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庄子》所内蕴的哲学思想,往往被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视为应对乱世的生存法则或独善其身的精神支柱。道家自然精神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的精神立场之一。魏晋时期,玄学大兴,大诗人陶渊明深受《庄子》道家思想的影响,隐逸山水田园。陶渊明是晚明会稽陶族的远祖,他渊源于《庄子》的隐逸思想对后世陶氏有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晚明学者陶望龄,他醉心于谈学论道,流连于山水,二十年仕途中,隐居在家的时间倒有十四年之多,写成《解庄》12卷。可见,庄学对陶氏家族的影响之绵长。
关键词:《庄子》;陶渊明;隐逸;陶望龄
中图分类号:12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63-01
明代社会结构中,家族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家族文化的兴起,往往能带动地方文化的繁荣。会稽在晚明文化的活跃,也离不了家族文化的作用,会稽陶族就是其中重要一例。而会稽陶族虽多在朝中为官,家族仕途兴旺,却也深受其远祖魏晋诗人陶渊明的影响,崇尚隐逸,而这份超然出世的隐逸正是渊源于《庄子》。
一、《庄子》与陶渊明
《庄子》所内蕴的哲学思想,往往被乱世之人和命运多蹇之人视为自己应对乱世的生存法则或独善其身的精神支柱。当然,《庄子》那独特的浪漫文风也对后世不少文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庄子》对文人群体的影响是广泛而明显的。正如有的论者所说: “道家自然精神真正成为中国古代文的首归之一的时期还是魏晋。由于社会动荡离乱,人常常无法安居于历史世界,更难以用入世的儒家实用理性来应对世间的事务,玄学便悄然兴起。玄风大炽,道家自然精神开始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的精神立场之一。”玄学作为一种对宇宙、人生和人的思维进行纯哲学思考的思辨性学问,其形成与老庄哲学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而处于玄学大兴时代的陶渊明一生就深受《庄子》道家思想的影响。
《庄子》对后世文人为人处世颇大的影响力无须赘述,陶渊明也是文学史一座高峰,以其独特于魏晋时期的田园诗,和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留给后世一道美丽的风景。庄子与陶渊明是两位旷古的隐士,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却总能在他们身上找到情投意合的东西,如庄子讲“物化”陶渊明也追寻“物我两忘”的境界,说“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庄子要“齐是非”陶渊明也认为人事变化千端万绪,或行或止是非难断,所谓“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仿佛在交流对话。他将审美的目光从阳春白雪移到下里巴人,可以说,陶渊明把庄学理论生活化了他所践履的是—种具有人间情怀的庄学人生。
二、会稽陶族
陶氏家族有两个郡望,即东晋浔阳陶氏和丹阳陶氏,前者是陶侃、陶潜一脉,后者则是陶弘景一脉,陶望龄叔祖陶谐认同浔阳。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自然隐逸,对会稽陶族人产生极大的影响。
陶氏家族中中进士、举人者很多,更有乡魁、探花、榜眼,甚至“父子同榜进士”。科举场屋的得意带动了一个家族在仕途上的辉煌。陶望龄自从高中会元、探花之后的二十年仕途中,隐居在家的时间有十四年之多。他的哥哥陶与龄、弟弟陶祖龄也长期隐居在家,陶与龄死后,更被当地人附会为得道升仙,并载入县志中,成为当地一个传说。陶望龄从孙陶景麟、景龙也以隐逸出名。这固然和晚明山人风气大盛有关,但一个家族中同时有如此多的人喜隐逸,不能不说和对陶渊明的向往和效仿有很大关系。
从陶渊明继承下来的家学渊源对晚明会稽陶族的兴盛有重要的影响,而渊源于他的隐逸基因更是深深地影响了晚明的陶氏。
三、《庄子》与陶望龄
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万历十七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三,授翰林院编修,参与编纂国史,升待讲,主管考试,后被诏为国子监祭酒。以“歇庵”名其居,学者称歇庵先生。卒谥文简。陶望龄以讲学而名立晚明,以至于无论识不识,妇孺僧俗都敬重他,是因为其如“再见坡仙”的文学才秉和如“慈湖、阳明再世的学问。”所著有《制草》若干卷、《解庄》12卷,《天水阁集》13卷,《歇庵集》20卷等。
