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理论视角下幼儿园大艺术游戏区域规则研究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ck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耗散理论视角下,通过打破心理界限、激活临界值、开放评价体系等手段建立更为有效的幼儿园大艺术游戏区域游戏规则,从而促进其更高效运转。
   关键词:耗散理论;大艺术游戏区域;规则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3-0052-02
  Research on the regional rules of kindergarten big art ga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sipative theory
  ZHANG Yanfang  (Yuexiu Park,Weixiang kindergarten education group,Wujiang District,Suzhou,china)
  【Abstract】In the perspective of dissipative theory,through breaking the psychological boundaries,activating the critical value,open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other means to establish a more effective regional game rules of kindergarten art game,so as to promote its more efficient operation.
  【Keywords】Dissipative theory;Big art game area;Rules
  
   耗散结构是指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在外界能量流或物质流的维持下,通过物质再组织形成的一种新的有序结构。即当系统中的某一个参量达到一定的临界值的时候,就会打破原系统的平衡,经过一段无序状态后,系统开始进入更高层次的物质再组织,最终又将自发进入一种新的系统有序状态。
   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表明,人在高度自由、放松的环境中,其人际交往会进入一种更为和谐更为深入的状态。耗散结构理论与现在教学理论思维吻合,这就给我们幼儿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原则,幼儿区域游戏也是一个系统,幼儿和教师是其中两个参量。当他们互相作用,能量起伏达到一定的临界值的时候,就会直接影响整个区域游戏开展的效果。因此,要使区域游戏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游戏的能效,我们不妨参考耗散结构的条件,通过打破班级界限、区域界限,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大艺术游戏区域新体系,在新体系中通过各“参量”的“涨落”最终形成更为有效的游戏规则。
  1.打破心理界限,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
   从耗散结构论的角度看,任何系统都客观存在着三种态势:平衡态、接近平衡态、远离平衡态。幼儿游戏随年龄推进,从平行游戏慢慢进入合作游戏,他们的心理也有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预热”,即心理准开放状态,因此,教师作为游戏的主导者,如何帮助幼儿“预热”非常重要。
   首先,大艺术区域游戏中,幼儿的游戏状态空前的开放,教师就需要以爱为“经”把爱洒向每位幼儿,从而消除游戏中可能存在的紧张、不安。其次,要以趣为“纬”,将游戏中的趣味因素浸润在互动、合作、管理之中。利用新颖的游戏形式,有趣的游戏内容,与不同班级合作带来的新鲜感,让幼儿感受到大艺术区游戏的趣味无穷,给幼儿以广阔的心理空间。同时,在打开心理界限时也要注意,不能一味迁就,造成“盲玩”。打开幼儿心理界限后,原本幼儿各玩各的游戏状态就被打破,原游戏规则的平衡态也被打破。
  2.激活临界值,变有序为无序
   埃里克森指出:游戏作为自我积极主动的机能发挥的途径,来实现身体过程和社会性过程的同步并达成人格健全的目标。其中社会性过程中就包含规则意识的形成。大艺术区游戏是一种更自由自主和开放的游戏形式,各种“参量”在其中交流碰撞,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兴趣高涨,情感沸腾,思维更活跃,这个“系统”的临界值才有可能被激活。
   (1)破圈出围
   幼儿园区域游戏往往根据各游戏区域的特点分割为:如科学区、建构区、阅读区等。每个区域由于游戏的内容不同,会建立公共规则,如合作协商、文明游戏等;同时也会建立该游戏区特有的游戏规则,如阅读区:安静阅读、一页一页翻书等。在大艺术区游戏之初,幼儿出于本能,可能就会呆在规则“舒适区”,而不愿来到一个规则“非舒适区”开展游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规则,遵守规则,同时在成长过程中学习打破不适应自己的旧规则,创造适合自己的新规则。另外,当幼儿开始大艺术区游戏时,教师管理同样也会走向“非舒适区”。
   破圈出围是指:幼儿游戏范围由分割的游戏区域变成融合的大艺术区区域,不同班级的幼儿混合游戏,此时的游戏互动变得更立体网格化。在这样的游戏形式下,师幼之间、幼幼之间互为主客体,游戏场真正进入“无序”的自由状态。大艺术区游戏场中每个人都是规则的接受者,同时又是规则的处理者、输出者。每个人都是一个“规则源”,都在向其他个体辐射“能量”。这样的游戏场始终处于一种能动的、高涨的开放状态。幼儿在游戏中对游戏规则的想法就会奔涌而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点子就会油然而生,创造的闸门一经打开,系统涨落的临界值便被激活,大艺术区游戏真正走向“无序”。
