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入园幼儿对幼儿园的环境、老师、同伴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从而产生消极情绪,表现出种种不适应的状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在入园时所表现出来的不适应状况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幼儿分离焦虑。本文着重从幼儿园小班老师的实际工作情况出发,阐述老师如何利用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帮助幼儿缓解入园分离焦虑,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关键词】新生入园 分离焦虑 缓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园环境可以分为涵括一切物质条件的物质环境和主要由人际关系与心理氛围构成的精神环境。
一、创设环境,营造“家”氛围缓解入园分离焦虑
1.创设“娃娃家”活动区,缓解幼儿分离焦虑情绪
对于新入园的幼儿来说,由于年龄小、情绪波动大、易受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对周围陌生的环境会有一种恐惧感,而具有“家庭微缩景观”之称的娃娃家,恰巧能够满足刚入园幼儿在心理上的安全的需要,帮助他们对新环境尽快建立熟悉感。
在娃娃家的区角里摆放一些小的沙发、椅子和床、柜等家庭设施,一些玩具的碗、调羹、锅子等家庭厨房用具;以及一些幼儿喜欢的玩具和小娃娃,给予幼儿家的感觉,让幼儿的消极情绪在“家”的环境氛围中得到缓解和放松,从而减轻孩子入园时的分离焦虑。如我班新入园幼儿熏熏,她在新入园的时候哭闹非常厉害,抱着爸爸妈妈不愿意让他们离开,我每天都从她爸爸妈妈的怀抱里接过熏熏,哄拍让其平稍微复情绪后,把她带到“娃娃家”活动区让熏熏当爸爸妈妈做过家家的游戏,老师当小客人在活动区陪她玩。熏熏在玩乐的过程中情绪逐渐缓和,在接下来的活动中都能开心地参加,焦虑情绪得到缓解。
2.发挥活动室作用,缓解分离焦虑情绪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主题教育活动是进行教学的主要形式,与主题活动相呼应的主题墙是作为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也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墙就像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无时不刻地发挥着它的教育作用。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虽然活动室里有丰富多彩的玩具材料,但是活动室的墙面布置有利于幼儿操作与学习,教育性也显著。如针对新入园的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老师在墙面环境布置中融入一些生活自理方面的内容,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又如小班幼儿刚入园时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不安,老师在开展主题《娃娃家》中主题墙饰就可以设计为《幸福的一家》,墙面上画一间大房子,将幼儿与家人的合影张贴在大房子里面,让有分离焦虑的幼儿能在大房子里找到心灵的慰藉,从心灵上缓解因与家人分离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二、营造环境氛围,缓解入园分离焦虑
幼儿园的心理环境主要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它虽然是无形的但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情感、交往行为和个性的发展,幼儿园应创设温馨、和谐的心理环境,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以及形成良好的一般日常规责与行为标准,即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精神环境。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平等、自由,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建的精神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地生活和学习。
1.建立师幼关系,缓解入园分离焦虑
安全感、信赖感尤其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更为重要,在陌生的环境里,幼儿最容易失去安全感,而让幼儿对老師产生依恋感,则是形成安全感,那么,如何让幼儿从父母的依恋转移到对老师的依恋,从而使幼儿更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呢?
首先,老师要始终在幼儿身旁细心照料,让幼儿感到时时刻刻有老师存在,这样他们会感到安全一些,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拍拍幼儿的小脑袋、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说几句悄悄话等,都让幼儿对老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
其次,要用最温柔、最亲切的语言劝导幼儿。孩子有哭闹行为,应和颜悦色地加以劝导,决不能用尖利的甚至恶狠狠的语言去恐吓孩子,如“再哭,把你送给公安局叔叔”;“再哭,把你一个人锁到一间屋子里去”等。这样做或许一时也能奏效,但会造成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老师抱有畏惧感和不信任感。
2.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对老师形成安全和信赖
幼儿进入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进入幼儿园时的情绪往往会延续一整天,对幼儿一天的活动都产生影响。大多数的小班幼儿是初次进入幼儿园,陌生的同伴和环境以及具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这样的改变带给幼儿不少压力,引起幼儿不安情绪。老师对于情绪较稳定的幼儿在他们踏入门口时老师应主动地迎接幼儿,并用母性的话语向幼儿问好,叫一叫幼儿的乳名或小名及爱称(如小宝宝),表示对幼儿的欢迎,抱一抱幼儿,亲一亲幼儿的脸颊,摸一摸幼儿的小手,让幼儿感到亲切和温暖。
对于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老师要主动把幼儿从家长的手中接过来,并要求家长尽快离开幼儿园,在家长离开后老师先让其宣泄不良的情绪,接着再哄拍让幼儿平复情绪,讲一些他感兴趣的、熟悉的、喜爱的事情,让幼儿把注意从父母离开的悲伤中转移出来,还可以告诉他幼儿园也有老师妈妈,让幼儿可以把对自己妈妈的情感移情到老师的身上,在老师的身上找到心灵的慰藉。
离园是幼儿一天中在幼儿园的最后活动环节。幼儿在幼儿园等待父母接领是幼儿最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的时候。幼儿经过一天在幼儿园生活,在离园活动时看着班里的幼儿一个接一个地被幼儿家长接走幼儿心中产生不安感,害怕家长不来接自己,从而引起幼儿回忆早上入园与父母的离别,引起焦虑情感。老师可以在这个时候安排幼儿开展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让幼儿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中愉快地度过等待的时间,让心中浮躁不安的情绪消失。