分析会稽陶氏家族,不难看到陶渊明的自然隐逸,对会稽陶族人产生极大的影响。会稽陶族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功绩及其家学思想,在晚明浙东地区颇有声望,对陶望龄人品、性格、思想都有深远的影响。作为晚明会稽陶氏家族中的一个代表人物,陶望龄学识广博,对禅学也有深究,醉心于谈学论道,流连于山水,为官清廉,为人谦恭随和,都是家学熏陶的体现。
陶望龄自陶渊明而来的家学渊源,深得老庄之道,为人处世平和淡然,谨言慎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庄子影响,不沾口舌之争、红尘名利,追求的是思想和精神上的解放,而不是物质和肉体上的贪恋享受。因而,陶望龄为《庄子》做解不是无心为之,这和他的生平经历、文学主张有关,同时《庄子》一书又对他的思想观念与文学创作有重要的影响。
陶望龄向来身体孱弱,为官期间曾两度因病告假,生性好山水,很多佛教名山著名寺庙如普陀珞珈山、雁荡山、华严寺等等都留下了陶望龄的足迹。游览之余,陶望龄和这些寺庙的高僧们经常谈经论佛,交往密切。这种修养和性格表现在文学上,就是诗风平实,言简意赅,陶望龄谥号为“文简”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在言论上,他没有李贽等人的尖锐激进,代之以平和稳重;在行止上又不似袁宏道、董其昌等放纵无惮。尤其是在袁宏道等理论高明精深而修行不检点的风气中,更是出淤泥而不染,一如既往,飘然似仙。朱彝尊评价陶望龄早年似“神仙中人”,因为陶望龄诗风清越、简约质朴,大有超然物外之感,这种诗文风格和陶望龄的祖辈东晋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有相承之处。而陶渊明深受庄子影响,与庄子仿若两位隔世友人。可以说,陶渊明把庄学理论生活化了他所践履的是一种具有人间情怀的庄学人生,亦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氏家族中也有不少人深受其影响。陶望龄二十年仕途中,隐居在家的时间倒有十四年之多。陶望龄死后,更被当地人附会为得道升仙,并载入县志中,成为当地一个传说。这固然和晚明山人风气大盛有关,但一个家族中同时有如此多的人喜隐逸而且被记载录入地方文献中,不能不说和对陶渊明的向往和效仿有很大关系,可见庄学对陶氏家族的影响之广。
四、结语
以上简要分析的《庄子》对陶渊明的影响及陶渊明隐逸思想在后世陶氏家族的延续两个方面,并重点介绍了陶氏家族中的晚明学者陶望龄,从他的生平及文学成就等方面可见他确是受到了《庄子》和陶渊明的隐逸思想的影响。
作者简介:陈雪婷(1990—),女,汉族,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生,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先秦两汉。
关键词:《庄子》;陶渊明;隐逸;陶望龄
中图分类号:12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63-01
明代社会结构中,家族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家族文化的兴起,往往能带动地方文化的繁荣。会稽在晚明文化的活跃,也离不了家族文化的作用,会稽陶族就是其中重要一例。而会稽陶族虽多在朝中为官,家族仕途兴旺,却也深受其远祖魏晋诗人陶渊明的影响,崇尚隐逸,而这份超然出世的隐逸正是渊源于《庄子》。
一、《庄子》与陶渊明
《庄子》所内蕴的哲学思想,往往被乱世之人和命运多蹇之人视为自己应对乱世的生存法则或独善其身的精神支柱。当然,《庄子》那独特的浪漫文风也对后世不少文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庄子》对文人群体的影响是广泛而明显的。正如有的论者所说: “道家自然精神真正成为中国古代文的首归之一的时期还是魏晋。由于社会动荡离乱,人常常无法安居于历史世界,更难以用入世的儒家实用理性来应对世间的事务,玄学便悄然兴起。玄风大炽,道家自然精神开始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的精神立场之一。”玄学作为一种对宇宙、人生和人的思维进行纯哲学思考的思辨性学问,其形成与老庄哲学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而处于玄学大兴时代的陶渊明一生就深受《庄子》道家思想的影响。
《庄子》对后世文人为人处世颇大的影响力无须赘述,陶渊明也是文学史一座高峰,以其独特于魏晋时期的田园诗,和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留给后世一道美丽的风景。庄子与陶渊明是两位旷古的隐士,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却总能在他们身上找到情投意合的东西,如庄子讲“物化”陶渊明也追寻“物我两忘”的境界,说“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庄子要“齐是非”陶渊明也认为人事变化千端万绪,或行或止是非难断,所谓“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仿佛在交流对话。他将审美的目光从阳春白雪移到下里巴人,可以说,陶渊明把庄学理论生活化了他所践履的是—种具有人间情怀的庄学人生。
