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网络时代下,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发展,微课程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新模式。“微课程”对时间、空间的占用甚“微”但是其对教育的推动力却十分巨大,因此在现代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青睐。本文主要就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作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 微课程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81
微课程以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高效的传播效率以及最大限度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给传统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从长期来看,它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同时它作为信息教育发展的产物,现阶段还不具有成熟的体系,所以必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另外微课程作为教学的创新面,如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扬长避短,也是我们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微课程的基本概念
微课程教学是通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而形成的一种以在线或者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模式,其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体系,包括了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和评价等环节。微课程的产生以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将传统的单一的讲授课程形式多元化,并使得课程资源得以广泛共享、重复应用。
二、微課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高中生物和其他各学科一样,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考察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论是细节还是整体,理论还是实践操作,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考试的压力和客观条件的欠缺,造成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率与质量不能兼顾、缺乏交流沟通等问题,解决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是推动教学进步的必经之路,而微课程的产生给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能性。
1.整合学习资源,丰富教学形式。高中生物既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和理论性,又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即具有实践性。这门学科是对生命原理的探讨,它来源于生活,最终的目的是回归于生活,探索出优化生活之道。因此,在教学中老师需要把原理性的知识与其对应的现象相结合,有效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满足实践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而微课程所具有的整合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的功能很好的满足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要求,它突破单一文字的限制,以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最大限度的拓展生物科学的广泛的“面”,以及深入其“本质”。教學形式的多元化让原本枯燥的高中生物学习变得生动起来,而且采用当代学生熟悉并易于接受的移动互联网,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突破时空限制。在高中阶段,教学时间紧张,教学任务重,需要在短时间的完成整个生物科学基础内容的教学,这要求教师要保证教学的效率,同时也要提高教学的质量。如果教学仅限于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必然得不到有效的拓展,即使跟上了教学进程,满足了效率要求,教学的质量必然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微课程时间精简,知识针对性强,能够将学习由课堂拓展至课外,用最短的时间补充知识,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3.促进教学互动沟通。教学从来都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知识传输,交流沟通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播,让老师确保学生真正的掌握理解了知识,以及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解决疑问,学生及时的信息反馈能够推动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调整,从而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微课程在互动交流方面的优势相对于传统教学尤其显著,首先,微课程借助网络通信技术,例如网聊、视频通话等,能够实现实时互动交流,所以即使是在课外,老师、学生之间也能保持沟通。其次,微课程中的学习工具多种多样,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再局限于书面,可以采取一些实践性更强的方式,并且学生与老师交流过程中能够以图像、视频、文件等更准确的表述问题。
三、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灵活多变,本文以其在生物实验课程中的应用为例。生物学习离不开实验,但是长期以来高中生物实验课程时间有限且难于控制,不能充分满足教学需求。在实验课程中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压缩讲解时间,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如何详细的展示实验要点,保证实验成功率,这两个问题本身矛盾,难以两全。
微课程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在实验课之前我们可以用微课程将实验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操作规范等详细的展示出来,使同学们对实验有了直观的了解,相比老师在实验时再做示范,使用微课程能够更有效率,更能强调细节,并且可重复观看学习。例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实验目的在于了解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实验的步骤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和观察5步,由于实验步骤多,花费的时间较多,许多同学不能按时完成,实验成功率也较低。老师可以利用微课程将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要点在实验前让学生了解,在实验中主要督促让学生严格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操作,以及对学生在微课程学习时提出的问题加以指导。
四、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方面
1.微课程技术障碍。微课程需要网络、电脑、移动设备等硬件,以及微课程制作技术的支持,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虽然能满足微课程使用的需要,但是对于老师来说,微课程的制作却是一个难题。在目前,网络上的微课程主要是由专业的教育公司制作,他们具有专业的设备和技术,集中性的制作使得成本较低,如果在教学中由老师来制作,其技术障碍可能难以克服,成本也较高。在此背景下,短时间内无法实现技术突破,如果由学校来统一制作,建设的成本较大,周期也较长,因此,站在老师的角度,在短期内主要以简单的微课程制作为主,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
2.分清教学“主次”。整体来说,高中生物教学仍然应该以老师的教学为主,微课程只能作为教学的工具使用,而不能成为主角,但是微课程推行过程中,如何分清主次,以避免其存在的弊端,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方面。一方面,由于微课程的便利性,许多老师觉得教学中的备课、讲授、课件制作等环节都可以省略,但是同样的微课程未必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对症下药”必然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微课程由于时间较短,针对性强,使得学习时间和内容“碎片化”,如果把它当作教学中的主角,必然造成教学的不连贯、不系统,所以微课程应该作为教学的补充工具出现,对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作补充说明。
