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活动贯穿于整个数学的教学过程,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事实和规律,不仅可以说明概念与思想,阐述道理与方法,还可以对学生的操作练习进行有效的指导。传统的黑板和纸笔提供的教学环境,学生只能凭空想一想,如果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不仅便于演示和操作,更有利于改善学生的认知环境,把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立体图形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了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概念和数学知识,还可以解决学生从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过渡的难题,因为它确实能把一个“活”的立体图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案例描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受第一课时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的影响,很多学生不敢直接说是个长方形,教学中可以借助实物进行剪、拼的操作,但研究展开图与原图之间各部分关系的时候,就不太方便了。
学生拿着自己剪下的一个侧面,反复地在圆柱上进行还原,并解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已经能够理解,但有的学生还眉头紧锁。这时出示一个进行3D操作演示,学生们都发出来“哦”的赞同声。
借助于动画演示侧面展开图,并配用不同的颜色,生动、形象、直观地用鼠标拖动图形改变图形的形状,更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原图形与其侧面展开图关系的理解,能够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合作性增强,为教学的创造和发现学习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高效率理解知识提供了可能。这种交互形式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并能够更好地解决与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水平。
案例描述:圆柱的体积
当提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的猜想后,需要进行验证,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这往往取决于教师带了什么样的学具,学具的不易操作性也把学生的思维给固定死了。
师:接下来我们如何验证这个体积计算公式?
学生用学具操作演示,并明确地表示:圆柱被转化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生2:近似长方体,又不是长方体。
生1:那你再把平均分的份数多分一点。
生2:那也不是长方体啊。
生1:你自己闭起眼睛想想。
生2:没法想象,太抽象。
师:我来帮你们完成下面的操作。
这是用3D软件来演示各种不同的分法。
学生看完上面的兩个动画演示之后,都更加确定“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是完全正确的。利用这样的动画演示,更有利于学生深刻体会把圆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的过程,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通过以上的两则案例,有以下几点思考。
1.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力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案例一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侧面展开图,并用鼠标拖动图形以改变图形的形状,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原图形与其侧面展开图关系的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进而努力去获取新知。
2.运用多媒体渗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多媒体的教学工具,可以实现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所教学科的意义、所教知识的内涵,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合理巧妙的3D演示可以使学生充分而且深入地学习和掌握所需的数学知识和培养所需的数学能力,摆脱枯燥的计算和推理说明,学习数学不再成为一种负担,教学过程也更加的轻松了,从而真正实现“主动学习”,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能够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享受数学,能真正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工作“轻负”但却“高质”。
3.运用多媒体呈现动态过程,促进学生知识建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3D动画在揭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有着强大的优势。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3D动画的演示,让它为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服务,尤其是在图形与几何方面的知识、概念、公式等,它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积极地探索未知数学问题,将抽象问题进行具体化有效处理,有效地将平面问题转化为空间问题,最大限度地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由于多媒体教学集声、光、色于一体,生动形象,易于激活形象思维,而被称作“创造司令”的右脑,主管形象思维,可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教势,这样不仅能让立体图形“活”起来,而且有利于开发右脑功能,促进学习创新,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魅力。
编辑 李博宁
案例描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受第一课时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的影响,很多学生不敢直接说是个长方形,教学中可以借助实物进行剪、拼的操作,但研究展开图与原图之间各部分关系的时候,就不太方便了。
学生拿着自己剪下的一个侧面,反复地在圆柱上进行还原,并解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已经能够理解,但有的学生还眉头紧锁。这时出示一个进行3D操作演示,学生们都发出来“哦”的赞同声。
借助于动画演示侧面展开图,并配用不同的颜色,生动、形象、直观地用鼠标拖动图形改变图形的形状,更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原图形与其侧面展开图关系的理解,能够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合作性增强,为教学的创造和发现学习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高效率理解知识提供了可能。这种交互形式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并能够更好地解决与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水平。
案例描述:圆柱的体积
当提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的猜想后,需要进行验证,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这往往取决于教师带了什么样的学具,学具的不易操作性也把学生的思维给固定死了。
师:接下来我们如何验证这个体积计算公式?
学生用学具操作演示,并明确地表示:圆柱被转化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生2:近似长方体,又不是长方体。
生1:那你再把平均分的份数多分一点。
生2:那也不是长方体啊。
生1:你自己闭起眼睛想想。
生2:没法想象,太抽象。
师:我来帮你们完成下面的操作。
这是用3D软件来演示各种不同的分法。
学生看完上面的兩个动画演示之后,都更加确定“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是完全正确的。利用这样的动画演示,更有利于学生深刻体会把圆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的过程,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通过以上的两则案例,有以下几点思考。
1.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力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案例一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侧面展开图,并用鼠标拖动图形以改变图形的形状,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原图形与其侧面展开图关系的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进而努力去获取新知。
2.运用多媒体渗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多媒体的教学工具,可以实现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所教学科的意义、所教知识的内涵,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合理巧妙的3D演示可以使学生充分而且深入地学习和掌握所需的数学知识和培养所需的数学能力,摆脱枯燥的计算和推理说明,学习数学不再成为一种负担,教学过程也更加的轻松了,从而真正实现“主动学习”,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能够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享受数学,能真正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工作“轻负”但却“高质”。
3.运用多媒体呈现动态过程,促进学生知识建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3D动画在揭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有着强大的优势。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3D动画的演示,让它为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服务,尤其是在图形与几何方面的知识、概念、公式等,它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积极地探索未知数学问题,将抽象问题进行具体化有效处理,有效地将平面问题转化为空间问题,最大限度地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由于多媒体教学集声、光、色于一体,生动形象,易于激活形象思维,而被称作“创造司令”的右脑,主管形象思维,可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教势,这样不仅能让立体图形“活”起来,而且有利于开发右脑功能,促进学习创新,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魅力。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