   (2)突破陈规
   傳统的游戏规则可以保障区域游戏顺利开展,促使游戏目的的达成。但是,一旦放在大艺术区游戏中,这样的规则就显现出它的“不适应性”。在大艺术区游戏中,该打破的游戏规则不妨打破它。比如,原本美工区制定了“不可随意破坏作品”的游戏规则,但是在大艺术区游戏中,这些作品会被运用到其他游戏中,如建构游戏,戏剧演出等,这就一定会“破坏”美工作品。原本的游戏规则在大艺术区游戏中被打破了。此时,我们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可这种游戏动态发展规律,允许幼儿的游戏行为暂时脱离有序规则。同时,不注重个别游戏行为对全体游戏行为的代表性,不以个别游戏行为代替主体   
  游戏行为的理解,允许个别幼儿一时的“忘乎所以”的“出格”行为。根据大艺术区游戏场的实际情况,不同幼儿对规则的认知能力,及时调整规则,或压缩或扩大。
   (3)激疑引思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大艺术区游戏无论对幼儿还是对教师而言都是一种全新游戏模式。新的游戏模式最大的挑战是规则的变革与遵守,因此激疑引思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激疑引思的过程,不仅是对游戏参与个体的思维辩证的训练,而且幼儿个体思维能力的释放能引发群体的“涨落”,这恰恰是幼儿教育以游戏为本的核心要求,幼儿的主体性得到淋漓尽致地张扬。在开放的环境中,幼儿的兴趣、注意、思维、情感等必将汇集成一片汹涌澎湃的大海。
   教师在激疑引思之后,还需要对幼儿的“疑”与“思”进行一番梳理,使幼儿的“疑”与“思”一直呈现持续的、能动的、高涨的开放状态。比如,大艺术区呈开放状态,幼儿的游戏更加自由,人数方面无法控制,场面一度非常混乱。但大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老师就引导幼儿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一段时间后其中有人提出:“用剪刀石头布来决定吧!”用另一个游戏来决定一个游戏的游戏规则,幼儿们觉得公平有趣。游戏中各“参量”的互动和矛盾激活了混龄游戏场的临界值,为形成更高层次的“涨落”创造了条件。
  3.开放评价体系,变无序为有序
   评价作为反馈系统的重要的一环,通过评价能了解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了解教师的游戏教育能力,了解幼儿园的游戏设置情况,对幼儿游戏的调控作用是显而易见。只有评价体系的科学完善,才能标志着游戏教育的真正成熟。大艺术区游戏中由于区域的开放,人员的流动,游戏场的原有规则被打破,游戏场由有序走向无序,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近临界值。此时,评价系统促使这个系统进入更高层次的物质再组织,在此过程中产生巨大的系统能量。
   因此,在游戏评价的方式上,要力避消极、单1.静态和封闭,取而代之的必须是积极、综合、动态和开放。要通过个别交谈、群体讨论等進行全面评价,全程评价,应该鼓励尽可能多的幼儿参与评价,不仅可以评价游戏过程中其他幼儿破坏规则或建立规则的行为,也可以针对老师和其他幼儿的评价进行再评价,这样的评价体系就是立体的、交互的、开放的。在评价形式上,允许幼儿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展示,语言、绘画、表演等均可,鼓励幼儿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在评价尺度上也要灵活把握,有的需要当机立断,有的不妨放长线钓大鱼,允许幼儿有一段弹性的时间。
   教师的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应体现出差异性。“鼓励创见,尊重异见,宽容误见”,这样幼儿才能放胆去游戏,去突破,去建立,才能让他们乐此不疲地投入游戏与反馈的良性循环状态,从而达到主体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促成游戏规则破坏与建立的巨涨落,使之在经历“混沌无序”之后,由于评价反馈又回归到清晰有序,从而实现大艺术区游戏的高效运转。
其他文献
摘 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做好教学辅助工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更侧重于对课本知识内容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如何有效利用图书馆,增加学生知识储备,开拓学生视野,充分发挥图书馆辅助教学作用,也是当前图书馆管理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学图书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几点完善图书馆服务的措施。  
期刊
摘 要:形成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紧紧把握住这一核心目标,在教学中运用富有实效的阅读教学策略,通过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引导阅读探究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广泛阅读中形成文化的积淀,在读写结合中让学生学习表达方法,提升表达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教师工作满意度是衡量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以东莞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园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现状,发现在领导与管理、环境与资源、职业认同、付出与回报、家长与幼儿、同事关系、工作压力、进修升迁等八个维度的差异对他们的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据此,对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以及教师提出建议,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工作满意度;社会地位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习作素材就犹如煮饭的大米,是写作的物质基础,是写好作文的必备条件。