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 求美 求情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nin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语文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占据着主要地位,满堂灌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着,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尚难以落实。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沉闷状况呢?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眼光,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求真
  
  审美沟通的传统研究认为,鉴赏主体在沟通阶段,主要诉诸情感,而不动用理性。由此可见,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的讲解有时候是很理性的,但学生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挣脱理性的捆扎,而把主观情感移入或灌输到课文中去,同课文产生共鸣或者产生分歧。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真”才显得尤为重要。它能迅速调动学生的情绪,减少其移情或共鸣所投入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变理性化的传统教学为感性化的艺术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真”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体会作者(即创作主体)的真实动因;再现课文(即作品本体)的真实情景;抒发师生(即鉴赏主体)的真实感受。
  以《纪念刘和珍君》为例,学生之所以对此冷淡,关键在于学生缺乏进入课文作审美沟通前的准备,就难以“归真”。再上这篇课文的第四部分的时候,我给学生介绍了更多的历史背景,也介绍了当时更多的爱国青年的行为以及反动派的残忍、无人性、对爱国青年的肆意屠杀,以及鲁迅那种一语中的、把笔杆子当冲锋枪的写作风格。学生有了审美沟通前的充分准备,第二课时再听录音时,内心激动,溢于言表。读起课文来学生就好像是当时的鲁迅。
  此外,要让学生多作自由讨论,多写读后感,以求得多边共鸣。对课文的理解,应当允许保留分歧,因为“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二、求美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字。
  语文课堂教学的美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就课文本身而言,王维的《山居秋暝》、陶渊明的《饮酒》有表达不同心绪的情感美;曹禺的《雷雨》、鲁迅的《祝福》有忧愤深广的悲剧美;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杨朔的《荔枝蜜》有寓情于景的自然美;苏轼的《赤壁赋》、柳永的《雨霖铃》有千古传诵的语言美……把这些美开掘出来,本身就是一种美。
  罗丹说:“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要让学生去发现,但这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换句话说,教师的启发、展现、引导、促进本身也要求美。
  以《荷塘月色》为例:学生在学这篇散文的时候,首先能感受的是朱自清散文“顺口、顺耳、顺眼”的语言美,特别是叠词使用,妙不可言;如果加上老师清晰而有情感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让学生眼前呈现出作者笔下的荷塘,学生就还能感受到朱自清散文讲究“线条、色彩、质感”的绘画美,再通过启发能通过文中的层层设喻、多方陪衬、奇特联想、神妙比拟产生联想和想象美。如果知识贮备丰富一些,还可以挖掘文章中的理性美。但如果我们只是照字念经,学生永远体会不到什么是“袅娜”、什么是“羞涩”,美就无从说起,鉴赏美也就失去了“眼睛”。
  
  三、求情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它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也是美的生成图。但情感不是说来说来、说有就有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生理、心理机能都是属于自己的,既不能“玩假的”,也不能受到别人指挥。
  印象很深的是:我在上课文《我与地坛》的时候,先让学生找出文中的感人语句,读一读,并联系自我谈一谈体会。文章讲述的是母亲对残疾儿子那种深沉、伟大、无私的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愧疚心情。有一位学生讲述到自己和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讲述自己在外求学,耳边常响起母亲的叮咛,也常常因没有得到好成绩而懊恼愧疚,学生是哽咽着说完这一切的。讲完后,许多女生掉下了眼泪。同学们完全融入文章的情和生活的情中,当这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所有的問题都会迎刃而解。
  综上所述,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是深化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求真、求美、求情是其根本,也是其旺盛的生命力所在。
其他文献
学员管理是院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完善的制度措施、科学的管理方法,对稳定学员思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院校管理水平、保障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政治思想工作——重视阶段性    阶段性管理是根据管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采取随机反馈调节,使管理富于弹性和科学性。学员中这种思想上的随机性,总体来说是遵循一般规律的,从入学到毕业,一般经历四个阶段:  1、入学阶段:这是
期刊
人们都说“好戏压场”。那么,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使课堂的结束语成为一场压场的好戏呢?这样可以让学生回味无穷,获得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基于这种思考,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我设计了几种结课语的表达方式,力求达到这种“余音绕梁”的课堂效果。    一、激情赞颂,掀起心海波澜    “激情赞颂”,就是说在结束语文篇章教学时以充满激情的话语对文章的艺术水平或作者的人格魅力等进行赞颂,激起学生情感上
期刊
新一轮课改的春风吹拂着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带给我们深深的思索……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自己活动为主,鼓励他们敢想善想、敢说善说,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创造。我认为搞好课前演讲就是走好课堂教学的第一步,这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个亮点。  我尝试课前演讲,从2000年初开始,到如今已有5年时间了,5年来从未间断过,也一直深受师生好评。我把一堂课的前5分钟(45分钟的前5分钟)安排为课前演讲,这
期刊
【摘要】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解决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关键字】大学新生 交际能力 角色转换 规划 就业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大学生的经济贫困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大学生的精神贫困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社会各界普遍认为
期刊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在目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
期刊
做好对后进生的管与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然遇到的课题,那么,对后进生应如何管理和教育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要掌握后进生的思想特点    这是教育者对后进生实施管理和教育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所谓的管与教就是一句空话。从思想行为的表现爱说,后进生主要特点有:1、有严重的自悲感;2、有很强的逆反心理;3、自由散漫;4、有反复性……教育者应该根据这些特点去制定工作计划和措施,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期刊
由初三各班中不想学习的,基础比较差的,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重新组合成一个特殊的班级。假如你是这个班级的任课老师,你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感受是怎樣的呢?我的感觉就像是在戴着镣铐跳舞。  这个班级学生上课时的表现是这样的:上课铃响了,老师已站在讲台上,学生陆续走进教室,教室里仍然是乱哄哄的:有的学生东倒西歪,有的大声喧哗,有的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下,表现最好的是趴在桌上。老师在讲台上大声地喊:“安静!安静!
期刊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感将语文课上出“味道”对提高学生学习情趣、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界有这么一句俚语:“语文姓语,小语姓小。”意思是语文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而小学语文重点则是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更多地采用易于接受、便于记忆和理解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力求教学语言风趣活
期刊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注重课堂导入,唤起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导语是一节课的开头语,它能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如果
期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次最深刻、最动筋骨的教育改革。作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相对内地还不均衡,如何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真正有效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呢?一段时间以来,民族教育界许多仁人志士为之奔波不已、呕心沥血,积极探索,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在其理论的构建与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仍需要我们在探索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循序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使其促进民族教育健康发展。  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