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只要抓住机会,就不难捕捉到思维的训练点,教者要注意巧设情境,善于引导,那么将会获得教学质量和思维训练的双丰收。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思维方式,比如纵向思维、逆向思维、比较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侧向思维等,这些思维训练不仅促进学生迈向更高层次的创造思维,还可以使学生理解多种思维过程、形式、规律和方法的相互关系,并掌握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结合和统一。
一、语文教学中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1.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
语言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然而,语言却是思维的主要工具,而且是思维工具中最有效、最方便、最常用的一种。思维作为人脑的一种心理机能,是不显形、不出声、不能传播、不可感知的,它经过语言传递之后,就转化为有声、显形、可以传播、可以感知的了。因此,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成果的物化形式。古人所云“言为心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2.思维制约语言
人们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时候,静态的语言就成了动态的言语。在“言语”这一思维的物化体中,思维是内核,语言符号是外壳;思维处于主导方面,支配和制约语言,语言从属于思维,作为运载工具为思维服务。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下,影响到他的言语能力的优劣;概念模糊,表现为用词不准确;思维缺乏条理,表现为说话颠三倒四、层次混乱;思维不严密,表现为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或者上下文不贯通,缺少照应;思维方法片面,表现为说过头话、强词夺理、不能自圆其说等。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从思维训练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
3.语言对思维起加工作用
语言对思维的表达,不是被动、消极的,而是能动的、积极的。思维具有非离散性和非线性的特点。所谓非离散性,是指“思维把客观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的时候,对象的各种要素在思维中互相渗透、连接,无法分解成一个个界限分明的单位”。所谓非线性,是指“思维的内容,往往是同时交织在一起的,无法形成明确的先后次序而有条理上要步步展开”。而语言则恰恰相反。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时候,必须把处于非离散状态的思维分解为一个个清晰的单位(即言语的层次),并将其纵横交织的内容纳入在时间意义上展开的直线轨道(即语句的先后次序)。语言的长处弥补了思维的不足。由此可见,语言表达思维的过程,是一个对思维进行加工、整理、改造,使之趋于完善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修改调整语言就是调整思想”,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有效的语言表达和言语理解的训练,其中也包含了思维训练。
综上所述,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这个角度看语文教学,可以这样认为:语文教学所应该培养的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输出思想)和通过语言理解别人的思维(汲取思想 )的能力。语文教师对这一点理解得越深刻,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的自觉性越高,他的教学效果就 越好。
二、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与思维的关系
1.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进行识字教学,既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識字效果,还应该注意儿童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有目的地观察,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观察是智力的窗口,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着的。(没有思维的观察不能称其为观察。)又因为低年级儿童对客观事物的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精细的辨别能力尚差,空间知觉的精确性和分化性还不高,注意力还很不稳定,不会对字形主动进行集中深入的观察。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都是由问题而起的。”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老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以使其有目的地观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从而激起求知的愿望和要求,使识字教学在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氛围中进行。不仅能提高识字效果,还能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充分发展。
变换角度、扩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如果说认真观察是学生掌握字形的有效手段的话,那么引导学生变换角度,以加深对生字(词)意思的理解,则是学生掌握字义的必要延伸。尤其是可以抓住此环节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系统表达,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条理性)和逻辑性。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同语言的发展密切联系的。发展儿童口头语言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可以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2.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阅读教学内容中含有大量训练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素材。学习语文,提高语文水平,我们就应充分重视思维训练。思维有两个翅膀,一是求同,一是求异,二者缺一,思维就不能起飞。求同,认识事物的共性,从而发现规律;求异,认识事物的个性,从而发现特点,这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发现规律与发现特点都是发现事物的本质,都是思维中的“创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引导学生求同求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两翼思维”,不仅可以激活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入巩固。
3.作文教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
