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训练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一要利用多种途径,培养习作兴趣;二要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三要创设情境,指导观察,捕捉写作素材;四要选择多类型的训练形式;五要采取多种作文训练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作文训练;途径;方法;体会
作文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思、写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一、利用多种途径,培养习作兴趣
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习作兴趣首先要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说话氛围,千方百计让学生想说敢说,教师相继帮扶,力求把想说的说得具体、说得有道理,习作自然就能水到渠成。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教师还应是学生写作兴趣培养的有心人,要有感召力,能当伯乐,识贤才,抓住一切机会,引导学生进入习作状态。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还得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首先在选材上尽量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并进行精心指导,告诫学生: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心里话。鼓励学生说真话,流露真感情,是培养学生星期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第一篇习作,尽量把要求放低些,把着眼点倾注在挖掘學生习作的闪光点上,如开头好,结尾好,过渡语言哪怕是有一点长处,都要给学生批出来画上圈,写上眉批,让学生尝到甜头,进而激发写作兴趣。
此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教育资源制作成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课件,丰富“说话”的内容,提高“说话”的兴趣,使学生不说不“快”,把心中想到的话说出来。
二、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三、创设情境,指导观察,捕捉写作素材
要依据作文教学的目的来创设相应的写作情境,创造适合写作的“大环境”、“小气候”,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通过调动他们的感觉器官、思维器官去含英咀华,捕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的灵感和激情。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积累多姿多彩的美的表象,激发起强烈的表达欲望。
充分发挥电教的优势,利用媒体形象性、重现性和可控性的特点,将实物、图片、录音、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运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利用媒体再现情境,有助于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吸取营养,积累素材,更有助于克服传统作文训练单调、枯燥的弊端。这样,多方面创设情境,学生的感性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水到渠成,从而写出内容既生动、又充实的文章来。
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宽松的氛围,增加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也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还可以编剧表演,让学生以课文内容为依据,根据提示编制并表演,再以表演内容为素材写作(或说话)。
四、选择多类型的训练形式
为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表达需要,张扬他们的个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喜好,让学生有权选择自己“乐于采用的训练形式”。
1.想象作文
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如续写想象、假设想象等。这种大胆的假设,不仅有利于激起学生的表现欲,还有利于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2.童话作文
针对孩子们富于幻想、喜爱童话这一特点,在学生大量听、读童话故事的基础上,以图画、词语、故事情节、玩具和各种事物操作活动为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编写童话训练,以充分展现学生的内心世界,张扬他们的个性。这种训练方法,把作文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玩中有乐,玩中有思,在玩中不知不觉的编写了一个个奇妙的故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习作内驱力的激发,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其个性得到了张扬。
此外,写科幻故事、写读书心得、写日记都是发展个性很好的训练形式。
五、自评自改与互判互评也是作文训练的有效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不必死守教师指导、评改的传统形式,应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修改与评判的活动中。尤其是素质较好的学生已初步具备较强的评价文章优劣的能力,完全可以让他们自评、自改与互评、互判。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反复修改的习惯。评判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集体评判、小组评判、同桌评判;可以口头评判或书面评判;可以对一篇作文评判,也可以把几篇作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的优点和集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自评自改与互判互评中,不仅学到了优秀作文的优秀片段,而且相互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天宝.鼓励创新作文教学改革的核心[J].课程.教材.教法,2009,2.
[2]邹静.多媒体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3.
[3]赵翰章,鲍东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作文教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4]黄琨.作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误区及对策[J].零陵学院学报,2010,2.
[5]张恒然.自评自改与互判互评作文训练[J].河北教育,2010,5.
【关键词】作文训练;途径;方法;体会
作文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思、写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一、利用多种途径,培养习作兴趣
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习作兴趣首先要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说话氛围,千方百计让学生想说敢说,教师相继帮扶,力求把想说的说得具体、说得有道理,习作自然就能水到渠成。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教师还应是学生写作兴趣培养的有心人,要有感召力,能当伯乐,识贤才,抓住一切机会,引导学生进入习作状态。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还得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首先在选材上尽量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并进行精心指导,告诫学生: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心里话。鼓励学生说真话,流露真感情,是培养学生星期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第一篇习作,尽量把要求放低些,把着眼点倾注在挖掘學生习作的闪光点上,如开头好,结尾好,过渡语言哪怕是有一点长处,都要给学生批出来画上圈,写上眉批,让学生尝到甜头,进而激发写作兴趣。
此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教育资源制作成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课件,丰富“说话”的内容,提高“说话”的兴趣,使学生不说不“快”,把心中想到的话说出来。
二、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三、创设情境,指导观察,捕捉写作素材
要依据作文教学的目的来创设相应的写作情境,创造适合写作的“大环境”、“小气候”,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通过调动他们的感觉器官、思维器官去含英咀华,捕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的灵感和激情。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积累多姿多彩的美的表象,激发起强烈的表达欲望。
充分发挥电教的优势,利用媒体形象性、重现性和可控性的特点,将实物、图片、录音、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运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利用媒体再现情境,有助于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吸取营养,积累素材,更有助于克服传统作文训练单调、枯燥的弊端。这样,多方面创设情境,学生的感性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水到渠成,从而写出内容既生动、又充实的文章来。
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宽松的氛围,增加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也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还可以编剧表演,让学生以课文内容为依据,根据提示编制并表演,再以表演内容为素材写作(或说话)。
四、选择多类型的训练形式
为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表达需要,张扬他们的个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喜好,让学生有权选择自己“乐于采用的训练形式”。
1.想象作文
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如续写想象、假设想象等。这种大胆的假设,不仅有利于激起学生的表现欲,还有利于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2.童话作文
针对孩子们富于幻想、喜爱童话这一特点,在学生大量听、读童话故事的基础上,以图画、词语、故事情节、玩具和各种事物操作活动为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编写童话训练,以充分展现学生的内心世界,张扬他们的个性。这种训练方法,把作文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玩中有乐,玩中有思,在玩中不知不觉的编写了一个个奇妙的故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习作内驱力的激发,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其个性得到了张扬。
此外,写科幻故事、写读书心得、写日记都是发展个性很好的训练形式。
五、自评自改与互判互评也是作文训练的有效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不必死守教师指导、评改的传统形式,应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修改与评判的活动中。尤其是素质较好的学生已初步具备较强的评价文章优劣的能力,完全可以让他们自评、自改与互评、互判。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反复修改的习惯。评判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集体评判、小组评判、同桌评判;可以口头评判或书面评判;可以对一篇作文评判,也可以把几篇作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的优点和集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自评自改与互判互评中,不仅学到了优秀作文的优秀片段,而且相互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天宝.鼓励创新作文教学改革的核心[J].课程.教材.教法,2009,2.
[2]邹静.多媒体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3.
[3]赵翰章,鲍东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作文教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4]黄琨.作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误区及对策[J].零陵学院学报,2010,2.
[5]张恒然.自评自改与互判互评作文训练[J].河北教育,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