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聿铭
美籍华裔建筑师,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最后的大师”。
父亲贝祖诒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聿铭10岁时,就随父亲来到上海。那时起他就对建筑产生浓厚兴趣。
1935年,他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并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贝聿铭于1983年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建筑奖,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他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例如秉承“用光线来作设计”的理念、采光效果极佳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以及高1000英尺、高耸入云的香港中国银行大楼。
贝聿铭处事淡泊,但其所设计的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还是将他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卢浮宫改建工程是法国唯一一项不通过竞争直接授予建筑师的大型工程,也是贝聿铭个人的巅峰之作。根据前法国文化部长雅克·朗本人披露,时任法国总统的密特朗在重量级设计师推出的卢浮宫扩建设计方案中,早就看中了贝聿铭的设计。当时,密特朗邀请了15位国际性博物馆的馆长给新卢浮宫设计方案投票,结果13位馆长都推荐贝聿铭。
在与密特朗总统会面后,贝聿铭深知文化底蕴深厚的法国人对美国文化不信任,也预料到了自己接手卢浮宫改建工程的难度。他没有立即表示对这一计划的热情,而是礼貌又决绝地回复:“我年纪大了,不想再为了一个项目去搞竞争,要么直接把项目交给我,要么就让别人去参与竞标而我放弃。”
密特朗接到贝聿铭的回复之后,当机立断决定把这个项目单独交给贝聿铭。
当时,法国人为是否应该建造如此一座现代化的建筑争吵不休。《法兰西晚报》就此采用通栏大标题“可悲的法兰西”表示反对。抗议信、声讨文章在《费加罗报》《巴黎人报》等媒体上如雪片一样劈头盖脸地扑来。但贝聿铭自始至终保持了从容不迫的自信。他深入民众,耐心解释自己的金字塔,并在电视上展开游说,以“艺术必须富有现代精神”“开放卢浮宫就意味着开放巴黎”等理念,说服了蓬皮杜夫人、希拉克等等一批名流政要。
而历经四年工程终于完工之后,玻璃金字塔使观众可以直接到达自己喜欢的任何展厅,参观线路更为合理。曾经遭到激烈反对的金字塔,已成为卢浮宫的标志性建筑。而贝聿铭也因其在卢浮宫修复工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和外交策略被誉为“建筑界的外交家”。
苏州贝氏
根据《吴中贝氏家谱》记载,原籍浙江金华府兰溪县的贝兰堂作为苏州贝氏的始祖,于明朝中叶以行医卖药为生定居苏州。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贝氏由于经营中药业成为苏州四富之一。
近代,贝氏一族最为兴旺的支脉,是同为第十三世孙的贝哉安和贝润生两支。
他们的六世祖是亲兄弟,两人同为贝氏余脉,却都不以医药业成名发家,贝哉安及其子孙被称为“金融世家”,而贝润生则被称为“颜料大王”。
祖父贝理泰
贝理泰学问渊博,是清末上流阶层有权有势的人物。他原本在京中做官,由于父亲病故原因调回苏州老家任官。在苏州期间,他负责苏州各县的税收行政事务,表现出了出色的理财能力。
1915年,贝理泰在上海创立商业储蓄银行,实行“一银元起开户”,为普通市民提供金融服务,生意兴隆。他还协助陈光甫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中国旅行社。