总而言之,幼儿园是幼儿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具有细致的观察能力,老师利用环境帮助幼儿缓解入园分离焦虑,能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愉快地参加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对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印发,2001.9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关键词】新生入园 分离焦虑 缓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园环境可以分为涵括一切物质条件的物质环境和主要由人际关系与心理氛围构成的精神环境。
一、创设环境,营造“家”氛围缓解入园分离焦虑
1.创设“娃娃家”活动区,缓解幼儿分离焦虑情绪
对于新入园的幼儿来说,由于年龄小、情绪波动大、易受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对周围陌生的环境会有一种恐惧感,而具有“家庭微缩景观”之称的娃娃家,恰巧能够满足刚入园幼儿在心理上的安全的需要,帮助他们对新环境尽快建立熟悉感。
在娃娃家的区角里摆放一些小的沙发、椅子和床、柜等家庭设施,一些玩具的碗、调羹、锅子等家庭厨房用具;以及一些幼儿喜欢的玩具和小娃娃,给予幼儿家的感觉,让幼儿的消极情绪在“家”的环境氛围中得到缓解和放松,从而减轻孩子入园时的分离焦虑。如我班新入园幼儿熏熏,她在新入园的时候哭闹非常厉害,抱着爸爸妈妈不愿意让他们离开,我每天都从她爸爸妈妈的怀抱里接过熏熏,哄拍让其平稍微复情绪后,把她带到“娃娃家”活动区让熏熏当爸爸妈妈做过家家的游戏,老师当小客人在活动区陪她玩。熏熏在玩乐的过程中情绪逐渐缓和,在接下来的活动中都能开心地参加,焦虑情绪得到缓解。
2.发挥活动室作用,缓解分离焦虑情绪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主题教育活动是进行教学的主要形式,与主题活动相呼应的主题墙是作为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也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墙就像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无时不刻地发挥着它的教育作用。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虽然活动室里有丰富多彩的玩具材料,但是活动室的墙面布置有利于幼儿操作与学习,教育性也显著。如针对新入园的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老师在墙面环境布置中融入一些生活自理方面的内容,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又如小班幼儿刚入园时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不安,老师在开展主题《娃娃家》中主题墙饰就可以设计为《幸福的一家》,墙面上画一间大房子,将幼儿与家人的合影张贴在大房子里面,让有分离焦虑的幼儿能在大房子里找到心灵的慰藉,从心灵上缓解因与家人分离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二、营造环境氛围,缓解入园分离焦虑
幼儿园的心理环境主要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它虽然是无形的但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情感、交往行为和个性的发展,幼儿园应创设温馨、和谐的心理环境,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以及形成良好的一般日常规责与行为标准,即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精神环境。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平等、自由,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建的精神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地生活和学习。
1.建立师幼关系,缓解入园分离焦虑
安全感、信赖感尤其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更为重要,在陌生的环境里,幼儿最容易失去安全感,而让幼儿对老師产生依恋感,则是形成安全感,那么,如何让幼儿从父母的依恋转移到对老师的依恋,从而使幼儿更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呢?
首先,老师要始终在幼儿身旁细心照料,让幼儿感到时时刻刻有老师存在,这样他们会感到安全一些,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拍拍幼儿的小脑袋、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说几句悄悄话等,都让幼儿对老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
其次,要用最温柔、最亲切的语言劝导幼儿。孩子有哭闹行为,应和颜悦色地加以劝导,决不能用尖利的甚至恶狠狠的语言去恐吓孩子,如“再哭,把你送给公安局叔叔”;“再哭,把你一个人锁到一间屋子里去”等。这样做或许一时也能奏效,但会造成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老师抱有畏惧感和不信任感。
2.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对老师形成安全和信赖
幼儿进入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进入幼儿园时的情绪往往会延续一整天,对幼儿一天的活动都产生影响。大多数的小班幼儿是初次进入幼儿园,陌生的同伴和环境以及具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这样的改变带给幼儿不少压力,引起幼儿不安情绪。老师对于情绪较稳定的幼儿在他们踏入门口时老师应主动地迎接幼儿,并用母性的话语向幼儿问好,叫一叫幼儿的乳名或小名及爱称(如小宝宝),表示对幼儿的欢迎,抱一抱幼儿,亲一亲幼儿的脸颊,摸一摸幼儿的小手,让幼儿感到亲切和温暖。
对于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老师要主动把幼儿从家长的手中接过来,并要求家长尽快离开幼儿园,在家长离开后老师先让其宣泄不良的情绪,接着再哄拍让幼儿平复情绪,讲一些他感兴趣的、熟悉的、喜爱的事情,让幼儿把注意从父母离开的悲伤中转移出来,还可以告诉他幼儿园也有老师妈妈,让幼儿可以把对自己妈妈的情感移情到老师的身上,在老师的身上找到心灵的慰藉。
离园是幼儿一天中在幼儿园的最后活动环节。幼儿在幼儿园等待父母接领是幼儿最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的时候。幼儿经过一天在幼儿园生活,在离园活动时看着班里的幼儿一个接一个地被幼儿家长接走幼儿心中产生不安感,害怕家长不来接自己,从而引起幼儿回忆早上入园与父母的离别,引起焦虑情感。老师可以在这个时候安排幼儿开展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让幼儿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中愉快地度过等待的时间,让心中浮躁不安的情绪消失。
总而言之,幼儿园是幼儿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具有细致的观察能力,老师利用环境帮助幼儿缓解入园分离焦虑,能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愉快地参加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对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印发,2001.9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