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来源 :教育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ufe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一个人如果不具备健康的心理、完美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较强的心理调适与承受能力,是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的。我们今天所培养的学生,是跨世纪的人材,不仅要培养他们具备过硬的本领,而且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 语文教学;培养;心理素质
   How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to rais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Huang Yufang
   【Abstract】 If a person does not have the health psychology, the perfect individuality, the perfect personality, the strong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nd bearing capacity, is meets society’s need with difficulty. We raise today the student, is the cross-century capable person, not only need train them to have the perfect ability, moreover must have the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Regarding our language teacher, not only need train the student to utilize the motherland language and writing ability, but must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raise penetration in the daily teaching process. 
   【Key words】 Language teaching; Raise; Psychological quality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事实说明,一个人如果不具备健康的心理、完美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较强的心理调适与承受能力,是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的。我们今天所培养的学生,是跨世纪的人材,不仅要培养他们具备过硬的本领,而且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养。
   1 透析课文的品质表现 , 潜移默化 ,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
  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都表现了积极的上进心、克服困难的坚忍精神、正确对待师长同学、适应环境、加强自我修养、自尊自爱等主题。这些篇章是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极好材料 ,它反映了心理品质的表现。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强 ,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经常有意识地渗透健康心理的教育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心理导向 ,这是心理素质教育的最直接的做法。如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可以让学生懂得树立信心就能取得成就 ;学习《谈骨气》可以懂得如何面对“贫贱、富贵与威武” ;《苦练》可以学习女排姑娘与困难拼搏的精神 ;《小院》可以让学生体会如何淳朴宽厚待人 ;《小桔灯》可以学习小姑娘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乐观精神。
   2 提供轻松的说话机会 , 鼓励启发,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
  近几年来 ,在语文教学中已经较为重视说话能力的培养 ,但这种提倡仍较多停留在对语文工具性的理解上。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多给学生说话机会 ,鼓励他们在公众场合大胆表达 ,这对其排除心理障碍,形成开朗的性格、调节人际关系、培养集体合作心理都有促进作用。有的学生性格较内向 ,平时沉默寡言,不善与人交往 ,漠视集体合作精神 ,造成一种封闭的心理 ,容易出现危险倾向。“不在沉默中灭亡 ,就在沉默中爆发”这已有了惨痛的教训。语文课堂教学 ,能经常提供一个学生说话的机会 ,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有话则说 ,那么内心郁结的块垒就会越来越少。学生不再是还未开口说话脸就先红了起来 ,而是变得开朗、乐观,能融入快乐的集体之中 ,久而久之,形成了能适应环境、乐于与人交往的健康心理。让学生开口说起来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上课发言这是最基本的形式 ,语文学科知识性内容相对较少 ,而理解性内容相对较多 ,这就给学生发言提供了大量的机会。语文课还有大量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作品 ,适合学生朗诵 ,这是锻炼学生表现能力的最好材料 ,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读 。
   3 了解写作的动机背景,疏导交流,促成心理的自我调节 
  语文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写日记、作文,教师应结合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亲情和友情这两个永恒的主题,它不但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而且能从习作中感受亲情,理解父母,识别友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有一次训练时,我出了道作文题目《我的父亲》,然后我给大家读了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一杯薄薄的思念》,这是追忆已故父亲的一篇纪念性文章,我看到同学们的眼里滴下了晶莹的泪珠。趁热打铁,又给大家读了一篇《谁能读懂我心中的痛悔》一文,内容是文中的我不能谅解父亲而离家出走,后来我被蛇咬伤,父亲背我走了几里路,到家后父亲用嘴给我吮吸毒汁时,葬送了父亲的生命。父亲去世的那一天也是文中的我泪流成河的那一天。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两篇典型的回忆亲情的文章在学生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在亲情的感化下,下笔如有神。有学生在作文结尾写了这样一段话:如果老师不让我们写这篇作文,如果没有他作文前的那一番讲话,我还一直以为父母为我们所作的一切是应该的,无须不安,无须报答,然而现在我明白了。有的同学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就在我沉迷于生日的期待中时,一句朴实而古老的话惊醒了我, ‘孩儿的生日,娘的苦日’。我的心如揣了只小兔,往昔的岁月历历在目;每次过生日,每次吃蛋糕,妈妈部是吃一点就推脱说不好吃便端给了狼吞虎咽的我。每次给她买衣服的钱都给我……想着想着,我觉汗颜,我太自私,太不懂事了,近十三年来,我享受了很多,可妈妈却为此而背着沉重的负荷,望着已生华发的妈妈,我有说不出的内疚。突然,一个想法闪现在我的脑海,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也要为妈妈备一份礼物……”通过这次作文训练,同学们养成了正确的亲情观,人生观。
   4 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全体参与,充实学生的心理素质 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是锻炼其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任务之一。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我们更应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抗挫折能力。语文教学也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古诗词,我搞了一场古诗词朗读比赛,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在朗读中要求学生口齿清楚、诗句朗读流畅,读出情感。教师在点评时做到重表彰、重指导,赞誉中等生和差生的优点,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后来搞的名著知识竞赛,采取报名参加的方法,结果大多数学生报名参赛,连差生也敢于自愿报名,迎难而上。最终,这次活动也获得了成功。能过上述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刻不容缓的时代课题。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堂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困难,主动帮学生解决。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所有的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曾学康,云南玉溪师院附中,现任玉溪师院附中教务处副主任,中学一级教师。   【摘要】 一个人不仅要学会自然生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立足于现实社会,即如何做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充实人生并享受生命的快乐,使生存状态更好,生存质量更高。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生存与发展。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是实现国家、民族复兴繁荣的需要,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学生自身素
期刊
【摘要】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体验   Discusses the elementary school
期刊
【摘要】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实施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常会发生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矛盾,灵活运用教育教学艺术解决教学矛盾,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 教师;学生;教学艺术   The reasonable education the appropriate skill the fine effect——discusses the classroom education ar
期刊
【摘要】 化学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化学的研究方法也为环境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贯穿环境教育使每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是构建“两型社会”大河西先导区的现实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化学教学;渗透;环境意识   Must seep the environment
期刊
【摘要】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插图,是现成的课程资源,却容易被老师们忽视,本文就怎样运用插图这一课程资源,阐述自己的看法及做法。   【关键词】 如何;运用;小学语文课文;插图   How using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text in illustration   Wu Dingju   【Abstract】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期刊
【摘要】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任何学习行为的产生都受学习者自身的需要与有明确的目标相结合的动机支配,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从哲学的观点来看,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因为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状态是学习是否成功的内因,教师提供的教学指导只是一种外因,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的内因。   【关键词】 课堂;教学;研究   Classroom effective
期刊
【摘要】 我们已经知道研究性学习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那么本节课,我们就从准备阶段开始学习。准备阶段从选题开始,问题的提出非常重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和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问题的提出需要仔细的观察能力、坚持不
期刊
【摘要】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始,而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关键词】 作文教学;写作兴趣   Raise of writing interest junior middle school thesis teaching   Mao Zhengying  
期刊
【摘要】 兴趣是学习探究知识的极大动力,也是创造发明的精神源泉。学生对化学产生学习兴趣,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的,不同的教学途径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产生不同的效果。选择正确的途径是初中化学教师实现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 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How to stimulate the stu
期刊
【摘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正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要“着重培养认真思考的习惯”。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哪些方面?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呢?   【关键词】 语文教育;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培养思维;观察能力   Language education and powe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