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技能型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教育恰好填补了技能型创新人才的需求量,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关键。文章主要阐述了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创新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变革,由培养知识型管理人才转向技能型创新人才,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的人才具有更强的技术操作能力,能更快地满足当代企业对就业人才的需求。相应地,教学内容由“以课本内容为主,强调学科性与专业性”转变为“强调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相一致,实践重于书本知识”。以上转变体现了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我国企业输送了技能型人才,促进了我国各大企业的发展。要实现以上转变,高职院校必须与企业相互合作,在教学上加强工学结合,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以便学生能在工作中运用技能,寻找工作经验,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
1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现状
1.1 传统社会观念阻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在我国的传统社会观念中,学历是衡量学生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更多家长会注重学生的学历,追求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取得更高的成就。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略差,是很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的选择,这就造成家长对高职院校的误解。很多家长都认为高职教育是较低层次的教育,在社会分工中,我国的分配机制不健全,对技工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使技工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这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发展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要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真正得到发展,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社会观念,用实力来证明高职教育的美好未来。
1.2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创新模式欠佳
目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创新模式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严重影响,仍以课本理论知识为主,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习惯于沿用传统的课程安排;在教学课程的设置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高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的发展;而在实践方面,把课本知识放在首要位置,很少教会学生课本以外的东西,也很少引导学生如何从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经验。因此,当前高职教育是以课本为核心的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强调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吸收和运用,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且使学生对专业课程失去了兴趣,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这种以理论知识为学习目标的传统教学理念会严重阻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发展。
1.3 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制约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发展
高职院校数量越来越多,有的高职院校办学历史很短,没有丰富的经验,对培养技能型人才缺乏必要的条件。在师资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都不够雄厚,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不利的影响;在实习基地方面,很多学校未能及时更新实习基地,所以学生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太乐观,顶岗实习流于形式;在课程设置方面,很多院校都随波逐流,盲目跟从其他院校设置课程,这使学生的专业学习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技能型人才是最终目标,所以有关教学设施的投入相对高,而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不够,就难以保证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从而制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发展。
2 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途径
2.1 明确培养目标,培养技能型人才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要结合市场需求,对当前的就业市场有个准确的了解,并能把校内设置的专业定位得更加准确,结合校内的教学实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把高职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实用技能型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较,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但是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实用性较强的技术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更新,技能型人才需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在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能有效解决问题并能通过创新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时候,要不断更新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先进、优越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更快地接触到最新的市场资源,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2 加强政府统筹,建立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模式
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体系是在政府的统筹主导下,由高等职业院校和社会企业共同承担对学生的培训任务,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划,并有社会企业对学生的部分培训承担一定的费用。要实现这个教育新体系的构建,首先政府要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和宣传,引领其他企业积极加入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计划中来。其次,高职院校要把优秀的企业请进学校来,请求他们为校内的学生做有效的实践指导。例如,学校可邀请企业的领导或者专家定期到校内做演讲或讲课,也可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内进行实习。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使学生能够更真实地了解企业的运转,学校不妨与企业联手举办有关竞赛活动,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竞争力,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要实现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新体系的构建,学校一方面要注意教材的研究与选用,即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职业发展的教材,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有效的知识;另一方面,学校要协调好工、学的分配时间,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吸收到知识、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知识。因此,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新体系是一种适合当前高职教育的新体系,值得各大高职院校去探索、尝试、创新、实践。
2.3 加强校风建设,优化高职教育
高职院校应重视校风建设,树立良好的院校形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院校要打造一项属于自己的、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在课堂上要有良好的课堂纪律,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讨论、勇于创新,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平时的课外生活中,要营造一种文明的氛围,例如在图书馆中有一种浓郁的书香气息,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一种和谐、文明、友好的交际氛围。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受到文化气息的熏陶,慢慢形成一种良好的潜质,在学习中愉快健康地成长。另外,还要积极创办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校园内迅速得到成长,逐渐成为具有真才实学的技能型人才。
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创新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要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实际的教学环节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以便学生能在校内真正学到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并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宗,陈磊.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03).
[2]赵希田,常永青.基于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职教论坛,2009(10).
[3]汪龙生,张娜艳.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4(03).
