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淇淋之战
在我家,各种零食对我女儿香宝宝,都是敞开供应的,妈妈买了个大篮子,盛满了各种各样的零食糖果小吃,就放在地上,随手可取。只是,基本上来说,香宝宝都是不屑一顾,最多是刚接触时,她会好奇吃上几口,之后,就很少去尝了。
但是,对于冰淇淋,妈妈却相对限制。香香慢慢大了,知道这冰淇淋是个好东东,要不,为什么限制这个而不限制别的呢?她慢慢就学会了主动来要。渐渐的,当妈妈敷衍她搪塞她变着法子拒绝她时,香宝宝就闹得厉害,妈妈心疼,最后还是得给。虽然我和妻子的教育观点基本一致,但是在冰淇淋这个看起来非常关乎孩子身体健康的问题上,要妈妈做到像爸爸这样泰然,实在是很难很难。
这是她们俩之间的游戏,我一直没有介入。直至一天早上,我在书房写东西,只听见女儿嚎啕大哭,以及大声坚定的“我就要吃”“我现在就要吃”!妈妈依然很坚定地拒绝,香宝宝依然坚定地嚎哭嚎叫!如此持续了将近10分钟,最后还是以妈妈妥协收尾。香香是个特别有力量的宝宝,这样的战争,我知道,注定是她妈妈输的结局。
我想,这个游戏必须结束了。于是跟妻子说:“以后这件事交给我,你别管了,行吗?”她自然知道我的方法,问:“你真要给她吃,真要?!”我笑笑,反问她:“难道你没给她吃?!”她没办法,也就放手给我了。
正好家里冰箱的冰淇淋都吃完了,我就去买了一些,放到冰箱里,把香香叫过来,指着冰淇淋对她说:“这都是你的,就放在这个地方,你想吃就来拿。”香香很高兴,马上拿起一根小布丁。她其实很节制,吃一根绝对打住,绝不要第二根(因为对她而言,一根就够了,我们并没有要求她只吃一根)。第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第二天,我晚上回来,问:“今天香宝宝吃冰淇淋了吗?”妻子说:“吃了,你买的冰淇淋人家不喜欢,说不喜欢吃黑的,要吃粉的黄的。”就这样,这盒黑冰淇淋,香香吃了好幾天才吃完,并且明显热情越来越少,每次吃着吃着就忘记了,把冰淇淋随手一放就去玩了。
从第三天开始,她再也不一早上起来就提想吃冰淇淋,当然,也不再和妈妈就此发生战争了。
又过了几天,我在超市购物,就给她买了一个粉色冰淇淋。这种冰淇淋体积好大,是之前那种的好几倍,她妈妈看到后惊呼了一声。我舀出一点冰淇淋盛在她最喜爱的一只小碗里,让她自己美美地吃。
从那一天开始到现在,应该有超过一个月了吧,剩下的冰淇淋,可怜,还在冰箱里老老实实地呆着,香宝宝好像已经彻底遗忘了它们。也许,有一天,她还会再想起来,也许,就此彻底遗忘……没有关系,我唯一要做的,就是,无论怎样,顺应之,接纳之。
我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生命中所有的思想、情感、情绪、欲望、言行,一概尊重之,一概理解之,一概信任之,一概顺应之,一概接纳之,一概满足之,这就是无分别的爱。无分别的爱,是最高的富养。富养,跟物质的富足有一定关系,但关系不大。真正的富养,只跟养育者的心灵的本真、自由和宁静,有根本的关系。
也许,你们不相信;也许,你们不理解;也许,你们很震撼;也许……
我还要说一句话,不管是哪个“也许”,让孩子不吃冰淇淋,从来不是我的教育目标。再说得大一点,让孩子的行为“规范化”“美德化”“听话化”,也从来不是我所提倡的“无分别的爱”的教育的目标。虽然行为的变化不是我们的目标,但奇怪的是,它必然会发生,会到来。
“无分别的爱”的教育,只有一个目标:尽量理解生命,理解人性,然后,尽量尊重人性,尽量满足生命。
怎么满足?精神上、心理上,无限满足,无限地尊重、理解和信任;物质上、生理上,充分满足,充分地尊重、理解和信任。因为,满足了,就放下了,就不执着了。这个案例,只是告诉大家这个道理。
现在的我们,一个个都急慌慌的,忙着追求成功,追求地位、财富、名声……还给自己找无数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说起来很可笑,我们只是在弥补我们童年的缺失,弥补童年的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层面的严重的不满足。有多少人,长到三四十岁了,还经常暴饮暴食,可怜,也不过只是在弥补童年未被满足的口欲;又有多少人,天天努力奋斗,天天要出人头地,天天给自己催眠,其实只不过是想修复童年被破坏的自信心,如此而已……
