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机电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机电设备的维修和管理人才也日益增加。文章以黄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目标。
关键词 专业设置 人才培养 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专业设置与定位
随着我国机电工业的崛起,湖北省的制造业中机电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复杂程度正在稳步提高,这使得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被高度重视,设备的使有、维护、保养、调试管理工作凸显重要。为立足本产产业和行业需要,我们以本地黄冈市工业为例:“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本地区对机电设备以精密机械、特种电机生产成套设备,研发大型智能机床和微型电机,到2015年,产能达到200亿元,这就对相关的设备维修与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会越高。
1.1 专业人员现状分析
(1)机电设备的维修和管理人才的急速需求。从而导致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员数量不足、学历偏人低、年龄较大、现代信息化技能跟不上。(2)专业人员的工作对象由普通设备趋向数控和自动化,数控机床在企业的应用比例较高,而且档次也在逐步提高。(3)专业人员工作内容由设备维修转化为预防为主:排除设备的的损失,降低生产成本、发挥设备的最大效能,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增强企业的竟争力。
1.2 市场需求分析
2012年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关于高职“机电设备类”专业人才需求——就业率:2011届(94.1%),2010届(91.5%),2009届(83.6%),整体是逐年递增的。
2 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和制定本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教材、教学模式的开发。主动去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可以在企业和学校双环境中进行教学,共同完成专业体系与课程体系的开发。在“厂中校”和“校中厂”的模式下进行深入合作,进行教师与工程师、学生与员工共同交流的氛围。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渗透企业的元素。通过企业技术服务促进专业教学的建设与教学改革,在适当时组建以服务地方中小企业为宗旨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服务中心”,组建技术服务团队。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顶岗实习、订单教育、就业,探索出一个稳固的校企双赢模式。
2.1 课程教学模式“变身”——“翻转课堂”,调动学生自主性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学生在上课前先自学老师事先录制的在线教学视频,并完成简单的作业,然后在课堂中师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讨论上的一种教学形式。核心理念在于转变大学教育模式,由传统的School Work → Home Work 转变为Home Work → School Work,意在弥补在线教育无法实现师生良好互动的缺陷。“翻转课堂”模式后,已正式公布相关数据,证明这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一种有效方式。
2.2 专业核心能力分析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应按照职业能力的构成确立课程体系。主要从各种职业能力出发进行分析,包括对机械原理分析能力、电机与电气控制应用、PLC与组太技术应用能力,以及机电设备的维修、机电成套设备的管理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分析课程体系各环节内容、顺序等关系,给课程体系中职业能力、课程的结构、核心内容的确定提供依据。
专业核心能力(1) :机电设备的检测与维修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描述能使用专用工具和检测设备对设备进行拆装、检测和故障诊断,具有设备检测、诊断、维修和保养以及维修工艺流程设计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2): 车间设备管理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描述熟悉常用设备的原理,具有常用设备的操作能力,具有常用设备维修工艺编制、维修计划制订、维修资料整理的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3) :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描述能对常见设备进行安装与调试;能对常见设备的电气故障和机械故障进行检测与排除;具有简单电气电路的设计安装能力。
3 师资队伍建设
(1)从其他专业转入解决专职教师数量问题,安排充分时间让教师与周边企业去不定期的交流和学习,提升专职教师执教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2)兼职教师聘请和工作方式可以更加灵活,比如集中在一周内或是利用周末时间进行教学。
4 教学条件建设
(1)继续专业资源库的建设,完善已有的两门网上课程。这个正在开展,初见成效。建立专业数字学习中心:最终不仅本专业用,同时也给兄弟院系和同行业、同区域企业使用。以及为行业、为区域提供继续教育和培训等。最终形成专业亮点。(2)教材的开发,依托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程案例进行有步骤的合作开发,不仅用在教学,同时也能用于企业培训。(3)图书馆电子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完善丰富我们的教学素材。
5 改进措施
5.1 统一思想、明确专业方向
专业方向明确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是我们办好专业的前题,这其中制约这个问题的因素有两个:其一,是在现场生产岗位调查中发现,管理体制上机电是不分家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人员应该是能懂机械、电气、自动控制技术等于一体,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其二,我们教学目标中人才的培养周期为3 年,单靠在校内的各教育环节中完成机械和电气两个专业方向的全部能力训练是不现实的。研究认为,机电设备维护与修理可设定两个研究方向,即“以机为主、以电为辅”方向和“以电为主、以机为辅”两个专业方向下的教育模式。
5.2 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完成专业体系与课程体系的开发
希望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和专业团队的协作下,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主动去了解企业的需求,把周边的相关企业进行主动联系合作,共同完成专业体系与课程体系的开发。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渗透企业的元素。按照职业活动导向,把机电设备维修人员的各种职业活动的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种课程和实训“学习领域”课程。在课程的模式和方式可以试尝以项目式进行。时间和方式都可以灵活考虑。比如按学徒制或任务式,一个星期一个项目或一个月一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尝试一个学期内在企业与学校的多次交叉式教学。
5.3 多借力、多借脑
多与周边企业和行业专家联系,充分使用企业的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使我们的办学方向和企业的需要保持统一。如通过企业锻炼、国内访问学者、各种专业培训等方式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选派教师到企业生产单位参加生产实习,了解企业生产动态,更新教师的知识,提高教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机修专业要走精细化发展,人数规模不一定要多,质量是根本,过硬的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这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景文,于庆.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可行性研究.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出国与就业,2010.12.
[2] 赵晓东.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综合改革尝试.中國校外教育,2011.11.
[3] 覃日强,罗洪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示范性建设探究.中国电力教育,2011.22.
