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年调研实践证明,社会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礼仪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职业礼仪素养的价值日益彰显,礼仪教育与求职成功的关联性愈来愈大。为此,如何充分运用礼仪教育实践平台,将礼仪教育与培养切实融入就业指导工作中去,强化礼仪教育功能,使学生达到胜任用人单位某一职业专门工作应具备的内在的、稳定的品质要求,为切实提升高职生就业竟争力就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关键词:高职生 就业 礼仪教育 实践平台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a)-0157-02
国家教育和发展规划要求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1]高职院校的职业特点及培养目标,势必要求高职院校的礼仪专业课具有对应的职业教育属性和就业导向功能。当前,高职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各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毕业生,但是社会的用人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并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十分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沟通能力等礼仪素养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笔者多年调研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应聘问题,发现礼仪教育作为个人价值实现、事业成功的“软保障”,强化礼仪教育功能,实施多种有效礼仪教育手段方法,对毕业生求职面试有着显著的作用,为学生职业道路开辟良好的开端。
1 当前就业形势与高职学生礼仪素质状况分析
1.1 就业形势调查分析
许多高职院校向社会用人单位进行访问调查,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礼仪的要求也在逐年提升,调查访问结果显示:如果把专业能力比作“硬实力”,那么礼仪修养就是“软实力”,决定着自己的前途命运。目前,计算机、外语水平、专业技能等“硬实力”指标逐渐退居二线,而人际沟通能力、礼仪修养、敬业精神等“软实力”指标已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
在访问中,所有的人力资源主管均提到了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其中铁路、地铁、移动通讯等行业以及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表示倾向于形象佳的求职者,对于不着正装出席面试的求职者,将一票否定。所有的人力资源主管认为求职者的礼仪是对其个人修养的最直接反应,而面试中的沟通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在近年的招聘中,作为业务能力的重要参考标志来进行考量。
1.2 高职学生礼仪素质状况分析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主要是90后,其成长背景与前几代人明显不同,其自身又是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而成长,国际上的前沿信息、文化动态他们都可以很快获取,但是学生的自尊心强、责任心与自信心不足,礼仪素养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2.1 责任意识弱化、权利与义务概念模糊
90后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很多学生的多动性、自主性、独立性和特有的青春期特征造就了办事不计后果,在社会交往中不懂得尊重和体谅别人,付出少,要求多,缺乏责任感,权利与义务概念模糊。
1.2.2 自信心不足,沟通能力普遍较差
部分高职学生对走向社会的人际关系和复杂的社会关系感到畏惧。不知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知如何对自我进行形象设计,[2]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不强,在走向应聘现场时,往往自信心不足、怯场、紧张、不知所措。
1.2.3 对礼仪知识了解少,停留在表面和形式化
有些学生对礼仪的了解的还很肤浅,有的把礼仪教育等同于单纯的形体姿态展示和仪容仪表的修饰,有的学生还认为礼仪都是一些小事情,不屑一顾。因为平时对自己的礼仪要求不严格,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面试过程中运用礼仪时,让人感觉拘束、做作。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礼仪素质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形象,不符合企业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因此,为了提高高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礼仪教育。
2 强化礼仪教育实践途径
高职教育的一切工作都应为了学生更好地就业而展开,就业教育应贯穿于高职教育全部过程和全部课程教学之中。[3]礼仪教育也不应例外,应结合学生专业岗位要求,构建特色鲜明的礼仪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方法,使学生成为有技能专长、特色突出、礼仪形象良好的优秀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第一,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教育体系。
高职礼仪教育归属于高职课程体系,其角色、内容定位都应符合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性特征。因此,高校礼仪课程的设置应该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特点,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从事的职业岗位需求进行差别设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专业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教学安排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只有通过差异化的课程安排才能尽可能地做到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笔者所在学院,学生专业有四十多种,由于不同专业背景和不同岗位需求,其知识面和技能专长也不一样。如:理工科类专业,侧重于公关礼仪及实践训练;经贸文科类专业,侧重于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礼仪及训练实践;交通运输类专业,侧重于铁路、地铁服务工作过程的服务技能与服务礼仪及其演礼训练。
第二,确立“四重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
高校礼仪课程教学模式应以高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和专业特点出发,紧密围绕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的“四重结合”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注重礼仪教育的内化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礼仪素养。
第三,实施生动活泼的课程教学方法。
2.1 实施情景模拟教学
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要求,设定模拟某种特定职业环境,让学生在實际环境或场景中扮演相应的角色使学生身临其境。如在交通运输类专业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意识”教学中,情景模拟教学就大派用场,教师设计好“五声、五主动、四心、四要”优质服务教学情景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投入到情景表演活动中,一边演礼,一边活学活用。这种教学方法趣味性、可视性、参与性强,可促进每位学生积极溶入角色情景中,增强学生自信心与沟通表达能力的培养。 2.2 实施技能训练教学
