的问题,通过导学案的形式体现出来
古人云:“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可见问题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当然,在问题的设计上切忌千篇一律。各小组内成员在历史学科水平程度不同层次的状况,设计有梯度层次的问题。让问题的设计即可满足优等生的“胃口”,也可提高基础薄弱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精心编制导学案呈现设计的问题。例如,在一轮复习时,笔者在教授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在导学案中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一:鸦片战争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及具体表现。
问题二: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失败原因及影响。
问题三:简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特点及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问题四:归纳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在上述四个问题中,基础一点的问题是问题一和问题二,这对基础欠缺的同学来说,不难回答。较难点的是问题四,开放性较强。因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上承“政治上西方列强的入侵”,下启“思想史上先进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挽救民族危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涉及到政治史和思想文化史,所以难度大。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一套难得的“大餐”,通过一题就可以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因势利导,是提高分组合作探究学习质量的重要前提
课堂上,教师要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比如及时了解各小组学习任务的分工是否合理、合作方式是否得当、各组成员是否真正在讨论当中,讨论是否有的放矢等等。这就要求任务分配下去后,各小组在合作探究中,教师必须深入各组,确保小组合作讨论活动顺利进行,达到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应在学生中多走动、多观察、多倾听,对有困难的小组或个人及时提供帮助,对有行为偏差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期许,从而激发学生的互动技能和社会技能,也激励其更为积极地讨论、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
其次: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可以让学生如何较快地将新信息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引导学生变化思考问题的角度,明确当前面临的讨论任务,启发学生全面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角色,除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外,还要引导学生尊重和关注他人。在分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对于某些问题的探究,无论是个人还是各组之间,都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相互间的和谐相处的能力。
4.必要的合理的小组评价和奖励机制是提高分组合作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
学习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必然离不开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并使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的重要环节。因此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可以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分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形式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一定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展现他们的课堂自信。更重要的是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长久下去。
在历史教学中,由于笔者采取了分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收效甚大。课堂上气氛十分浓厚,学生们争相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学生间的凝聚力大大加强,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更开心的是,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当然这种教学模式还在尝试当中,在实施的过程中也碰到了不少问题,许多环节还急需改进,因此需要不断探讨这种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参考文献:
[1]朱光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3]胡林海.《谈谈高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6.
关键词:分组合作学习;高中历史课堂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历来注重满堂灌或一言堂的方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被迫学生接受所学知识,同时,也忽视了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学生在思考方面缺乏主动性,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较低,显然有悖于高中历史新课标的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标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分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很好地体现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质精神,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因而,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有必要引入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这对于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有很大益处。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笔者认为至少做到如下方面:
1.优化分组,照顾各组成员的不同基础,在相互合作中共同提高自己
科学分组,应遵循“优势互补、双向選择”的原则,确保合作竞争的公平性和不同层次学生的互补性。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6至8个学生,并且都是由基础各不相同的学生组合而成,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担当该组的排头兵,在小组中起榜样的作用。同时,让敢于发言和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该组的小组长。至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让该生担任小组记录员的角色。这样的安排,即照顾到了基础薄弱的学生,也发挥了团队合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基础不同的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精心设计有梯度性的问题,通过导学案的形式体现出来
古人云:“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可见问题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当然,在问题的设计上切忌千篇一律。各小组内成员在历史学科水平程度不同层次的状况,设计有梯度层次的问题。让问题的设计即可满足优等生的“胃口”,也可提高基础薄弱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精心编制导学案呈现设计的问题。例如,在一轮复习时,笔者在教授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在导学案中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一:鸦片战争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及具体表现。
问题二: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失败原因及影响。
问题三:简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特点及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问题四:归纳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在上述四个问题中,基础一点的问题是问题一和问题二,这对基础欠缺的同学来说,不难回答。较难点的是问题四,开放性较强。因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上承“政治上西方列强的入侵”,下启“思想史上先进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挽救民族危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涉及到政治史和思想文化史,所以难度大。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一套难得的“大餐”,通过一题就可以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因势利导,是提高分组合作探究学习质量的重要前提
课堂上,教师要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比如及时了解各小组学习任务的分工是否合理、合作方式是否得当、各组成员是否真正在讨论当中,讨论是否有的放矢等等。这就要求任务分配下去后,各小组在合作探究中,教师必须深入各组,确保小组合作讨论活动顺利进行,达到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应在学生中多走动、多观察、多倾听,对有困难的小组或个人及时提供帮助,对有行为偏差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期许,从而激发学生的互动技能和社会技能,也激励其更为积极地讨论、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
其次: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可以让学生如何较快地将新信息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引导学生变化思考问题的角度,明确当前面临的讨论任务,启发学生全面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角色,除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外,还要引导学生尊重和关注他人。在分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对于某些问题的探究,无论是个人还是各组之间,都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相互间的和谐相处的能力。
4.必要的合理的小组评价和奖励机制是提高分组合作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
学习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必然离不开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并使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的重要环节。因此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可以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分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形式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一定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展现他们的课堂自信。更重要的是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长久下去。
在历史教学中,由于笔者采取了分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收效甚大。课堂上气氛十分浓厚,学生们争相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学生间的凝聚力大大加强,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更开心的是,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当然这种教学模式还在尝试当中,在实施的过程中也碰到了不少问题,许多环节还急需改进,因此需要不断探讨这种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参考文献:
[1]朱光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3]胡林海.《谈谈高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