贝理泰有五个儿子、四个孙子从事银行工作。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三子贝祖诒,也就是贝聿铭的父亲。
他一生兼职很多,曾经担任苏州商会会长,以及救火会、市民公社、红十字会、市公所等社会团体的领导职务,为苏州做了许多有益的公事,深为后人称赞。“全力以赴”是贝聿铭8岁时从祖父那里得到的教诲,时至今日,这仍然是他的座右铭。贝理泰还传授给他另一则孔子格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叔祖贝润生
名仁元,字润生,江苏元和人。16岁开始,他就在以包销德商颜料为主要业务的上海瑞康颜料点当学徒,逐步发展成瑞康股东,后与人合伙成立谦信靛油公司,人称“颜料大王”。提起贝润生不得不提到名满江南的著名园林狮子林。清朝时,康熙出巡来到江南,非常喜欢狮子林,于是下诏令承德避暑山庄进行模仿。1917年,贝润生花费80万银元巨资买下了狮子林。
九姑姑贝娟琳
贝娟琳是颜料大王贝润生的女儿,父亲对她宠爱有加。在她嫁给了上海颜料大王吴同文时,贝润生将“远东第一豪宅”绿房子赠予她作为嫁妆。绿房子由匈牙利建筑大师邬达克设计,号称“100年也不会过时”。
父亲贝祖诒
贝祖诒,号淞荪,生于1892年,曾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唐山工学院。
1914年贝祖诒进入中国银行北京总行工作。1918年,他被派往香港组建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此时,25岁的贝祖诒一肩二任,既是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又兼任广东分行总经理。在当时军阀割据、连年混战、政局不稳的情况下,贝祖诒处变不惊,大显才华,名声享誉中外。
1927年任上海分行经理及总行外汇部主任,打破了外国人垄断中国外汇汇兑局面。最引人注目的是,1935年,他参与币制改革,组织起草货币改革政策,由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发行新种纸币法币以禁止银元流通。
抗战胜利后,时任行政院长、掌握财政金融大权的宋子文,极为赏识贝祖诒,推荐他出任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诒虽曾身居要职,但公正廉洁,在他负责的银行中不用亲戚,众多兄弟、子侄从事金融工作,但无人在他主管的银行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贝祖诒居住于香港,直至1973年举家迁徙至美国纽约,于1982年去世。
生母庄氏
生母庄氏,清廷国子监祭酒之后,属大家闺秀。她不仅是一位笛子高手,也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贝祖诒遵从父命立志从事金融工作,他曾就读于一所美国传教士所开办的大学并在那里遇到了庄氏,两人很快结婚。
贝聿铭出生后,母亲为他取名聿铭,意思是璀璨的镂刻,镂刻在中国代表着建筑,而璀璨则代表着辉煌。之后,庄氏还育有一子一女,后于贝聿铭13岁时罹癌过世。
兄弟姐妹
贝聿铭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其中胞弟贝聿昆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最具权威的玻璃、陶瓷和新能源专家之一,在玻璃和陶瓷领域拥有45年的丰富经验和无数项的发明。他领导着美国纽约太阳能利用研究机构,是英国康寿国际控股公司总裁以及中英合资常州康寿能源有限公司主要股东。夫人李棠的姨夫是张学良。
继母蒋士云
蒋士云,祖籍江苏吴县,为中华民国驻外使节蒋履福之女。出生在商宦世家的蒋士云,从小天生丽质,聪颖好学,她在蒋氏家族女孩子中排行第四,故被人称为“蒋四小姐”。
由于其父早年进入北洋政府外交部,蒋士云有机会跟随父母赴欧洲赴职,并在巴黎学习。她精通法语和英语,见识广博,在同辈女孩子中极为鲜见。回国后,通过顾维钧的引荐,她与张学良相识,被其视为自己的“红颜知己”。