[4]常立学.树立新的办学理念 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4(01).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创新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变革,由培养知识型管理人才转向技能型创新人才,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的人才具有更强的技术操作能力,能更快地满足当代企业对就业人才的需求。相应地,教学内容由“以课本内容为主,强调学科性与专业性”转变为“强调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相一致,实践重于书本知识”。以上转变体现了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我国企业输送了技能型人才,促进了我国各大企业的发展。要实现以上转变,高职院校必须与企业相互合作,在教学上加强工学结合,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以便学生能在工作中运用技能,寻找工作经验,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
1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现状
1.1 传统社会观念阻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在我国的传统社会观念中,学历是衡量学生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更多家长会注重学生的学历,追求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取得更高的成就。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略差,是很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的选择,这就造成家长对高职院校的误解。很多家长都认为高职教育是较低层次的教育,在社会分工中,我国的分配机制不健全,对技工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使技工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这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发展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要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真正得到发展,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社会观念,用实力来证明高职教育的美好未来。
1.2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创新模式欠佳
目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创新模式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严重影响,仍以课本理论知识为主,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习惯于沿用传统的课程安排;在教学课程的设置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高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的发展;而在实践方面,把课本知识放在首要位置,很少教会学生课本以外的东西,也很少引导学生如何从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经验。因此,当前高职教育是以课本为核心的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强调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吸收和运用,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且使学生对专业课程失去了兴趣,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这种以理论知识为学习目标的传统教学理念会严重阻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发展。
1.3 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制约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发展
高职院校数量越来越多,有的高职院校办学历史很短,没有丰富的经验,对培养技能型人才缺乏必要的条件。在师资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都不够雄厚,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不利的影响;在实习基地方面,很多学校未能及时更新实习基地,所以学生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太乐观,顶岗实习流于形式;在课程设置方面,很多院校都随波逐流,盲目跟从其他院校设置课程,这使学生的专业学习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技能型人才是最终目标,所以有关教学设施的投入相对高,而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不够,就难以保证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从而制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发展。
2 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途径
2.1 明确培养目标,培养技能型人才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要结合市场需求,对当前的就业市场有个准确的了解,并能把校内设置的专业定位得更加准确,结合校内的教学实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把高职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实用技能型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较,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但是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实用性较强的技术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更新,技能型人才需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在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能有效解决问题并能通过创新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时候,要不断更新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先进、优越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更快地接触到最新的市场资源,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2 加强政府统筹,建立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模式
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体系是在政府的统筹主导下,由高等职业院校和社会企业共同承担对学生的培训任务,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划,并有社会企业对学生的部分培训承担一定的费用。要实现这个教育新体系的构建,首先政府要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和宣传,引领其他企业积极加入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计划中来。其次,高职院校要把优秀的企业请进学校来,请求他们为校内的学生做有效的实践指导。例如,学校可邀请企业的领导或者专家定期到校内做演讲或讲课,也可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内进行实习。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使学生能够更真实地了解企业的运转,学校不妨与企业联手举办有关竞赛活动,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竞争力,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要实现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新体系的构建,学校一方面要注意教材的研究与选用,即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职业发展的教材,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有效的知识;另一方面,学校要协调好工、学的分配时间,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吸收到知识、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知识。因此,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新体系是一种适合当前高职教育的新体系,值得各大高职院校去探索、尝试、创新、实践。
2.3 加强校风建设,优化高职教育
高职院校应重视校风建设,树立良好的院校形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院校要打造一项属于自己的、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在课堂上要有良好的课堂纪律,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讨论、勇于创新,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平时的课外生活中,要营造一种文明的氛围,例如在图书馆中有一种浓郁的书香气息,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一种和谐、文明、友好的交际氛围。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受到文化气息的熏陶,慢慢形成一种良好的潜质,在学习中愉快健康地成长。另外,还要积极创办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校园内迅速得到成长,逐渐成为具有真才实学的技能型人才。
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创新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要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实际的教学环节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以便学生能在校内真正学到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并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宗,陈磊.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03).
[2]赵希田,常永青.基于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职教论坛,2009(10).
[3]汪龙生,张娜艳.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4(03).
[4]常立学.树立新的办学理念 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