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浙江台州民营企业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特点的分析,结合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提出高职人才培养应着眼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企业环境,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民营企业 高职 工学结合
[作者简介]陈亚飞(1981- ),男,江苏邳州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物流管理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潘丽云(1979- ),女,浙江台州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办公室主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采购及仓储管理。(浙江 台州 318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学研究专项课题“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课程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09ZX14)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3-0031-02
浙江台州是民营经济“温台模式”的创始者,民营经济比重占台州经济总量的97%以上。据统计,在我国民营企业就业的人数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75%,在台州这一比例更高。通过对台州民营企业用人需求和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历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可以发现,民营企业招聘的应届毕业生以大专和中专层次为主,民营企业已成为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
传统高职教育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却忽视培养学生认知未来就业环境的能力,以致学生毕业后感到学非所用,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对职业环境的不适应,如会频繁更换工作,迟迟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由于这些问题无法通过一门就业课程或几次就业讲座来解决,需要在充分调研学生未来就业环境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具体的工学结合课程加以解决。为了解决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欠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民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适应,高职学生“眼高手低”等问题,我校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实践锻炼平台,设置基于职业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以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课程等方法,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同时,也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台州民营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
1.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台州民营企业逐渐认识到只有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而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大量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受到台州民营企业的青睐。拥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可以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客户,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设计和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台州民营企业家十分重视对员工创新能力的考核,在招聘面试、试用期考察、业务拓展锻炼、员工培训等环节都重视考核人才的创新能力,并通过激励机制将创新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融入企业管理中。
2.具有较强的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台州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或股份制企业,在这些企业中,有一些企业管理不够规范,导致员工的岗位职责不甚明确。企业为了降低人力成本,常常要求雇员担当多面手的角色,即一个人承担多个岗位职责,要求雇员在企业需要的时候能够独当一面处理问题,这就需要员工具有较强的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即员工不仅要熟悉本职工作,而且对相关岗位工作也要有所涉及,并能够适应工作内容的变动。对我校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后,我们发现,在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过程中,从事不同岗位工作的可能性较大,这就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认识到综合能力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习任务,将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时代,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才能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这在客观上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在台州民营企业中,很多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能给新员工提供足够的培训。台州民营企业员工素质的整体水平较低,企业管理者普遍没有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意识,很多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不重视,这就需要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所需知识,因此,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而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就会处于不利地位。
4.具有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我们对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的跟踪调查显示,进入民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比较模糊,表现为频繁跳槽,大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半年内换过至少一次工作,并对目前的工作不太满意。频繁跳槽带给学生较高的就业成本,不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如果学生在就业前就获得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并得到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基本训练,这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科学选择职业发展道路,而不是盲目地不断尝试。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它们非常希望员工能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这既有利于培养的人才为本企业所用,也可以节约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
二、台州民营经济环境下高职人才培养对策
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开展人才需求调研。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转型阶段,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都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校只有与行业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才能掌握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从而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来实现培养目标,并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去,为人才培养和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院物流管理专业通过集中调研和分散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把握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每年进行两次集中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专家座谈会、召开物流行业从业毕业生座谈会、组织教研室教师集体下企业与专家座谈等形式,进行人才需求定位,并从整体上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分散调研是以单个教师为单位,结合教师本人负责开发的工学结合课程特点开展调研,这种调研的方式形式丰富多样,如访谈企业负责人,利用假期的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习指导,社会服务等。分散调研能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帮助企业进行知识和经验的充分挖掘和人才需求分析,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2.将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在民营企业中,员工价值的大小往往体现为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强弱。在市场竞争越演越烈的今天,创新能力是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之一。从学校教学方面来说,主要通过课程体系开发和课程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就充分利用台州得天独厚的民营经济氛围,与台州大中型民营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我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和工学结合课程,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将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创设企业模拟经营管理情景。在大学二年级阶段,我校让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带着岗位职责亲自体验企业工作情景,按照企业员工的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通过一体化课堂教学和课余企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通过企业集中顶岗实习、课外兼职、大学生创业项目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接触企业和市场的机会。在课程教学中,我们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引入合作企业的现实项目,将创新能力纳入学生课程成绩的考核,最终在“学做一体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搭建多层次的学生实践锻炼平台。实践锻炼平台的第一层为基础层,学习方式为“学做一体化”课程。通过模拟企业经营环境,将企业中的工作情景转移到课堂中,以工学结合的理念为指导开发课程,采用来源于企业的现实项目,使学生在完成核心课程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得到基本的实践技能锻炼。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他们的核心职业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锻炼,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
