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适当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针对文章的中心内容,设计提问
读懂文章是阅读鉴赏的第一步。针对文章的中心内容,设计提问,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思维品质。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在学生预习了课文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文本写了什么?本文采用怎样的写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意义?”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思索,学生领会和掌握了课文内容,培养了自身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并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再如《济南的冬天》一课,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重点思索以下三个问题:“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这三个问题的设计,引起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握课文的主题。
二、针对文章的标题,设计提问
标题通常被称为文章的“题眼”,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针对文章的标题,设计提问,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一面》一课,在学生预习基础上,我针对文章的标题设计了三个问题 :“与谁想见一面?在哪儿想见一面?为什么要写这一面?”学生们顿时活跃起来,作出了比较切题的思考:“与鲁迅想见一面,在内山书店见一面,写‘一面’的目的是深刻表现鲁迅先生精神感人之深以及人们怀念鲁迅先生的感情真挚深切。”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对文章内容已初步掌握,为进一步理解其深刻含义奠定了基础。再如《驿路之花》一课,我设计的问题是:“什么是驿路?这里的梨花仅指自然界中的梨花吗?驿路梨花指的是什么?”同学们积极回忆课文内容,理解了“梨花”一词是一语双关,既是自然界中的梨花,又是哈尼小姑娘梨花,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
三、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设计提问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核心内容,即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的“点”。如果能找准这个“点”,抓住这个“点”,精心地设计、运用好它,就能使课堂省时高效。如《老山界》一课,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中国工农老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因此,我抓住文章中最能表现这一主题的“半夜里,忽然醒来……”一段,设计了这样的提问:“为什么说忽然醒来?醒来后,红军战士是怎样抵御寒冷的?这一段反映红军战士什么精神?”我先启发学生理解了“逼、刺、更、卷”几个词的深刻含义。经过思考、讨论,同学们理解了:红军半夜里在山腰露宿,由于“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他们被冻醒了,可他们没有唉声叹气,而是观赏夜景,静听夜声。他们看到了闪烁的星星像黑色幕上的蓝宝石,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伫立在前面,四周的山围成的山谷像一口井,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音,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内容,也使他们树立了勇于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围绕文字的难点,设计提问
课文有的段落或句子中语言比较抽象或含蓄,使学生读后感到其义难解,这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有这样一段话:“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这是童年鲁迅出于求知和好奇而问先生,但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气”。在封建社会,先生只要求学生读自己的书。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和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三味书屋的老师固执,有问不答。所以,学生有了问题后不知道该问不该问;我们现在的老师有问就答,问老师的问题多。三味书屋的学生礼节多,太拘束。另外,现在学习内容形象化,便于理解。”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指出课文中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私塾教育教学思想落后,挫伤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教育不能吸引学生,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产生消极影响。通过提问、启发和教师的重点指导,突破了文学的难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
总之,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同时,我们对学生的发言要给予评价,不仅对学生所作答案的正确与否作出评价,还要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作出评价。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不仅是对知识的理解的深化,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泇口中学)
一、针对文章的中心内容,设计提问
读懂文章是阅读鉴赏的第一步。针对文章的中心内容,设计提问,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思维品质。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在学生预习了课文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文本写了什么?本文采用怎样的写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意义?”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思索,学生领会和掌握了课文内容,培养了自身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并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再如《济南的冬天》一课,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重点思索以下三个问题:“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这三个问题的设计,引起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握课文的主题。
二、针对文章的标题,设计提问
标题通常被称为文章的“题眼”,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针对文章的标题,设计提问,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一面》一课,在学生预习基础上,我针对文章的标题设计了三个问题 :“与谁想见一面?在哪儿想见一面?为什么要写这一面?”学生们顿时活跃起来,作出了比较切题的思考:“与鲁迅想见一面,在内山书店见一面,写‘一面’的目的是深刻表现鲁迅先生精神感人之深以及人们怀念鲁迅先生的感情真挚深切。”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对文章内容已初步掌握,为进一步理解其深刻含义奠定了基础。再如《驿路之花》一课,我设计的问题是:“什么是驿路?这里的梨花仅指自然界中的梨花吗?驿路梨花指的是什么?”同学们积极回忆课文内容,理解了“梨花”一词是一语双关,既是自然界中的梨花,又是哈尼小姑娘梨花,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
三、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设计提问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核心内容,即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的“点”。如果能找准这个“点”,抓住这个“点”,精心地设计、运用好它,就能使课堂省时高效。如《老山界》一课,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中国工农老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因此,我抓住文章中最能表现这一主题的“半夜里,忽然醒来……”一段,设计了这样的提问:“为什么说忽然醒来?醒来后,红军战士是怎样抵御寒冷的?这一段反映红军战士什么精神?”我先启发学生理解了“逼、刺、更、卷”几个词的深刻含义。经过思考、讨论,同学们理解了:红军半夜里在山腰露宿,由于“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他们被冻醒了,可他们没有唉声叹气,而是观赏夜景,静听夜声。他们看到了闪烁的星星像黑色幕上的蓝宝石,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伫立在前面,四周的山围成的山谷像一口井,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音,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内容,也使他们树立了勇于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围绕文字的难点,设计提问
课文有的段落或句子中语言比较抽象或含蓄,使学生读后感到其义难解,这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有这样一段话:“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这是童年鲁迅出于求知和好奇而问先生,但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气”。在封建社会,先生只要求学生读自己的书。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和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三味书屋的老师固执,有问不答。所以,学生有了问题后不知道该问不该问;我们现在的老师有问就答,问老师的问题多。三味书屋的学生礼节多,太拘束。另外,现在学习内容形象化,便于理解。”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指出课文中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私塾教育教学思想落后,挫伤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教育不能吸引学生,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产生消极影响。通过提问、启发和教师的重点指导,突破了文学的难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
总之,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同时,我们对学生的发言要给予评价,不仅对学生所作答案的正确与否作出评价,还要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作出评价。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不仅是对知识的理解的深化,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泇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