某些同学畏惧写文章,就是因为肚中无墨,缺乏写作素材。因此,加强对习作素材的积累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借鉴优秀课文范例,获取佳材;课外多阅读好书,扩大知识面;创造环境组织学生亲身实践,获得第一手材料;勤写日记,多练笔,从生活中记录创作的点点滴滴。如此这样,多渠道地充实了学生的习作材料库。   关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素养最为有力的参考标准。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和语文综合学习能力都离不开对作文教学的融合渗透。鉴于作文素材大都来源于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因而借助生活实践感悟,探究生活教育与作文教学的契合点,是提升小学作文教学的学习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理念;观察习惯;体验认知   【中图分类号】G623.
期刊
摘 要:幼儿教育是人生中重要的基础启蒙方式,在孩子的思想启蒙阶段,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潜能的开发。音乐游戏化可以让幼儿提升对艺术的学习能力,在幼儿园内,音乐是非常关键的沟通方式,音乐节奏是艺术教育的基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节奏的支持。为了强化音乐节奏的教学效果,运用游戏教学,激发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兴趣,提升幼儿对音乐节奏的直观体验。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节奏;游戏化教学策略   【
期刊
摘 要: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良好思想品行形成的灵魂教育者,因此家长必须要正视自身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家教行动引导孩子积极向上。虽然高中生已经开始具有独立的思想和行动能力,但是尚未形成稳定的思想观念,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以及外界环境的诱惑下容易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因此家长切勿因为高中生已经长大而忽视了家教作用。本文主要对高中生家长必备的家教能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家长;高中生
期刊
摘 要:绘本是幼儿早期阅读的材料,这是一种以图为主、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是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图画的连贯性和叙事性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与认知能力。绘本中的图画具有丰富性及连贯性,能够帮助幼儿在图画中提高审美,促进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体验阅读的乐趣,发展幼儿的认知和想象力,同时还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如绘本教学目标不合理,绘本内容参差不齐,活动组织与指导形
期刊
摘 要:园所文化的建设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不应忽视的重要领域,随着素质教育幼儿教育推进的深度与广度的提升,园所文化环境建设在幼儿审美教育创新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营造具有文化艺术气息的教学环境与文化氛围,寓审美教育的内容于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美育教学的影响,提升幼儿整体的文化认知能力与审美鉴赏水平。本文通过审美教育在园所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对幼儿教育中的园所文化环境的建设提供有
期刊
摘 要:普惠性幼儿园是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每个幼儿平等地接受学前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教师、家长和社会各阶层三个维度,进行普惠性幼儿园的期待调查,着重用实证的数据来分析各阶层对普惠性幼儿园期待的方面及其期待程度。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针对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方向提出几点相关建议:建立面向大众、高质师资、安全放心、均衡发展、自由创新的普惠性幼儿园。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