实践锻炼平台的第二层为演练层,学习方式为集中式企业顶岗实习。在大学二年级阶段,我校集中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一个学期,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完整体验企业职员的实际工作,按照企业的管理规范严格要求完成完整的岗位工作任务。在此平台上,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在此阶段,他们碰到的问题比在第一阶段中接触到的项目任务更为复杂,这就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解决现实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实践锻炼平台的第三个层为实战层,学习方式为分散式顶岗实习,这一阶段的实习安排在大三下半学期进行。在这一阶段,学生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自主选择实习企业,在更大的自由度上进行综合能力锻炼,从应聘、签订劳动合同、与他人合作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到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等,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
除了以上三层平台以外,我校还充分利用课外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学生会、各种专业兴趣小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兼职服务公司以及其他各种社团和校园活动等,增加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以往的实施效果充分表明,学生通过在这一实践平台上的锻炼,可以有效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4.通过实践平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环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而要妥善解决问题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因此,不管学生以后是否从事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是最重要的。我们认为,综合能力的培养既离不开学生的亲自实践,也离不开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平台上,我们给学生设计出存在问题的场景,在教师的指导下,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把对问题的分析表达出来,由指导教师给出改善的建议,经过多次反复修正,使得学生既学习了理论知识也锻炼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在教学计划中开设“职业发展规划”课,以讲座的形式由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外聘教师讲授。其次,通过组织“企业零距离”“企业专家论坛”“毕业生与在校生交流会”等系列活动,消除学生和企业之间的隔阂以及学生对社会和企业的陌生感,让学生提前感受不同企业和岗位的工作内容。在“企业零距离”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到企业调研、做兼职、与企业专家交流、体验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这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企业,为其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在“企业专家论坛”中,我们定期邀请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到校,给在校学生传授他们的职场经验,这对于未踏入社会的在校大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专家们用他们的亲身经历给在校学生上了一次很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在每一届毕业生离校前,我们都要举办一次“毕业生与在校生交流会”,邀请即将离校的师兄师姐们为在校学生传授他们的工作心得,这样的交流少了一份说教,往往收到很好的效果。
职业教育只有根植于社会和企业环境,才能产生旺盛的生命力。只有在高职人才成长规律的指导下,通过对职业成长环境的分析,才能逐渐摸索出适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贺星岳.温州模式下组织学生工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2]龚雯.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高职教学体系模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
[3]叶宏,陈培,刘志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9(9).
[4]何红华,何云剑.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9).
[关键词]民营企业 高职 工学结合
[作者简介]陈亚飞(1981- ),男,江苏邳州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物流管理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潘丽云(1979- ),女,浙江台州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办公室主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采购及仓储管理。(浙江 台州 318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学研究专项课题“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课程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09ZX14)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3-0031-02
浙江台州是民营经济“温台模式”的创始者,民营经济比重占台州经济总量的97%以上。据统计,在我国民营企业就业的人数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75%,在台州这一比例更高。通过对台州民营企业用人需求和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历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可以发现,民营企业招聘的应届毕业生以大专和中专层次为主,民营企业已成为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
传统高职教育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却忽视培养学生认知未来就业环境的能力,以致学生毕业后感到学非所用,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对职业环境的不适应,如会频繁更换工作,迟迟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由于这些问题无法通过一门就业课程或几次就业讲座来解决,需要在充分调研学生未来就业环境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具体的工学结合课程加以解决。为了解决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欠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民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适应,高职学生“眼高手低”等问题,我校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实践锻炼平台,设置基于职业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以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课程等方法,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同时,也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台州民营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
1.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台州民营企业逐渐认识到只有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而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大量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受到台州民营企业的青睐。拥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可以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客户,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设计和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台州民营企业家十分重视对员工创新能力的考核,在招聘面试、试用期考察、业务拓展锻炼、员工培训等环节都重视考核人才的创新能力,并通过激励机制将创新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融入企业管理中。
2.具有较强的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台州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或股份制企业,在这些企业中,有一些企业管理不够规范,导致员工的岗位职责不甚明确。企业为了降低人力成本,常常要求雇员担当多面手的角色,即一个人承担多个岗位职责,要求雇员在企业需要的时候能够独当一面处理问题,这就需要员工具有较强的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即员工不仅要熟悉本职工作,而且对相关岗位工作也要有所涉及,并能够适应工作内容的变动。对我校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后,我们发现,在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过程中,从事不同岗位工作的可能性较大,这就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认识到综合能力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习任务,将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时代,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才能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这在客观上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在台州民营企业中,很多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能给新员工提供足够的培训。台州民营企业员工素质的整体水平较低,企业管理者普遍没有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意识,很多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不重视,这就需要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所需知识,因此,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而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就会处于不利地位。