微课程的出现和发展是互联网时代下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高中生物教师要顺应潮流,既要抓住机遇,又要面对挑战。
【关键词】高中生物 微课程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81
微课程以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高效的传播效率以及最大限度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给传统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从长期来看,它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同时它作为信息教育发展的产物,现阶段还不具有成熟的体系,所以必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另外微课程作为教学的创新面,如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扬长避短,也是我们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微课程的基本概念
微课程教学是通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而形成的一种以在线或者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模式,其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体系,包括了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和评价等环节。微课程的产生以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将传统的单一的讲授课程形式多元化,并使得课程资源得以广泛共享、重复应用。
二、微課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高中生物和其他各学科一样,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考察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论是细节还是整体,理论还是实践操作,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考试的压力和客观条件的欠缺,造成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率与质量不能兼顾、缺乏交流沟通等问题,解决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是推动教学进步的必经之路,而微课程的产生给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能性。
1.整合学习资源,丰富教学形式。高中生物既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和理论性,又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即具有实践性。这门学科是对生命原理的探讨,它来源于生活,最终的目的是回归于生活,探索出优化生活之道。因此,在教学中老师需要把原理性的知识与其对应的现象相结合,有效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满足实践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而微课程所具有的整合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的功能很好的满足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要求,它突破单一文字的限制,以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最大限度的拓展生物科学的广泛的“面”,以及深入其“本质”。教學形式的多元化让原本枯燥的高中生物学习变得生动起来,而且采用当代学生熟悉并易于接受的移动互联网,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突破时空限制。在高中阶段,教学时间紧张,教学任务重,需要在短时间的完成整个生物科学基础内容的教学,这要求教师要保证教学的效率,同时也要提高教学的质量。如果教学仅限于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必然得不到有效的拓展,即使跟上了教学进程,满足了效率要求,教学的质量必然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微课程时间精简,知识针对性强,能够将学习由课堂拓展至课外,用最短的时间补充知识,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3.促进教学互动沟通。教学从来都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知识传输,交流沟通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播,让老师确保学生真正的掌握理解了知识,以及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解决疑问,学生及时的信息反馈能够推动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调整,从而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微课程在互动交流方面的优势相对于传统教学尤其显著,首先,微课程借助网络通信技术,例如网聊、视频通话等,能够实现实时互动交流,所以即使是在课外,老师、学生之间也能保持沟通。其次,微课程中的学习工具多种多样,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再局限于书面,可以采取一些实践性更强的方式,并且学生与老师交流过程中能够以图像、视频、文件等更准确的表述问题。
三、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灵活多变,本文以其在生物实验课程中的应用为例。生物学习离不开实验,但是长期以来高中生物实验课程时间有限且难于控制,不能充分满足教学需求。在实验课程中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压缩讲解时间,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如何详细的展示实验要点,保证实验成功率,这两个问题本身矛盾,难以两全。
微课程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在实验课之前我们可以用微课程将实验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操作规范等详细的展示出来,使同学们对实验有了直观的了解,相比老师在实验时再做示范,使用微课程能够更有效率,更能强调细节,并且可重复观看学习。例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实验目的在于了解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实验的步骤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和观察5步,由于实验步骤多,花费的时间较多,许多同学不能按时完成,实验成功率也较低。老师可以利用微课程将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要点在实验前让学生了解,在实验中主要督促让学生严格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操作,以及对学生在微课程学习时提出的问题加以指导。
四、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方面
1.微课程技术障碍。微课程需要网络、电脑、移动设备等硬件,以及微课程制作技术的支持,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虽然能满足微课程使用的需要,但是对于老师来说,微课程的制作却是一个难题。在目前,网络上的微课程主要是由专业的教育公司制作,他们具有专业的设备和技术,集中性的制作使得成本较低,如果在教学中由老师来制作,其技术障碍可能难以克服,成本也较高。在此背景下,短时间内无法实现技术突破,如果由学校来统一制作,建设的成本较大,周期也较长,因此,站在老师的角度,在短期内主要以简单的微课程制作为主,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
2.分清教学“主次”。整体来说,高中生物教学仍然应该以老师的教学为主,微课程只能作为教学的工具使用,而不能成为主角,但是微课程推行过程中,如何分清主次,以避免其存在的弊端,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方面。一方面,由于微课程的便利性,许多老师觉得教学中的备课、讲授、课件制作等环节都可以省略,但是同样的微课程未必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对症下药”必然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微课程由于时间较短,针对性强,使得学习时间和内容“碎片化”,如果把它当作教学中的主角,必然造成教学的不连贯、不系统,所以微课程应该作为教学的补充工具出现,对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作补充说明。
微课程的出现和发展是互联网时代下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高中生物教师要顺应潮流,既要抓住机遇,又要面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