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钙是苹果树生长发育中必须的16种元素之一。它在延缓果实衰老,改善果实贮藏性能和参与果实品质调节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是其它矿质元素所无法替代的。苹果缺钙时,常引起一系列生理病害,如豆斑病、苦痘病、水心病等。严重时,缺钙症发病率高达78%,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总结,现将苹果缺钙病的症状、病因及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果农参考。
1 症状
钙在树体内以果胶酸钙、草酸钙、碳酸钙结晶等形式存在,随蒸腾流运输到各生长中心,不易移动和不能再度利用,不能从老的组织向幼嫩组织转移,所以作物缺钙症状首先在根尖、侧芽和顶芽等幼嫩组织上表现出来。缺钙植株矮小,节间较短,组织软弱,幼叶卷曲畸形,叶绿变黄并逐渐坏死,茎和根尖的分生组织腐烂、死亡。严重时,植株呈簇生状,花朵萎蔫,枝条枯死。果实缺钙常出现褐斑、凹陷、组织坏死、裂果、味微苦等症状,严重影响果品质量。
2 病因
引起和诱发苹果缺钙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缺钙与品种、砧木的特性及树龄、树势有关。在目前栽培的品种中,红富士、新红星的缺钙几率和程度高于嘎拉、珊夏等。幼树、旺树比大树、弱树发病重。其次,缺钙与果园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关。一般认为,当土壤交换性钙的含量大于10微摩尔/千克时,苹果不会缺钙。但在酸性砂质土壤上种植苹果易出现钙的不足。即使在富含钙的石灰性土壤,由于钙在木质部的运输依赖于叶片的蒸腾作用。当蒸腾作用较弱或土壤缺水时,抑制钙的吸收和运输,作物也会出现生理性缺钙。在土壤含氮水平高,尤其是地下水位高,渍水土层中出现铵态氮的多量积累时,往往会加重缺钙的发生。生产中氮肥施用不当,影响各元素的均衡吸收,引起和加重缺钙症的发生。另外,缺钙与栽培技术有关,如重修剪、强疏果、过多灌水等,均会造成树体旺长,果实过大,影响果实内的氮钙比,加重缺钙发生。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选择适宜的品种、砧木组合
避免选用发病敏感的品种和砧木。
3.2 调节土壤pH值,增加土壤交换性钙含量
对酸性较强的土壤,施肥时氮肥应以尿素为主,磷肥用钙镁磷肥,钾肥用硫酸钾。每667平方米补施碳酸钙60~70千克,连施2~3年,可将土壤pH值调整到6.5~7.5。
3.3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保持钙的能力
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1.3%时,很少出现苹果缺钙现象。增施有机肥料,控制施氮期,调整施氮量,尤其是铵态氮,不利于果树钙的吸收和运转,花果期前后尽量不施。建立以增施有机肥为主的施肥制度。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中的碳氮比,每667平方米果园应施用有机肥4000千克以上,并多施复合肥。
3.4 叶面喷钙
苹果花后3~6周是幼果吸收钙高峰期,至7月上旬达到需钙量的90%。因此,从落花后2周开始,喷350倍氨基酸钙和800倍氨钙宝肥液,每12~14天1次,连喷2~3次。套袋苹果在套袋前连喷2次以上的钙。采前20~30天(套袋果实除袋后)再喷1次。采后需长期贮藏时,用40%氯化钙溶液浸果3分钟,用清水洗净晾干后再贮,可延长贮期。
3.5 修剪和灌水
控制树体负载量是克服缺钙的一个途径。合理修剪(如冬剪不宜过重,适当回缩结果枝,适当夏剪,不宜环剥),适量疏果,调整大小年结果,维持健壮而稳定的树势和果实大小。另外。合理灌水(幼果期过度干旱会影响钙的吸收)。保持水分长年处于均衡和平稳状态。这些对防治缺钙症均有显著效果。
(作者联系电话:0917-8214164)
1 症状
钙在树体内以果胶酸钙、草酸钙、碳酸钙结晶等形式存在,随蒸腾流运输到各生长中心,不易移动和不能再度利用,不能从老的组织向幼嫩组织转移,所以作物缺钙症状首先在根尖、侧芽和顶芽等幼嫩组织上表现出来。缺钙植株矮小,节间较短,组织软弱,幼叶卷曲畸形,叶绿变黄并逐渐坏死,茎和根尖的分生组织腐烂、死亡。严重时,植株呈簇生状,花朵萎蔫,枝条枯死。果实缺钙常出现褐斑、凹陷、组织坏死、裂果、味微苦等症状,严重影响果品质量。
2 病因
引起和诱发苹果缺钙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缺钙与品种、砧木的特性及树龄、树势有关。在目前栽培的品种中,红富士、新红星的缺钙几率和程度高于嘎拉、珊夏等。幼树、旺树比大树、弱树发病重。其次,缺钙与果园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关。一般认为,当土壤交换性钙的含量大于10微摩尔/千克时,苹果不会缺钙。但在酸性砂质土壤上种植苹果易出现钙的不足。即使在富含钙的石灰性土壤,由于钙在木质部的运输依赖于叶片的蒸腾作用。当蒸腾作用较弱或土壤缺水时,抑制钙的吸收和运输,作物也会出现生理性缺钙。在土壤含氮水平高,尤其是地下水位高,渍水土层中出现铵态氮的多量积累时,往往会加重缺钙的发生。生产中氮肥施用不当,影响各元素的均衡吸收,引起和加重缺钙症的发生。另外,缺钙与栽培技术有关,如重修剪、强疏果、过多灌水等,均会造成树体旺长,果实过大,影响果实内的氮钙比,加重缺钙发生。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选择适宜的品种、砧木组合
避免选用发病敏感的品种和砧木。
3.2 调节土壤pH值,增加土壤交换性钙含量
对酸性较强的土壤,施肥时氮肥应以尿素为主,磷肥用钙镁磷肥,钾肥用硫酸钾。每667平方米补施碳酸钙60~70千克,连施2~3年,可将土壤pH值调整到6.5~7.5。
3.3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保持钙的能力
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1.3%时,很少出现苹果缺钙现象。增施有机肥料,控制施氮期,调整施氮量,尤其是铵态氮,不利于果树钙的吸收和运转,花果期前后尽量不施。建立以增施有机肥为主的施肥制度。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中的碳氮比,每667平方米果园应施用有机肥4000千克以上,并多施复合肥。
3.4 叶面喷钙
苹果花后3~6周是幼果吸收钙高峰期,至7月上旬达到需钙量的90%。因此,从落花后2周开始,喷350倍氨基酸钙和800倍氨钙宝肥液,每12~14天1次,连喷2~3次。套袋苹果在套袋前连喷2次以上的钙。采前20~30天(套袋果实除袋后)再喷1次。采后需长期贮藏时,用40%氯化钙溶液浸果3分钟,用清水洗净晾干后再贮,可延长贮期。
3.5 修剪和灌水
控制树体负载量是克服缺钙的一个途径。合理修剪(如冬剪不宜过重,适当回缩结果枝,适当夏剪,不宜环剥),适量疏果,调整大小年结果,维持健壮而稳定的树势和果实大小。另外。合理灌水(幼果期过度干旱会影响钙的吸收)。保持水分长年处于均衡和平稳状态。这些对防治缺钙症均有显著效果。
(作者联系电话:0917-821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