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间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死之间,是为念。给灵魂以淡泊,寄肉体于世间万物者,死,即为永生。
  ——题记
  伯外祖父去世的时候,我不在家,因而避开了悲痛的场面。放假归来,母亲告诉我这个消息,我有些错愕,半晌才哭了出来。泪水一颗颗掉在地上,声音清脆,溅起一室悲伤。
  母亲似乎没想到我的反应这么大,她轻轻为我抹去眼泪,说:“孩子,于他而言,死亡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我愣愣地站在原地,一阵风吹来,拂过脸上未干的泪,带来一丝冰凉,凉意透进心里,带来短暂的清明。是啊,死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七十多岁的老人,无儿无女,腿脚也不方便,生活全靠外祖父和两个舅舅,而两个舅舅对他从来都不假辭色。我每次回去的时候都会陪他说说话,用我的微笑去掩盖他的孤独与无助。可是,事情发生得那么突然,一个好好的人,说没就没了。
  我走向窗边,浑身都是悲伤,任凭风吹乱发丝,遮挡住视线。天气很好,天空泛着淡淡的蓝,上面飘着几朵白云,放眼望去,满目的祥和与安宁。阳光分外温暖,我却莫名打了个冷战。我在想,人究竟为什么要活着,又为什么会死去?
  当今社会上有许多轻生的事情发生,每一次这种消息传来时都会在我的心里泛起涟漪。我实在想不明白,究竟什么样的理由才能让人草草结束自己的生命,究竟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那么决绝地把自己奉献给死神。一部影视作品中有这样一句话:“了无牵挂者,忘生;心有所爱者,忘死。”我不知道,一个人到底需要淡泊到什么程度才能忘却生死,而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大爱才能倾尽全力只为有一个生的机会!
  人为什么而生?为什么而死?生是什么?死又是什么?生死之间又是什么?
  有人说,这个世界是有上帝的,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灵魂的,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被注定好的。从出生到死亡,我们都按照被计划好的路线行走,生,是上帝让你生,而死,灵魂也要回到上帝那里去。既然这样,西方的人文主义又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没有上帝,我们就没有灵魂?我们死后又会去向何方呢?
  朱自清先生说:“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说,死与生本就是同一个概念,死即是生,生则为死。庄子认为,人本来就是天地间的一团气。生,不过是气凝成了形;死,不过是形化成了气。由此也才有了“鼓盆而歌”和“庄周梦蝶”。既然这样,我们活着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我曾问母亲,我说:“妈妈,你说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思?就好比你们吧,从小便生活贫苦,长大后,成家立业了,就要为了自己的家庭而活。后面有了孩子,把孩子养大成人,以为终于可以休息了,但又会有孙子。就这样周而复始,子子孙孙无穷匮。一辈子几乎不为自己活。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思?”话题或许有些沉重,她凝视了我半晌,而后开口道:“可就算再没有意义,我们总归是不能去死的。”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在我心里激起了千层巨浪。总归是不能去死的,那么就必须要找到生的意义了。
  生的意义,或许是宗悫的“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生的意义,或许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生的意义,或许是李易安的“生当作人杰”;生的意义,或许是岳鹏举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生的意义,又或许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生的意义,就是要有一番作为!
  那么,存乎于生死之间的又是什么呢?
  生死之间,是为念。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人的生死亦在一念之间。苏武被囚十九年,铮铮傲骨,一念是投降苟活,一念是宁死不屈;司马迁受宫刑之辱,不惧世俗,一念是屈服命运,一念是惊世骇俗;鲁迅为革命事业而奋斗,顽强不屈,一念是放任不管,一念是唤天醒地……“一个有责任的人是没有选择死亡的权利的”,如果不愿就此潦草地结束自己的一生,那为何不遵循自己心中的念,去努力追寻存在于这世间的意义呢?
  生死之间,是为念,有念者永生,无念者恒死!
其他文献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一天,诗人艾青带着一幅画来请已88岁高龄的齐白石鉴别真伪。仔细看了看,齐白石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艾青走后,齐白石一直愁眉不展。一天深夜,儿子发现父亲正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儿子不解:“您早就盛名于世,怎么想起描红这般初级的东西?”