开展礼仪技能训练,是加强礼仪应用能力的关键,是职业素养行为养成的重要手段。礼仪应用能力的提高不能只靠学习理论知识,职业素养行为养成不能空讲道理,更多的是学生参与训练操作。技能训练教学过程,运用“项目任务→团队训练→汇报表演”的训练程序。即课前学生接受任务自导自编礼仪情景小品,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自我演练,最后汇报表演。训练中,充分调动学生间的互动学习,充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对学生表现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了做中学礼仪,学中实践礼仪的机会,同时使学生在训练中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2.3 实施社会实践教学
高职礼仪教育必须狠抓社会实践教学,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真正感受和领会。首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即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顶岗实习及公益活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认识社会现实,做到知行合一。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的职场氛围中感受职业氛围,感受职业精神,以此强化所学知识,培养职业意识与职业操守。其次,充分利用校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践行应用礼仪。以学校每年都举行“礼仪形象大赛、服务技能大赛、汽车营销大赛”等活动作为实践机会,把礼仪实践环节搬到大赛现场,把职业素养养成落实到比赛中。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对规范学生行为,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形象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将礼仪教育知行统一、理实一体,学以致用。再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考察,进行就业市场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体验社会需求,深入了解自己,鼓励学生注重职业能力培养与内在的品质修炼,即使“没有优越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一样能够学有所获、在就业时有备无患。
2.4 实施面试考核手段
高职礼仪课程考试采取模拟求职现场方式,进行面试考核更为科学、更为合理,不仅能检验学生的礼仪素质与学习效果,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一种教育训练方式。考核内容包括职业礼仪知识和求职应聘面试两部分内容,面试题的来源可采用任课教师制定和向学生广泛征集相结合。面试考试从学生仪表仪容、神态举止、礼貌礼节、重点条理性、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六个方面操作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心理素质及职商训练帮助很大,学生积极性非常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心理素质,为学生走向社会工作,增强自信心打下基础。
礼仪教育事关整个高职教育的成败,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利用礼仪教育实践性教学平台,通过各种有效教育途径,强化高职学生职业礼仪教育与实践训练,强化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使学生达到胜任用人单位某一职业专门工作应具备的内在的、稳定的品质要求,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Z].2010(7).
[2] 许曼琳,杨金廣.大学生求职应聘的基本礼仪[J].文教资料,2010(6).
[3] 刘晓平.浅论高职礼仪教育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0(20).
关键词:高职生 就业 礼仪教育 实践平台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a)-0157-02
国家教育和发展规划要求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1]高职院校的职业特点及培养目标,势必要求高职院校的礼仪专业课具有对应的职业教育属性和就业导向功能。当前,高职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各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毕业生,但是社会的用人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并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十分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沟通能力等礼仪素养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笔者多年调研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应聘问题,发现礼仪教育作为个人价值实现、事业成功的“软保障”,强化礼仪教育功能,实施多种有效礼仪教育手段方法,对毕业生求职面试有着显著的作用,为学生职业道路开辟良好的开端。
1 当前就业形势与高职学生礼仪素质状况分析
1.1 就业形势调查分析
许多高职院校向社会用人单位进行访问调查,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礼仪的要求也在逐年提升,调查访问结果显示:如果把专业能力比作“硬实力”,那么礼仪修养就是“软实力”,决定着自己的前途命运。目前,计算机、外语水平、专业技能等“硬实力”指标逐渐退居二线,而人际沟通能力、礼仪修养、敬业精神等“软实力”指标已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
在访问中,所有的人力资源主管均提到了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其中铁路、地铁、移动通讯等行业以及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表示倾向于形象佳的求职者,对于不着正装出席面试的求职者,将一票否定。所有的人力资源主管认为求职者的礼仪是对其个人修养的最直接反应,而面试中的沟通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在近年的招聘中,作为业务能力的重要参考标志来进行考量。
1.2 高职学生礼仪素质状况分析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主要是90后,其成长背景与前几代人明显不同,其自身又是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而成长,国际上的前沿信息、文化动态他们都可以很快获取,但是学生的自尊心强、责任心与自信心不足,礼仪素养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2.1 责任意识弱化、权利与义务概念模糊
90后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很多学生的多动性、自主性、独立性和特有的青春期特征造就了办事不计后果,在社会交往中不懂得尊重和体谅别人,付出少,要求多,缺乏责任感,权利与义务概念模糊。
1.2.2 自信心不足,沟通能力普遍较差
部分高职学生对走向社会的人际关系和复杂的社会关系感到畏惧。不知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知如何对自我进行形象设计,[2]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不强,在走向应聘现场时,往往自信心不足、怯场、紧张、不知所措。
1.2.3 对礼仪知识了解少,停留在表面和形式化