而后在欧洲留学期间,她偶遇丧偶的贝祖诒并擦出爱情火花。尽管贝祖诒年长自己二十多岁又带着六个子女,蒋士云仍毅然决然地嫁给了他。在丈夫病故后,采访她的记者如云,每次她为记者递上名片,上面都写着“贝蒋士云”,以表示自己对丈夫的情意不绝。
夫人卢爱玲Eileen Loo
卢爱玲曾在美国卫斯理学院念书,后来在哈佛大学攻造园设计。1938年的夏天,贝聿铭与卢爱玲在纽约中央火车站偶遇,贝聿铭对其一见钟情。随着两人交往的深入,逐步确立了恋爱关系。
尽管感情日深,卢爱玲仍不愿在四年学业未完之前结婚,于是贝聿铭只好等到1942年6月20日,也就是卢爱玲在卫斯理学院毕业典礼后的第5天,在纽约水上公寓,建筑师威廉·劳伦斯·波斯姆莱的住宅举行婚礼。证婚人是中国驻美国总领事詹姆斯·余。
卢爱玲个性兼具西方人的直率和东方人的低调。在与贝聿铭结婚后她一直辅助丈夫工作,教育子女成才,中外媒体上关于她的报道极少,仅是只言片语。
1989年,《名利场》杂志报道贝聿铭时,她拒绝为文章拍照。卢爱玲给出的理由是:张扬出名、追逐虚名和逢场作戏的恭维话会使人心浮气躁,对于丈夫的事业极为不利。据家中的长子贝定中说,“母亲是父亲的秘密武器。”
卢爱玲的外公张荫棠曾于1906年-1907年间以驻藏帮办大臣的身份整顿西藏政务。
1909年8月,张荫棠以外务部左丞的身份出任驻美、墨、秘、古四国公使,作为晚清最后一任驻美公使。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当时留驻美国的张荫棠随即被任命为驻美临时“外交代表”,后又被任命为民国首任驻美公使。
三子一女
贝聿铭和卢爱玲共有三子一女四个孩子。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三个儿子的名字里都含有一个“中”,寓意是:安定中国、建设中国、礼仪中国。女儿的名字为贝莲。
贝聿铭原本不希望子女继承自己的志向,他告诉儿子们:建筑师是一种老年人的职业,只有到了四五十岁,才能取得成绩。但三个儿子都继承了父亲的事业:贝定中是城市规划师;贝建中本科学了物理,研究生时转学了建筑;贝礼中在哈佛大学念的是设计。1990年,他和儿子贝礼中还因合作设计洛杉矶比利华山庄办公大厦而获得“洛杉矶美化奖”。
美籍华裔建筑师,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最后的大师”。
父亲贝祖诒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聿铭10岁时,就随父亲来到上海。那时起他就对建筑产生浓厚兴趣。
1935年,他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并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贝聿铭于1983年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建筑奖,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他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例如秉承“用光线来作设计”的理念、采光效果极佳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以及高1000英尺、高耸入云的香港中国银行大楼。
贝聿铭处事淡泊,但其所设计的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还是将他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卢浮宫改建工程是法国唯一一项不通过竞争直接授予建筑师的大型工程,也是贝聿铭个人的巅峰之作。根据前法国文化部长雅克·朗本人披露,时任法国总统的密特朗在重量级设计师推出的卢浮宫扩建设计方案中,早就看中了贝聿铭的设计。当时,密特朗邀请了15位国际性博物馆的馆长给新卢浮宫设计方案投票,结果13位馆长都推荐贝聿铭。
在与密特朗总统会面后,贝聿铭深知文化底蕴深厚的法国人对美国文化不信任,也预料到了自己接手卢浮宫改建工程的难度。他没有立即表示对这一计划的热情,而是礼貌又决绝地回复:“我年纪大了,不想再为了一个项目去搞竞争,要么直接把项目交给我,要么就让别人去参与竞标而我放弃。”