二、会稽陶族
陶氏家族有两个郡望,即东晋浔阳陶氏和丹阳陶氏,前者是陶侃、陶潜一脉,后者则是陶弘景一脉,陶望龄叔祖陶谐认同浔阳。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自然隐逸,对会稽陶族人产生极大的影响。
陶氏家族中中进士、举人者很多,更有乡魁、探花、榜眼,甚至“父子同榜进士”。科举场屋的得意带动了一个家族在仕途上的辉煌。陶望龄自从高中会元、探花之后的二十年仕途中,隐居在家的时间有十四年之多。他的哥哥陶与龄、弟弟陶祖龄也长期隐居在家,陶与龄死后,更被当地人附会为得道升仙,并载入县志中,成为当地一个传说。陶望龄从孙陶景麟、景龙也以隐逸出名。这固然和晚明山人风气大盛有关,但一个家族中同时有如此多的人喜隐逸,不能不说和对陶渊明的向往和效仿有很大关系。
从陶渊明继承下来的家学渊源对晚明会稽陶族的兴盛有重要的影响,而渊源于他的隐逸基因更是深深地影响了晚明的陶氏。
三、《庄子》与陶望龄
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万历十七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三,授翰林院编修,参与编纂国史,升待讲,主管考试,后被诏为国子监祭酒。以“歇庵”名其居,学者称歇庵先生。卒谥文简。陶望龄以讲学而名立晚明,以至于无论识不识,妇孺僧俗都敬重他,是因为其如“再见坡仙”的文学才秉和如“慈湖、阳明再世的学问。”所著有《制草》若干卷、《解庄》12卷,《天水阁集》13卷,《歇庵集》20卷等。
分析会稽陶氏家族,不难看到陶渊明的自然隐逸,对会稽陶族人产生极大的影响。会稽陶族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功绩及其家学思想,在晚明浙东地区颇有声望,对陶望龄人品、性格、思想都有深远的影响。作为晚明会稽陶氏家族中的一个代表人物,陶望龄学识广博,对禅学也有深究,醉心于谈学论道,流连于山水,为官清廉,为人谦恭随和,都是家学熏陶的体现。
陶望龄自陶渊明而来的家学渊源,深得老庄之道,为人处世平和淡然,谨言慎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庄子影响,不沾口舌之争、红尘名利,追求的是思想和精神上的解放,而不是物质和肉体上的贪恋享受。因而,陶望龄为《庄子》做解不是无心为之,这和他的生平经历、文学主张有关,同时《庄子》一书又对他的思想观念与文学创作有重要的影响。
陶望龄向来身体孱弱,为官期间曾两度因病告假,生性好山水,很多佛教名山著名寺庙如普陀珞珈山、雁荡山、华严寺等等都留下了陶望龄的足迹。游览之余,陶望龄和这些寺庙的高僧们经常谈经论佛,交往密切。这种修养和性格表现在文学上,就是诗风平实,言简意赅,陶望龄谥号为“文简”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在言论上,他没有李贽等人的尖锐激进,代之以平和稳重;在行止上又不似袁宏道、董其昌等放纵无惮。尤其是在袁宏道等理论高明精深而修行不检点的风气中,更是出淤泥而不染,一如既往,飘然似仙。朱彝尊评价陶望龄早年似“神仙中人”,因为陶望龄诗风清越、简约质朴,大有超然物外之感,这种诗文风格和陶望龄的祖辈东晋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有相承之处。而陶渊明深受庄子影响,与庄子仿若两位隔世友人。可以说,陶渊明把庄学理论生活化了他所践履的是一种具有人间情怀的庄学人生,亦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氏家族中也有不少人深受其影响。陶望龄二十年仕途中,隐居在家的时间倒有十四年之多。陶望龄死后,更被当地人附会为得道升仙,并载入县志中,成为当地一个传说。这固然和晚明山人风气大盛有关,但一个家族中同时有如此多的人喜隐逸而且被记载录入地方文献中,不能不说和对陶渊明的向往和效仿有很大关系,可见庄学对陶氏家族的影响之广。
四、结语
以上简要分析的《庄子》对陶渊明的影响及陶渊明隐逸思想在后世陶氏家族的延续两个方面,并重点介绍了陶氏家族中的晚明学者陶望龄,从他的生平及文学成就等方面可见他确是受到了《庄子》和陶渊明的隐逸思想的影响。
作者简介:陈雪婷(1990—),女,汉族,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生,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先秦两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