4.具有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我们对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的跟踪调查显示,进入民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比较模糊,表现为频繁跳槽,大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半年内换过至少一次工作,并对目前的工作不太满意。频繁跳槽带给学生较高的就业成本,不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如果学生在就业前就获得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并得到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基本训练,这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科学选择职业发展道路,而不是盲目地不断尝试。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它们非常希望员工能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这既有利于培养的人才为本企业所用,也可以节约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
二、台州民营经济环境下高职人才培养对策
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开展人才需求调研。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转型阶段,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都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校只有与行业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才能掌握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从而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来实现培养目标,并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去,为人才培养和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院物流管理专业通过集中调研和分散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把握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每年进行两次集中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专家座谈会、召开物流行业从业毕业生座谈会、组织教研室教师集体下企业与专家座谈等形式,进行人才需求定位,并从整体上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分散调研是以单个教师为单位,结合教师本人负责开发的工学结合课程特点开展调研,这种调研的方式形式丰富多样,如访谈企业负责人,利用假期的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习指导,社会服务等。分散调研能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帮助企业进行知识和经验的充分挖掘和人才需求分析,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2.将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在民营企业中,员工价值的大小往往体现为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强弱。在市场竞争越演越烈的今天,创新能力是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之一。从学校教学方面来说,主要通过课程体系开发和课程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就充分利用台州得天独厚的民营经济氛围,与台州大中型民营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我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和工学结合课程,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将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创设企业模拟经营管理情景。在大学二年级阶段,我校让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带着岗位职责亲自体验企业工作情景,按照企业员工的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通过一体化课堂教学和课余企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通过企业集中顶岗实习、课外兼职、大学生创业项目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接触企业和市场的机会。在课程教学中,我们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引入合作企业的现实项目,将创新能力纳入学生课程成绩的考核,最终在“学做一体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搭建多层次的学生实践锻炼平台。实践锻炼平台的第一层为基础层,学习方式为“学做一体化”课程。通过模拟企业经营环境,将企业中的工作情景转移到课堂中,以工学结合的理念为指导开发课程,采用来源于企业的现实项目,使学生在完成核心课程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得到基本的实践技能锻炼。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他们的核心职业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锻炼,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
实践锻炼平台的第二层为演练层,学习方式为集中式企业顶岗实习。在大学二年级阶段,我校集中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一个学期,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完整体验企业职员的实际工作,按照企业的管理规范严格要求完成完整的岗位工作任务。在此平台上,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在此阶段,他们碰到的问题比在第一阶段中接触到的项目任务更为复杂,这就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解决现实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实践锻炼平台的第三个层为实战层,学习方式为分散式顶岗实习,这一阶段的实习安排在大三下半学期进行。在这一阶段,学生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自主选择实习企业,在更大的自由度上进行综合能力锻炼,从应聘、签订劳动合同、与他人合作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到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等,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
除了以上三层平台以外,我校还充分利用课外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学生会、各种专业兴趣小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兼职服务公司以及其他各种社团和校园活动等,增加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以往的实施效果充分表明,学生通过在这一实践平台上的锻炼,可以有效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4.通过实践平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环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而要妥善解决问题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因此,不管学生以后是否从事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是最重要的。我们认为,综合能力的培养既离不开学生的亲自实践,也离不开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平台上,我们给学生设计出存在问题的场景,在教师的指导下,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把对问题的分析表达出来,由指导教师给出改善的建议,经过多次反复修正,使得学生既学习了理论知识也锻炼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在教学计划中开设“职业发展规划”课,以讲座的形式由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外聘教师讲授。其次,通过组织“企业零距离”“企业专家论坛”“毕业生与在校生交流会”等系列活动,消除学生和企业之间的隔阂以及学生对社会和企业的陌生感,让学生提前感受不同企业和岗位的工作内容。在“企业零距离”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到企业调研、做兼职、与企业专家交流、体验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这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企业,为其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在“企业专家论坛”中,我们定期邀请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到校,给在校学生传授他们的职场经验,这对于未踏入社会的在校大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专家们用他们的亲身经历给在校学生上了一次很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在每一届毕业生离校前,我们都要举办一次“毕业生与在校生交流会”,邀请即将离校的师兄师姐们为在校学生传授他们的工作心得,这样的交流少了一份说教,往往收到很好的效果。
职业教育只有根植于社会和企业环境,才能产生旺盛的生命力。只有在高职人才成长规律的指导下,通过对职业成长环境的分析,才能逐渐摸索出适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贺星岳.温州模式下组织学生工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2]龚雯.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高职教学体系模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
[3]叶宏,陈培,刘志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9(9).
[4]何红华,何云剑.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