密特朗接到贝聿铭的回复之后,当机立断决定把这个项目单独交给贝聿铭。
当时,法国人为是否应该建造如此一座现代化的建筑争吵不休。《法兰西晚报》就此采用通栏大标题“可悲的法兰西”表示反对。抗议信、声讨文章在《费加罗报》《巴黎人报》等媒体上如雪片一样劈头盖脸地扑来。但贝聿铭自始至终保持了从容不迫的自信。他深入民众,耐心解释自己的金字塔,并在电视上展开游说,以“艺术必须富有现代精神”“开放卢浮宫就意味着开放巴黎”等理念,说服了蓬皮杜夫人、希拉克等等一批名流政要。
而历经四年工程终于完工之后,玻璃金字塔使观众可以直接到达自己喜欢的任何展厅,参观线路更为合理。曾经遭到激烈反对的金字塔,已成为卢浮宫的标志性建筑。而贝聿铭也因其在卢浮宫修复工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和外交策略被誉为“建筑界的外交家”。
苏州贝氏
根据《吴中贝氏家谱》记载,原籍浙江金华府兰溪县的贝兰堂作为苏州贝氏的始祖,于明朝中叶以行医卖药为生定居苏州。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贝氏由于经营中药业成为苏州四富之一。
近代,贝氏一族最为兴旺的支脉,是同为第十三世孙的贝哉安和贝润生两支。
他们的六世祖是亲兄弟,两人同为贝氏余脉,却都不以医药业成名发家,贝哉安及其子孙被称为“金融世家”,而贝润生则被称为“颜料大王”。
祖父贝理泰
贝理泰学问渊博,是清末上流阶层有权有势的人物。他原本在京中做官,由于父亲病故原因调回苏州老家任官。在苏州期间,他负责苏州各县的税收行政事务,表现出了出色的理财能力。
1915年,贝理泰在上海创立商业储蓄银行,实行“一银元起开户”,为普通市民提供金融服务,生意兴隆。他还协助陈光甫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中国旅行社。
贝理泰有五个儿子、四个孙子从事银行工作。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三子贝祖诒,也就是贝聿铭的父亲。
他一生兼职很多,曾经担任苏州商会会长,以及救火会、市民公社、红十字会、市公所等社会团体的领导职务,为苏州做了许多有益的公事,深为后人称赞。“全力以赴”是贝聿铭8岁时从祖父那里得到的教诲,时至今日,这仍然是他的座右铭。贝理泰还传授给他另一则孔子格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叔祖贝润生
名仁元,字润生,江苏元和人。16岁开始,他就在以包销德商颜料为主要业务的上海瑞康颜料点当学徒,逐步发展成瑞康股东,后与人合伙成立谦信靛油公司,人称“颜料大王”。提起贝润生不得不提到名满江南的著名园林狮子林。清朝时,康熙出巡来到江南,非常喜欢狮子林,于是下诏令承德避暑山庄进行模仿。1917年,贝润生花费80万银元巨资买下了狮子林。
九姑姑贝娟琳
贝娟琳是颜料大王贝润生的女儿,父亲对她宠爱有加。在她嫁给了上海颜料大王吴同文时,贝润生将“远东第一豪宅”绿房子赠予她作为嫁妆。绿房子由匈牙利建筑大师邬达克设计,号称“100年也不会过时”。
父亲贝祖诒
贝祖诒,号淞荪,生于1892年,曾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唐山工学院。
1914年贝祖诒进入中国银行北京总行工作。1918年,他被派往香港组建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此时,25岁的贝祖诒一肩二任,既是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又兼任广东分行总经理。在当时军阀割据、连年混战、政局不稳的情况下,贝祖诒处变不惊,大显才华,名声享誉中外。
1927年任上海分行经理及总行外汇部主任,打破了外国人垄断中国外汇汇兑局面。最引人注目的是,1935年,他参与币制改革,组织起草货币改革政策,由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发行新种纸币法币以禁止银元流通。
