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小学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的水平。在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我在构建有效课堂方面积累了点滴的做法,从课前准备、课堂指导、课后评改三方面入手,做了初步的探索。
一、课前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传统的习作教学老师们大多只顾在作文课上下功夫,但却忽视了课前准备这一重要环节。只有营造自由、开放的习作教学氛围,灵活巧妙地把习作指导延伸到课前,引导学生事先轻松获取习作之所需,这样才能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提前示题,了解内容。
我们通常的作文教学往往是作文课才开始告诉学生要写什么,面对突然而至的习作任务,学生往往会手忙脚乱,无从下手。因为他们没有充分的材料准备和思想准备。每次作文课,提前一周告诉同学们下次作文课的题目,并给他们提出详细的要求,让孩子们提前预知习作任务和习作的基本要求。正是因为有了课前的充分准备,孩子们的作文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不再是胡编乱造,而是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引导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老师和家长是引领学生汲取营养的引路人。为了写好一篇文章,带领参与活动,或者布置家长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营造良好的写作情境。例如春天来了,从早春抽出的第一个小嫩芽开始,我就带领孩子们到校园去寻找春天,并及时记录自己的观察。同时,利用周末让家长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初春的景象。正是因为老师和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引领,使孩子们对春天有了感性的认识,因而孩子们的笔下,春天是那样充满活力。
3.情景创设,捕捉灵感。
学生写作文最怕的是无话可写,言之无物。小学生现在生活单调,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的素材,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用心体验。
二、课堂指导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写作状态,并经过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和创新能力。如果课堂上给予学生太多的条条框框,往往会束缚住学生的手脚,使学生不敢放开手脚,因而说假话、胡乱编造、套话就会一大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畅谈交流,相互启发。
叶圣陶说:“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说话就是用口作文。”所以,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学会表达。因此在写作前我们都是根据每次的写作要求,让学生之间相互畅谈写作意向,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然后在师生共同参与讨论下,梳理习作素材,整理习作思路。学生喜欢交流,交流,让孩子相互取长补短,从中受益。
2.指导方法,编写提纲。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习作的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教师平日阅读课写作方法的渗透已经无形地浸润了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自然地掌握了写作的要领。首先要求孩子们编写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让孩子们理清了写作的思路,明确了文章的详略,避免了层次混乱重点不突出和流水账式的作文。因为有了方法的指导,孩子们的作文中充满灵性,写景与抒情的巧妙结合让文章有了大师风范,耐人寻味,水到渠成。
3.尊重个性,完成试写。
课程标准给了小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因为小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避免给学生定下许多的条条框框,鼓励他们从自身生活经验入手。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还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的不同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和自由。习作中把写作的自主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避免千人一面。同样一件事无论是选材还是布局,语言表达上要独立思考,尽显个性。
三、作文赏评
学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了作文,很多学生总是认为作文写完了就是写完了,放在一边,开始做别的事情。殊不知,刚才一气呵成写成的文章,还有很多地方欠思考。如果不进行修改,只是一篇比较粗浅的草稿而已。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当务之急。那么,该怎样引导学生改作文呢?
1.互评互改,取长补短
课程标准对修改作文也有明确的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学生由于受到自己的思维定势,一些作文中的问题找不出来。这时候就需要同学们之间的合作。学生之间进行评改,学生评析文章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需要修改。从书写、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到词语搭配是否得当;再到布局谋篇是否合理,教师一一引导学生用标准的符号进行标记。拿到别人的作文,我还要求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的文章,既要看到别人的进步,也要看到别人的不足。
2.在小組之间进行赏评。
课程标准指出:“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习小组之中,一个人念自己的作文,其他三人提修改意见。大家一块儿修改一人作文,集思广益,有利于修改意见的统一,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学习。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种小组互评的方式,提高了同学们合作探究能力。
3.教师批改,多样评价
“教师批,学生改”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作文批改方式。但是限于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批改作文慢,导致批改周期长。这周的作文往往到下周才能够反馈,只是看看批语,改改错别字了事。教师费了大量的时间批改出来的作文最终这样的结局收场,真正是高耗低效。因此,教师需要找到一种高效快捷的方式。面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评改作文的方式。学生的文章得到及时正确的评价,心中有数,再去修改便胸有成竹。
总之,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老师的有效指导至关重要。无论是写前准备、习作指导还是写后赏评,都需要教师立足学生的生活,找到学生能够感兴趣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让学生会写、乐写,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我们愿意在习作教学之路上且行且思,不断积累经验,让更多的孩子爱上写作,喜欢写作。