[4] 徐帅.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包头铁中国科技信息,2009.22.
关键词 专业设置 人才培养 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专业设置与定位
随着我国机电工业的崛起,湖北省的制造业中机电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复杂程度正在稳步提高,这使得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被高度重视,设备的使有、维护、保养、调试管理工作凸显重要。为立足本产产业和行业需要,我们以本地黄冈市工业为例:“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本地区对机电设备以精密机械、特种电机生产成套设备,研发大型智能机床和微型电机,到2015年,产能达到200亿元,这就对相关的设备维修与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会越高。
1.1 专业人员现状分析
(1)机电设备的维修和管理人才的急速需求。从而导致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员数量不足、学历偏人低、年龄较大、现代信息化技能跟不上。(2)专业人员的工作对象由普通设备趋向数控和自动化,数控机床在企业的应用比例较高,而且档次也在逐步提高。(3)专业人员工作内容由设备维修转化为预防为主:排除设备的的损失,降低生产成本、发挥设备的最大效能,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增强企业的竟争力。
1.2 市场需求分析
2012年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关于高职“机电设备类”专业人才需求——就业率:2011届(94.1%),2010届(91.5%),2009届(83.6%),整体是逐年递增的。
2 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和制定本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教材、教学模式的开发。主动去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可以在企业和学校双环境中进行教学,共同完成专业体系与课程体系的开发。在“厂中校”和“校中厂”的模式下进行深入合作,进行教师与工程师、学生与员工共同交流的氛围。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渗透企业的元素。通过企业技术服务促进专业教学的建设与教学改革,在适当时组建以服务地方中小企业为宗旨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服务中心”,组建技术服务团队。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顶岗实习、订单教育、就业,探索出一个稳固的校企双赢模式。
2.1 课程教学模式“变身”——“翻转课堂”,调动学生自主性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学生在上课前先自学老师事先录制的在线教学视频,并完成简单的作业,然后在课堂中师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讨论上的一种教学形式。核心理念在于转变大学教育模式,由传统的School Work → Home Work 转变为Home Work → School Work,意在弥补在线教育无法实现师生良好互动的缺陷。“翻转课堂”模式后,已正式公布相关数据,证明这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一种有效方式。
2.2 专业核心能力分析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应按照职业能力的构成确立课程体系。主要从各种职业能力出发进行分析,包括对机械原理分析能力、电机与电气控制应用、PLC与组太技术应用能力,以及机电设备的维修、机电成套设备的管理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分析课程体系各环节内容、顺序等关系,给课程体系中职业能力、课程的结构、核心内容的确定提供依据。
专业核心能力(1) :机电设备的检测与维修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描述能使用专用工具和检测设备对设备进行拆装、检测和故障诊断,具有设备检测、诊断、维修和保养以及维修工艺流程设计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2): 车间设备管理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描述熟悉常用设备的原理,具有常用设备的操作能力,具有常用设备维修工艺编制、维修计划制订、维修资料整理的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3) :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描述能对常见设备进行安装与调试;能对常见设备的电气故障和机械故障进行检测与排除;具有简单电气电路的设计安装能力。
3 师资队伍建设
(1)从其他专业转入解决专职教师数量问题,安排充分时间让教师与周边企业去不定期的交流和学习,提升专职教师执教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2)兼职教师聘请和工作方式可以更加灵活,比如集中在一周内或是利用周末时间进行教学。
4 教学条件建设
(1)继续专业资源库的建设,完善已有的两门网上课程。这个正在开展,初见成效。建立专业数字学习中心:最终不仅本专业用,同时也给兄弟院系和同行业、同区域企业使用。以及为行业、为区域提供继续教育和培训等。最终形成专业亮点。(2)教材的开发,依托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程案例进行有步骤的合作开发,不仅用在教学,同时也能用于企业培训。(3)图书馆电子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完善丰富我们的教学素材。
5 改进措施
5.1 统一思想、明确专业方向
专业方向明确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是我们办好专业的前题,这其中制约这个问题的因素有两个:其一,是在现场生产岗位调查中发现,管理体制上机电是不分家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人员应该是能懂机械、电气、自动控制技术等于一体,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其二,我们教学目标中人才的培养周期为3 年,单靠在校内的各教育环节中完成机械和电气两个专业方向的全部能力训练是不现实的。研究认为,机电设备维护与修理可设定两个研究方向,即“以机为主、以电为辅”方向和“以电为主、以机为辅”两个专业方向下的教育模式。
5.2 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完成专业体系与课程体系的开发
希望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和专业团队的协作下,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主动去了解企业的需求,把周边的相关企业进行主动联系合作,共同完成专业体系与课程体系的开发。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渗透企业的元素。按照职业活动导向,把机电设备维修人员的各种职业活动的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种课程和实训“学习领域”课程。在课程的模式和方式可以试尝以项目式进行。时间和方式都可以灵活考虑。比如按学徒制或任务式,一个星期一个项目或一个月一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尝试一个学期内在企业与学校的多次交叉式教学。
5.3 多借力、多借脑
多与周边企业和行业专家联系,充分使用企业的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使我们的办学方向和企业的需要保持统一。如通过企业锻炼、国内访问学者、各种专业培训等方式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选派教师到企业生产单位参加生产实习,了解企业生产动态,更新教师的知识,提高教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机修专业要走精细化发展,人数规模不一定要多,质量是根本,过硬的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这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景文,于庆.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可行性研究.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出国与就业,2010.12.
[2] 赵晓东.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综合改革尝试.中國校外教育,2011.11.
[3] 覃日强,罗洪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示范性建设探究.中国电力教育,2011.22.
[4] 徐帅.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包头铁中国科技信息,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