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可切除胃腺癌患者,在术后接受单纯化疗与术后放化疗的预后差异。
方法:研究对象入组条件为:年龄18岁以上患有Ⅰ~ⅣA期可手术切除的胃癌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依据第6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定义);患者WHO体力状况(PS)评估为0~1分,心脏、骨髓、肝肾功能正常。患者来源于荷兰、瑞典和丹麦的56家医院,采用随机化软件随机分配(1∶1)到化疗组(新辅助化疗+手术+辅助化疗)、放化疗组(新辅助化疗+手术+辅助放化疗)中。在患者接受治疗前进行随机分组,并通过组织学类型、肿瘤位置及医院进行分层。每一位患者的治疗方案均对患者及研究者公开。两组术前均进行相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为:静脉输注吡柔比星(50 mg/m2,1d)联合顺铂(联合60 mg/m2,1 d)或奥沙利铂(130 mg/m2,1 d);若使用顺铂则配合口服卡培他滨14 d(1000 mg/m2,BID),若使用奥沙利铂则配合口服卡培他滨21 d(625 mg/m2,BID);每3周为1个疗程,依此循环3周期。新辅助治疗完成后,两组均行原发肿瘤的根治性切除术和D1+淋巴结清扫术,并于术后4~12周内开始术后辅助治疗。化疗组的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同新辅助化疗。放化疗组术后辅助放化疗方案:(1)周一至周五进行放疗,共5周,具体剂量为45 Gy/25 F/1.8 Gy;并同步化疗:放疗日同步口服卡培他滨(575 mg/m2,BID),放疗期间每周周一静脉输注顺铂化疗(20 mg/m2)。本试验主要终点为通过意向分析的总体生存率(OS)。CRITICS试验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注册号为NCT00407186;EudraCT注册号为2006-004130-32;CKTO为2006-02。
结果:2007年1月11日至2015年4月17日期间,共有788例患者入组,进行随机化分配至化疗组(393例)和放化疗组(395例)。术前新辅助化疗后,化疗组的372例(95%)患者进行了手术,其中310例(79%)达到根治性切除,术后233例(59%)接受化疗;放化疗组的369例(93%)患者进行了手术,其中326例(83%)患者达到根治性切除,术后245例(62%)患者接受放化疗。在中位随访61.4个月(IQR 43.3~82.8)时,化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43(95%CI:31~57)个月,而放化疗组则为37(30~48)个月[危险比RR:1.01(95%CI:0.84~1.22),P=0.90]。术前化疗后,全组781例患者中,3级不良事件有368例(47%),4级不良事件130例(17%),13例(2%)死亡,死亡的原因包括:腹泻(2例)、二氢嘧啶脱氢酶缺乏症(1例)、猝死(1例)、心血管事件(8例)、功能性肠梗阻(1例)。在术后辅助治疗中,化疗组233例患者中有113例(48%)发生3级不良事件、22例(9%)发生4级不良事件;放化疗组245例患者中101例(41%)发生3级不良事件、10例(4%)发生4级不良事件。此外,化疗组的非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34%(79/233),明显高于术后放化疗组的4%(11/245)。两组术后辅助治疗中均无死亡病例出现。
结论:与术后单纯化疗相比,术后放化疗并不能有效改善新辅助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的可切除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