写作是一种思维和情感十分活跃的创造性劳动,既需要通过观察去获取材料,通过想象去丰富材料,又需要通过构思,运用一定的表达技巧去结构和安排材料。但无论观察、想象、构思还是表达,都离不开思维。英、美、日等文化教育发达国家的作文教学目标都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随着教改的深化,我国语文教学界许多有识之士已认识到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水平的战略意义。
一、语文教学中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1.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
语言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然而,语言却是思维的主要工具,而且是思维工具中最有效、最方便、最常用的一种。思维作为人脑的一种心理机能,是不显形、不出声、不能传播、不可感知的,它经过语言传递之后,就转化为有声、显形、可以传播、可以感知的了。因此,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成果的物化形式。古人所云“言为心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2.思维制约语言
人们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时候,静态的语言就成了动态的言语。在“言语”这一思维的物化体中,思维是内核,语言符号是外壳;思维处于主导方面,支配和制约语言,语言从属于思维,作为运载工具为思维服务。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下,影响到他的言语能力的优劣;概念模糊,表现为用词不准确;思维缺乏条理,表现为说话颠三倒四、层次混乱;思维不严密,表现为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或者上下文不贯通,缺少照应;思维方法片面,表现为说过头话、强词夺理、不能自圆其说等。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从思维训练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
3.语言对思维起加工作用
语言对思维的表达,不是被动、消极的,而是能动的、积极的。思维具有非离散性和非线性的特点。所谓非离散性,是指“思维把客观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的时候,对象的各种要素在思维中互相渗透、连接,无法分解成一个个界限分明的单位”。所谓非线性,是指“思维的内容,往往是同时交织在一起的,无法形成明确的先后次序而有条理上要步步展开”。而语言则恰恰相反。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时候,必须把处于非离散状态的思维分解为一个个清晰的单位(即言语的层次),并将其纵横交织的内容纳入在时间意义上展开的直线轨道(即语句的先后次序)。语言的长处弥补了思维的不足。由此可见,语言表达思维的过程,是一个对思维进行加工、整理、改造,使之趋于完善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修改调整语言就是调整思想”,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有效的语言表达和言语理解的训练,其中也包含了思维训练。
综上所述,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这个角度看语文教学,可以这样认为:语文教学所应该培养的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输出思想)和通过语言理解别人的思维(汲取思想 )的能力。语文教师对这一点理解得越深刻,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的自觉性越高,他的教学效果就 越好。
二、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与思维的关系
1.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进行识字教学,既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識字效果,还应该注意儿童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有目的地观察,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观察是智力的窗口,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着的。(没有思维的观察不能称其为观察。)又因为低年级儿童对客观事物的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精细的辨别能力尚差,空间知觉的精确性和分化性还不高,注意力还很不稳定,不会对字形主动进行集中深入的观察。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都是由问题而起的。”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老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以使其有目的地观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从而激起求知的愿望和要求,使识字教学在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氛围中进行。不仅能提高识字效果,还能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充分发展。
变换角度、扩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如果说认真观察是学生掌握字形的有效手段的话,那么引导学生变换角度,以加深对生字(词)意思的理解,则是学生掌握字义的必要延伸。尤其是可以抓住此环节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系统表达,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条理性)和逻辑性。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同语言的发展密切联系的。发展儿童口头语言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可以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2.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阅读教学内容中含有大量训练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素材。学习语文,提高语文水平,我们就应充分重视思维训练。思维有两个翅膀,一是求同,一是求异,二者缺一,思维就不能起飞。求同,认识事物的共性,从而发现规律;求异,认识事物的个性,从而发现特点,这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发现规律与发现特点都是发现事物的本质,都是思维中的“创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引导学生求同求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两翼思维”,不仅可以激活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入巩固。
3.作文教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
写作是一种思维和情感十分活跃的创造性劳动,既需要通过观察去获取材料,通过想象去丰富材料,又需要通过构思,运用一定的表达技巧去结构和安排材料。但无论观察、想象、构思还是表达,都离不开思维。英、美、日等文化教育发达国家的作文教学目标都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随着教改的深化,我国语文教学界许多有识之士已认识到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水平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