我们可以给自己做一个练习,让我们在独自一人的时候,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小时候,我这也被满足了,那也被满足了,还有那那那……统统都被满足了,现在的我,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想,你不一定会比现在成功(这是极小概率事件,比现在更成功则是极大概率事件),但你一定会比现在幸福得多(这是极大概率事件)。
“无分别的爱”的教育的自然结果,是幸福。追求成功,不也是要幸福吗?问题是:成功,不一定能带来幸福(这是极大概率事件)。幸福就是幸福,幸福的唯一要求就是:心安。
满足了,就心安了。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小时候充分满足,小我的执着就容易放下。生命不会去追求已经满足的东西,生命会去追求超越小我的幸福的源泉。比如,高远的理想;比如,自由的精神;比如,独立的思想;比如,充沛的创造力……从此远离卑微和蝇营狗苟。如此,幸福会陪伴这个生命,一辈子。但如果,连小小的吃都没有满足,他又能去追求什么呢?
犬儒、卑微、功利、低俗、不择手段……这个社会、这个文明的子民演变成如此,其实也只是在弥补自己童年所缺失的“无分别的爱”,只是在修复自己童年“有分别的爱”带给生命的严重的缺失和伤痕,如此而已。
童年是心灵质量、心灵模式的关键期,是一生幸福的皈依所在,唯有实行“无分别的爱”,才是最高的救赎之道。
有的教育者提出女孩要富养,男孩要穷养。其实,无论男孩女孩,无论大人小孩,无论贫穷富有,都应该富养。什么是富养?给予充分的爱,充分的满足。
要让我们的心灵从卑微、犬儒、惶恐……恢复到本真、自由和宁静,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首先给予我们自己,以生命成长的最高的无分别的爱。
(摘自《母子健康》)
在我家,各种零食对我女儿香宝宝,都是敞开供应的,妈妈买了个大篮子,盛满了各种各样的零食糖果小吃,就放在地上,随手可取。只是,基本上来说,香宝宝都是不屑一顾,最多是刚接触时,她会好奇吃上几口,之后,就很少去尝了。
但是,对于冰淇淋,妈妈却相对限制。香香慢慢大了,知道这冰淇淋是个好东东,要不,为什么限制这个而不限制别的呢?她慢慢就学会了主动来要。渐渐的,当妈妈敷衍她搪塞她变着法子拒绝她时,香宝宝就闹得厉害,妈妈心疼,最后还是得给。虽然我和妻子的教育观点基本一致,但是在冰淇淋这个看起来非常关乎孩子身体健康的问题上,要妈妈做到像爸爸这样泰然,实在是很难很难。
这是她们俩之间的游戏,我一直没有介入。直至一天早上,我在书房写东西,只听见女儿嚎啕大哭,以及大声坚定的“我就要吃”“我现在就要吃”!妈妈依然很坚定地拒绝,香宝宝依然坚定地嚎哭嚎叫!如此持续了将近10分钟,最后还是以妈妈妥协收尾。香香是个特别有力量的宝宝,这样的战争,我知道,注定是她妈妈输的结局。
我想,这个游戏必须结束了。于是跟妻子说:“以后这件事交给我,你别管了,行吗?”她自然知道我的方法,问:“你真要给她吃,真要?!”我笑笑,反问她:“难道你没给她吃?!”她没办法,也就放手给我了。
正好家里冰箱的冰淇淋都吃完了,我就去买了一些,放到冰箱里,把香香叫过来,指着冰淇淋对她说:“这都是你的,就放在这个地方,你想吃就来拿。”香香很高兴,马上拿起一根小布丁。她其实很节制,吃一根绝对打住,绝不要第二根(因为对她而言,一根就够了,我们并没有要求她只吃一根)。第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第二天,我晚上回来,问:“今天香宝宝吃冰淇淋了吗?”妻子说:“吃了,你买的冰淇淋人家不喜欢,说不喜欢吃黑的,要吃粉的黄的。”就这样,这盒黑冰淇淋,香香吃了好幾天才吃完,并且明显热情越来越少,每次吃着吃着就忘记了,把冰淇淋随手一放就去玩了。
从第三天开始,她再也不一早上起来就提想吃冰淇淋,当然,也不再和妈妈就此发生战争了。