抗战胜利后,时任行政院长、掌握财政金融大权的宋子文,极为赏识贝祖诒,推荐他出任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诒虽曾身居要职,但公正廉洁,在他负责的银行中不用亲戚,众多兄弟、子侄从事金融工作,但无人在他主管的银行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贝祖诒居住于香港,直至1973年举家迁徙至美国纽约,于1982年去世。
生母庄氏
生母庄氏,清廷国子监祭酒之后,属大家闺秀。她不仅是一位笛子高手,也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贝祖诒遵从父命立志从事金融工作,他曾就读于一所美国传教士所开办的大学并在那里遇到了庄氏,两人很快结婚。
贝聿铭出生后,母亲为他取名聿铭,意思是璀璨的镂刻,镂刻在中国代表着建筑,而璀璨则代表着辉煌。之后,庄氏还育有一子一女,后于贝聿铭13岁时罹癌过世。
兄弟姐妹
贝聿铭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其中胞弟贝聿昆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最具权威的玻璃、陶瓷和新能源专家之一,在玻璃和陶瓷领域拥有45年的丰富经验和无数项的发明。他领导着美国纽约太阳能利用研究机构,是英国康寿国际控股公司总裁以及中英合资常州康寿能源有限公司主要股东。夫人李棠的姨夫是张学良。
继母蒋士云
蒋士云,祖籍江苏吴县,为中华民国驻外使节蒋履福之女。出生在商宦世家的蒋士云,从小天生丽质,聪颖好学,她在蒋氏家族女孩子中排行第四,故被人称为“蒋四小姐”。
由于其父早年进入北洋政府外交部,蒋士云有机会跟随父母赴欧洲赴职,并在巴黎学习。她精通法语和英语,见识广博,在同辈女孩子中极为鲜见。回国后,通过顾维钧的引荐,她与张学良相识,被其视为自己的“红颜知己”。
而后在欧洲留学期间,她偶遇丧偶的贝祖诒并擦出爱情火花。尽管贝祖诒年长自己二十多岁又带着六个子女,蒋士云仍毅然决然地嫁给了他。在丈夫病故后,采访她的记者如云,每次她为记者递上名片,上面都写着“贝蒋士云”,以表示自己对丈夫的情意不绝。
夫人卢爱玲Eileen Loo
卢爱玲曾在美国卫斯理学院念书,后来在哈佛大学攻造园设计。1938年的夏天,贝聿铭与卢爱玲在纽约中央火车站偶遇,贝聿铭对其一见钟情。随着两人交往的深入,逐步确立了恋爱关系。
尽管感情日深,卢爱玲仍不愿在四年学业未完之前结婚,于是贝聿铭只好等到1942年6月20日,也就是卢爱玲在卫斯理学院毕业典礼后的第5天,在纽约水上公寓,建筑师威廉·劳伦斯·波斯姆莱的住宅举行婚礼。证婚人是中国驻美国总领事詹姆斯·余。
卢爱玲个性兼具西方人的直率和东方人的低调。在与贝聿铭结婚后她一直辅助丈夫工作,教育子女成才,中外媒体上关于她的报道极少,仅是只言片语。
1989年,《名利场》杂志报道贝聿铭时,她拒绝为文章拍照。卢爱玲给出的理由是:张扬出名、追逐虚名和逢场作戏的恭维话会使人心浮气躁,对于丈夫的事业极为不利。据家中的长子贝定中说,“母亲是父亲的秘密武器。”
卢爱玲的外公张荫棠曾于1906年-1907年间以驻藏帮办大臣的身份整顿西藏政务。
1909年8月,张荫棠以外务部左丞的身份出任驻美、墨、秘、古四国公使,作为晚清最后一任驻美公使。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当时留驻美国的张荫棠随即被任命为驻美临时“外交代表”,后又被任命为民国首任驻美公使。
三子一女
贝聿铭和卢爱玲共有三子一女四个孩子。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三个儿子的名字里都含有一个“中”,寓意是:安定中国、建设中国、礼仪中国。女儿的名字为贝莲。
贝聿铭原本不希望子女继承自己的志向,他告诉儿子们:建筑师是一种老年人的职业,只有到了四五十岁,才能取得成绩。但三个儿子都继承了父亲的事业:贝定中是城市规划师;贝建中本科学了物理,研究生时转学了建筑;贝礼中在哈佛大学念的是设计。1990年,他和儿子贝礼中还因合作设计洛杉矶比利华山庄办公大厦而获得“洛杉矶美化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