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号】G633.3
( 2011年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阅读是这样说的: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維、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受到启迪。学生从读中品,从读中悟,有所思,有所感,再通过写作释放出来,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它们密切联系,不可机械分开。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如此重要,在我们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这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一学期就能解决的问题,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我们从每一节课抓起。那么如何在平时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结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画风》这节课来谈谈我的对《新课标》阅读教学的理解。
一、妙用导入语,让学生主动阅读
人们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课的开头是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投石激浪”瞬间抓住学生的兴趣才能激起他们求知欲,让他们觉得语文课堂是五彩缤纷的,从而让学生主动阅读课文。因此导入语起到领航的作用,导入语主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文体来设计。它可以是一段生动有趣的语言,可以是一幅风景秀丽的画面,可以是一段美妙悠扬的音乐,可以是一个有趣的谜语,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活动。根据《画风》这一课,我设计了如下的导入语: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什么样的风?
生1:台风、龙卷风
生2:微风、海风……
师:风看不见,摸不着,那它能画出来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请小朋友们一起读一遍。
正是这句“风能画出来吗?”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从而产生对这篇课文有读的欲望。适当得体的导入语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集中学生的精力,激发学生的主动阅读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
二、相机运用鼓励性语言,激起阅读兴趣
国外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要使人们相信你,首先必须让他们喜欢你。”同样我们也要先尊重学生的感情,他们才能喜欢我们,反之,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恐慌心理,上课不敢大胆读、不好意思有感情读。那就需要教师多鼓励孩子们,比如,教师应用亲切的语言告诉学生“你们是一群会唱歌的小黄鹂,用你清脆的嗓音把课文读一读好吗?”。你的声音真洪亮啊!”尤其后进生更要给予热情的语气:“你读的真流利!”使学生倍感亲切,学生也就乐于接受知识。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做可如下尝试:师: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借助拼音姐姐的帮忙把课文读一遍?谁愿意把展示一下自己美丽的歌喉?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就是反复地表扬学生,给他们信心,让他们知道在老师心中你永远都是最棒的。让他们勇于表现自己,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他们的兴趣始终处在最高点。
三、抓住重点,提高阅读能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杜威曾说:“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船,学生们用力地用桨把船划向前。”教师来穿针引线,接下来如何绣出美丽的图案就要看学生了。新课程标准要求:不能通篇指导朗读,要抓住重点的字、词、句,让学生品读全文。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在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在这节课上我尝试如下: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他们三个小朋友怎样画风的?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有风?你能通过你的读给我们带来风吗?
通过引导学生很快完成了任务,并且知道重读:”飘、弯、斜、转动"表现出风。
四、提供拓展平台,增加课外阅读量
《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中提倡: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同时这也是在考查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量大的学生联想的内容就会很多,空间拓展的会很大。同时学生为了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华,也会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这也是给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给学生带来的成就感,从而也能使我们忧心的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想象新颖。在《画风》这节课上,我尝试了让学生根据课文写诗: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的飘起来了,哦,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 ),哦,风藏在( )里。
风来了,风把( ),哦,风藏在( )里。
风来了,风把( ),哦,风藏在( )里。
风来了, 风把( ),哦,风藏在( ) 里。
学生不仅按照课文填空,还增添了许多自己的想象,比如有的学生写到:风来了,风把窗帘吹的飘起来了,哦,风藏在飘动的窗帘里。风来了,风把风筝吹高了,哦,风藏在风筝的尾巴上。
通过这个小诗不仅让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通过学生的加工、想象写出有关的诗句,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五、匹配音乐,增添阅读魅力
有位理论家曾这样说:“音乐是不需要中介的语言,它往往通过直感式的体验、让听者从音响感知中产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起人们的类似联想。”艺术是融会贯通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拒绝音乐。学生也是一样,他们热爱美好的事物,所以课堂上我们可以把阅读与音乐结合,让学生体会意境美。给课文匹配一首优美的歌曲,这样能给阅读平添无穷魅力,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的乐趣,使语文阅读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因此,在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选了一首轻音乐让学生把刚才写的小诗配乐朗读,学生积极性很高,一个个都变成了深情的小诗人。音乐就是调味剂,使阅读更加有滋有味,让人回味无穷,兴趣倍增。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阅读动力,,在小学教学中我们应认真阅读新《课标》读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尝试,切实钻研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新理论、新知识,努力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2011年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阅读是这样说的: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維、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受到启迪。学生从读中品,从读中悟,有所思,有所感,再通过写作释放出来,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它们密切联系,不可机械分开。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如此重要,在我们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这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一学期就能解决的问题,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我们从每一节课抓起。那么如何在平时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结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画风》这节课来谈谈我的对《新课标》阅读教学的理解。
一、妙用导入语,让学生主动阅读
人们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课的开头是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投石激浪”瞬间抓住学生的兴趣才能激起他们求知欲,让他们觉得语文课堂是五彩缤纷的,从而让学生主动阅读课文。因此导入语起到领航的作用,导入语主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文体来设计。它可以是一段生动有趣的语言,可以是一幅风景秀丽的画面,可以是一段美妙悠扬的音乐,可以是一个有趣的谜语,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活动。根据《画风》这一课,我设计了如下的导入语: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什么样的风?