有些学生对礼仪的了解的还很肤浅,有的把礼仪教育等同于单纯的形体姿态展示和仪容仪表的修饰,有的学生还认为礼仪都是一些小事情,不屑一顾。因为平时对自己的礼仪要求不严格,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面试过程中运用礼仪时,让人感觉拘束、做作。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礼仪素质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形象,不符合企业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因此,为了提高高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礼仪教育。
2 强化礼仪教育实践途径
高职教育的一切工作都应为了学生更好地就业而展开,就业教育应贯穿于高职教育全部过程和全部课程教学之中。[3]礼仪教育也不应例外,应结合学生专业岗位要求,构建特色鲜明的礼仪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方法,使学生成为有技能专长、特色突出、礼仪形象良好的优秀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第一,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教育体系。
高职礼仪教育归属于高职课程体系,其角色、内容定位都应符合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性特征。因此,高校礼仪课程的设置应该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特点,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从事的职业岗位需求进行差别设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专业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教学安排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只有通过差异化的课程安排才能尽可能地做到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笔者所在学院,学生专业有四十多种,由于不同专业背景和不同岗位需求,其知识面和技能专长也不一样。如:理工科类专业,侧重于公关礼仪及实践训练;经贸文科类专业,侧重于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礼仪及训练实践;交通运输类专业,侧重于铁路、地铁服务工作过程的服务技能与服务礼仪及其演礼训练。
第二,确立“四重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
高校礼仪课程教学模式应以高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和专业特点出发,紧密围绕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的“四重结合”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注重礼仪教育的内化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礼仪素养。
第三,实施生动活泼的课程教学方法。
2.1 实施情景模拟教学
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要求,设定模拟某种特定职业环境,让学生在實际环境或场景中扮演相应的角色使学生身临其境。如在交通运输类专业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意识”教学中,情景模拟教学就大派用场,教师设计好“五声、五主动、四心、四要”优质服务教学情景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投入到情景表演活动中,一边演礼,一边活学活用。这种教学方法趣味性、可视性、参与性强,可促进每位学生积极溶入角色情景中,增强学生自信心与沟通表达能力的培养。 2.2 实施技能训练教学
开展礼仪技能训练,是加强礼仪应用能力的关键,是职业素养行为养成的重要手段。礼仪应用能力的提高不能只靠学习理论知识,职业素养行为养成不能空讲道理,更多的是学生参与训练操作。技能训练教学过程,运用“项目任务→团队训练→汇报表演”的训练程序。即课前学生接受任务自导自编礼仪情景小品,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自我演练,最后汇报表演。训练中,充分调动学生间的互动学习,充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对学生表现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了做中学礼仪,学中实践礼仪的机会,同时使学生在训练中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2.3 实施社会实践教学
高职礼仪教育必须狠抓社会实践教学,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真正感受和领会。首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即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顶岗实习及公益活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认识社会现实,做到知行合一。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的职场氛围中感受职业氛围,感受职业精神,以此强化所学知识,培养职业意识与职业操守。其次,充分利用校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践行应用礼仪。以学校每年都举行“礼仪形象大赛、服务技能大赛、汽车营销大赛”等活动作为实践机会,把礼仪实践环节搬到大赛现场,把职业素养养成落实到比赛中。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对规范学生行为,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形象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将礼仪教育知行统一、理实一体,学以致用。再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考察,进行就业市场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体验社会需求,深入了解自己,鼓励学生注重职业能力培养与内在的品质修炼,即使“没有优越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一样能够学有所获、在就业时有备无患。
2.4 实施面试考核手段
高职礼仪课程考试采取模拟求职现场方式,进行面试考核更为科学、更为合理,不仅能检验学生的礼仪素质与学习效果,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一种教育训练方式。考核内容包括职业礼仪知识和求职应聘面试两部分内容,面试题的来源可采用任课教师制定和向学生广泛征集相结合。面试考试从学生仪表仪容、神态举止、礼貌礼节、重点条理性、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六个方面操作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心理素质及职商训练帮助很大,学生积极性非常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心理素质,为学生走向社会工作,增强自信心打下基础。
礼仪教育事关整个高职教育的成败,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利用礼仪教育实践性教学平台,通过各种有效教育途径,强化高职学生职业礼仪教育与实践训练,强化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使学生达到胜任用人单位某一职业专门工作应具备的内在的、稳定的品质要求,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Z].2010(7).
[2] 许曼琳,杨金廣.大学生求职应聘的基本礼仪[J].文教资料,2010(6).
[3] 刘晓平.浅论高职礼仪教育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