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现代化综合运输网的骨干,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巨大推动作用,为保证铁路运行安全,加强铁路行车安全事故分析及应对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造成行车安全事故的原因及避免发生行车安全事故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铁路;安全;事故;分析;应对
铁路安全生产是一个由人、机、环境和管理组成的大系统,对铁路安全生产的研究应该采取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这样才能保障研究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安全系统工程的目标是要控制危险、消除事故,这就意味着必须加强对事故的研究。
一、造成行车安全事故的原因
铁路运输系统是一个涉及全社会的复杂系统,是一个由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合成的动态系统,具体包括人、设备、环境、管理四大因素。所以很有必要根据这四个因素建立事故致因理论模型。根据系统工程原理,造成铁路行车事故的主要因素有人、设备、环境、管理四大因素。
(1)人员——从事和参与铁路行车的人员,包括机车乘务人员、各工种的调度人员、车站行车人员以及行车设备的操作、管理、维修人员等。
(2)设备——铁路运输设备包括运输基础设备和运输安全技术设备两类,运输基础设备有线路(路基、桥隧建筑物、轨道)、车站、信号设备、机车、车辆、通信设备等;运输安全技术设备包括安全监控设备、检测设备、自然灾害预报与防治设备、事故救援设备等。
(3)环境——铁路行车的环境和行车工作环境,包括沿线和站场周围的自然环境(如狂风、暴雨、大雾、洪水、地震、滑坡、塌方等影响)和行车人员的工作环境(如噪音、振动、温度、湿度、光线、工作台面等影响)。
(4)管理——对铁路行车人员、设备、行车组织的管理,包括编制有关行车的规章、制度、条例、细则、方法和行车组织办法等并监督其贯彻执行以及进行行车事故救援和路内外联防等的组织管理。人、设备、环境、管理四大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且这些因素在时间、空间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其中任何一个要素或多个要素在动态变化过程中出现了缺陷,都可能引发人的不安全行为,再引发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或者直接使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这些都将产生安全信息并发出预警,若及时采取安全措施进行正确处理,则能够避免事故发生;反之,若处理不及时或措施无效,则可能在偶然因素触发下出现能量意外释放,造成事故。在实际工作中人们习惯从事故中吸引教训,从成功预防事故中总结经验。本模型也体现了这个思想,通过从事故中吸引教训,从成功预防事故中总结经验可以据此改善人、设备、环境及管理等各因素的相关缺陷,进一步强化事故预防措施,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从而实现安全预防管理。
具体原因如下:
(1)设备更新速度快。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的增加,对铁路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为了满足这一要求,铁路行车设备的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再加上对现有行车设备的不断改造、大修及日常检修,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作业任务,导致运行过程中故障频发。由于铁路基建工程的施工,站场改扩建项目随之增加,造成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而导致在运输生产中停电次数增加、封锁频率提高,使得设备不能正常作业,为行车安全埋下严重的隐患。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保证接发列车的安全,是运输组织中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车务部门安全管理中的卡控关键所在。
(2)职工违规违纪不断,调车事故多发。
对全国的各车务段发生事故分析得知,职工的违规违纪现象大量存在,导致列车及列车之间出现脱轨、冲撞、挤压等事故,反映出职工在作业过程中没有按章作业、按标准操作要求作业,业务水平不高,同时,也说明管理人员平常检查力度不够,责任意识差,遇到问题处理不力,导致职工思想松懈,以习惯与经验代替规章制度要求进行作业。
(3)安全意识不强,人员伤亡事故频发。据调查数据显示,在过去发生的事故中,大多数的原因都是由于工作人员自身的问题而造成的。例如,上下车未抓牢,坠落后被车辆辗轧等原因造成事故。如2011年一车务段因列车运行过程中人员跳下滑倒而被车辆轧伤就有2人,在上下楼梯时踩空、脚下滑落造成伤亡的有4人。这些问题暴露出车务系统在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着不足。
二、避免发生行车安全事故的措施
控制铁路行车事故的影响因素是从根源上控制铁路行车事故的有效途径。
1)在人的方面
一是人员筛选方式。由于铁路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重要岗位人员的行为对铁路系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对这部分人员的选拔需要更为科学合理选拔方法,可以从人员的心理素质、团队精神、沟通能力以及应急处理能力方面考虑,再结合岗位需要进行筛选。二是培训和考核。在铁路安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专业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培训与考核,特别是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或随机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可靠性测试与分析,关注关键岗位人员的心理及各种变化。
提高铁路职工素质。我国铁路属于大型的国有企业,其担负的重要社会责任显而易见,而铁路职工却因为“铁饭碗”的观念而整体素质偏低,特别是责任心较差。当前,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铁路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断引入先进的技术装备,从而提高了运输效率,但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应定期组织铁路职工进行学习,增强责任感,提高安全意识,从而创造高效率、高水平的铁路运输系統。