生1:台风、龙卷风
生2:微风、海风……
师:风看不见,摸不着,那它能画出来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请小朋友们一起读一遍。
正是这句“风能画出来吗?”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从而产生对这篇课文有读的欲望。适当得体的导入语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集中学生的精力,激发学生的主动阅读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
二、相机运用鼓励性语言,激起阅读兴趣
国外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要使人们相信你,首先必须让他们喜欢你。”同样我们也要先尊重学生的感情,他们才能喜欢我们,反之,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恐慌心理,上课不敢大胆读、不好意思有感情读。那就需要教师多鼓励孩子们,比如,教师应用亲切的语言告诉学生“你们是一群会唱歌的小黄鹂,用你清脆的嗓音把课文读一读好吗?”。你的声音真洪亮啊!”尤其后进生更要给予热情的语气:“你读的真流利!”使学生倍感亲切,学生也就乐于接受知识。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做可如下尝试:师: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借助拼音姐姐的帮忙把课文读一遍?谁愿意把展示一下自己美丽的歌喉?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就是反复地表扬学生,给他们信心,让他们知道在老师心中你永远都是最棒的。让他们勇于表现自己,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他们的兴趣始终处在最高点。
三、抓住重点,提高阅读能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杜威曾说:“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船,学生们用力地用桨把船划向前。”教师来穿针引线,接下来如何绣出美丽的图案就要看学生了。新课程标准要求:不能通篇指导朗读,要抓住重点的字、词、句,让学生品读全文。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在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在这节课上我尝试如下: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他们三个小朋友怎样画风的?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有风?你能通过你的读给我们带来风吗?
通过引导学生很快完成了任务,并且知道重读:”飘、弯、斜、转动"表现出风。
四、提供拓展平台,增加课外阅读量
《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中提倡: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同时这也是在考查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量大的学生联想的内容就会很多,空间拓展的会很大。同时学生为了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华,也会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这也是给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给学生带来的成就感,从而也能使我们忧心的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想象新颖。在《画风》这节课上,我尝试了让学生根据课文写诗: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的飘起来了,哦,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 ),哦,风藏在( )里。
风来了,风把( ),哦,风藏在( )里。
风来了,风把( ),哦,风藏在( )里。
风来了, 风把( ),哦,风藏在( ) 里。
学生不仅按照课文填空,还增添了许多自己的想象,比如有的学生写到:风来了,风把窗帘吹的飘起来了,哦,风藏在飘动的窗帘里。风来了,风把风筝吹高了,哦,风藏在风筝的尾巴上。
通过这个小诗不仅让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通过学生的加工、想象写出有关的诗句,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五、匹配音乐,增添阅读魅力
有位理论家曾这样说:“音乐是不需要中介的语言,它往往通过直感式的体验、让听者从音响感知中产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起人们的类似联想。”艺术是融会贯通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拒绝音乐。学生也是一样,他们热爱美好的事物,所以课堂上我们可以把阅读与音乐结合,让学生体会意境美。给课文匹配一首优美的歌曲,这样能给阅读平添无穷魅力,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的乐趣,使语文阅读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因此,在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选了一首轻音乐让学生把刚才写的小诗配乐朗读,学生积极性很高,一个个都变成了深情的小诗人。音乐就是调味剂,使阅读更加有滋有味,让人回味无穷,兴趣倍增。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阅读动力,,在小学教学中我们应认真阅读新《课标》读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尝试,切实钻研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新理论、新知识,努力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