期刊
【名师简介】  程浩平,陕西省岐山高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示范课获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报》等刊物公开发表教学文章80多篇,编写教辅书籍60多本。对高考应考有深刻而独到的研究,原创并发表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数套,所教学生曾夺得高考语文139分的优异成绩。指导的学生作文有近百篇发表或获奖。在省内外以及全国多个网络大群开展各类教育教学讲座5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今人多用“飘若游云,矫若惊龙”来评论王羲之书法的飘逸隽秀。《世说新语·容止》载:“时人目王右军飘若游云,矫若惊龙。”这两个比喻实际上是说王羲之仪态举止俊逸潇洒。  2.“天才等于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很多人都知道这是爱迪生说的,不过这句名言的后半句却很少有人提及:“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名言是丰富的文化与精神财富
期刊
我们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奋力前行,有的人并不清楚自己在追求些什么,而有的人内心被外面大千世界的灯红酒绿映衬得五光十色,幻想着自己在许多领域都能有所成就。  我想那樣的你我终究是一事无成的,正如曾经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所说:“诸君求学,必有宗旨,且宗旨不可以不正大。”亦如恩格斯评价马克思所说:“马克思在任何一个领域的研究都不是浅尝辄止。”  在我看来,人生正应如此,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付诸百倍的心血,
期刊
数年之前,端午之后,填报高考志愿之后,夜雨家宴,以送表姐。表姐选择了文科,选择了哲学,以振兴中华哲学为己志,以董仲舒之成就为目标。然而,家宴之上,除我之外,其余各人均在理科方面有很大成就:一是三代從医,博学多识的伯伯;一是精通电学,喜爱设计的父亲;一是精于商业,家财万贯的姑父。自身成就告诉他们,学文科是不会有前途的,学哲学更不会有前途……  那日夜里,雷鸣电闪,暴雨如注,却仍未驱尽夏日的酷暑。  
期刊
古人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材料中合肥、宝鸡等地发生的事情,我认为应不予提倡。正如央视媒体所说的:法律不容破坏。但在不破坏法律的前提下,大家都赞同的合理要求,我认为是可以满足的。正所谓:遵规守法不可无,合理要求尚可有。(谚语结合材料引出论点,简洁、准确)  为何说遵规守法不可无呢?原因在于违反法规,受伤害的将是绝大多数人。材料中女子高铁扒车、堵车门等做法既可能使自身安全受到威胁,也可能使整车乘
期刊
【名师简介】  熊芳芳,中学高级教师。首届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首届“全国文学教育名师”。“生命语文”首倡者,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得主。已出版专著《生命语文》《高考微作文》等。  2017年5月,在广州外国语学校面试时讲微型课,我抽到的签是《诗经两首》(《氓》和《静女》)。  不记得全过程了,唯一清晰的,只有自己说过的一句话:在爱情的荒原里,那个
期刊
“语不在华,朴实则灵。”最朴实的话,往往最动人。在浙江大学毕业典礼上,或许,毕业生代表的奋发图强,让毕业生们热血沸腾;或许,教师代表的美好祝愿,让他们勇往直前。但,或许后勤工作人员代表的日常叮嘱,才最让他们感同身受,直击他们内心的柔软之处。的确,后勤工作人员能在琐碎繁杂的工作中坚持,能在毫不起眼的岗位上奉献,不也令人尊重吗?  我认为浙江大学校方这一做法值得称赞,值得借鉴。大学,是人文精神的源泉。
期刊
评论高考的喧嚣与热闹随着2018年高考帷幕的落下,已逐渐销声匿迹。然而,对过往高考作文命题重新进行一番审视,还是很有必要的。  2018年高考共9道作文题,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其余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命制。9道作文题中除北京卷的2道为命题作文外,其余7道均为材料作文。它们涵盖了新时代、新时代青年、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等主题。其立意均紧扣立德树人的导向,引导考生以材料
期刊
高考作文阅卷,其特点是时间紧、任务重,具体地说,就是每篇作文阅卷老师也就是在极短的时间内给予有重点的“扫描”。  开头、结尾字数虽少,但却是作文阅卷老师“扫描”的两处重点。我们理应从高考作文阅卷的特点出发,讲究方法,让开头、结尾亮丽迷人。  那么,有哪些能够让开头、结尾亮丽迷人的方法呢?我们结合名家名作和高考优秀作文给予解说。  1.巧用材料,引出论点  有侧重点地、简洁地叙述命题材料,之后给以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