2)从设备方面要选购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优质设备和产品,定期对其性能进行检测,保证设备不“带病”工作,从物质基础上提升铁路运输的安全系数。要设置必要的安全装置并保证其有效性,包括各种安全监控设备、安全监测设备、自然灾害预确报与防治设备、事故救援设备等等。探索建立列车速度监督和运行调度指挥自动化系统,提高机车信号的作用,最大限度减少人为错误。
3)从环境方面改善内部作业环境,提高抵抗外部环境的能力,以保持铁路常态运营的良好条件。加强主动预防意识,完善监控体系,对于防止自然灾害对铁路行车安全的危害有积极作用。 4)从管理方面铁路安全生产活动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侯的动态安全管理。对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始终是动态安全管理的重点,注重发挥安全信息的预警作用。通过构建安全信息预警系统,对安全信息进行采集和挖掘分析,探察和识别可能引致铁路行车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并及時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事故发生。科学有效的安全信息预警系统能够推动铁路安全生产系统的改进,这种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目标是不断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强系统本身对事故的免疫能力。
全面树立安全意识。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提高广大车务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车站领导要从根本上转变工作方式,下工夫、抓落实,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将安全生产责任制、领导负责制等落到实处,一旦出现问题,可以追究到人。而对于相关岗位的作业人员来说,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摒除自由主义的工作作风。在工作当中,确保作业程序一项不漏,作业标准一点不差,全面打造一个人人重视安全、事事保证安全的生产氛围。
(5)利用6502引导进路锁闭接车。
单操单锁准备进路适用于闭塞和系统故障,出站、进站信号机故障不能正常开放的情况下准备进路,6502电气集中操纵的设备在电路的设计上单操道岔优先于进路式操纵。
进路式锁闭:向封锁区间发出路用列车、救援列车,进路上的某个道岔无表示,使用引导总锁闭接车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正方向排列调车进路或按压始、终端两个列车按钮后,进路都能正常选出来。进路用白光带锁闭。
三、结语
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铁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屡屡出现的行车安全事故,使得人民群众对铁路运输的信任大打折扣。因此,作为铁路车务段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确保铁路的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翌科.铁道运输与经济[J].铁道科学研究院运输及经济研究,2006,(6)
[2]陈彦波.6502电气集中联锁车站引导接车安全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4,(6)
[3]杨卫红.铁路运营安全管理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1,(1)
【关键词】 铁路;安全;事故;分析;应对
铁路安全生产是一个由人、机、环境和管理组成的大系统,对铁路安全生产的研究应该采取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这样才能保障研究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安全系统工程的目标是要控制危险、消除事故,这就意味着必须加强对事故的研究。
一、造成行车安全事故的原因
铁路运输系统是一个涉及全社会的复杂系统,是一个由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合成的动态系统,具体包括人、设备、环境、管理四大因素。所以很有必要根据这四个因素建立事故致因理论模型。根据系统工程原理,造成铁路行车事故的主要因素有人、设备、环境、管理四大因素。
(1)人员——从事和参与铁路行车的人员,包括机车乘务人员、各工种的调度人员、车站行车人员以及行车设备的操作、管理、维修人员等。
(2)设备——铁路运输设备包括运输基础设备和运输安全技术设备两类,运输基础设备有线路(路基、桥隧建筑物、轨道)、车站、信号设备、机车、车辆、通信设备等;运输安全技术设备包括安全监控设备、检测设备、自然灾害预报与防治设备、事故救援设备等。
(3)环境——铁路行车的环境和行车工作环境,包括沿线和站场周围的自然环境(如狂风、暴雨、大雾、洪水、地震、滑坡、塌方等影响)和行车人员的工作环境(如噪音、振动、温度、湿度、光线、工作台面等影响)。
(4)管理——对铁路行车人员、设备、行车组织的管理,包括编制有关行车的规章、制度、条例、细则、方法和行车组织办法等并监督其贯彻执行以及进行行车事故救援和路内外联防等的组织管理。人、设备、环境、管理四大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且这些因素在时间、空间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其中任何一个要素或多个要素在动态变化过程中出现了缺陷,都可能引发人的不安全行为,再引发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或者直接使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这些都将产生安全信息并发出预警,若及时采取安全措施进行正确处理,则能够避免事故发生;反之,若处理不及时或措施无效,则可能在偶然因素触发下出现能量意外释放,造成事故。在实际工作中人们习惯从事故中吸引教训,从成功预防事故中总结经验。本模型也体现了这个思想,通过从事故中吸引教训,从成功预防事故中总结经验可以据此改善人、设备、环境及管理等各因素的相关缺陷,进一步强化事故预防措施,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从而实现安全预防管理。
具体原因如下:
(1)设备更新速度快。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的增加,对铁路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为了满足这一要求,铁路行车设备的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再加上对现有行车设备的不断改造、大修及日常检修,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作业任务,导致运行过程中故障频发。由于铁路基建工程的施工,站场改扩建项目随之增加,造成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而导致在运输生产中停电次数增加、封锁频率提高,使得设备不能正常作业,为行车安全埋下严重的隐患。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保证接发列车的安全,是运输组织中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车务部门安全管理中的卡控关键所在。
(2)职工违规违纪不断,调车事故多发。
对全国的各车务段发生事故分析得知,职工的违规违纪现象大量存在,导致列车及列车之间出现脱轨、冲撞、挤压等事故,反映出职工在作业过程中没有按章作业、按标准操作要求作业,业务水平不高,同时,也说明管理人员平常检查力度不够,责任意识差,遇到问题处理不力,导致职工思想松懈,以习惯与经验代替规章制度要求进行作业。
(3)安全意识不强,人员伤亡事故频发。据调查数据显示,在过去发生的事故中,大多数的原因都是由于工作人员自身的问题而造成的。例如,上下车未抓牢,坠落后被车辆辗轧等原因造成事故。如2011年一车务段因列车运行过程中人员跳下滑倒而被车辆轧伤就有2人,在上下楼梯时踩空、脚下滑落造成伤亡的有4人。这些问题暴露出车务系统在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着不足。
二、避免发生行车安全事故的措施
控制铁路行车事故的影响因素是从根源上控制铁路行车事故的有效途径。
1)在人的方面
一是人员筛选方式。由于铁路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重要岗位人员的行为对铁路系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对这部分人员的选拔需要更为科学合理选拔方法,可以从人员的心理素质、团队精神、沟通能力以及应急处理能力方面考虑,再结合岗位需要进行筛选。二是培训和考核。在铁路安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专业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培训与考核,特别是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或随机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可靠性测试与分析,关注关键岗位人员的心理及各种变化。
提高铁路职工素质。我国铁路属于大型的国有企业,其担负的重要社会责任显而易见,而铁路职工却因为“铁饭碗”的观念而整体素质偏低,特别是责任心较差。当前,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铁路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断引入先进的技术装备,从而提高了运输效率,但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应定期组织铁路职工进行学习,增强责任感,提高安全意识,从而创造高效率、高水平的铁路运输系統。
2)从设备方面要选购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优质设备和产品,定期对其性能进行检测,保证设备不“带病”工作,从物质基础上提升铁路运输的安全系数。要设置必要的安全装置并保证其有效性,包括各种安全监控设备、安全监测设备、自然灾害预确报与防治设备、事故救援设备等等。探索建立列车速度监督和运行调度指挥自动化系统,提高机车信号的作用,最大限度减少人为错误。
3)从环境方面改善内部作业环境,提高抵抗外部环境的能力,以保持铁路常态运营的良好条件。加强主动预防意识,完善监控体系,对于防止自然灾害对铁路行车安全的危害有积极作用。 4)从管理方面铁路安全生产活动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侯的动态安全管理。对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始终是动态安全管理的重点,注重发挥安全信息的预警作用。通过构建安全信息预警系统,对安全信息进行采集和挖掘分析,探察和识别可能引致铁路行车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并及時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事故发生。科学有效的安全信息预警系统能够推动铁路安全生产系统的改进,这种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目标是不断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强系统本身对事故的免疫能力。
全面树立安全意识。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提高广大车务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车站领导要从根本上转变工作方式,下工夫、抓落实,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将安全生产责任制、领导负责制等落到实处,一旦出现问题,可以追究到人。而对于相关岗位的作业人员来说,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摒除自由主义的工作作风。在工作当中,确保作业程序一项不漏,作业标准一点不差,全面打造一个人人重视安全、事事保证安全的生产氛围。
(5)利用6502引导进路锁闭接车。
单操单锁准备进路适用于闭塞和系统故障,出站、进站信号机故障不能正常开放的情况下准备进路,6502电气集中操纵的设备在电路的设计上单操道岔优先于进路式操纵。
进路式锁闭:向封锁区间发出路用列车、救援列车,进路上的某个道岔无表示,使用引导总锁闭接车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正方向排列调车进路或按压始、终端两个列车按钮后,进路都能正常选出来。进路用白光带锁闭。
三、结语
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铁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屡屡出现的行车安全事故,使得人民群众对铁路运输的信任大打折扣。因此,作为铁路车务段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确保铁路的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翌科.铁道运输与经济[J].铁道科学研究院运输及经济研究,2006,(6)
[2]陈彦波.6502电气集中联锁车站引导接车安全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4,(6)
[3]杨卫红.铁路运营安全管理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