又过了几天,我在超市购物,就给她买了一个粉色冰淇淋。这种冰淇淋体积好大,是之前那种的好几倍,她妈妈看到后惊呼了一声。我舀出一点冰淇淋盛在她最喜爱的一只小碗里,让她自己美美地吃。
从那一天开始到现在,应该有超过一个月了吧,剩下的冰淇淋,可怜,还在冰箱里老老实实地呆着,香宝宝好像已经彻底遗忘了它们。也许,有一天,她还会再想起来,也许,就此彻底遗忘……没有关系,我唯一要做的,就是,无论怎样,顺应之,接纳之。
我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生命中所有的思想、情感、情绪、欲望、言行,一概尊重之,一概理解之,一概信任之,一概顺应之,一概接纳之,一概满足之,这就是无分别的爱。无分别的爱,是最高的富养。富养,跟物质的富足有一定关系,但关系不大。真正的富养,只跟养育者的心灵的本真、自由和宁静,有根本的关系。
也许,你们不相信;也许,你们不理解;也许,你们很震撼;也许……
我还要说一句话,不管是哪个“也许”,让孩子不吃冰淇淋,从来不是我的教育目标。再说得大一点,让孩子的行为“规范化”“美德化”“听话化”,也从来不是我所提倡的“无分别的爱”的教育的目标。虽然行为的变化不是我们的目标,但奇怪的是,它必然会发生,会到来。
“无分别的爱”的教育,只有一个目标:尽量理解生命,理解人性,然后,尽量尊重人性,尽量满足生命。
怎么满足?精神上、心理上,无限满足,无限地尊重、理解和信任;物质上、生理上,充分满足,充分地尊重、理解和信任。因为,满足了,就放下了,就不执着了。这个案例,只是告诉大家这个道理。
现在的我们,一个个都急慌慌的,忙着追求成功,追求地位、财富、名声……还给自己找无数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说起来很可笑,我们只是在弥补我们童年的缺失,弥补童年的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层面的严重的不满足。有多少人,长到三四十岁了,还经常暴饮暴食,可怜,也不过只是在弥补童年未被满足的口欲;又有多少人,天天努力奋斗,天天要出人头地,天天给自己催眠,其实只不过是想修复童年被破坏的自信心,如此而已……
我们可以给自己做一个练习,让我们在独自一人的时候,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小时候,我这也被满足了,那也被满足了,还有那那那……统统都被满足了,现在的我,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想,你不一定会比现在成功(这是极小概率事件,比现在更成功则是极大概率事件),但你一定会比现在幸福得多(这是极大概率事件)。
“无分别的爱”的教育的自然结果,是幸福。追求成功,不也是要幸福吗?问题是:成功,不一定能带来幸福(这是极大概率事件)。幸福就是幸福,幸福的唯一要求就是:心安。
满足了,就心安了。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小时候充分满足,小我的执着就容易放下。生命不会去追求已经满足的东西,生命会去追求超越小我的幸福的源泉。比如,高远的理想;比如,自由的精神;比如,独立的思想;比如,充沛的创造力……从此远离卑微和蝇营狗苟。如此,幸福会陪伴这个生命,一辈子。但如果,连小小的吃都没有满足,他又能去追求什么呢?
犬儒、卑微、功利、低俗、不择手段……这个社会、这个文明的子民演变成如此,其实也只是在弥补自己童年所缺失的“无分别的爱”,只是在修复自己童年“有分别的爱”带给生命的严重的缺失和伤痕,如此而已。
童年是心灵质量、心灵模式的关键期,是一生幸福的皈依所在,唯有实行“无分别的爱”,才是最高的救赎之道。
有的教育者提出女孩要富养,男孩要穷养。其实,无论男孩女孩,无论大人小孩,无论贫穷富有,都应该富养。什么是富养?给予充分的爱,充分的满足。
要让我们的心灵从卑微、犬儒、惶恐……恢复到本真、自由和宁静,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首先给予我们自己,以生命成长的最高的无分别的爱。
(摘自《母子健康》)