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无论在教学的情境导入、知识的运用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方面都不能脱离生活孤立进行。生活是源头也是归属。教学方法也应来自于“生活”且运用到学习生活中。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有其必要性和应用价值。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含义;要求
生活不仅是学习的重要源泉,也对课堂教学有着很高的拓展和延伸,日常生活才是学生真正发挥语言功底的重要场所。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感知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科,将小学语文教学融入生活中,把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方法与途径。
一、“生活化”教学含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说明教育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课堂本身也是一种生活,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生活空间。新课程标准强调: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的“三维目标”在课堂中要相互融合。新课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与态度”目标是指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讨,逐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体验美好情感,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指新课程强调教育教学的过程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让教育教学回归生活;“知识能力”目标就是要求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信息收集加工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等。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将小学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将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等置于生活情境,教学过程中营造自然、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达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一体化,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基本要求
(1)生活化教学以重要文件精神为基本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倡导素质教育坚持三个核心: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出发设计教学策略。(2)生活化教学内容要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意义建构”。教师在语文知识教学中一定要选择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情景,让学生感到有意义并且富有典型性,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3)生活化教学切勿流于形式,忽视理论。生活化课堂教学不能只关注教学的外显状态,要让学生在积极进入课堂氛围之余,做到在生活化的活动中体验、倾听、反思,使一些外在的认识内化为自己的品质,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4)生活化教学不能脱离学科特点。教学过程一定不要忽略学科本身的特点及自身所承载的教育功能。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与学科无关的环节和因素做到杜绝加入,以免无谓浪费时间。
三、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措施
(1)在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为“引路人”。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教师担任着“引路人”的职责,要想孩子们所获得的语文知识都呈现生活化特点,那么担任“引路人”的教师自己就必须具备生活化教学的理念。俗语云:三岁看到老,对于孩子们而言,教师就像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他们总是向着旗帜去对齐目标,如果教师是顽固守旧派,不具备生活化教学的理念,那么他所教出来的学生肯定也就和他一样思维定式,不懂得变通。特别在语文教学中学习写作文时,如果教师仅是要求学生依据范文的要求去写作,那么学生所写出来的文章肯定也就千篇一律,而没有自己所独有的特点。只有真正地教授学生去感知生活,去体会生活,学生才能写出真正具备鲜活生命力的文章。因此,想要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教师这个“引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2)创设生活情境,真情流露。新的语文教材中,课文不是远离生活的那些只能靠猜测、想象、感觉等去体验的文章了。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比较容易走近课文,但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学生只能浮于表面,肤浅地理解课文,没有真知灼见,根本谈不上步入课堂,真正成学习的主人。因此,创设鲜活的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求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诱发学生心灵的感受、体验,把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也能更好地体现语文的实践性。(3)在生活中不断加强知识的积累。任何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一张“白纸”,其词汇量的累积都是依靠后天生活的一点一滴。对于词汇与知识,孩子们只有在生活中学会了积累,懂得了积累,才能了解这些词汇与知识的含义,才能懂得如何把这些词汇与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灵活使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积累词汇与知识的习惯,要求他们每天记日记,将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出来,对其加以指导;对于那些优秀的日记,教师可以把它拿到课堂上去展示与分享,以此激发孩子们的创作动力,养成天天认真写日记的习惯。如此一来,不仅能够锻炼孩子们的写作水平,而且还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最终使他们所积累的词汇与知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容易适应社会生活。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的需要。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漷等.基础教育課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徐海霞.语文与生活[J].语文教学通讯,2004(04).
[3] 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4] 王曙明.论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D].福建师范大学,2004.
[5] 王念强,唐丽萍.小学语文生活化实践的研究与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07(23):36-39,42.
[6] 林丽.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浅谈语文教学的看法[J].新西部,2008(10).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含义;要求
生活不仅是学习的重要源泉,也对课堂教学有着很高的拓展和延伸,日常生活才是学生真正发挥语言功底的重要场所。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感知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科,将小学语文教学融入生活中,把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方法与途径。
一、“生活化”教学含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说明教育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课堂本身也是一种生活,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生活空间。新课程标准强调: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的“三维目标”在课堂中要相互融合。新课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与态度”目标是指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讨,逐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体验美好情感,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指新课程强调教育教学的过程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让教育教学回归生活;“知识能力”目标就是要求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信息收集加工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等。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将小学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将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等置于生活情境,教学过程中营造自然、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达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一体化,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基本要求
(1)生活化教学以重要文件精神为基本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倡导素质教育坚持三个核心: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出发设计教学策略。(2)生活化教学内容要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意义建构”。教师在语文知识教学中一定要选择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情景,让学生感到有意义并且富有典型性,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3)生活化教学切勿流于形式,忽视理论。生活化课堂教学不能只关注教学的外显状态,要让学生在积极进入课堂氛围之余,做到在生活化的活动中体验、倾听、反思,使一些外在的认识内化为自己的品质,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4)生活化教学不能脱离学科特点。教学过程一定不要忽略学科本身的特点及自身所承载的教育功能。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与学科无关的环节和因素做到杜绝加入,以免无谓浪费时间。
三、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措施
(1)在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为“引路人”。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教师担任着“引路人”的职责,要想孩子们所获得的语文知识都呈现生活化特点,那么担任“引路人”的教师自己就必须具备生活化教学的理念。俗语云:三岁看到老,对于孩子们而言,教师就像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他们总是向着旗帜去对齐目标,如果教师是顽固守旧派,不具备生活化教学的理念,那么他所教出来的学生肯定也就和他一样思维定式,不懂得变通。特别在语文教学中学习写作文时,如果教师仅是要求学生依据范文的要求去写作,那么学生所写出来的文章肯定也就千篇一律,而没有自己所独有的特点。只有真正地教授学生去感知生活,去体会生活,学生才能写出真正具备鲜活生命力的文章。因此,想要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教师这个“引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2)创设生活情境,真情流露。新的语文教材中,课文不是远离生活的那些只能靠猜测、想象、感觉等去体验的文章了。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比较容易走近课文,但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学生只能浮于表面,肤浅地理解课文,没有真知灼见,根本谈不上步入课堂,真正成学习的主人。因此,创设鲜活的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求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诱发学生心灵的感受、体验,把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也能更好地体现语文的实践性。(3)在生活中不断加强知识的积累。任何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一张“白纸”,其词汇量的累积都是依靠后天生活的一点一滴。对于词汇与知识,孩子们只有在生活中学会了积累,懂得了积累,才能了解这些词汇与知识的含义,才能懂得如何把这些词汇与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灵活使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积累词汇与知识的习惯,要求他们每天记日记,将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出来,对其加以指导;对于那些优秀的日记,教师可以把它拿到课堂上去展示与分享,以此激发孩子们的创作动力,养成天天认真写日记的习惯。如此一来,不仅能够锻炼孩子们的写作水平,而且还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最终使他们所积累的词汇与知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容易适应社会生活。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的需要。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漷等.基础教育課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徐海霞.语文与生活[J].语文教学通讯,2004(04).
[3] 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4] 王曙明.论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D].福建师范大学,2004.
[5] 王念强,唐丽萍.小学语文生活化实践的研究与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07(23):36-39,42.
[6] 林丽.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浅谈语文教学的看法[J].新西部,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