一、课前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传统的习作教学老师们大多只顾在作文课上下功夫,但却忽视了课前准备这一重要环节。只有营造自由、开放的习作教学氛围,灵活巧妙地把习作指导延伸到课前,引导学生事先轻松获取习作之所需,这样才能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提前示题,了解内容。
我们通常的作文教学往往是作文课才开始告诉学生要写什么,面对突然而至的习作任务,学生往往会手忙脚乱,无从下手。因为他们没有充分的材料准备和思想准备。每次作文课,提前一周告诉同学们下次作文课的题目,并给他们提出详细的要求,让孩子们提前预知习作任务和习作的基本要求。正是因为有了课前的充分准备,孩子们的作文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不再是胡编乱造,而是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引导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老师和家长是引领学生汲取营养的引路人。为了写好一篇文章,带领参与活动,或者布置家长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营造良好的写作情境。例如春天来了,从早春抽出的第一个小嫩芽开始,我就带领孩子们到校园去寻找春天,并及时记录自己的观察。同时,利用周末让家长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初春的景象。正是因为老师和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引领,使孩子们对春天有了感性的认识,因而孩子们的笔下,春天是那样充满活力。
3.情景创设,捕捉灵感。
学生写作文最怕的是无话可写,言之无物。小学生现在生活单调,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的素材,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用心体验。
二、课堂指导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写作状态,并经过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和创新能力。如果课堂上给予学生太多的条条框框,往往会束缚住学生的手脚,使学生不敢放开手脚,因而说假话、胡乱编造、套话就会一大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畅谈交流,相互启发。
叶圣陶说:“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说话就是用口作文。”所以,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学会表达。因此在写作前我们都是根据每次的写作要求,让学生之间相互畅谈写作意向,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然后在师生共同参与讨论下,梳理习作素材,整理习作思路。学生喜欢交流,交流,让孩子相互取长补短,从中受益。
2.指导方法,编写提纲。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习作的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教师平日阅读课写作方法的渗透已经无形地浸润了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自然地掌握了写作的要领。首先要求孩子们编写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让孩子们理清了写作的思路,明确了文章的详略,避免了层次混乱重点不突出和流水账式的作文。因为有了方法的指导,孩子们的作文中充满灵性,写景与抒情的巧妙结合让文章有了大师风范,耐人寻味,水到渠成。
3.尊重个性,完成试写。
课程标准给了小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因为小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避免给学生定下许多的条条框框,鼓励他们从自身生活经验入手。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还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的不同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和自由。习作中把写作的自主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避免千人一面。同样一件事无论是选材还是布局,语言表达上要独立思考,尽显个性。
三、作文赏评
学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了作文,很多学生总是认为作文写完了就是写完了,放在一边,开始做别的事情。殊不知,刚才一气呵成写成的文章,还有很多地方欠思考。如果不进行修改,只是一篇比较粗浅的草稿而已。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当务之急。那么,该怎样引导学生改作文呢?
1.互评互改,取长补短
课程标准对修改作文也有明确的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学生由于受到自己的思维定势,一些作文中的问题找不出来。这时候就需要同学们之间的合作。学生之间进行评改,学生评析文章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需要修改。从书写、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到词语搭配是否得当;再到布局谋篇是否合理,教师一一引导学生用标准的符号进行标记。拿到别人的作文,我还要求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的文章,既要看到别人的进步,也要看到别人的不足。
2.在小組之间进行赏评。
课程标准指出:“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习小组之中,一个人念自己的作文,其他三人提修改意见。大家一块儿修改一人作文,集思广益,有利于修改意见的统一,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学习。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种小组互评的方式,提高了同学们合作探究能力。
3.教师批改,多样评价
“教师批,学生改”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作文批改方式。但是限于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批改作文慢,导致批改周期长。这周的作文往往到下周才能够反馈,只是看看批语,改改错别字了事。教师费了大量的时间批改出来的作文最终这样的结局收场,真正是高耗低效。因此,教师需要找到一种高效快捷的方式。面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评改作文的方式。学生的文章得到及时正确的评价,心中有数,再去修改便胸有成竹。
总之,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老师的有效指导至关重要。无论是写前准备、习作指导还是写后赏评,都需要教师立足学生的生活,找到学生能够感兴趣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让学生会写、乐写,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我们愿意在习作教学之路上且行且思,不断积累经验,让更多的孩子爱上写作,喜欢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